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农村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农村学校由于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原因,作文教学水平普遍不高,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效率低,这无疑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如何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和农村形势、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搞好农村作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村作文教学的现状
1、学生写作文就像做“无米之炊”,内容空洞乏味,语言贫乏无力。写作文时,一些学生往往唉声叹气,抓耳挠腮,咬破笔头,不爱写、不会写。
2、学生作文没有个性。作文千人一面、众口一词、大同小异。老师怎么说,他们也怎么说,没有自己的见解;作文书上怎么写,他也怎么写,缺乏自己的创意。
3、生编乱造,写虚假作文,表虚假感情。
二、农村学生作文水平低的原因分析
第一、农村单调狭窄的生活环境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和城里的学生相比,农村学生生活环境单调、空间狭窄,接触的事物要少的多。眼界狭窄,可供阅读的书籍贫乏,学生的知识面相应的小,学生写作文是“无米下锅”。学生为应对考试,生编乱造或照抄作文书上的人和事,抒虚假感情,以求打动阅卷老师。
第二、作文教学的功利性使学生难以写出符合自己的作文。虽然早已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依旧有很大的影响力,作文教学表现出严重的功利性,家长,社会都把目光紧紧盯在学生的分数上,语文教师也把心思只用在几个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教师把课本中的课文当成教学的“硬任务”,而把作文教学视作“软任务”,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课文的教学与标准化习题的演练上,对作文教学只要求学生多读,多背,临考时,就抓几个作文典型题型强化训练,不管出什么题目,写什么文体,只要学生设计好开头和结尾,字数符合要求,卷面整洁,总可以拿到一些分数,正是这种功利性的驱使下,学生的习作水平是越走越低。
第三、过多强调写作技巧,忽视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的培养。作文课上,教师大讲如何开头,过渡,结尾;如何审题,选材,立意,构思;如何描写,议论,抒情。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机械训练,结果是给了学生一个错觉,好像写作的秘诀就是掌握好写作方法,让学生走进作文科学主义的怪圈,写出的文章缺乏生命的活力,个性没有得到张扬,千篇一律,就象一条生产线上出来的产品。
农村教师一般教学任务较重,很难长时间坐下来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去批改作文,往往只挑几个优秀学生的作文改改,其他的则是走马观花,写普遍性的评语。
第四,家庭和情感因素。农村学生的家长大多忙于生计,再加上文化水平不高,无法去深入的辅导和关注学生的写作;很多为留守少年,家庭情感缺失,回到家里,无人关注,导致写作兴趣的丢失。因此,为了考试,学生就不得不凭空捏造,难以做到以情动人。
三、农村学校作文教学的几点对策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乐表达、会表达、写真事、表真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表达真情。”那么,写作教学究竟怎样贴近学生实际?
第一,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章。”要立足于学生生活,少写或不写命题作文。教材中的作文练习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就写,远离学生实际的可以加工后再写。提倡学生写生活日记,学生写起来束缚少,自然也就容易动笔、乐于动笔,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写作兴趣会逐渐会被激发起来。
第二,教师要创设写作情境,做作文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利用学校生活,联系家庭生活,抓住社会生活;安排随文练笔,设计课堂练笔。如学校开运动会,可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在运动会的前、中、后留心观察,让学生在班上讨论各自的观察情况;做到先让学生“心动”,再让学生“笔动”,学生才能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第三,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法国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过:“世界并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现在农村的变化日新月异,既不失乡土风情又多了几分现代气息,有很多可以成为写作素材,只是需要用心去挖掘。教师要让孩子们平日里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留心家乡的人、事、景、物,这样,学生的习作就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不再是胡编乱造的空洞无味的东西。
(二)灵活采用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勤观察、善思考,对作文产生浓厚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写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看,“以我口写我心”;其次教师要还位于学生,放手让学生去自评互评。学生去评自己的或同学的习作,有不同于成年人的观点和视角,同学之间也易于接受;组织学生分小组评阅,认真修改,互提意见,自由争论,在争辩中学会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作文评价的能力;再次,教师要适时评价各小组的评阅情况,积极反馈学业信息,对好的习作、好的方法要公开评讲,对存在的问题要灵活地予以纠正,以保证学生合作探究的实效;最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虚心听取同学的建议,对作文进行二次创作,以保证每次作文教学的质量最优化,让学生在每次作文中都是最大的“获利者”。
西方学者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放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因此,对学生的作文要多肯定,多鼓励,多关怀,少批评,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要抱一颗“人文关怀”的心去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都应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
总之,对于农村的语文教师来说,搞好作文教学虽然有一定的不利因素,但只要积极主动的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就会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农村作文教学之路。
一、农村作文教学的现状
1、学生写作文就像做“无米之炊”,内容空洞乏味,语言贫乏无力。写作文时,一些学生往往唉声叹气,抓耳挠腮,咬破笔头,不爱写、不会写。
2、学生作文没有个性。作文千人一面、众口一词、大同小异。老师怎么说,他们也怎么说,没有自己的见解;作文书上怎么写,他也怎么写,缺乏自己的创意。
3、生编乱造,写虚假作文,表虚假感情。
二、农村学生作文水平低的原因分析
第一、农村单调狭窄的生活环境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和城里的学生相比,农村学生生活环境单调、空间狭窄,接触的事物要少的多。眼界狭窄,可供阅读的书籍贫乏,学生的知识面相应的小,学生写作文是“无米下锅”。学生为应对考试,生编乱造或照抄作文书上的人和事,抒虚假感情,以求打动阅卷老师。
第二、作文教学的功利性使学生难以写出符合自己的作文。虽然早已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依旧有很大的影响力,作文教学表现出严重的功利性,家长,社会都把目光紧紧盯在学生的分数上,语文教师也把心思只用在几个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教师把课本中的课文当成教学的“硬任务”,而把作文教学视作“软任务”,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课文的教学与标准化习题的演练上,对作文教学只要求学生多读,多背,临考时,就抓几个作文典型题型强化训练,不管出什么题目,写什么文体,只要学生设计好开头和结尾,字数符合要求,卷面整洁,总可以拿到一些分数,正是这种功利性的驱使下,学生的习作水平是越走越低。
第三、过多强调写作技巧,忽视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的培养。作文课上,教师大讲如何开头,过渡,结尾;如何审题,选材,立意,构思;如何描写,议论,抒情。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机械训练,结果是给了学生一个错觉,好像写作的秘诀就是掌握好写作方法,让学生走进作文科学主义的怪圈,写出的文章缺乏生命的活力,个性没有得到张扬,千篇一律,就象一条生产线上出来的产品。
农村教师一般教学任务较重,很难长时间坐下来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去批改作文,往往只挑几个优秀学生的作文改改,其他的则是走马观花,写普遍性的评语。
第四,家庭和情感因素。农村学生的家长大多忙于生计,再加上文化水平不高,无法去深入的辅导和关注学生的写作;很多为留守少年,家庭情感缺失,回到家里,无人关注,导致写作兴趣的丢失。因此,为了考试,学生就不得不凭空捏造,难以做到以情动人。
三、农村学校作文教学的几点对策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乐表达、会表达、写真事、表真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表达真情。”那么,写作教学究竟怎样贴近学生实际?
第一,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章。”要立足于学生生活,少写或不写命题作文。教材中的作文练习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就写,远离学生实际的可以加工后再写。提倡学生写生活日记,学生写起来束缚少,自然也就容易动笔、乐于动笔,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写作兴趣会逐渐会被激发起来。
第二,教师要创设写作情境,做作文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利用学校生活,联系家庭生活,抓住社会生活;安排随文练笔,设计课堂练笔。如学校开运动会,可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在运动会的前、中、后留心观察,让学生在班上讨论各自的观察情况;做到先让学生“心动”,再让学生“笔动”,学生才能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第三,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法国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过:“世界并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现在农村的变化日新月异,既不失乡土风情又多了几分现代气息,有很多可以成为写作素材,只是需要用心去挖掘。教师要让孩子们平日里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留心家乡的人、事、景、物,这样,学生的习作就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不再是胡编乱造的空洞无味的东西。
(二)灵活采用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勤观察、善思考,对作文产生浓厚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写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看,“以我口写我心”;其次教师要还位于学生,放手让学生去自评互评。学生去评自己的或同学的习作,有不同于成年人的观点和视角,同学之间也易于接受;组织学生分小组评阅,认真修改,互提意见,自由争论,在争辩中学会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作文评价的能力;再次,教师要适时评价各小组的评阅情况,积极反馈学业信息,对好的习作、好的方法要公开评讲,对存在的问题要灵活地予以纠正,以保证学生合作探究的实效;最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虚心听取同学的建议,对作文进行二次创作,以保证每次作文教学的质量最优化,让学生在每次作文中都是最大的“获利者”。
西方学者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放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因此,对学生的作文要多肯定,多鼓励,多关怀,少批评,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要抱一颗“人文关怀”的心去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都应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
总之,对于农村的语文教师来说,搞好作文教学虽然有一定的不利因素,但只要积极主动的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就会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农村作文教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