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此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涉及招聘、薪酬、绩效、企业文化等专业课程,具有应用性、实操性、技术性等特点。同其它专业相比,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在实践中承担着联系组织和员工的中间工作,承担着创造有利环境条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效能的重要职责,要有效地融入党和国家所提倡的思想政治观念、道德修养规范等内容,实现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为此,本课题组对秦皇岛部分高校人力资源专业的思政课程教学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截至2019年末,秦皇岛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13所,招生数4.77万人,在校生15.29万人,其中在校研究生9422人。近年来秦皇岛部分高校已经建立了网上党校,网络思政课堂,积极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等工作。但通过课题小组成员的实地走访调查后,发现在部分高校的众多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本课题小组成员对部分院校人力资源专业的思政课程展开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总结梳理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近年来,秦皇岛市不少高校都在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但大部分高校的“课程思政”实践教学都流于形式。虽然“课程思政”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方面的引导,但任课程的教师在推进这一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没有认识到“思政”元素与人力资源专业自然融合的重要性。此外,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专业课教师在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的力度不够,流于形式,顾此失彼,有的过犹不及,很大程度上损伤了“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课程思政”内涵理解不清晰
调查结果显示,部分高校师生对于“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存在误区: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课程思政”仅仅是政治思想上的洗礼,与自己所学的专业课程几乎没有联系,完全与自己所学的专业割裂开来并没有完全从思想根源方面理解到学习“课程思政”的重要性;甚至对“课程思政”的内涵理解不清晰,认为“课程思政”是国家的事,是学校领导的事,学生还是读书顺利拿毕业证要紧。可以看出,多数大学生“课程思政”的内涵只有片面的理解,不了解国家和高校宣传和贯彻“课程思政”教育的初衷、思路和决策,更没有深入地学习“课程思政”相关方面的理念与内涵知识。
(三)思政课程设置不合理
通过调查不难发现,秦皇岛部分高校在“思政课程”体系设置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多数高校并未开设与专业课程紧密相关的思政课程。只以小部分以选修课的形式为若干专业开设了思政选修课,尚未形成系统的、全面的课程体系。其次在思政课程的学习上,重心多倾向于理论方面的学习,忽视了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的联系,致使课程内容单薄、缺乏实际意义,也难以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最后,思政课程多受制于体制机制不活,教学部分通常流于形式,这就导致思政教育体现出较强的主观色彩,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问题解决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商业类专业中的核心专业之一。它涉及到劳资关系、职业安全、就业公平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涉及的方方面面都与人员的管理以及相关制度的建立有关,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属性具有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天然优势。鉴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与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的相关性,以及秦皇岛市各高校的实际专业教学情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正确认识“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的理念缘起于上海进行的高校课程改革活动。2014 年上海市教委在《上海高校课程思 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专项计划》中提出这一概念。“课程思政”实质上不是指一门或几门具体的课程,而是培育和输送一种理念和价值观;“课程思政”这一思想既融合了我国教育的优秀传统和中国共产党对于学校德育及思想政治工作长期以来形成的方针原则、工作遵循,又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在以课程为载体传播知识的同时,注重于实际社会问题相联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构建健全的育人氛围。
(二)专业课程积极融入思政元素
(1)在人文素养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制中,高校教师应该认真贯彻落实高校内思想政治教育,以点带面将高校教育教学与专业教育综合素质有效结合,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的功能,做到教育人才体系有效发展建设。(2)明确“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的结合形式。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该积极探索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契合点,高度提炼思政元素做到专业课程的学科特点与思政元素的自然融合。在思政教学和专业课教学间积极探索两者直接的融合点,积极有效地利用两者之间的较强关联,合理设置思政元素融合方式,有目的地进行专业课教学。这就需要教师结合自己课程特点恰如其分地选择相应的思政元素,尽可能挖掘和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案例,在案例分析中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3)“思政元素”始终处于变化当中,学生需要从实际问题中掌握与当下实际情况相契合的思政知识。同时,教师要将实际问题引入专业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思政教育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完善思政教育教学体系;
完善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1)提升专业及教师政治思想理论水平。专业课教师是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只有在教师对思政理论有系统掌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课程思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思政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教師思政理论水平的提高是需要在学习和实践中实现的,要求专业课教师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系统学习,充分利用相关理论的引导作用,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保证专业课教师能很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另外,专业课教师应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为学生提供教育价值较高的思政教育内容,促使教师掌握新的思想政治动向,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实现“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专业课教学实践。(2)明确思政课程考核导向。考核方法注重能力培养,考核内容注重价值引领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注重考核学生能力的同时,要在考核内容上注重价值引领。例如,在课堂上课安排学生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案例的展示分享,要求学生根据老师要求分析所选公司采用的人力资源策略,这种方法不仅考核学生对相关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且考核了学生的用人理念。(3)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体制机制。借助“课程思政”机制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为教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与此同时要积极结合教学实际,完善专业课教师的绩效考核管理将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课程实践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从而引导教师对思政教育的认识,鼓励在校师生参与思政教育体系的建设中来,进一步完善思政教育环境建设。
三、结语
思政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不容忽视,树立全课程育人理念,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对于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推进情况的调查研究,有利于提升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重大意义的认知,也有助于在高校“课程思政”问题研究短板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探索出构建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制度,有助于专业课教师把育人观念贯穿到课堂教学全过程,进而巩固高校的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实现课程的学理性与政治性的统一。
课题项目(含编号):2020年度秦皇岛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秦皇岛市高校推进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现状及对策调查研究——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编号:QHDZYKT-2020053
截至2019年末,秦皇岛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13所,招生数4.77万人,在校生15.29万人,其中在校研究生9422人。近年来秦皇岛部分高校已经建立了网上党校,网络思政课堂,积极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等工作。但通过课题小组成员的实地走访调查后,发现在部分高校的众多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本课题小组成员对部分院校人力资源专业的思政课程展开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总结梳理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近年来,秦皇岛市不少高校都在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但大部分高校的“课程思政”实践教学都流于形式。虽然“课程思政”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方面的引导,但任课程的教师在推进这一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没有认识到“思政”元素与人力资源专业自然融合的重要性。此外,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专业课教师在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的力度不够,流于形式,顾此失彼,有的过犹不及,很大程度上损伤了“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课程思政”内涵理解不清晰
调查结果显示,部分高校师生对于“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存在误区: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课程思政”仅仅是政治思想上的洗礼,与自己所学的专业课程几乎没有联系,完全与自己所学的专业割裂开来并没有完全从思想根源方面理解到学习“课程思政”的重要性;甚至对“课程思政”的内涵理解不清晰,认为“课程思政”是国家的事,是学校领导的事,学生还是读书顺利拿毕业证要紧。可以看出,多数大学生“课程思政”的内涵只有片面的理解,不了解国家和高校宣传和贯彻“课程思政”教育的初衷、思路和决策,更没有深入地学习“课程思政”相关方面的理念与内涵知识。
(三)思政课程设置不合理
通过调查不难发现,秦皇岛部分高校在“思政课程”体系设置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多数高校并未开设与专业课程紧密相关的思政课程。只以小部分以选修课的形式为若干专业开设了思政选修课,尚未形成系统的、全面的课程体系。其次在思政课程的学习上,重心多倾向于理论方面的学习,忽视了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的联系,致使课程内容单薄、缺乏实际意义,也难以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最后,思政课程多受制于体制机制不活,教学部分通常流于形式,这就导致思政教育体现出较强的主观色彩,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问题解决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商业类专业中的核心专业之一。它涉及到劳资关系、职业安全、就业公平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涉及的方方面面都与人员的管理以及相关制度的建立有关,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属性具有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天然优势。鉴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与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的相关性,以及秦皇岛市各高校的实际专业教学情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正确认识“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的理念缘起于上海进行的高校课程改革活动。2014 年上海市教委在《上海高校课程思 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专项计划》中提出这一概念。“课程思政”实质上不是指一门或几门具体的课程,而是培育和输送一种理念和价值观;“课程思政”这一思想既融合了我国教育的优秀传统和中国共产党对于学校德育及思想政治工作长期以来形成的方针原则、工作遵循,又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在以课程为载体传播知识的同时,注重于实际社会问题相联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构建健全的育人氛围。
(二)专业课程积极融入思政元素
(1)在人文素养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制中,高校教师应该认真贯彻落实高校内思想政治教育,以点带面将高校教育教学与专业教育综合素质有效结合,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的功能,做到教育人才体系有效发展建设。(2)明确“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的结合形式。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该积极探索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契合点,高度提炼思政元素做到专业课程的学科特点与思政元素的自然融合。在思政教学和专业课教学间积极探索两者直接的融合点,积极有效地利用两者之间的较强关联,合理设置思政元素融合方式,有目的地进行专业课教学。这就需要教师结合自己课程特点恰如其分地选择相应的思政元素,尽可能挖掘和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案例,在案例分析中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3)“思政元素”始终处于变化当中,学生需要从实际问题中掌握与当下实际情况相契合的思政知识。同时,教师要将实际问题引入专业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思政教育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完善思政教育教学体系;
完善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1)提升专业及教师政治思想理论水平。专业课教师是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只有在教师对思政理论有系统掌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课程思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思政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教師思政理论水平的提高是需要在学习和实践中实现的,要求专业课教师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系统学习,充分利用相关理论的引导作用,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保证专业课教师能很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另外,专业课教师应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为学生提供教育价值较高的思政教育内容,促使教师掌握新的思想政治动向,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实现“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专业课教学实践。(2)明确思政课程考核导向。考核方法注重能力培养,考核内容注重价值引领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注重考核学生能力的同时,要在考核内容上注重价值引领。例如,在课堂上课安排学生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案例的展示分享,要求学生根据老师要求分析所选公司采用的人力资源策略,这种方法不仅考核学生对相关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且考核了学生的用人理念。(3)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体制机制。借助“课程思政”机制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为教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与此同时要积极结合教学实际,完善专业课教师的绩效考核管理将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课程实践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从而引导教师对思政教育的认识,鼓励在校师生参与思政教育体系的建设中来,进一步完善思政教育环境建设。
三、结语
思政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不容忽视,树立全课程育人理念,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对于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推进情况的调查研究,有利于提升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重大意义的认知,也有助于在高校“课程思政”问题研究短板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探索出构建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制度,有助于专业课教师把育人观念贯穿到课堂教学全过程,进而巩固高校的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实现课程的学理性与政治性的统一。
课题项目(含编号):2020年度秦皇岛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秦皇岛市高校推进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现状及对策调查研究——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编号:QHDZYKT-20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