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不愿意看见我所珍重的东西在主流市场里消失,所以,我们继续守着自己的书店。”这是许多独立书店老板的心声,也是这个信念,让他们在大型连锁书业的夹缝中另辟生路,坚持小众的精神 ,开创另一种不同型态的阅读。
◎五家书店先发结盟
从去年底到今年初,正当诚品书店与出版商的谈判风波闹得沸沸扬扬,几家独立书店也在此时悄悄串联起来,准备携手迎向书市的巨大变动。今年2月,率先结盟的5家书店先以《非独不可-独立书店大小事电子报》共同发表声明,创刊初期的内容以综合各家店长手札、 活动信息为主,除了向读者宣传书店,也希望号召更多独立书店加入,推动一个更大规模的联盟正式成立。
独立书店谈结盟,这不是头一遭。 台北公馆周边书店的“温罗汀”(意指温州街、罗斯福路与汀州路)联盟就是前例,不同的是,这次合作的书店分布更广,目前从北到南涵盖了台北淡水的“有河book”、永和“小小书房”、竹北“草叶集”、 台中“东海书苑”,以及嘉义“洪雅书房”。
相对于温罗汀是集合同一区域里的书店,彼此的同构型较高,这5 家书店的风格、诉求和经营方式则各不相同。如“洪雅”的定位色彩鲜明,“有河”是结合淡水河景的风景书店,“小小”和“东海”分别以文学类和人文类的图书为主,“草叶集”则实行书店和饮食复合式经营。他们均认为“独立书店最可贵的地方,就是不受集体市场的约束”,所以在联盟中保持各自独特性,是他们最初就达成的共识。
◎要好卖的书,还是卖好书?
面对大型连锁书店的压力,独立书店的处境如何?面对出版业,大家的想法是什么?每一家店生存下来的方法又是什么?为了了解这些状况,小小书房主人刘虹风从去年底开始拜访其他独立书店,大家也很热情地分享各种经验、信息和人际网络。在此同时,东海书苑刚好拟了一份成立联盟的企划案,预计近日向相关单位申请补助,希望让联盟能有资金实际运作下去。
企划案中规划了联盟的长远运作方向。宣传初级阶段,主要为建立共同网站、合作举办活动;接下来是整合物流,也就是架设一个向出版商统一订书的网络平台,以节省人力、减少因订量太少而被忽略的情况;最终阶段则是远大的愿景,即走向出版,从被动选书的书店角色,进而成为创造好书的出版单位。
不论最后企划案是否通过申请,联盟已经势在必行,因为在即将到来的出版大变局中,独立书店不愿缺席——自从去年金石堂、诚品接连向出版商发出强势的谈判条件,对台湾整体书市的冲击正在扩散当中,诚品将“月结制”改“寄售制”后,出版商必须出版更好卖的书才能平衡收支。拥抱畅销书的同时,小众、冷门的书消失得更快,“适合我们的书在哪里?”他们同时问。因此刘虹风积极表示:“结合力量大,我们希望让出版社更注意我们的存在,希望出版界在整合时,不只配合连锁书业的方向调整脚步,也可以试着把独立小书店纳进变动的考虑范畴里。”
◎ 凝聚小众的力量
连锁书业为了获得最大市场,必然只能顾及大众需求,而独立书店则守着小众书群,为社会保留多元的风格。“如果社会上只有畅销书,大家都读一样的书,被养出来的人也会是一模一样的:而小众则是一股违反既定逻辑的、突破的力量。”东海书苑创办人廖英良说,因此独立书店的存在,也能支持出版社不要放弃非主流的好书。
活跃于南台湾的洪雅书店主人余国信则强调,独立书店的进书或卖书,是认同大于利益考虑,“资本主义的方法虽然可以赚大钱、扩大企业 ,但是没有人情味,而我希望回归情感和合作,因为情感才是长长久久的。”
草叶集主人Only所看重的还有实体空间的存在,“即使网络书店崛起,人还是需要和另一个人接触,所以实体书店仍有其意义,独立书店则是把个人特色更鲜明地保留下来。”同样地,有河book为了和城市里的连锁书店有所区隔,所以创造了有河的风景,店内也打造成悠闲、浪漫的地中海风情。
“独立书店能不能活?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以什么形式活下去。”为了往积极面“活下去”,并开发出更多创新的出路,联盟,想必是个美好的开始。
(摘自台湾《中国时报》)
◎五家书店先发结盟
从去年底到今年初,正当诚品书店与出版商的谈判风波闹得沸沸扬扬,几家独立书店也在此时悄悄串联起来,准备携手迎向书市的巨大变动。今年2月,率先结盟的5家书店先以《非独不可-独立书店大小事电子报》共同发表声明,创刊初期的内容以综合各家店长手札、 活动信息为主,除了向读者宣传书店,也希望号召更多独立书店加入,推动一个更大规模的联盟正式成立。
独立书店谈结盟,这不是头一遭。 台北公馆周边书店的“温罗汀”(意指温州街、罗斯福路与汀州路)联盟就是前例,不同的是,这次合作的书店分布更广,目前从北到南涵盖了台北淡水的“有河book”、永和“小小书房”、竹北“草叶集”、 台中“东海书苑”,以及嘉义“洪雅书房”。
相对于温罗汀是集合同一区域里的书店,彼此的同构型较高,这5 家书店的风格、诉求和经营方式则各不相同。如“洪雅”的定位色彩鲜明,“有河”是结合淡水河景的风景书店,“小小”和“东海”分别以文学类和人文类的图书为主,“草叶集”则实行书店和饮食复合式经营。他们均认为“独立书店最可贵的地方,就是不受集体市场的约束”,所以在联盟中保持各自独特性,是他们最初就达成的共识。
◎要好卖的书,还是卖好书?
面对大型连锁书店的压力,独立书店的处境如何?面对出版业,大家的想法是什么?每一家店生存下来的方法又是什么?为了了解这些状况,小小书房主人刘虹风从去年底开始拜访其他独立书店,大家也很热情地分享各种经验、信息和人际网络。在此同时,东海书苑刚好拟了一份成立联盟的企划案,预计近日向相关单位申请补助,希望让联盟能有资金实际运作下去。
企划案中规划了联盟的长远运作方向。宣传初级阶段,主要为建立共同网站、合作举办活动;接下来是整合物流,也就是架设一个向出版商统一订书的网络平台,以节省人力、减少因订量太少而被忽略的情况;最终阶段则是远大的愿景,即走向出版,从被动选书的书店角色,进而成为创造好书的出版单位。
不论最后企划案是否通过申请,联盟已经势在必行,因为在即将到来的出版大变局中,独立书店不愿缺席——自从去年金石堂、诚品接连向出版商发出强势的谈判条件,对台湾整体书市的冲击正在扩散当中,诚品将“月结制”改“寄售制”后,出版商必须出版更好卖的书才能平衡收支。拥抱畅销书的同时,小众、冷门的书消失得更快,“适合我们的书在哪里?”他们同时问。因此刘虹风积极表示:“结合力量大,我们希望让出版社更注意我们的存在,希望出版界在整合时,不只配合连锁书业的方向调整脚步,也可以试着把独立小书店纳进变动的考虑范畴里。”
◎ 凝聚小众的力量
连锁书业为了获得最大市场,必然只能顾及大众需求,而独立书店则守着小众书群,为社会保留多元的风格。“如果社会上只有畅销书,大家都读一样的书,被养出来的人也会是一模一样的:而小众则是一股违反既定逻辑的、突破的力量。”东海书苑创办人廖英良说,因此独立书店的存在,也能支持出版社不要放弃非主流的好书。
活跃于南台湾的洪雅书店主人余国信则强调,独立书店的进书或卖书,是认同大于利益考虑,“资本主义的方法虽然可以赚大钱、扩大企业 ,但是没有人情味,而我希望回归情感和合作,因为情感才是长长久久的。”
草叶集主人Only所看重的还有实体空间的存在,“即使网络书店崛起,人还是需要和另一个人接触,所以实体书店仍有其意义,独立书店则是把个人特色更鲜明地保留下来。”同样地,有河book为了和城市里的连锁书店有所区隔,所以创造了有河的风景,店内也打造成悠闲、浪漫的地中海风情。
“独立书店能不能活?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以什么形式活下去。”为了往积极面“活下去”,并开发出更多创新的出路,联盟,想必是个美好的开始。
(摘自台湾《中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