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随着大学招生数量的短期内的迅速扩张与就业政策的市场化转变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的严峻的情况,就业质量已成为衡量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指标,他们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本文以民办高校的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访谈法、整体研究与个性研究的方法,对就业质量进行分析。笔者通过对数据、材料分析,为民办高校在应用型大学建设中探索与市场需求契合的人才路径,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水平、提升就业质量。
关键词:民办高校 就业现况 就业发展 就业满意度
大学生就业质量是指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所处环境等物质满足与大学生自身精神满足的程度,即大学生所获得的工作优劣及工作固有的特征满足大学生需求的程度。本文以以北方国际大学联盟京冀地区三所高校即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和燕京理工学院为研究对象,共发放1500份,回收1200份,回收率为80%。提出无效问卷58份,有效问卷1142份,有效性95%。
一、民办高校就业质量的描述分析
1.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现状的分析。
1.1工作地点。从毕业生就业的流向看,三所民办高校无一例外,90%左右的学生均为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可见,城市依然是民办毕业生就业的热点地区,50%学生会选择留在大城市。从毕业生的追踪来看,应届毕业生和往届毕业生没有明显的变化。这主要源于这些学校所在京津冀地区的区域所致。
1.2单位类型。从学生就业单位性质而言,三所民办高校毕业生大多数选择去民营私营企业工作,占据50%左右。但是从毕业生的追踪来看,毕业生选择国企和外企工作的比率有所增加,2017届毕业生的所占比率,比2015年高0.4个百分点。
1.3岗位类别。就业岗位上存在部分分层现象,三所民办高校毕业生大多数在毕业三年内在一般职员岗位上。伴随着工作的年份的增长,由50%应届生在一般职员岗位上,在工作三年后仅仅占14%。部分毕业生逐渐走向管理岗位或者技术岗位上,或者自己创业。
1.4月工资。从毕业生的就业薪金上,三所民办高校的学生,2015年,2016年应届毕业生就业薪金大多数集中在3000~5000之间,这与麦可思报告的全国水平持平,没有很大的差异。而且三所高校的男女生的薪金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性。说明我校培养的人才受到京冀地区的认可。
1.5专业对口。专业对口是指大学生毕业后将要从事的全职工作与学校所学专业相关联。数据显示,三所民办高校学生在职业与专业的吻合度方面,大多数都有一定的关联性。基本对口或者部分关联,两个选项加起来超过48%,而职业与专业完全不对口或者完全对口只是占据少数,仅有16.2%。从毕业生的追踪来看,每届毕业生的专业对口度有所提升,这源于民办高校越来越注重内涵建设。
2.民办高校就业发展的分析。
2.1单位前景。就毕业生所在单位的发展前景而言,三所民办高校大多数毕业生都会选择有发展的单位工作。在就业的选择方面,没有盲目的选择自己的工作,显得很理性。从毕业生的追踪来看,毕业时间越长,越看重自己的单位前景。
2.2培训机会。在培训机会方面,三所民办高校的毕业生所在的单位,大多数会有1~2次的培训机会。20%的毕业生是没有任何培训机会,在访谈中表示,再学习的机会很少。这低于重点大学的学生毕业的选择。
2.3.就业稳定性。从学生的就业稳定性方面,三所民办高校的毕业生50%的学生的工作不稳定。根据访谈得知,毕业生往往平均1.5年就换一份工作。
2.4晋升空间。对于三所民办高校的毕业生而言,无论是刚毕业的学生还是已经毕业三年的学生,他们的晋升空间很少,将近70%的学生看不到晋升的机会,这就使得他们工作的出现不稳定性。由于他们毕业选择大城市,受到各种因素冲击,学生的发展空间狭小。
3.民办高校的就业满意度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我们看到三所学校的毕业生无论是家人还是自己对于自己的就业满意度较高,并且呈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但是同时还要看到,学生对于自己的工作与自己期望值还是有些差距,65%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较为不满意。从毕业生的追踪来看,毕业时间2~4年的学生,期望值最低,毕业5年以上的学生期望值较高,这与职业发展的倦怠呈正比。
二、就业质量的总体评价
经过上述的三所民办高校的就业质量各个指标的分析,三所学校在工作现状、工作发展、满意度有了更多的了解,具体问题如下:
1.大毕业生在就业的预期与现实工作差距很大。就业期望是求职者对自身、就业市场、人力资本投资及回报的一种认知。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就业质量与就业之处的期望存在很大的差距。民办高校大学生理想感性较强,务实性相对较弱。可见精英就业的观念与大众化就业岗位存在很大的错位,学生在就业的选择时,仅从大学生的就业地点的选择来看,大多数学生选择在大城市工作,不愿去中西部工作或者农业、制造业领域工作,没有较为准确的确定自己的就业地现实。据相关部门统计,由于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大学生对职业的第一选择是继续深造,以便在就业时赢得更强的竞争力,第二选择是备受青睐的公务员,第三选择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第四选择是待遇优厚的外企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第五选择才是民营企业或自主创业等。從三所学校的就业质量来看,大多数学生在民营企业工作,这就使得学生实际是理想出现了很大的偏差。
2.大学生的就业发展动力不足、缺少规划性。 综合分析三所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客观就业质量,调查数据显示,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发展方面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由于高校的扩招,面对就业压力,虽然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就业率很高,但是任然存在大学生只能降低身份,屈就工作。他们往往做着自己的专业有关联的工作,培训与晋升空间较小,在职业发展上往往出现不稳定、不连续的现状。甚至由于收到“人才高消费”、“名校效应”的推波助澜,使得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受到排挤。 面对这样的情况,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应该在就业时,调整心态,把就业政策、用人单位与自己的性格、兴趣准确定位。无论是选择专家技术性,还是管理型人才;是着眼薪酬还是未来的职业发展,在了解自己和职业需求的时候,做出职业判断,在选择工作时选择有利于自己职业发展的工作,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民办高校也借鉴美国高校的职业指导全过程指导模式,在学生毕业后还为其提供指导性服务。
参考文献:
[1]卢纹岱.统计分析[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年8月.
[2]麦可思研究院. 2016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6月.
[3]麦可思研究院. 2015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年6月.
[4]陈婷婷 大学本科.生初次就业质量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5年6月.
[5]国福丽.就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自中国中小企业的证据[M].黑龙江出版社 2011年1月.
[6]杨卫琴 独立学院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研究[D]扬州大学, 2009年6月.
[7] 李海峰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新思路[L]教育与职业,2012年11月.
[8] 西代花,陈世庆.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7(10):83—86.
关键词:民办高校 就业现况 就业发展 就业满意度
大学生就业质量是指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所处环境等物质满足与大学生自身精神满足的程度,即大学生所获得的工作优劣及工作固有的特征满足大学生需求的程度。本文以以北方国际大学联盟京冀地区三所高校即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和燕京理工学院为研究对象,共发放1500份,回收1200份,回收率为80%。提出无效问卷58份,有效问卷1142份,有效性95%。
一、民办高校就业质量的描述分析
1.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现状的分析。
1.1工作地点。从毕业生就业的流向看,三所民办高校无一例外,90%左右的学生均为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可见,城市依然是民办毕业生就业的热点地区,50%学生会选择留在大城市。从毕业生的追踪来看,应届毕业生和往届毕业生没有明显的变化。这主要源于这些学校所在京津冀地区的区域所致。
1.2单位类型。从学生就业单位性质而言,三所民办高校毕业生大多数选择去民营私营企业工作,占据50%左右。但是从毕业生的追踪来看,毕业生选择国企和外企工作的比率有所增加,2017届毕业生的所占比率,比2015年高0.4个百分点。
1.3岗位类别。就业岗位上存在部分分层现象,三所民办高校毕业生大多数在毕业三年内在一般职员岗位上。伴随着工作的年份的增长,由50%应届生在一般职员岗位上,在工作三年后仅仅占14%。部分毕业生逐渐走向管理岗位或者技术岗位上,或者自己创业。
1.4月工资。从毕业生的就业薪金上,三所民办高校的学生,2015年,2016年应届毕业生就业薪金大多数集中在3000~5000之间,这与麦可思报告的全国水平持平,没有很大的差异。而且三所高校的男女生的薪金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性。说明我校培养的人才受到京冀地区的认可。
1.5专业对口。专业对口是指大学生毕业后将要从事的全职工作与学校所学专业相关联。数据显示,三所民办高校学生在职业与专业的吻合度方面,大多数都有一定的关联性。基本对口或者部分关联,两个选项加起来超过48%,而职业与专业完全不对口或者完全对口只是占据少数,仅有16.2%。从毕业生的追踪来看,每届毕业生的专业对口度有所提升,这源于民办高校越来越注重内涵建设。
2.民办高校就业发展的分析。
2.1单位前景。就毕业生所在单位的发展前景而言,三所民办高校大多数毕业生都会选择有发展的单位工作。在就业的选择方面,没有盲目的选择自己的工作,显得很理性。从毕业生的追踪来看,毕业时间越长,越看重自己的单位前景。
2.2培训机会。在培训机会方面,三所民办高校的毕业生所在的单位,大多数会有1~2次的培训机会。20%的毕业生是没有任何培训机会,在访谈中表示,再学习的机会很少。这低于重点大学的学生毕业的选择。
2.3.就业稳定性。从学生的就业稳定性方面,三所民办高校的毕业生50%的学生的工作不稳定。根据访谈得知,毕业生往往平均1.5年就换一份工作。
2.4晋升空间。对于三所民办高校的毕业生而言,无论是刚毕业的学生还是已经毕业三年的学生,他们的晋升空间很少,将近70%的学生看不到晋升的机会,这就使得他们工作的出现不稳定性。由于他们毕业选择大城市,受到各种因素冲击,学生的发展空间狭小。
3.民办高校的就业满意度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我们看到三所学校的毕业生无论是家人还是自己对于自己的就业满意度较高,并且呈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但是同时还要看到,学生对于自己的工作与自己期望值还是有些差距,65%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较为不满意。从毕业生的追踪来看,毕业时间2~4年的学生,期望值最低,毕业5年以上的学生期望值较高,这与职业发展的倦怠呈正比。
二、就业质量的总体评价
经过上述的三所民办高校的就业质量各个指标的分析,三所学校在工作现状、工作发展、满意度有了更多的了解,具体问题如下:
1.大毕业生在就业的预期与现实工作差距很大。就业期望是求职者对自身、就业市场、人力资本投资及回报的一种认知。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就业质量与就业之处的期望存在很大的差距。民办高校大学生理想感性较强,务实性相对较弱。可见精英就业的观念与大众化就业岗位存在很大的错位,学生在就业的选择时,仅从大学生的就业地点的选择来看,大多数学生选择在大城市工作,不愿去中西部工作或者农业、制造业领域工作,没有较为准确的确定自己的就业地现实。据相关部门统计,由于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大学生对职业的第一选择是继续深造,以便在就业时赢得更强的竞争力,第二选择是备受青睐的公务员,第三选择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第四选择是待遇优厚的外企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第五选择才是民营企业或自主创业等。從三所学校的就业质量来看,大多数学生在民营企业工作,这就使得学生实际是理想出现了很大的偏差。
2.大学生的就业发展动力不足、缺少规划性。 综合分析三所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客观就业质量,调查数据显示,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发展方面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由于高校的扩招,面对就业压力,虽然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就业率很高,但是任然存在大学生只能降低身份,屈就工作。他们往往做着自己的专业有关联的工作,培训与晋升空间较小,在职业发展上往往出现不稳定、不连续的现状。甚至由于收到“人才高消费”、“名校效应”的推波助澜,使得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受到排挤。 面对这样的情况,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应该在就业时,调整心态,把就业政策、用人单位与自己的性格、兴趣准确定位。无论是选择专家技术性,还是管理型人才;是着眼薪酬还是未来的职业发展,在了解自己和职业需求的时候,做出职业判断,在选择工作时选择有利于自己职业发展的工作,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民办高校也借鉴美国高校的职业指导全过程指导模式,在学生毕业后还为其提供指导性服务。
参考文献:
[1]卢纹岱.统计分析[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年8月.
[2]麦可思研究院. 2016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6月.
[3]麦可思研究院. 2015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年6月.
[4]陈婷婷 大学本科.生初次就业质量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5年6月.
[5]国福丽.就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自中国中小企业的证据[M].黑龙江出版社 2011年1月.
[6]杨卫琴 独立学院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研究[D]扬州大学, 2009年6月.
[7] 李海峰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新思路[L]教育与职业,2012年11月.
[8] 西代花,陈世庆.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7(10):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