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离不开讲授和提问两种手段。新课改已进行了这么多年,要求教师把握讲授的时机,控制讲授的时间和节奏,掌握讲授的技巧,以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而提问的技巧也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进行有效的学习。
一、讲授
(一)有目的讲授
每节课都有一些内容是不得不讲的,比如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辅助重难点知识的突破;为引发学生对知识的联想;为总结学生要掌握的教学内容等。
我在讲《美国的诞生》时是从美国国旗入手,讲授13个条代表最初摆脱英殖民者的是13个州,50颗星代表美国50个州,学生很感兴趣,这就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作的必要的讲授,另外也是对课外知识的普及。
(二)把握讲授的技巧
1为讲授作充分的准备
讲授的内容要求条理清晰语言简洁重点突出目的明确,所以在备课时应设计好语言,为了使讲授更有效,在设计时应加入互动性的活动,设计能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以及评估方案。
2讲解的技巧
每个人都会说话,但有些人说话引人入胜,而有些人说话让人烦,讲解也是需要技巧的。在此我借鉴澳大利亚课程专家马什教授的理论来阐明讲解的技巧:
(1)用逻辑清楚的步骤讲解话题、问题-----在头脑中排演你将运用的顺序和序列。
(2)用直白的语言并避免专业术语
(3)向学生呈现信息的速度恰当
(4)运用例子描述观点
(5)重复难点
(6)同时运用多种交流方式(如投影仪、幻灯片和口头论述)
(7)用生动有趣的语调
(8)有眼光接触保持注意
(9)在整个讲解过程中给学生提问的机会
二、提问
提问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提问得当,可以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热情;提问不当,不仅无益课堂教学,还会窒息课堂气氛,制约学生思维。
(一)问题的设置
1、所提问的问题要有针对性
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提问是课堂学习需要的,忌讳空问、泛问。有针对性的提问有几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保证设问的科学严密,设问要慎重、周详,反复思考并经常总结经验,逐步提高;另一方面,要具体明确提出问题,能够让学生准确领会提问的核心,从而较快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意见。另外,还要针对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2、所提问题要有启发性
我们常说“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课堂提问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所提问题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果问题的设计能让学生一触即发、触类旁通,那么这个问题的启发性就强,还会引发学生创造性的火花,有惊人的发现。例如在讲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提问:汉初期用和亲解决边塞危机,为 什么汉武帝采取如此强硬手段?这一问是启发学生注意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政策取决于政权的需要和国家实力的强弱,所以在学习每一朝代的政策时,必须了解这一时期的背景。
3、所提问题要有逻辑性
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就是踮起脚尖使足了劲也摘不到高高悬挂着的“桃子”。因此在设计教学提问时,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并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智力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所提的问题构成一个井然有序的系统,让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获得知识。
(二)课堂提问的技巧
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提问第一要明确问什么,问题的指向要清楚,让学生知道可以怎样思考,应该回答什么;其次,问题不能太长,问题长了学生很难记住,难以回答。问题要具体,不要太概括太宏观,学生回答时难以把握。此外,问题也不能问的太碎,不少老师从头问到尾。
备课时,教师要设计好若干与教学目的直接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包括不同水平的问题,其中基本问题的次序对学生来说是合乎逻辑的,形成梯度,使学生从一个问题思考引发另一个问题甚至是连续问题的思考,形成“追问式”研读思维模式。
上课时,老师提问要注意一次只问一个问题,如果必要可以换一种表达,力求清楚并适合学生的水平。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包括等待的时间)回答问题。教师提问时要注意肢体语言,避免针对部分同学提问主要问题------用来组织教学的那些基本问题,教师要把主要问题提向全班每个学生。
无论是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还是在课堂开展教学活动提问的时候,教师心里都应该有第三只眼睛,审视自己的问题设计与提问的质量,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技能才能有所改进,教学水平才能有所提高。
一、讲授
(一)有目的讲授
每节课都有一些内容是不得不讲的,比如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辅助重难点知识的突破;为引发学生对知识的联想;为总结学生要掌握的教学内容等。
我在讲《美国的诞生》时是从美国国旗入手,讲授13个条代表最初摆脱英殖民者的是13个州,50颗星代表美国50个州,学生很感兴趣,这就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作的必要的讲授,另外也是对课外知识的普及。
(二)把握讲授的技巧
1为讲授作充分的准备
讲授的内容要求条理清晰语言简洁重点突出目的明确,所以在备课时应设计好语言,为了使讲授更有效,在设计时应加入互动性的活动,设计能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以及评估方案。
2讲解的技巧
每个人都会说话,但有些人说话引人入胜,而有些人说话让人烦,讲解也是需要技巧的。在此我借鉴澳大利亚课程专家马什教授的理论来阐明讲解的技巧:
(1)用逻辑清楚的步骤讲解话题、问题-----在头脑中排演你将运用的顺序和序列。
(2)用直白的语言并避免专业术语
(3)向学生呈现信息的速度恰当
(4)运用例子描述观点
(5)重复难点
(6)同时运用多种交流方式(如投影仪、幻灯片和口头论述)
(7)用生动有趣的语调
(8)有眼光接触保持注意
(9)在整个讲解过程中给学生提问的机会
二、提问
提问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提问得当,可以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热情;提问不当,不仅无益课堂教学,还会窒息课堂气氛,制约学生思维。
(一)问题的设置
1、所提问的问题要有针对性
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提问是课堂学习需要的,忌讳空问、泛问。有针对性的提问有几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保证设问的科学严密,设问要慎重、周详,反复思考并经常总结经验,逐步提高;另一方面,要具体明确提出问题,能够让学生准确领会提问的核心,从而较快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意见。另外,还要针对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2、所提问题要有启发性
我们常说“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课堂提问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所提问题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果问题的设计能让学生一触即发、触类旁通,那么这个问题的启发性就强,还会引发学生创造性的火花,有惊人的发现。例如在讲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提问:汉初期用和亲解决边塞危机,为 什么汉武帝采取如此强硬手段?这一问是启发学生注意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政策取决于政权的需要和国家实力的强弱,所以在学习每一朝代的政策时,必须了解这一时期的背景。
3、所提问题要有逻辑性
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就是踮起脚尖使足了劲也摘不到高高悬挂着的“桃子”。因此在设计教学提问时,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并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智力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所提的问题构成一个井然有序的系统,让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获得知识。
(二)课堂提问的技巧
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提问第一要明确问什么,问题的指向要清楚,让学生知道可以怎样思考,应该回答什么;其次,问题不能太长,问题长了学生很难记住,难以回答。问题要具体,不要太概括太宏观,学生回答时难以把握。此外,问题也不能问的太碎,不少老师从头问到尾。
备课时,教师要设计好若干与教学目的直接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包括不同水平的问题,其中基本问题的次序对学生来说是合乎逻辑的,形成梯度,使学生从一个问题思考引发另一个问题甚至是连续问题的思考,形成“追问式”研读思维模式。
上课时,老师提问要注意一次只问一个问题,如果必要可以换一种表达,力求清楚并适合学生的水平。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包括等待的时间)回答问题。教师提问时要注意肢体语言,避免针对部分同学提问主要问题------用来组织教学的那些基本问题,教师要把主要问题提向全班每个学生。
无论是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还是在课堂开展教学活动提问的时候,教师心里都应该有第三只眼睛,审视自己的问题设计与提问的质量,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技能才能有所改进,教学水平才能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