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承载,文言文以其璀璨多姿的卓越篇章,蕴涵着悠远而深刻的民族精神。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大量接触与学习文言文,既有利于继承传统文化,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在当今时代,增强文化自信,也需要从中汲取养分。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来认识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独特价值,培养学生对优秀作品的敬畏之心,不断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
高中新课标自2003年公布以来,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文言文教学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概而言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观念落后
文言文是我们传统的教学内容,从古代社会一直延续至今。一定程度上,教学方法有章可循。串讲法,是文言文的传统教学方法。 串讲,即讲解词句,串通文意。教师讲授文言文沿用传统的逐句讲解的方法,不管难易,不加汰择地讲给学生听,教学方法单调,久而久之,学生不用动脑思考,只需被动接受,学习效果事倍功半。这种旧式的教学方法曾在新文化运动以及后来的教学中,遭到有识之士的批判,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禁锢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而在新课标观照下,有些教师仍然没有转变教学观念,没有正确认识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过于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性,对于学生的能力缺少信心,没有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依然采用这种“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正像蔡元培先生所说:“我们教书,并不是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地都讲给学生听。”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是不可取的。学生缺少思考,被动地接受,学习效果差,教学效率低下,长此以往,学生缺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利于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单一
新课标提倡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过于注重高考指挥棒的作用,过分强调落实,尤其注重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这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师控制学习过程,力图使知识被大多数学生掌握,过分注重知识的落实,尤其对于高考中常考的知识点的落实,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未能留给学生太多自我发挥的空间,力图更快地把所谓的正确知识传授给学生,只要学生做好笔记,落实、巩固好老师讲的知识,考试成绩就会比较好。教学目标的单一,导致学生的目标在于取得好成绩,但是学生的文言文素养却没有多大的改变。教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无动于衷,不感兴趣,效果同样是不理想的。教师一厢情愿,没有考虑到实际的教学效果,这样文言文教学也失去了意义。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这虽然有利于学生暂时掌握知识,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他们的长远发展。
三、缺少宏观的教学指导思想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教师的教学要遵循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去从事教学。“理解和掌握课程标准,是教师的一项根本任务。”而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缺少一定的指导思想,只是单纯的为了教而教。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篇目。他们以手中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为依据进行教学,完成最小目标的教学内容,缺乏对教学目标的宏观把握。这就使得教师教学和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在相当程度上是脱轨的。如王荣生教授所言:“在教学的实践中,语文教材(教科书)的权威实际上又要超过教学大纲——不备有‘语文教学大纲’的学校、没读过‘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师不在少数,而教学必须‘以本为本’。”缺少对国家课程标准宏观上的把握,教师的教学就落脚在高考的考题上,目的在于提高高考成绩,这样只能培养出应试教育下的尖子生,但是对学生实际文言文能力的提高并无裨益。
针对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在教学中遵照课程标准,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增强文言文教学的教学效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习效果才能事半功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渗透、引导,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中蕴含的独特文化内涵。其中许多优秀的道德规范。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如“君子坦荡荡”的个人修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事原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贵人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等。在平时的课堂中,有意识地渗透这些内容,让学生充满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这对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提升其文言文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
(2)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切实转变教学观念,真正把学生视作学习的主体,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陶行知:“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纠正他们的错误,促使他们不断前进,做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互动过程,既要重视教师的教法,也要关注学生的学法。只有这样,既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整个教学过程才能优质、高效。
(3)加大学生课前预习力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文言文知识和今天的语言习惯有很大的不同,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借助工具书,积累文言知识,带着问题学习。教师不再只是串讲,要注意点拨、引导,真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而不只是传授系统的文言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真正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敢于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主阵地,切实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相对于功利性的教育,更多地从提高学生文学素养,语文能力出发,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积淀。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观照下,高中文言文教学要切实转变观念,充分發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自学能力,注意文言文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的总结,切实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文言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三卷[C].北京:中华书局,1984.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4]黄厚江.文言文该怎么教[J].语文学习,2006(5):14-16.
作者简介:
唐静,聊城大学,主要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高中新课标自2003年公布以来,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文言文教学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概而言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观念落后
文言文是我们传统的教学内容,从古代社会一直延续至今。一定程度上,教学方法有章可循。串讲法,是文言文的传统教学方法。 串讲,即讲解词句,串通文意。教师讲授文言文沿用传统的逐句讲解的方法,不管难易,不加汰择地讲给学生听,教学方法单调,久而久之,学生不用动脑思考,只需被动接受,学习效果事倍功半。这种旧式的教学方法曾在新文化运动以及后来的教学中,遭到有识之士的批判,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禁锢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而在新课标观照下,有些教师仍然没有转变教学观念,没有正确认识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过于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性,对于学生的能力缺少信心,没有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依然采用这种“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正像蔡元培先生所说:“我们教书,并不是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地都讲给学生听。”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是不可取的。学生缺少思考,被动地接受,学习效果差,教学效率低下,长此以往,学生缺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利于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单一
新课标提倡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过于注重高考指挥棒的作用,过分强调落实,尤其注重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这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师控制学习过程,力图使知识被大多数学生掌握,过分注重知识的落实,尤其对于高考中常考的知识点的落实,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未能留给学生太多自我发挥的空间,力图更快地把所谓的正确知识传授给学生,只要学生做好笔记,落实、巩固好老师讲的知识,考试成绩就会比较好。教学目标的单一,导致学生的目标在于取得好成绩,但是学生的文言文素养却没有多大的改变。教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无动于衷,不感兴趣,效果同样是不理想的。教师一厢情愿,没有考虑到实际的教学效果,这样文言文教学也失去了意义。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这虽然有利于学生暂时掌握知识,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他们的长远发展。
三、缺少宏观的教学指导思想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教师的教学要遵循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去从事教学。“理解和掌握课程标准,是教师的一项根本任务。”而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缺少一定的指导思想,只是单纯的为了教而教。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篇目。他们以手中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为依据进行教学,完成最小目标的教学内容,缺乏对教学目标的宏观把握。这就使得教师教学和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在相当程度上是脱轨的。如王荣生教授所言:“在教学的实践中,语文教材(教科书)的权威实际上又要超过教学大纲——不备有‘语文教学大纲’的学校、没读过‘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师不在少数,而教学必须‘以本为本’。”缺少对国家课程标准宏观上的把握,教师的教学就落脚在高考的考题上,目的在于提高高考成绩,这样只能培养出应试教育下的尖子生,但是对学生实际文言文能力的提高并无裨益。
针对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在教学中遵照课程标准,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增强文言文教学的教学效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习效果才能事半功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渗透、引导,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中蕴含的独特文化内涵。其中许多优秀的道德规范。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如“君子坦荡荡”的个人修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事原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贵人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等。在平时的课堂中,有意识地渗透这些内容,让学生充满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这对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提升其文言文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
(2)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切实转变教学观念,真正把学生视作学习的主体,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陶行知:“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纠正他们的错误,促使他们不断前进,做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互动过程,既要重视教师的教法,也要关注学生的学法。只有这样,既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整个教学过程才能优质、高效。
(3)加大学生课前预习力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文言文知识和今天的语言习惯有很大的不同,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借助工具书,积累文言知识,带着问题学习。教师不再只是串讲,要注意点拨、引导,真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而不只是传授系统的文言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真正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敢于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主阵地,切实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相对于功利性的教育,更多地从提高学生文学素养,语文能力出发,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积淀。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观照下,高中文言文教学要切实转变观念,充分發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自学能力,注意文言文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的总结,切实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文言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三卷[C].北京:中华书局,1984.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4]黄厚江.文言文该怎么教[J].语文学习,2006(5):14-16.
作者简介:
唐静,聊城大学,主要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