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与吕建军一番攀谈后方才得知。他这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博硕德恒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居然是中文系出身!完全风马牛不相及。记者不由得对他说:“吕总,你身上有一个巨大的谜,你一个中文系大学生转型高科技?是怎么脱胎换骨玩转企业的?中间都遇到了那些沟沟坎坎?最终是怎么获得成功的?”
“哈哈哈!”吕建军爽朗地笑了。对记者说:“也说不上是谜,其实就是一个过程。你远道而来,我们细谈,我把这个过程从起步到今天给你好好抖落抖落。”
大学是中文专业
吕建军的老家在江苏。父母是农民。生有六七个孩子,家里的贫困状况可想而知。吕建军1954年生人。1981年考入首师大中文系。那年,他已经是27岁的人了。没有办法。窘迫的家庭环境。促使他只有走高考这条公开、公平的路。才能带给他摆脱贫困,把握自己的命运希望。
1984年。吕建军从首师大毕业。被分配到吉林省白山市的一所中学任语文教师。几年后。他被吉林省国防科工委看中。调入省国防科工委。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全国大办公司。吉林省国防科工委也搞起了边境贸易,在延吉、珲春、图门等地与俄罗斯、朝鲜、韩国开展边贸活动。吕建军是其中的一名工作人员。参与这项工作,吕建军有机会在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出差跑一跑了。当时。省国防科工委与朝鲜有一个合作项目。我方提供朝方农药,朝方提供我方化肥和纺织原料。项目由吕建军具体负责。吕建军依工作需到天津农药厂入住。吕建军说:“天天泡在厂子里。跟大家都混熟了。我看药厂的满院子都是铁桶。就问他们桶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得知装的是‘消泡剂’。我由此得知了什么是消泡剂以及它的用途?并且对制药企业发酵工艺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
吕建军回忆道:“我自己也没想到,就这么随口一问,居然为我日后人生目标的改变埋下了伏笔。”
原来,吕建军和农药厂的工人师傅混熟了。那些工人也不把他当外人了。他们对吕建军说:“您是吉林省国防科工委的,您们那有人才、有实力,我们企业有一道难题。看能不能帮我们解决解决?”什么难题?吕建军通过仔细询问得知。制药企业有一道工艺叫“发酵”。工具是发酵罐。罐体容积从几十立方米到几百立方米不等。在发酵的过程中,罐体内产生大量的泡沫,这些泡沫,必须不间断地清除,不然,泡沫就会冒顶或逃液,逃液的情形如同蒸米饭开锅一样。逃液造成罐体内精华物质流失,并使液体与外界接触,造成染菌而致整罐原料报废。
那么,就没有什么办法把发酵罐内的泡沫清除掉吗?工人们告诉他,有办法,所有生物发酵企业都在使用同一种名为“泡敌”的武器——化学消泡剂,来清除泡沫。但是,泡敌的效果并不理想,首先,泡敌是从石油中提取的,因而价格昂贵。现市场售价每公斤2万元;其次是污染环境,不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国策。工人们还告诉他,这个难题不仅困惑着他们,同时也困惑着全国的生物发酵企业。比如谷氨酸、赖氨酸、柠檬酸、青霉素及赤藓糖醇等。一位技术人员则告诉他。就是在世界范围内,发酵罐清除泡沫的问题也没有找出很好的解决办法。
铁饭碗自己砸掉
吕建军从中文系转型科技创新的念头就是从那时萌发的。工人们的话让他的心为之一动,他琢磨:“省国防科工委能不能想想办法,发酵罐不再使用这么多的消泡剂呢?”回吉林后,他把自己的想法向领导作了汇报,领导回复他:“咱们的业务是边贸。搞这个不合适。”领导的回复是无从挑剔的。但是,怎么搞生物发酵行业发酵罐清除泡沫这项科技攻关的想法。吕建军却再也无法释怀了。
在省国防科工委,吕建军有很多出差机会。从那以后,他每到一地,都抓紧时间到生物发酵企业搞调研,先后到河南、镇江、烟台、武夷山及蚌埠等地的生物发酵企业搞调研。调研的内容大致分为3个部分:一是消除泡沫是否都用泡敌;二是泡敌的用量;三是是否有其他手段代替泡敌。通过一系列的调研,吕建军发现,自己所到之处,没有一家生物发酵企业可以用物理的办法减少泡敌用量。由于泡敌价格昂贵,有的药厂为了节省泡敌,用豆油和泡敌的混合物来代替泡敌,但是豆油也不便宜,成本也降低不了多少。调研过程中吕建军还了解到。所有涉及生物发酵的企业使用的泡敌都是从美国进口的,价格高达2000元1吨。市场调查更增强了他转型搞科研的决心,他说:“不难设想,一旦新的消泡方法研发出来,上述企业每年该节约多少成本,市场前景该有多么可观。”
想法固然非常美好。但自己毕竟是学文科的,在专业技术面前是蛤蟆跳井——卟咚(不懂)啊。于是,吕建军开始走访方方面面的专家,他找到省化工厅,向化工厅的专家谈了自己的想法。化工厅的专家当即给了他肯定的回答:“利用气流把罐体内的泡沫粉碎、雾化是完全可行的。”专家的回答。让吕建军高兴得差点儿蹦起来,按照自己的话说:“这回我有底气了!”然而他明白,仅仅有底气还不行,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还没进入实际研发阶段呢。其后,他又先后走访了吉林大学、天津理工学院、无锡轻工学院,向专家学者讨教。3家高等学府的专家学者都给了他肯定的回答。
吕建军是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那一代人所受的教育可以概括为8个字——牺牲、奉献、一心为公。吕建军逐渐觉得。自己总在外边跑,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从事本职工作之外的事情。挺不合适的,就决定辞职了。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向处长提出来以后,处长大惑不解,他诚心诚意地劝说吕建军:“小吕,咱们是公务员编制,待遇挺不错的,你可得好好掂量掂量!而且你专业是中文。搞科研将来你两眼一摸黑呀!”同事也都劝他:“建军,处长说得没错,是为你考虑,您想,你这一猛子扎错了,可就没有回头路啦!”
好好的铁饭碗捧着,却非要辞职,回到家里。媳妇这关当然过不去。媳妇说他:“咱两口子,你是公务员,我是教师,有多少人羡慕咱们啊?你辞什么职啊?你瞎折腾个啥?”
然而,无论谁说啥,吕建军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啦。不过。他心里明白,自己的路还很长,前面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正在那里等着自己。 也曾经心灰意冷
他的目标已经确立了。那就是研发“自动吞沫机”。他聘请了机械制造方面的专家,设计了很多雏形。他们先搞了一个试验,用流体动力学原理设计出一台小型的吞沫机;租了一台控压机作为气源;借了一辆翻斗车作为发酵罐。他们往翻斗里面装上水,再倒入洗衣粉搅拌,模仿发酵罐内的情形。待泡沫涌起来,他们打开空压机,随着空压机的运转,泡沫从吞沫机的口抽出来了。试验条件虽然极其简陋,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比如泡沫没有被雾化。但试验结果依然让吕建军看到了希望。证明专家给出的“利用气流把罐体内的泡沫粉碎、雾化”的原理是完全可行的。那几天,吕建军欣喜异常。以后,他们又琢磨吞沫机怎么形成涡流现象?怎么使发酵罐内的大泡变小泡并最终雾化?反复求证、反复试验,终于拿出了第一台自动吞沫机。
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把吞沫机放在生产线上加以检验了。吕建军利用以前在吉林省国防科工委时的关系,找到航天部下属的山海关的一家柠檬酸厂。开始了第一次生产线试验。设定周期为50个小时,想不到,吞沫机刚运转了不到一半的时间,就出故障了,而且特别严重,居然解体变成一堆零件了。虽说失败也在情理之中。然而这样的失败也确实够丢人的!
吕建军傻眼了,像是被人兜头泼了一盆冷水。他说:“那几天,我万念俱灰,痛不欲生。”也难怪,从自己砸掉公务员的铁饭碗到今天。他倍尝“转型”所带来的艰辛与痛苦,一次次地送人情、一次次低三下四地说小话。还拉了一屁股的饥荒。最令他承受不住的,是妻子与他分手了。尽管他当初转型时对困难早有预想。但预想只是预想。现实真正来临的时候。真的不知道要比预想的残酷多少倍!
但转念一想。当初自己砸了铁饭碗,不就是破釜沉舟吗?现在怎么啦?承受不住了?就此打住吗?或者“痛不欲生”?那岂不更丢人现眼!到了这个份儿上,只能一条胡同走到黑了。
品尝到成功喜悦
重新振作起来的吕建军开始在失败之中寻找原因。原因不一而足;原材料不合适,因为一切的一切都是吕建军自掏腰包,所以,图省钱,他用的材料是薄铁皮;结构存在缺陷;焊接技术也不过关。“失败是成功之母。咱们重头儿再来!”吕建军鼓励同事。同时也是在鼓励自己。他又去请教机加工方面的专家。
第二次试验是在山东一家柠檬酸厂。吞沫机运转良好,“吞沫”的效果也不错。但由于人工操作阀门供气,所以造成了“逃液”现象的发生。“必须配置自动阀门!”吕建军暗自在心里说道。
其后,又有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究竟试验过多少次,吕建军自己也记不清楚了。从1998年辞掉公务员算起,将近8年的日日夜夜过去了,吕建军试验的产品走过了“吞沫机”、“自动吞沫机”、“自动吞沫机成套设备”3个阶段。2005年,在河南莲花味精厂,吞沫机终于试验成功。首次投入正式安装。尽管当时结构还不太完美。有些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是,正式安装意味着企业的正式认可。意味着他多年的辛勤付出没有白费。吕建军转型成功了,他终于品尝到了发自心头的喜悦。
不过。第一家企业试装成功了,并不意味着第二家、第三家、直至若干家马上接踵而至,毕竟是新产品,企业要有一个认知的阶段。2006年的一天。霸州梅花集团的李总工程师找到了吕建军。此时。吕建军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博硕德恒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已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德胜园落户。霸州梅花集团通过自己的信息渠道得知吕建军研发出了生物发酵除泡新技术“自动吞沫机成套设备”,但对于这项新技术的功能还半信半疑,所以,李总一个人过来先探探情况。
这个李总也颇具创新思维,与吕建军论证新技术的原理、效益、如何清洗、影不影响发酵等具体问题进之后,与吕建军签订了合同,决定先试装一台自动吞沫机成套设备,“看运行效果再说”。
安装第一台设备时。霸州梅花集团的厂长、两位总工、车间主任和10余名工人在现场观看。他们心里都没底。尤其是李总,安装之后设备运行30多个小时,他一直在现场跟踪,30多小时一直没合眼。一个周期下来,李总心里有底了,他说:“这下我放心了,可以回去好好睡一觉啦!”但此时,其他工作人员提出:“一罐不行,不能充分证明设备的稳定性,起码得运行两个月。”吕建军爽快地答应了:“好!两个月就两个月。”两个月很快过去了。设备运行平稳。而且各项发酵指标均有提高。吕建军介绍。霸州梅花集团使用“自动吞沫机成套设备”之前,消泡剂“泡敌”的使用量相当之大。平均每吨谷氨酸用量8~10吨。试装“自动吞沫机成套设备”之后。每吨谷氨酸泡敌的使用量下降了70%。
梅花集团在霸州厂区共有10个发酵罐,余下的9个立刻全部安装了自动吞沫机成套设备。事情至此还没有结束。霸州梅花集团在通辽厂区还有36个发酵罐,也分期分批全部安装了博硕德恒的设备。
此后,博硕德恒的自动吞沫机成套设备就名声在外了。比如山东阜丰集团。与霸州梅花集团的主营业务一样。生产调味剂。他们组织技术人员到梅花集团参观学习。发现梅花集团的发酵成本远低于自己,一问才得知,是因为安装了自动吞沫机成套设备,于是马上来北京找到了吕建军。与吕建军一拍即合。他们的发酵罐随后也全部使用了博硕德恒的新技术。
新技术优势何在
说到这里,吕建军就自动吞沫机成套设备与传统的除泡方法之间的优劣给记者作了一个比较。他说,在生物发酵领域。如氨基酸、有机酸、酶制剂及抗生素等好氧发酵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粘带性泡沫,这些泡沫必须及时清除,否则会严重影响生产,造成逃液、冒顶、染菌报废。传统方法是利用消泡耙和化学消泡剂并用,其缺点是消泡耙只能把罐内液面上方的大泡打碎成小泡,结果还是除不掉泡沫,无奈只好再添加化学消泡剂或植物油除泡,而化学消泡剂和植物油不仅成本高,还污染环境,增加碳排放和治污标本。而博硕德恒的新技术“自动吞沫机成套设备”,是依据流体力学原理设计的,其优势在于以好氧发酵罐自备的无菌压缩空气为动力,通过吞没机的特殊装置。将大量的泡沫迅速吞噬掉并还原为料液,既降低了生产成本,杜绝了逃液,又减少了化学消泡剂带给人体的危害,同时还保护了环境。
吕建军还就不同发酵产品使用自动吞沫机成套设备后的节支增收情况,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他说:“谷氨酸,罐容350立方,节约消泡剂60%,提高罐容产量3%,综合效益110万元。赤藓糖醇。罐容200立方,节省消泡剂70%,提高罐容3%,综合效益130万元。赖氨酸,罐容350立方,节省消泡剂60%,提高罐容3%,综合效益95万元。青霉素,罐容350立方,节省消泡剂50%,提高罐容1%,综合效益140万元……”吕建军同时透露,博硕德恒研发的这项新技术不仅在全国,在全世界也是领先的,至今还没有第二家企业能研发出同类产品。
2006年以后,北京博硕德恒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业务迅速发展。现在,他们已经为全国各地数十家生物发酵企业提供了设备安装和技术改造。使这些企业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能,自动吞沫机成套设备行销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陕西、山东、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地。
也正是那个时候,博硕德恒得到了北京市科委的大力扶持,公司先后被评为区先进科技单位,入选北京市火炬计划推广项目,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还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北京市科委、西城区科委的资金扶持。说到这些。吕建军至今心存感念,他说:“资金我立刻用在了继续完善技术方面。其实,钱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项新技术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认可。对我们是激励、是推动啊!”
回顾自己创业的过程,吕建军说:“吾日三省吾身。我从自己创业的过程中悟出一个道理——在市场竞争条件下,没有创新,企业就没有发展,邯郸学步,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哈哈哈!”吕建军爽朗地笑了。对记者说:“也说不上是谜,其实就是一个过程。你远道而来,我们细谈,我把这个过程从起步到今天给你好好抖落抖落。”
大学是中文专业
吕建军的老家在江苏。父母是农民。生有六七个孩子,家里的贫困状况可想而知。吕建军1954年生人。1981年考入首师大中文系。那年,他已经是27岁的人了。没有办法。窘迫的家庭环境。促使他只有走高考这条公开、公平的路。才能带给他摆脱贫困,把握自己的命运希望。
1984年。吕建军从首师大毕业。被分配到吉林省白山市的一所中学任语文教师。几年后。他被吉林省国防科工委看中。调入省国防科工委。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全国大办公司。吉林省国防科工委也搞起了边境贸易,在延吉、珲春、图门等地与俄罗斯、朝鲜、韩国开展边贸活动。吕建军是其中的一名工作人员。参与这项工作,吕建军有机会在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出差跑一跑了。当时。省国防科工委与朝鲜有一个合作项目。我方提供朝方农药,朝方提供我方化肥和纺织原料。项目由吕建军具体负责。吕建军依工作需到天津农药厂入住。吕建军说:“天天泡在厂子里。跟大家都混熟了。我看药厂的满院子都是铁桶。就问他们桶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得知装的是‘消泡剂’。我由此得知了什么是消泡剂以及它的用途?并且对制药企业发酵工艺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
吕建军回忆道:“我自己也没想到,就这么随口一问,居然为我日后人生目标的改变埋下了伏笔。”
原来,吕建军和农药厂的工人师傅混熟了。那些工人也不把他当外人了。他们对吕建军说:“您是吉林省国防科工委的,您们那有人才、有实力,我们企业有一道难题。看能不能帮我们解决解决?”什么难题?吕建军通过仔细询问得知。制药企业有一道工艺叫“发酵”。工具是发酵罐。罐体容积从几十立方米到几百立方米不等。在发酵的过程中,罐体内产生大量的泡沫,这些泡沫,必须不间断地清除,不然,泡沫就会冒顶或逃液,逃液的情形如同蒸米饭开锅一样。逃液造成罐体内精华物质流失,并使液体与外界接触,造成染菌而致整罐原料报废。
那么,就没有什么办法把发酵罐内的泡沫清除掉吗?工人们告诉他,有办法,所有生物发酵企业都在使用同一种名为“泡敌”的武器——化学消泡剂,来清除泡沫。但是,泡敌的效果并不理想,首先,泡敌是从石油中提取的,因而价格昂贵。现市场售价每公斤2万元;其次是污染环境,不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国策。工人们还告诉他,这个难题不仅困惑着他们,同时也困惑着全国的生物发酵企业。比如谷氨酸、赖氨酸、柠檬酸、青霉素及赤藓糖醇等。一位技术人员则告诉他。就是在世界范围内,发酵罐清除泡沫的问题也没有找出很好的解决办法。
铁饭碗自己砸掉
吕建军从中文系转型科技创新的念头就是从那时萌发的。工人们的话让他的心为之一动,他琢磨:“省国防科工委能不能想想办法,发酵罐不再使用这么多的消泡剂呢?”回吉林后,他把自己的想法向领导作了汇报,领导回复他:“咱们的业务是边贸。搞这个不合适。”领导的回复是无从挑剔的。但是,怎么搞生物发酵行业发酵罐清除泡沫这项科技攻关的想法。吕建军却再也无法释怀了。
在省国防科工委,吕建军有很多出差机会。从那以后,他每到一地,都抓紧时间到生物发酵企业搞调研,先后到河南、镇江、烟台、武夷山及蚌埠等地的生物发酵企业搞调研。调研的内容大致分为3个部分:一是消除泡沫是否都用泡敌;二是泡敌的用量;三是是否有其他手段代替泡敌。通过一系列的调研,吕建军发现,自己所到之处,没有一家生物发酵企业可以用物理的办法减少泡敌用量。由于泡敌价格昂贵,有的药厂为了节省泡敌,用豆油和泡敌的混合物来代替泡敌,但是豆油也不便宜,成本也降低不了多少。调研过程中吕建军还了解到。所有涉及生物发酵的企业使用的泡敌都是从美国进口的,价格高达2000元1吨。市场调查更增强了他转型搞科研的决心,他说:“不难设想,一旦新的消泡方法研发出来,上述企业每年该节约多少成本,市场前景该有多么可观。”
想法固然非常美好。但自己毕竟是学文科的,在专业技术面前是蛤蟆跳井——卟咚(不懂)啊。于是,吕建军开始走访方方面面的专家,他找到省化工厅,向化工厅的专家谈了自己的想法。化工厅的专家当即给了他肯定的回答:“利用气流把罐体内的泡沫粉碎、雾化是完全可行的。”专家的回答。让吕建军高兴得差点儿蹦起来,按照自己的话说:“这回我有底气了!”然而他明白,仅仅有底气还不行,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还没进入实际研发阶段呢。其后,他又先后走访了吉林大学、天津理工学院、无锡轻工学院,向专家学者讨教。3家高等学府的专家学者都给了他肯定的回答。
吕建军是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那一代人所受的教育可以概括为8个字——牺牲、奉献、一心为公。吕建军逐渐觉得。自己总在外边跑,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从事本职工作之外的事情。挺不合适的,就决定辞职了。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向处长提出来以后,处长大惑不解,他诚心诚意地劝说吕建军:“小吕,咱们是公务员编制,待遇挺不错的,你可得好好掂量掂量!而且你专业是中文。搞科研将来你两眼一摸黑呀!”同事也都劝他:“建军,处长说得没错,是为你考虑,您想,你这一猛子扎错了,可就没有回头路啦!”
好好的铁饭碗捧着,却非要辞职,回到家里。媳妇这关当然过不去。媳妇说他:“咱两口子,你是公务员,我是教师,有多少人羡慕咱们啊?你辞什么职啊?你瞎折腾个啥?”
然而,无论谁说啥,吕建军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啦。不过。他心里明白,自己的路还很长,前面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正在那里等着自己。 也曾经心灰意冷
他的目标已经确立了。那就是研发“自动吞沫机”。他聘请了机械制造方面的专家,设计了很多雏形。他们先搞了一个试验,用流体动力学原理设计出一台小型的吞沫机;租了一台控压机作为气源;借了一辆翻斗车作为发酵罐。他们往翻斗里面装上水,再倒入洗衣粉搅拌,模仿发酵罐内的情形。待泡沫涌起来,他们打开空压机,随着空压机的运转,泡沫从吞沫机的口抽出来了。试验条件虽然极其简陋,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比如泡沫没有被雾化。但试验结果依然让吕建军看到了希望。证明专家给出的“利用气流把罐体内的泡沫粉碎、雾化”的原理是完全可行的。那几天,吕建军欣喜异常。以后,他们又琢磨吞沫机怎么形成涡流现象?怎么使发酵罐内的大泡变小泡并最终雾化?反复求证、反复试验,终于拿出了第一台自动吞沫机。
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把吞沫机放在生产线上加以检验了。吕建军利用以前在吉林省国防科工委时的关系,找到航天部下属的山海关的一家柠檬酸厂。开始了第一次生产线试验。设定周期为50个小时,想不到,吞沫机刚运转了不到一半的时间,就出故障了,而且特别严重,居然解体变成一堆零件了。虽说失败也在情理之中。然而这样的失败也确实够丢人的!
吕建军傻眼了,像是被人兜头泼了一盆冷水。他说:“那几天,我万念俱灰,痛不欲生。”也难怪,从自己砸掉公务员的铁饭碗到今天。他倍尝“转型”所带来的艰辛与痛苦,一次次地送人情、一次次低三下四地说小话。还拉了一屁股的饥荒。最令他承受不住的,是妻子与他分手了。尽管他当初转型时对困难早有预想。但预想只是预想。现实真正来临的时候。真的不知道要比预想的残酷多少倍!
但转念一想。当初自己砸了铁饭碗,不就是破釜沉舟吗?现在怎么啦?承受不住了?就此打住吗?或者“痛不欲生”?那岂不更丢人现眼!到了这个份儿上,只能一条胡同走到黑了。
品尝到成功喜悦
重新振作起来的吕建军开始在失败之中寻找原因。原因不一而足;原材料不合适,因为一切的一切都是吕建军自掏腰包,所以,图省钱,他用的材料是薄铁皮;结构存在缺陷;焊接技术也不过关。“失败是成功之母。咱们重头儿再来!”吕建军鼓励同事。同时也是在鼓励自己。他又去请教机加工方面的专家。
第二次试验是在山东一家柠檬酸厂。吞沫机运转良好,“吞沫”的效果也不错。但由于人工操作阀门供气,所以造成了“逃液”现象的发生。“必须配置自动阀门!”吕建军暗自在心里说道。
其后,又有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究竟试验过多少次,吕建军自己也记不清楚了。从1998年辞掉公务员算起,将近8年的日日夜夜过去了,吕建军试验的产品走过了“吞沫机”、“自动吞沫机”、“自动吞沫机成套设备”3个阶段。2005年,在河南莲花味精厂,吞沫机终于试验成功。首次投入正式安装。尽管当时结构还不太完美。有些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是,正式安装意味着企业的正式认可。意味着他多年的辛勤付出没有白费。吕建军转型成功了,他终于品尝到了发自心头的喜悦。
不过。第一家企业试装成功了,并不意味着第二家、第三家、直至若干家马上接踵而至,毕竟是新产品,企业要有一个认知的阶段。2006年的一天。霸州梅花集团的李总工程师找到了吕建军。此时。吕建军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博硕德恒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已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德胜园落户。霸州梅花集团通过自己的信息渠道得知吕建军研发出了生物发酵除泡新技术“自动吞沫机成套设备”,但对于这项新技术的功能还半信半疑,所以,李总一个人过来先探探情况。
这个李总也颇具创新思维,与吕建军论证新技术的原理、效益、如何清洗、影不影响发酵等具体问题进之后,与吕建军签订了合同,决定先试装一台自动吞沫机成套设备,“看运行效果再说”。
安装第一台设备时。霸州梅花集团的厂长、两位总工、车间主任和10余名工人在现场观看。他们心里都没底。尤其是李总,安装之后设备运行30多个小时,他一直在现场跟踪,30多小时一直没合眼。一个周期下来,李总心里有底了,他说:“这下我放心了,可以回去好好睡一觉啦!”但此时,其他工作人员提出:“一罐不行,不能充分证明设备的稳定性,起码得运行两个月。”吕建军爽快地答应了:“好!两个月就两个月。”两个月很快过去了。设备运行平稳。而且各项发酵指标均有提高。吕建军介绍。霸州梅花集团使用“自动吞沫机成套设备”之前,消泡剂“泡敌”的使用量相当之大。平均每吨谷氨酸用量8~10吨。试装“自动吞沫机成套设备”之后。每吨谷氨酸泡敌的使用量下降了70%。
梅花集团在霸州厂区共有10个发酵罐,余下的9个立刻全部安装了自动吞沫机成套设备。事情至此还没有结束。霸州梅花集团在通辽厂区还有36个发酵罐,也分期分批全部安装了博硕德恒的设备。
此后,博硕德恒的自动吞沫机成套设备就名声在外了。比如山东阜丰集团。与霸州梅花集团的主营业务一样。生产调味剂。他们组织技术人员到梅花集团参观学习。发现梅花集团的发酵成本远低于自己,一问才得知,是因为安装了自动吞沫机成套设备,于是马上来北京找到了吕建军。与吕建军一拍即合。他们的发酵罐随后也全部使用了博硕德恒的新技术。
新技术优势何在
说到这里,吕建军就自动吞沫机成套设备与传统的除泡方法之间的优劣给记者作了一个比较。他说,在生物发酵领域。如氨基酸、有机酸、酶制剂及抗生素等好氧发酵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粘带性泡沫,这些泡沫必须及时清除,否则会严重影响生产,造成逃液、冒顶、染菌报废。传统方法是利用消泡耙和化学消泡剂并用,其缺点是消泡耙只能把罐内液面上方的大泡打碎成小泡,结果还是除不掉泡沫,无奈只好再添加化学消泡剂或植物油除泡,而化学消泡剂和植物油不仅成本高,还污染环境,增加碳排放和治污标本。而博硕德恒的新技术“自动吞沫机成套设备”,是依据流体力学原理设计的,其优势在于以好氧发酵罐自备的无菌压缩空气为动力,通过吞没机的特殊装置。将大量的泡沫迅速吞噬掉并还原为料液,既降低了生产成本,杜绝了逃液,又减少了化学消泡剂带给人体的危害,同时还保护了环境。
吕建军还就不同发酵产品使用自动吞沫机成套设备后的节支增收情况,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他说:“谷氨酸,罐容350立方,节约消泡剂60%,提高罐容产量3%,综合效益110万元。赤藓糖醇。罐容200立方,节省消泡剂70%,提高罐容3%,综合效益130万元。赖氨酸,罐容350立方,节省消泡剂60%,提高罐容3%,综合效益95万元。青霉素,罐容350立方,节省消泡剂50%,提高罐容1%,综合效益140万元……”吕建军同时透露,博硕德恒研发的这项新技术不仅在全国,在全世界也是领先的,至今还没有第二家企业能研发出同类产品。
2006年以后,北京博硕德恒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业务迅速发展。现在,他们已经为全国各地数十家生物发酵企业提供了设备安装和技术改造。使这些企业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能,自动吞沫机成套设备行销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陕西、山东、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地。
也正是那个时候,博硕德恒得到了北京市科委的大力扶持,公司先后被评为区先进科技单位,入选北京市火炬计划推广项目,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还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北京市科委、西城区科委的资金扶持。说到这些。吕建军至今心存感念,他说:“资金我立刻用在了继续完善技术方面。其实,钱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项新技术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认可。对我们是激励、是推动啊!”
回顾自己创业的过程,吕建军说:“吾日三省吾身。我从自己创业的过程中悟出一个道理——在市场竞争条件下,没有创新,企业就没有发展,邯郸学步,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