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盲态体形是全盲生极易出现的一种现象,它对全盲生的生理和心理都有一定的危害。本文就如何对盲态体形的矫正做了几方面的探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低年级;盲态;矫正;策略;训练项目
一、制定科学周密的训练项目
“康复训练是一项步骤紧扣、针对性强、强度适中,需要毅力与耐心的工作。”针对康复工作这一理论,我校的盲生盲态体形矫正工作分三部分进行,即躯干矫正训练、单腿立定稳定性训练、步伐与摆臂协调性训练。躯干矫正训练:以在球面上仰卧及左右侧转为主要内容并辅以其它相关运动。目的是伸展脊柱,训练其挺胸、抬头正视。单腿立定稳定性训练:以单腿立定为主要训练内容,目的是训练全盲生掌握重心、学会两腿并拢走路。步伐与摆臂协调性训练:这是前两项的综合训练。
二、创设全盲生可以信赖的安全环境
1.建立环境情况预知识别标志,充分发挥全盲生其它感官的功能
在主盲道通往厕所岔道处,建立花坛,栽上月季、腊梅等芳香性花木,使全盲生凭嗅觉感知自己到了什么地方,到自己的目的地该如何走。在各层楼的栏杆上,贴有凸形识别标志。当学生摸到标志时,立即就会知道自己到了第几层楼,这一层楼里有哪些教室与行政办公部门,去哪里又是如何走的。预知识别标志的建立,使盲生不论到了哪里,只要凭借触觉或嗅觉或听觉就可以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点,既能防止迷途,又能了解周边安全情况。
2.建立安全训练场地
为了解除全盲生对环境安全性忧虑,使之摒弃戒备心理,以达到自然放松,我们在训练场地四周用橡皮筋拉起了一道安全线,这道安全线即使碰到了,也无任何伤害,橡皮筋上挂有线外环境的标识。
学生对训练场周围的环境真正了解了,这里便成为全盲生的自由王国了。因为在这里不必有任何思想顾虑,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渐渐地自动解除了戒备心理。达到了训练前身体自然放松的基本要求。
过去在训练前,教师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劝说学生自然放松,其结果是愈动员他们愈紧张。建立安全训练场地,学生自主自然放松,对训练的正常进行有著很好的推动作用。学生马千千,胆小的连路都不敢走,体形盲态最严重,聋生说他的样子像“猴”,有时干脆叫他“猴学生”。老师带着他熟悉场地以后,在同学及老师鼓励下,她在各项训练中成绩优秀,后来被选为盲生“顶水舞”的演员。
三、开展知识性、趣味性、竞争性的矫正训练
“山珍久食无甘味”。根据残疾儿童这一重要的心理特征及古人总结的流传至今的生活常识,我们认为:单一的训练会引起全盲生情趣的淡化与消失,产生“无甘味”的厌倦心理,故我们把知识性、趣味性、竞争性融入到矫正训练项目中。
在脊柱矫正训练时,除了进行球面仰卧左右侧转动作训练外,我还讲了朝鲜人顶水的习惯,并向学生讲了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朝鲜老大娘顶水到阵地慰问自愿军的故事。学生听了既感动又好奇,纷纷问:水罐子在头上为什么不滑下来呢?还有学生说,要是一罐子热水滑下来那就糟了。好奇心驱使他们跃跃欲试,这时我向他们讲解顶水的基本要求:抬头、挺胸、步伐稳定、腰椎灵活摆动。并将预先准备好的道具发给他们,让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自主地进行矫正训练。后来,我们把这项活动编成“顶水舞”,使训练变成了艺术表演。
四、体验差距,感知危害
医疗心理学认为:“只有真正体验到自身不足的危害,才能引起对其发展下去的危害,产生警觉。”盲态体姿一旦成为盲生的生活习惯,造成脊柱变形,再矫正则很困难了。矫正训练在全盲生的全部生活过程中所占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因此,训练最现实的意义是让全盲生掌握矫正项目、欲达目的、训练的顺序及操作技巧。所以在矫正工作中,我们还特地让学生理解自己的体态与正常体态的不同,在生理活动中有什么差别及这种差别发展下去的危害,结合自己掌握的矫正知识,处处能动地自我矫正。在体检时,我们先让学生用自己习惯的盲态体姿来测试肺活量,然后再指导他们用正确的体姿来测量,让他们自己摸出两次测量量筒高度的差距,并告诉他们盲态体姿不仅影响肺部心脏的正常发育,而且会因为供氧不足影响到智力的发育。
在音乐课上,通过用两种体姿发长音的不同感受,使学生知道,盲态体姿是自己肺部受压迫,声带受挤压,音发不出来的主要原因。
在学生了解正确体姿与盲态体姿的区别之后,告诉学生因为我们平常习惯的体姿与正确体姿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让聋生感到非常好奇,所以他们经常围观我们。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了,又掌握了矫正不足的知识与技能,故他们很自信地说“改,我们一定能改掉!”五年级的袁兵学会了挺胸抬首运气唱歌,后来成了盲教部的小歌星。
工作中我们感到:科学评估是我们制定计划的重要依据,我们的评估,主要依据脊椎弯曲度检查及平时观察记录,它的科学性是不太严密的。这是我们制定各按计划不太准确、目标偏离的主要原因。所以如何更科学的对训练成效进行阶段型评估,应是我们下一步必须探讨的问题。
参考资料:
[1]沈玉林.特殊教育论文写作指南.华夏出版社.
[2]沈家英.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华夏出版社.
【关键词】低年级;盲态;矫正;策略;训练项目
一、制定科学周密的训练项目
“康复训练是一项步骤紧扣、针对性强、强度适中,需要毅力与耐心的工作。”针对康复工作这一理论,我校的盲生盲态体形矫正工作分三部分进行,即躯干矫正训练、单腿立定稳定性训练、步伐与摆臂协调性训练。躯干矫正训练:以在球面上仰卧及左右侧转为主要内容并辅以其它相关运动。目的是伸展脊柱,训练其挺胸、抬头正视。单腿立定稳定性训练:以单腿立定为主要训练内容,目的是训练全盲生掌握重心、学会两腿并拢走路。步伐与摆臂协调性训练:这是前两项的综合训练。
二、创设全盲生可以信赖的安全环境
1.建立环境情况预知识别标志,充分发挥全盲生其它感官的功能
在主盲道通往厕所岔道处,建立花坛,栽上月季、腊梅等芳香性花木,使全盲生凭嗅觉感知自己到了什么地方,到自己的目的地该如何走。在各层楼的栏杆上,贴有凸形识别标志。当学生摸到标志时,立即就会知道自己到了第几层楼,这一层楼里有哪些教室与行政办公部门,去哪里又是如何走的。预知识别标志的建立,使盲生不论到了哪里,只要凭借触觉或嗅觉或听觉就可以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点,既能防止迷途,又能了解周边安全情况。
2.建立安全训练场地
为了解除全盲生对环境安全性忧虑,使之摒弃戒备心理,以达到自然放松,我们在训练场地四周用橡皮筋拉起了一道安全线,这道安全线即使碰到了,也无任何伤害,橡皮筋上挂有线外环境的标识。
学生对训练场周围的环境真正了解了,这里便成为全盲生的自由王国了。因为在这里不必有任何思想顾虑,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渐渐地自动解除了戒备心理。达到了训练前身体自然放松的基本要求。
过去在训练前,教师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劝说学生自然放松,其结果是愈动员他们愈紧张。建立安全训练场地,学生自主自然放松,对训练的正常进行有著很好的推动作用。学生马千千,胆小的连路都不敢走,体形盲态最严重,聋生说他的样子像“猴”,有时干脆叫他“猴学生”。老师带着他熟悉场地以后,在同学及老师鼓励下,她在各项训练中成绩优秀,后来被选为盲生“顶水舞”的演员。
三、开展知识性、趣味性、竞争性的矫正训练
“山珍久食无甘味”。根据残疾儿童这一重要的心理特征及古人总结的流传至今的生活常识,我们认为:单一的训练会引起全盲生情趣的淡化与消失,产生“无甘味”的厌倦心理,故我们把知识性、趣味性、竞争性融入到矫正训练项目中。
在脊柱矫正训练时,除了进行球面仰卧左右侧转动作训练外,我还讲了朝鲜人顶水的习惯,并向学生讲了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朝鲜老大娘顶水到阵地慰问自愿军的故事。学生听了既感动又好奇,纷纷问:水罐子在头上为什么不滑下来呢?还有学生说,要是一罐子热水滑下来那就糟了。好奇心驱使他们跃跃欲试,这时我向他们讲解顶水的基本要求:抬头、挺胸、步伐稳定、腰椎灵活摆动。并将预先准备好的道具发给他们,让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自主地进行矫正训练。后来,我们把这项活动编成“顶水舞”,使训练变成了艺术表演。
四、体验差距,感知危害
医疗心理学认为:“只有真正体验到自身不足的危害,才能引起对其发展下去的危害,产生警觉。”盲态体姿一旦成为盲生的生活习惯,造成脊柱变形,再矫正则很困难了。矫正训练在全盲生的全部生活过程中所占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因此,训练最现实的意义是让全盲生掌握矫正项目、欲达目的、训练的顺序及操作技巧。所以在矫正工作中,我们还特地让学生理解自己的体态与正常体态的不同,在生理活动中有什么差别及这种差别发展下去的危害,结合自己掌握的矫正知识,处处能动地自我矫正。在体检时,我们先让学生用自己习惯的盲态体姿来测试肺活量,然后再指导他们用正确的体姿来测量,让他们自己摸出两次测量量筒高度的差距,并告诉他们盲态体姿不仅影响肺部心脏的正常发育,而且会因为供氧不足影响到智力的发育。
在音乐课上,通过用两种体姿发长音的不同感受,使学生知道,盲态体姿是自己肺部受压迫,声带受挤压,音发不出来的主要原因。
在学生了解正确体姿与盲态体姿的区别之后,告诉学生因为我们平常习惯的体姿与正确体姿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让聋生感到非常好奇,所以他们经常围观我们。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了,又掌握了矫正不足的知识与技能,故他们很自信地说“改,我们一定能改掉!”五年级的袁兵学会了挺胸抬首运气唱歌,后来成了盲教部的小歌星。
工作中我们感到:科学评估是我们制定计划的重要依据,我们的评估,主要依据脊椎弯曲度检查及平时观察记录,它的科学性是不太严密的。这是我们制定各按计划不太准确、目标偏离的主要原因。所以如何更科学的对训练成效进行阶段型评估,应是我们下一步必须探讨的问题。
参考资料:
[1]沈玉林.特殊教育论文写作指南.华夏出版社.
[2]沈家英.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华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