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杜某(住院号80201),女性,21岁,湖北人、技术员、未婚。主诉持续性黄疸15个月,四肢皮疹,夜盲11个月,近一周左眼失明,于1961年6月22日入院。患者于1960年3月某日突感右上胸胀痛、畏寒、低热、乏力。次日去保健所就诊,发现巩膜、皮肤黄染,诊断为传染性肝炎而住院。经一般治疗后上述症状很快消失。出院时(共住院28天)情况良好,但黄疸未退尽。出院后因工作劳累,至7月感觉乏力,精神不振,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杜某(住院号80201),女性,21岁,湖北人、技术员、未婚。主诉持续性黄疸15个月,四肢皮疹,夜盲11个月,近一周左眼失明,于1961年6月22日入院。患者于1960年3月某日突感右上胸胀痛、畏寒、低热、乏力。次日去保健所就诊,发现巩膜、皮肤黄染,诊断为传染性肝炎而住院。经一般治疗后上述症状很快消失。出院时(共住院28天)情况良好,但黄疸未退尽。出院后因工作劳累,至7月感觉乏力,精神不振,胃纳减低,食后腹胀。同时两下肢伸侧出现几个紫红色丘疹,微痛,有痒感,经挤破出血而成疤痕。以后丘疹陆续增加,遍及下肢,两臂也出现少许。与此同时,自7月起夜晚视物模糊,白天视力尚好。病人遵医嘱严限脂肪饮食。至12月,两眼畏光流泪、红肿,白天视力减退,同时自觉一般症状加重,如厌食、消瘦、嗜睡、皮肤发痒,今年6月中旬左眼剧痛,左眼球上生白点。三日前来就诊途中,左眼被碰伤,痛更加重,并且失明。发病以来黄疸一直未退,大便色泽正常,尿色深黄。无肝区痛。自1960年7月起闭经。
其他文献
精神分裂症生化代谢研究工作的开展与自体中毒学说有关。近二十余年来,世界不少精神病学家根据临床所观察到某些精神分裂症的特点以及神经解剖方面的所见,提出了自体中毒的假说,认为本病发生是由于内生性毒物,即体内代谢过程异常产生了有毒的中间产物所引起。早在1932年,挪威精神病学家Gjessing氏发表了他对周期性紧张症的氮代谢进行过详细的研究,指出病人有氮平衡失调。即当病人清醒期时,体内产生氮潴留,而患病
对氨柳酸(PAS)引起的反应种类较多,重要的过敏反应各文献报告不一(占用此药病例之0.3%(1)、4%(2)、7.2%),其中尤以肝炎较严重,有因而引起死亡者。现报告近年来所见由PAS引起的过敏性肝炎3例,并作简要的讨论。
血红蛋白除成人血红蛋白(HbA)及胎儿血红蛋白(HbF)二种外,尚有C、D、E、G、H、I、J等廿余种,应用硷变性法可测定胎儿血红蛋白含量,而纸上电泳法可区别其他各种血红蛋白。国内除周氏等所报告儿童病例外,对成人正常值和血液病例的胎儿血红蛋白尚缺乏研究。兹将本院自1959年初开始进行的血红蛋白硷变性试验及纸上电泳的结果作一初步报道。
近年来,国内对肝病诊断方法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诊断水平也有显著提高。但在临床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的确诊及其与隐匿型胆道感染和营养代谢障碍所致的肝脏病变的鉴别诊断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其它如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以及各种类型黄疸的鉴别诊断等等,也都是比较重要的课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必须加强病原学及发病机制等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对于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非常重要
国人ABO血型,早在1918的年就有人进行过调查。1943年方氏整理了1932~1940年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病人之血型,并汇集别人资料对各省血型分布作了分析。本文报告本所1958年以来16,556名献血员之ABO血型及1960年所检查的974名ABO亚型材料。
近年来,呋喃西林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由于用量不当或用药日期过长常常发生严重的毒性反应。从而有关报告也不断到来,因篇幅限制,兹将近期收到的五篇综合报告于下。
遗精过多、阳萎和早洩,为男性常见的性机失能调。本文对我院近年来采用骶骨前封闭治疗性机能失调50例的近期效果,初步总结如下。
祖国医学文献虽无“神经衰弱”这个病名,但有一些与此有关的症状描述、病因探讨及临床经验的记载。一年来,我们根据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原则及146例神经衰弱病人临床分析,初步将本病分为四型,并进行过高级神经活动、植物神经及内脏功能的检查,旨在找出各型的客观基础,为更好地提高疗效提供条件。
近几年来,肺功能测定的临床应用已较广泛,其测定方法虽然很多,应用较广者为通气功能。通气功能测定项目繁多,临床意义较大者为最大通气量和时间肺活量。最大通气量测定因呼吸动度大,重症病人往往不能胜任。时间肺活量操作简便,而且与最大通气量有非常显著的相关,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衡量肺通气功能的方法。现推荐另一种测定肺通气功能的方法——最大呼气中期流速测定,并对其临床意义略作讨论。
抗菌素应用于临床迄今已近二十年,在控制各种细菌所引起的感染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目前,较常用的抗菌素不下三十余种,均有一定缺点和副作用。在常见的致病菌中,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对抗菌素较易产生耐药性,因而所引致的感染也较难控制。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抗病毒感染和抗肿瘤的抗菌素。处理霉菌感染的抗菌素,虽已有四、五种应用于临床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尚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