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中人”:以资本为杠杆 促进行业发展

来源 :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shen654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与资本、技术相融合的趋势,还将持续下去。
  北京,海淀,中关村。
  在这片有“中国硅谷”之称的科技园区,似乎每一阵风都指示着创新的动向。众多一流高校与其毗邻;密集的科技企业在此扎根林立。这里是吸引创新创业人才的强力磁场,也是资本追逐涌动的风口浪 尖。
  在位于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的“教育 ”咖啡馆(EduCafe),《留学》记者采访了华夏桃李资本合伙人郭西凡。“你离教育只有一杯咖啡的距离。”4年前,EduCafe创立之初,作为总经理的郭西凡曾这样说。
  2020年初冬,一杯美式的氤氲热气中,《留学》记者触碰到了教育投资人的温 度。
  金融与产业融合
  为教育行业发展赋能
  郭西凡是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美国丹佛大学金融学硕士。毕业之后,他进入北京银行工作,成为当时最年轻的行长助理。五年后,郭西凡决定放弃银行的工作,开创新的事业。“当时觉得在银行再干三五年,虽然职级可能继续上升,但是做的工作没什么区别,每天就是这些事儿了。我不希望五年之后自己还是这样的状态,我想要有更多的变化。”
  2015年,郭西凡离开北京银行后,参与创立了华夏桃李资本。合伙人张爱志拥有教育创业背景,郭西凡则有一定的金融专业背景,两人一拍即合,开辟了金融与产业相结合的事业道路。
  彼时,郭西凡将目光投向教育领域,出于两方面的考虑。首先,当时教育行业是一个较为封闭的行业,受到政策的很多限制;其次,教育行业的资本化率在当时非常低。“所谓资本化率低,说白了就是当时没有什么人投资这个行业。”郭西凡解释道,“教育行业在当时非常分散;另外,也与退出端有关,作为投资人来讲,投资之后不能退出,也就无法获利。”
  2015年,教育行业呈现出资本化率极低、极度分散的特点,处于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郭西凡从中看出了属于投资以及融资服务的良好机遇。“在当时这是一块绝对的蓝海,我们没有想的很复杂,看到了机会,就去做了。”郭西凡说,“我们也确实想为教育行业做点事儿。因为当时行业内资本的力量太少了,我们希望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从资本的角度促进行业的发展。”
  自2015年成立至今,华夏桃李资本始终专注于教育产业资本服务,致力于通过产融结合推动产业进步。其业务范围涵盖教育机构的并购与IPO(首次公开募股)、投融资财务顾问、教育行业上市公司战略顾问等。
  据郭西凡介绍,华夏桃李资本以FA业务起家。FA即Financial Advisor(财务顾问),主要提供金融咨询服务。“当时我们更偏向于金融咨询公司。比如你的公司想上市,你想融资,应该怎么做?我们提供的就是针对这些问题的专业服务,帮助你做资本市场的未来规划,指导你与投资人对接、介绍商业模式、准备有效的材料、制作财务模型等等。”
  “桃李FA的业务非常简单。”郭西凡概括道,“我们提供服务,告诉你一步一步该怎么走,比如A轮如融资,B轮如何融资,未来应该在哪里上市。一句话来说,就是帮行业‘找钱’。”
  从2018年开始,华夏桃李资本实力逐步增强,发起了桃李基金,进行对教育机构的直接投资。投资之后,还会继续帮助它们做资本规划。
  “教育 ”有哪些可能?
  專注于教育投资领域五年,郭西凡已经成长为资深的专家,他与众多行业同仁有深入交流合作,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局中人”与“老将”。采访期间,他谈笑风生,对行业动态信息信手拈来。然而,将时间倒推回五年之前,彼时的郭西凡初出茅庐,“对教育行业认知为零,谁也不认识”。他白手起家,“摸着石头过河”,一路在行业内探索前 行。
  2015年,在筹备华夏桃李资本的过程中,郭西凡与合伙人共同创立了“教育 ”咖啡馆(EduCafe),希望以此为契机与平台,连接教育行业,汇聚行业人才、思想与资本。
  2016年,EduCafe正式开业。咖啡馆以互联网教育为主题,由60位来自教育培训、教育媒体、教育投资领域的股东共同发起。众筹股东包括新东方、好未来、ATA、达内科技、学大教育、洪涛股份、全通教育、立思辰等多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及高管。
  “如果想进入教育行业,欢迎先来‘教育 ’咖啡馆喝一杯咖啡。”作为EduCafe首任总经理的郭西凡曾这样表示。一杯咖啡的时光,足以凝聚思想、交流观点、促进合作。“教育 ”的愿景是汇聚行业人才、整合行业资源、对接行业资本、孵育创业团队,对教育行业做全生命周期的生态化服 务。
  “教育 ”这个未完待续的表达,给人无限想象空间。“教育”可以加什么?郭西凡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首先,“教育 资本”是需要且必要的。郭西凡说,“在五年前,教育行业还没有插上资本的翅膀,发展比较缓慢;资本的助力,成为了行业加速发展的杠杆。”
  其次,“教育 技术”亦是重要的组合方式。郭西凡告诉《留学》记者,近年来涌现的大型教育公司,大多是“在线教育公司”。“所谓在线教育公司,并不是说它单纯地把授课方式搬到了线上。”他说,“在线指的是,整个的组织架构和操作系统完全更换为线上教育的模式。数据、人力、教学、服务等等,所有的内容完全线上化管理,这与原本线下的教育培训是完全不一样 的。”
  不仅在过去五年如此,教育与资本、技术相结合的趋势还会持续下去。“下一个阶段,教育行业可能会引入一些新的变量,在技术上也一定会产生新的变革。”郭西凡 说。
  展望未来教育
  满足用户需求是核心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为教育行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寒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疫情也成为促进行业加快革新与转型的催化剂。线下课程项目转移至线上,催生了“在线教育”的新潮流。围绕“线上or线下”的问题,全行业掀起热议,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OMO(Online-Merge-Offline)模式被视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方 向。   关于未来教育的趋势,郭西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线上或线下只是一种交互形式。”他说,“未来教育模式不能以简单的线上交付或是线下交付方式来区分,而是要以客户为中心,聚焦于满足用户需求,用户怎么方便怎么来。”
  郭西凡认为,教育培训追求的是“效率”和“效果”,一般来说,这两方面难以完全兼顾,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至关重要。“比如说,为什么我们今天的采访要在线下进行呢?可能因为线上的质感和感觉没有那么好,体验效果不如线下;但是线上的效率更高。本质上要看用户的需求。”
  对于不同的产品、不同年龄段的用户而言,线上与线下哪一种更适宜,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举例来说,小朋友参加学习培训,如果周边有不错的服务,我相信家长会更愿意选择线下的方式,無论从保护视力或服务体验的角度考虑都是如此;而对于成年人来说,自制力更好,目标导向更强,线上的体验会更好,比如考研、考证、参加托福考试等,在线上进行学习是一种更高效的方式。”
  2020年,对教育机构来说,“转型”是一个关键词。受疫情催化,“线上”的浪潮裹挟着不少机构主动或被迫转型,将线下课程转移至线上。郭西凡则更为冷静地审视这样的转变。“正如我所说,在线教育的获客方式、服务传递、组织架构完全不同,可以说所有的东西都不一样。对线下机构来说,原有的体系和环节基本上都不能用于线上。比如说,某位老师在线下讲课很好,但如果开了直播,学生未必喜欢听。”
  在郭西凡看来,一味追求OMO、“强行转型”是不可取的。“疫情过去之后,可能原本的线下机构依然保持线下的模式。提供很好的服务,依然可以创造很好的成果,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郭西凡还强调了技术的作用,“交付的方式不一定在线上,但一定要重视技术的力量。”
  无关乎疫情的影响、无关乎线上或线下的形式,扫清障目的浮云,回归本质,对于每一家机构来说,提高教学品质和服务体验才是核心问题。“你是不是在用良心做事情,这才是最关键的。”郭西凡说。
  留学行业细分化
  赛道各有机遇
  郭西凡曾在美国丹佛大学深造,攻读金融学硕士,也是“留学圈中人”。如今,他对国际教育领域和留学行业也保持着一定的关注。
  留学行业有很多细分赛道。从“留学前”的中介、语言培训、课程培训,到“留学后”的海外寄宿、补习、就业,每一个细分领域的格局、发展态势、商业模式都不相同,相对来说是一个较为分散的市场。郭西凡从不同的角度对各个赛道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从投资的角度来讲,说实话,整个留学行业的投资机会并不多。”郭西凡坦言,“原因在于,留学行业的每一个细分赛道,天花板都并不高,市场不够大,从投资的角度特别不好下手。然而,每一个赛道的核心竞争力、人脉资源需求都不相同,整合的难度有很大。”
  尽管从资本角度来看,留学行业的投资难度较大,但并不意味着不具备创业的机会。从创业的角度,郭西凡分享了他看好的几个赛道。
  首先,做内容和课程的机构面临着很好的机遇。“在国内,国际学校、国际学生的数量还在持续上涨。以前可能更加追求数量,以后会更加注重质量的提升。接下来,内容和课程的生产者还是有很多机会 的。”
  其次,传统的留学中介有很多升级的契机。“中介不再依靠原本的信息不对称,除了最后的‘一锤子买卖’,可能还会提升之前的背景提升、海外竞赛等综合服务,我认为这种公司肯定是有机会的。”
  另外,海外学生补习的赛道也很有发展前景。“这个市场线上化之后,会有非常强的辐射能力。不一定只在线下服务某个国家,而是服务美洲、欧洲、澳洲多国的留学生,这是完全可以的。”
  注重客户体验,注重技术和效率提升,这是郭西凡着重向留学机构提出的建议。“可以借助资本的力量做一些整合。每一个细分领域都不够大,肯定是要横向扩张的,但这是下一步了。本身自己的领域还没有扎牢,很难进军其他领域。”
其他文献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未能实现人们的预期,反而使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陷入困境。党中央经过调研发现,干部作风是加剧困难的重要原因。为此,1960年11月,中共中央颁发《关于彻底纠正“五风”问题的指示》,要求各级干部“彻底纠正十分错误的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化风和对生产瞎指挥风”。  在12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要求胡乔木借鉴红军的历史经验,尽快
不知从何时开始,在年轻人中流传着这样一个问题:  “我想要自由职业,想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儿。但是呢,我现在的工作很稳定,我舍不得离开,而且父母那边的压力也很大,不允许我这么任性。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类似问题的变种有很多,比如想旅游想换工作想辞职,然后是家里不同意男朋友不同意自己舍不得之类。对这类问题,以前我的回答往往特别简单:要不你就坚持自己,把束缚都扔在脑后;要不你就听别人的,安安稳稳地过
37年来,麦琼方挑坏了近20根扁担,为贫困乡亲送去30多吨自筹的物资。麦琼方的善举经网络传播后,网友们称她为“扁担姐”。  洗衣女工挑担下乡去“助困”  1979年,20岁的麦琼方成为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的一名勤杂工。一天,麦琼方到病房换床单,看到一位大姐孤零零地躺在病床上。从别的病友那里得知,这是位瑶族大姐,家里都是老弱病残,根本抽不出人来陪护她。她做手术后,一日三餐都是病友代买,有时没人代她买饭
摘 要:[目的/意义]为优化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以及为用户群体需求和图书馆自身建设需求提供導向。[方法/过程]基于对社会化媒体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分析,本文界定了社会化媒体生态系统种群、群落等概念,重点论述了社会化媒体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各要素间的层次关系、生态结构及其信息资源流动,并以图书馆微博为例,分析其微博信息生态系统组成要素及信息流转路径。[结果/结论]形成社会化媒体
著名华文作家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之三《关山夺路》,详细记载了国民党从抗战胜利到败退台湾三年多时间里,王鼎钧任其中基层军官的亲身经历,极具史料价值。  这三年多时间,可谓世界史上最具戏剧变化的一段焦点时间,因抗战胜利攀至历史声望最高处的蒋介石政府及其庞大的军队,却在自己发动的内战中兵败如山倒,政权也随之崩溃,黯然退守台湾。无数学人把这三年多时间横剖研究,条分缕析,相关成果蔚为大观,而王鼎钧的回忆录,则
[摘要]文章对西藏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析,为实现西藏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文献资源建设;高校图书馆;西藏  DOl:10.3969/j.issn.1008-0821.2010.06.024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0)06—0090—04    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是近年来
〔摘要〕以三大国际顶尖创业研究专业期刊(JBV、ETP和JSBM)为样本,利用科学学研究工具Sci2工具包对所采集的有关创业研究的文献进行引文耦合分析,绘制国际创业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通过对施引文献进行聚类分析,对该领域不同时间段的代表作者、重要文献及其主要研究主题进行梳理,深入解读国际创业研究文献引文耦合图谱的特点,总结国际创业研究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创业研究;知识图谱;Sci2工具包;文
关键词:专利;知识流;技术融合;生长曲线;社会网络分析;马尔可夫模型;石墨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项技术的性能开始满足消费者在多个市场领域的需求.这些领域之间的差异逐渐变得模糊,导致企业的竞争地位发生根本变化。作为当前创新趋势的一个重要特征,技术融合不僅可以改善技术功能和提高产品竞争力,还为应对挑战和获得竞争优势带来了新的机遇,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需要理解技术融合对于追求创新和经
“同学会是这个世界上最恶心的发明。”前天晚上,一个大学学弟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句话。  上周,这位学弟参加了高中同学会。高中时,他是班上的学习委员,理科学霸,人缘极好。这次同学会,他是抱着特别期待的心情去的,本以为可以和同学们缅怀一下热血的青春,顺便打听一下有什么好的工作机会——他所在的杂志社快要倒闭了,想问问老同学有什么门路。没想到,大家听说他现在只是一个小杂志社的编辑,象征性地跟他喝了杯酒,就转
〔摘 要〕[目的/意义]移动医疗用户采纳行为是“互联网 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展开深入分析可完善电子健康和互联网医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法/过程]以CNKI和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采用系统综述方法对该领域2012-2017年间最具代表性的42篇文献展开分析。在知识基础研究部分中,从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等视角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在影响因素研究部分,基于信息生态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