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试教育的语文教学因为现行的考试没有命听读说类型题目,因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训练,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不到全面的发展;我们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改进语文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五种素质。
一、加强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素质
小学生虽然识字不多,但已经认识了一些事物,会说的东西也不少,这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与起点;可惜过去我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认为刚入学的小学生什么都不会,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素质,我们做到: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识字与发展语言相结合,说写结合,读写结合。当然,孩子掌握的词汇少、语法少,我们注意语言环境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感。有一次我要求学生用“摇头”造句,一个学生说“我不断地摇头。”从语法上看句子通直,但缺少了语境,人家就以为你是神经病或吃了摇头丸。第二次我教到“妈妈笑了”,我就注意总结上次的经验,要求学生还要说出妈妈笑的原因,结果学生有的“我认真完成作业”,有的说“我学会了做饭”……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循循诱导,不断地拓宽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
二、加强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表诵素质
表诵素质是人的一种重要语言素质,演员、广播员、电视主持人、教师、律师等职业都要具备良好的表诵素质。为了让学生用心读书,做到字字见于书,人于目,出于口,记于心,每教一篇新课文我都设计一项朗读目标;每一次要求学生读书我都提出读书要解决的问题,读得有的放矢。如教《小猴子下山》指导学生举一反三,找出表达小猴子心情的词句读一读,体会小猴子从看到玉米又大又好、桃子又大又红、到西瓜又大又圆的一次比一次高兴心情,到最后空着手上山的失望心情,使学生体会到做事情三心两意的教训,知道做事要一心一意。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诵素质,我经常放语文录音让学生模仿,也经常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情节生动的课文就排演课文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习语文兴趣,为学生的技能训练和素质的提高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获得优异成绩的保证,而且终身受益。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如端正学习态度、有进取心、自信心、对困难和挫折百折不挠,我在教学中要求一丝不苟,如认真自学、阅读课文的习惯;专心听讲、大胆发言的习惯;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习惯;发现错误、自觉订正的习惯;按时复习、完成作业的习惯……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一挥而就。我作了长久的努力,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严格反复的要求和训练,有时还作示范诱导,如板书从来不写草书,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我先背诵。
四、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
我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直观、分析、想象、判断、推理来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如在教学《捞铁牛》后我就要求学生,以“假如今天铁牛又被大水冲走了你怎么捞”写一篇小论文。学生的主意很多,其中一个同学的设计在班里引发了一场辩论,他说先用激光刀把埋在沙里铁牛切成若干小块再捞,捞上来再进行粘合,很有创造性。有一次课外阅读读一篇介绍死海的文章,文章最后一句话“到那时死海真的死了。”引发了学生的一次辩论,一方说死海不会“死”,另一方说约旦河的流入量小于海水的蒸发量,海水总有一天会干涸的,辩论一直持续了一个星期,最后代表前一种意见的同学用实验说明死海不会死:水的蒸发量与蒸发面积成正比例,随着死海海水水位的降低,水的表面积也一天天缩小,蒸发量也一天天减少,有一天蒸发量等于约旦河的流人量,海水就既不再上升也不再下降,所以说死海永远不死。这次辩论的双方引经用典,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也动手做了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五、发展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素质
素质教育不要求人人高分,但要个个发展;成绩优秀的是好学生,成绩合格但学有特长也是好学生。我从语文学科个性出发,注意培养学生的三种特长:一是言辨素质。在课堂上常常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甚至争论,经常开展演说比赛、讲演比赛,围绕一个中心议题各抒已见,有时进行辩论;也带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让学生学到语言能力得到运用。二是写作素质。首先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其次是开展文学兴趣小组活动,把学生的作品发表在班、校的手抄报、墙报上并推荐到各级报刊发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三是书写素质。严格上好写字课;平时作业对写字的要求十分严格;开展书法兴趣小组活动;进行汉字输入电脑训练。经过严格训练,班里就出现了一批“小辩论家”、“小文学家”和“小书法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能较好地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流,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任务,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变苦学为乐学,只有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才能为学生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一、加强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素质
小学生虽然识字不多,但已经认识了一些事物,会说的东西也不少,这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与起点;可惜过去我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认为刚入学的小学生什么都不会,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素质,我们做到: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识字与发展语言相结合,说写结合,读写结合。当然,孩子掌握的词汇少、语法少,我们注意语言环境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感。有一次我要求学生用“摇头”造句,一个学生说“我不断地摇头。”从语法上看句子通直,但缺少了语境,人家就以为你是神经病或吃了摇头丸。第二次我教到“妈妈笑了”,我就注意总结上次的经验,要求学生还要说出妈妈笑的原因,结果学生有的“我认真完成作业”,有的说“我学会了做饭”……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循循诱导,不断地拓宽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
二、加强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表诵素质
表诵素质是人的一种重要语言素质,演员、广播员、电视主持人、教师、律师等职业都要具备良好的表诵素质。为了让学生用心读书,做到字字见于书,人于目,出于口,记于心,每教一篇新课文我都设计一项朗读目标;每一次要求学生读书我都提出读书要解决的问题,读得有的放矢。如教《小猴子下山》指导学生举一反三,找出表达小猴子心情的词句读一读,体会小猴子从看到玉米又大又好、桃子又大又红、到西瓜又大又圆的一次比一次高兴心情,到最后空着手上山的失望心情,使学生体会到做事情三心两意的教训,知道做事要一心一意。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诵素质,我经常放语文录音让学生模仿,也经常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情节生动的课文就排演课文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习语文兴趣,为学生的技能训练和素质的提高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获得优异成绩的保证,而且终身受益。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如端正学习态度、有进取心、自信心、对困难和挫折百折不挠,我在教学中要求一丝不苟,如认真自学、阅读课文的习惯;专心听讲、大胆发言的习惯;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习惯;发现错误、自觉订正的习惯;按时复习、完成作业的习惯……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一挥而就。我作了长久的努力,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严格反复的要求和训练,有时还作示范诱导,如板书从来不写草书,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我先背诵。
四、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
我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直观、分析、想象、判断、推理来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如在教学《捞铁牛》后我就要求学生,以“假如今天铁牛又被大水冲走了你怎么捞”写一篇小论文。学生的主意很多,其中一个同学的设计在班里引发了一场辩论,他说先用激光刀把埋在沙里铁牛切成若干小块再捞,捞上来再进行粘合,很有创造性。有一次课外阅读读一篇介绍死海的文章,文章最后一句话“到那时死海真的死了。”引发了学生的一次辩论,一方说死海不会“死”,另一方说约旦河的流入量小于海水的蒸发量,海水总有一天会干涸的,辩论一直持续了一个星期,最后代表前一种意见的同学用实验说明死海不会死:水的蒸发量与蒸发面积成正比例,随着死海海水水位的降低,水的表面积也一天天缩小,蒸发量也一天天减少,有一天蒸发量等于约旦河的流人量,海水就既不再上升也不再下降,所以说死海永远不死。这次辩论的双方引经用典,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也动手做了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五、发展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素质
素质教育不要求人人高分,但要个个发展;成绩优秀的是好学生,成绩合格但学有特长也是好学生。我从语文学科个性出发,注意培养学生的三种特长:一是言辨素质。在课堂上常常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甚至争论,经常开展演说比赛、讲演比赛,围绕一个中心议题各抒已见,有时进行辩论;也带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让学生学到语言能力得到运用。二是写作素质。首先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其次是开展文学兴趣小组活动,把学生的作品发表在班、校的手抄报、墙报上并推荐到各级报刊发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三是书写素质。严格上好写字课;平时作业对写字的要求十分严格;开展书法兴趣小组活动;进行汉字输入电脑训练。经过严格训练,班里就出现了一批“小辩论家”、“小文学家”和“小书法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能较好地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流,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任务,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变苦学为乐学,只有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才能为学生终身学习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