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必然性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u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诱导启发是古今中外教育家所推崇的教育思想的精华。早在我国古代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①的教育指导思想,他强调学思结合,认为学生只有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教师才进行启发、诱导、点拨,最为适时,教育效果最佳。它不仅使学生豁然通达,而且能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讲学主张交谈方式,边谈边问,引导学生寻求解答,由已知生动的个别实事归纳推导出一般概念和原理,即苏格拉底思维的“助产术”。这些思想和方法经后人阐发、论证和总结便成了今天的启发性教育原则。
  那么,什么是启发式教学?虽然未见经典定义,也未见固定模式,但就其实质来说,启发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民主科学的教学思想”。它以培养开拓创造型人才为宗旨而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这种教学思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为起点,以科学地引导学生思维并训练学生思维方法、思维习惯为途径,以学生努力吸取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觉悟为目的。启发式教学“贵在导航、妙在开窍、要在转化”。总之,凡是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都可谓之启发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启发式教学思想在中学教学实践中贯彻和运用是十分必要的。
  1 启发式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学生认知过程,本身就交织着两重性:继承性和发展性。所谓继承性就是学生个体对社会的适应性,人类积累的知识时刻都在教育和同化着新一代,新生个体总是在接受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个体的经验积淀归根到底都要归附于社会文化传统和已有的科学体系的;所谓发展性就是个体的学习在一定文化经验中形成个性,而后凭借个性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社会传统力量不过是个体发展的外在条件。所以认知的过程其实即继承和发展的辩证统一,缺一不可。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如何使个体学生把握好继承和发展的统一,则成为教师必须探索的教学艺术。传统的一味的“填”、“灌”和“压”是不行的,无助于这两者的和谐统一。相反“启发”、“诱导”对个体知、情、意、行的心理行为予以肯定并引导就能容易使人类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既有利于教师在尊重学生自身独立性的基础上,引导这种独立性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奋斗精神,掌握学习主动权,从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2 启发式教学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们的认识过程都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渐进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实质就是由一次又一次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过程。实现这一飞跃过程无疑首先必须掌握十分丰富可靠的感性材料,而后关键的是对这丰富、可靠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加工制作这一环节十分关键又十分艰巨,它需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粗取精、为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分析与综合,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思考过程,学校教学过程也反映了这一过程。学生面对丰富多彩、错综复杂种种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认识过程中的飞跃呢?这就给“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老师是“授之以鱼”抑或“授之以渔”是殊然不同的。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式,就能引导学生基于种种现象的事实,但又不拘泥于已知的事实。诸如:谈话法教学,教师展示学生身边典型的事例,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这样师生共同活动,能沟通师生双向交流,实现信息的相互反馈,体现学、思、疑、问的认知规律。再如讨论法,在老师组织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开展讨论以求得正确解答的教学方法。它的特点是让学生动脑动口互相启发,引起共振,以使在一个短时间内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思考。教师适时点拨、适时归纳,从而集思广益,收到深刻理解并获取知识的效果。
  3 启发式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教育发展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所制约。现代生产力发展取决于现代科技成果的研制和广泛应用,说到底取决于脑力劳动在劳动力结构中的比重,这种比重既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由于生产结构、劳动就业结构的变化,现代就业人员就越来越强调具备的很强的适应性和机动性。这就给教育提出了更重要、更高层要求,就是说适应现代知识经济的需要,必须使学生不仅要有坚实的知识基础,而且更要注意掌握一般原理、科学态度和方法,能独立获取新知,能迁移知识,具有不断调整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的能力和素质,这就势必要求我们摆脱传统教学论的束缚,重新建立新的教学思想,创造新的教学原理,重点放在学生智能素质发展上。
  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着传统的“应试教育”,即是一种以考试为手段,以分数为依据,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送进高一级学校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应试教育主要弊端是:导致学校教育往往只重视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忽视了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忽略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单纯的分数标准来评价学生,导致一些学生高分低级,片面发展,被动发展。实践证明“应试教育”违背教育的规律,是不利于国家、人民、社会利益和社会进步的错误教育观。而素质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具体实施就必然要求贯穿启发式教学思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启发式教学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的要求。
  4 启发式教学是减负增效的有效手段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特别是普通中小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负荷日趋加重,学生课堂作业、课外作业几乎占用必要休息之外的所有时间,严重地违背了教学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更有甚者,青少年学生心理负担日趋沉重,有的学生不堪重负出现了心理失衡,精神沮丧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可见学生负担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亟待解决。当然,学生负担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社会竞争程度日益激烈、家庭望子成龙心愿更加急切、学校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漫延、传统的人才观、成才观及高考指挥棒等等,种种观念形成的压力最终聚焦于学生身体和心理。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当然解决问题的基点还在于学校,减负最起码要求还学生自我空间,还学生自由时间,摆脱题海战术,摆脱死拼硬磨。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好书育好人、培养人才,不改变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式方法谈何容易。笔者认为,授之以渔的启发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自觉性、主动性,收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减负增效,实现最终教育目标。
  5 启发式教学对提高政治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般地说,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教材的质量及其深浅难易程度;学生的学习精神和智力发展程度;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只有启发式教学才能协调好上述三方面关系,因而它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具有直接的意义。
  首先,启发式教学能加强学生求异思维的独特性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影响,学生习惯于单一的顺向思维。这种僵化呆板的思维模式,封闭思路、压抑智力,对培养创造型人才不利。启发式教学则能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能学会用新角度、新观点来剖析教材,认识事物,从而开拓学生的思路,把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激发出来。
  其次,启发式教学能消除学生的心理疲劳,振奋学生学习精神。倘或教学内容质量不高,或难易、深浅、多少、快慢调节不妥,或教学方法不当,诸如教学中的一味程序化、简单化等等激发不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当然不佳。而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特别注意学生心理活动状态,要善于观察教法的运用、环节的安排、情景的设计等在学生心理上的反应,随时注意信息的反馈并以此作为改进依据尽可能地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不断调节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缓解学生压抑感,从而使学生减少心理疲劳,振奋学习精神,自然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同一内容可用多种不同的教法,而同一种教法亦能适用于不同内容,它全在于教师匠心独运、剪裁运化。所以教师应端正教学指导思想,努力创造多样化的有利于发挥自己教学专长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其他文献
人们常说的“没有最不聪明的学生,只有最不努力的学生”,说明学习中后进生形成的可能性,与后天的努力程度关系最为密切。本文确定的“后进生”,是英语学科中的“后进生”。他们在英语学习活动中,由于受个性、兴趣、思维、智力水平等的因素影响,发展成为后进生的过程虽然各不相同,但这一过程大致可以描述成如下几种现象。  1 从好奇到恐惧感  当一种新的事物、新的现象出现的时候,人们往往对之发生好奇而急于了解、观察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积极地投入情感,因为语文学科不仅具有知识性、社会性、艺术性、综合性等方面的属性,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思想性,语文学习只有师生共同投入情感,语文课才会变得充满生命力。  1 创设美的学习情感,诱发学生在美的感受中学习语文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小学生,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给他们创造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上课伊始,老师拿出的不是粉笔和课本,而是讨人喜欢的小礼
期刊
什么是阅读教学呢?“课程标准”中做了这样的表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教学的三个要素——学生、教师、文本,这是大家早就熟知的,值得研究的倒是“对话”二字。  “对话有什么好研究的!不就是面对面地谈话吗?”  “对话有什么新鲜!我们过去的教学就是用的谈话法,老师问,学生答,不就是对话吗?”  其实,这儿所说的“对话”,已不是一般语言学意义上的对话,而是一种教学对话。克林伯
期刊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正如巧妇做饭一样,如果脑中无感性认识,手中缺乏作文的素材,是难以写好作文的。因此,笔者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不单单注重课堂上的指导和评讲,还致力于引导学生阅读积累,观察生活,寻找素材,赋予学生“找米下锅”的能力。  1 多阅读,重积累  常听学生抱怨每逢写作文都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手,其实这与他们读书少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读书破万卷”又怎能做到“下笔如有神”?只有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兴趣教育在当今的教育中受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注重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教育和个性化培养标志着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是根据多年从事化学教育的实践以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分析,浅述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关键词】 中学化学实验 兴趣 化学魔术 化学实验动画 自主创新实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永远是学生们最好的老师,
期刊
【摘 要】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不高。提高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要有目的地去观察认识,有计划、有意识地开展思维活动。通过观察社会、观察自然、观察实物等来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思维活动的“加工”,来继承前人的劳动成果,同时提高学生自己的观察能力,以利达到审美能力的的提高。  【关键词】 美术教学 观察能力 审美能力    1 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指有目的、有计划
期刊
“教育的最高理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句话充分阐明了现行教育的主体。对于目前的小学教育,小学生需要老师不断的营造一个好的教学环境,当今的小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自尊。那么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就不能太传统。在教学中就应该随时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达到学生乐学的目的。“兴趣教学”是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积极性,使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全体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兴
期刊
近几年来,生物课在整体的九年义务教育中越来越得到重视。课堂教学是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学生自身情况链接起来的纽带,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真正学会将理论联系实际,这是生物教师面临的新的挑战。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只有在师生紧密默契的配合下才能成功。因此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成为活跃课堂气氛的主要方法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适时举出风趣实例,对学生的启发最大。也可根据学生自身的不
期刊
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它的数学思想方法贯穿了整个高中数学的始终,也是学好高等数学的基础,因此在高中数学中,函数起到了主导的作用,处于核心的地位。在高考中,函数自然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而函数图像及其性质更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和重点。函数图像的对称性是函数其中的一个基本性质,它也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性质,本文就结合近几年高考中关于函数图像对称性的考查举例进行了探究与解析,仅供参考. 
期刊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国家提倡教学与体能并进发展,体育教学提高到重要位置,逐渐被国人认可和接受。小学休育教学是体育教学发展的前沿和基础,新课程实施后,小学体育起到承上启下作用,把“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融入其中,提倡培养孩子爱好、体能、竞技等综合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教学,在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同时,始终把学生放在主动发展的中心地位,实现学生多方面、多层次可持续发展。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