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同伴教育在男男人群行为干预中的应用探讨。方法:以2017.1-2018.12为观察时段,2017.1-2017年给予常规教育,2018.1-2018.12给予同伴教育,观察此两时段的行为干预效果。结果:2017年时段干预369人,检测的326人中未发现HIV病毒,2018年时段干预409人,检测403人,检测1例出1例HIV阳性,调查此两时段受干预者最近1周肛交行为次数,2017年时段肛交次数明显多于2018年时段(P<0.05)。结论:同伴教育用于男男人群行为干预中利于男男性行为者从认知到行为发生转变,当积极推广。
【关键词】同伴教育;男男人群;行为干预;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7225(2019)13-0018-01
随现代性观念开放,男男性行为不再作为传统禁忌,男男性行为者数量逐量增长,从大学到社会,均有男男性行为者分布,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相关调查显示,男性大学生中约有12.6%发生过同性性接触,发生同性性行为者占比约有4.3%。艾滋病作为男男性行为者中常见传染病,相关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受重视。本文为研究同伴教育在男男人群中的应用效果,对2017年、2018年两年干预的男男性行为者进行对比观察,详细情况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7.1-2018.12为观察时段,2017年共计干预369人,年龄21~36岁,平均25.52±4.31岁,包括大学生210人,非大学生159人,2018年共计干预409人,年龄22~37岁,平均25.63±4.26岁,大学生236人,非大学生173人,此两年干预人群的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本次研究获得所有受干预者同意,在保证其私人隐私不泄露情况下开展。
1.2 方法
2017年进行常规教育,包括分发宣传资料、避孕套等。
2018年常规教育同时,进行同伴教育,详情如下。
1.2.1 组建同伴干预小组
经知情人士介绍10名年龄≥18岁的男男性行为者为干预小组组员,此10例组员需满足表达能力优秀、有良好的艾滋病预防知识及预防意识,在男男性行为者群体中有一定影响力,且有良好的社会关系等条件。
1.2.2 组织培训
由研究男男性行为及艾滋病预防的专家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艾滋病基础知识、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防范方法、患病后临床表现等;有效的交流技巧、教育方法等,全面提高同伴干预小组成员的综合教育能力。
1.2.3 进行同伴干预教育
通过小组内同伴教育员对受干预男男性行为者进行访谈、教育,访谈内容包括:与艾滋病毒携带者一同洗澡会感染艾滋病吗、男男性行为时是否应当戴安全套,最近1周发生肛交次数等内容,完成访谈后针对不同受教育者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教育,利用同伴教育优势,在施教者本身作为男男性行为者前提下,通过性行为指导教育,提高男男性行为者对艾滋疾病的防范意识及防范能力。
1.3 观察指标
调查完成健康教育后2017年、2018年受干预者最近1周肛交次数,其中受检查者HIV检查阳性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3.0软件处理数据,±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教育结果统计
2018年共计干预409人,分发宣传资料2400份,安全套分发24800只,2017年共计干预369人,分发宣传资料1820份,安全套分发22000只。
2.2 2017年及2018年受干预者HIV检查结果
本次观察中2017年受干预者中受检人群HIV率与2018年无明显差别(P>0.05),详情可见下表1。
2.3 2017年及2018年受干预者最近1周肛交发生次数调查结果
2018年受干预者最近1周肛交次数较2017年明显降低(P<0.05),可见表2。
3.结论
男男性行为在社会群体中逐渐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男男性行为发生率逐年上升,但由于男男性行为的特殊性,导致男男性行为者相关性病防范意识薄弱,以艾滋病为主的多种性传染病发生率较高。
近年来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防治工作逐渐受到重视,以往健康教育中,由于施教人员与受教人员不同性取向、不同价值观念等难以完成良好健康教育工作,收效较低。
同伴教育作为近年来广泛应用的教育方法,通过与宣教对象,同等身份的施教者落实宣教工作,更有利于宣教知识的传达。在男男性行为者行为干预的健康教育中,通过成立同伴教育小组,实施组内培训,使施教者自身充分掌握相关艾滋病防治知识,发挥同伴教育的优势落实访谈、教育,提高男男性行为者相关艾滋病防范意识。本次研究显示,2018年落实同伴教育后男男性行为者最近1周肛交次数明显下降(P<0.05)。
综上所述,在男男人群行为干预中,通过同伴教育可帮助其从认知到行为发生转变,可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宋丽萍, 张振开, 张运莲, 等. 桂林市男男性行为者同伴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7, 21(11):1132-1135.
[2]司海龙, 别文倩, 张嘉萌,等. 大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的研究进展[J]. 循证护理, 2017, 3(5):464-468.
[3]谢莉 , 罗淑星 , 周海龙,等. 男男性行為者艾滋病患者相关羞辱和歧视影响因素研究[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8, 34(9):38-41.
[4]司海龙, 别文倩, 张嘉萌,等. 大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的研究进展[J]. 循证护理, 2017, 3(5):464-468.
[5]韦所苏, 韦挥德, 黄晓红,等. 广西男男性行为大学生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利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7, 38(3):410-412.
(湖北省天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北 天门 431700)
【关键词】同伴教育;男男人群;行为干预;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7225(2019)13-0018-01
随现代性观念开放,男男性行为不再作为传统禁忌,男男性行为者数量逐量增长,从大学到社会,均有男男性行为者分布,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相关调查显示,男性大学生中约有12.6%发生过同性性接触,发生同性性行为者占比约有4.3%。艾滋病作为男男性行为者中常见传染病,相关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受重视。本文为研究同伴教育在男男人群中的应用效果,对2017年、2018年两年干预的男男性行为者进行对比观察,详细情况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7.1-2018.12为观察时段,2017年共计干预369人,年龄21~36岁,平均25.52±4.31岁,包括大学生210人,非大学生159人,2018年共计干预409人,年龄22~37岁,平均25.63±4.26岁,大学生236人,非大学生173人,此两年干预人群的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本次研究获得所有受干预者同意,在保证其私人隐私不泄露情况下开展。
1.2 方法
2017年进行常规教育,包括分发宣传资料、避孕套等。
2018年常规教育同时,进行同伴教育,详情如下。
1.2.1 组建同伴干预小组
经知情人士介绍10名年龄≥18岁的男男性行为者为干预小组组员,此10例组员需满足表达能力优秀、有良好的艾滋病预防知识及预防意识,在男男性行为者群体中有一定影响力,且有良好的社会关系等条件。
1.2.2 组织培训
由研究男男性行为及艾滋病预防的专家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艾滋病基础知识、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防范方法、患病后临床表现等;有效的交流技巧、教育方法等,全面提高同伴干预小组成员的综合教育能力。
1.2.3 进行同伴干预教育
通过小组内同伴教育员对受干预男男性行为者进行访谈、教育,访谈内容包括:与艾滋病毒携带者一同洗澡会感染艾滋病吗、男男性行为时是否应当戴安全套,最近1周发生肛交次数等内容,完成访谈后针对不同受教育者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教育,利用同伴教育优势,在施教者本身作为男男性行为者前提下,通过性行为指导教育,提高男男性行为者对艾滋疾病的防范意识及防范能力。
1.3 观察指标
调查完成健康教育后2017年、2018年受干预者最近1周肛交次数,其中受检查者HIV检查阳性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3.0软件处理数据,±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教育结果统计
2018年共计干预409人,分发宣传资料2400份,安全套分发24800只,2017年共计干预369人,分发宣传资料1820份,安全套分发22000只。
2.2 2017年及2018年受干预者HIV检查结果
本次观察中2017年受干预者中受检人群HIV率与2018年无明显差别(P>0.05),详情可见下表1。
2.3 2017年及2018年受干预者最近1周肛交发生次数调查结果
2018年受干预者最近1周肛交次数较2017年明显降低(P<0.05),可见表2。
3.结论
男男性行为在社会群体中逐渐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男男性行为发生率逐年上升,但由于男男性行为的特殊性,导致男男性行为者相关性病防范意识薄弱,以艾滋病为主的多种性传染病发生率较高。
近年来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防治工作逐渐受到重视,以往健康教育中,由于施教人员与受教人员不同性取向、不同价值观念等难以完成良好健康教育工作,收效较低。
同伴教育作为近年来广泛应用的教育方法,通过与宣教对象,同等身份的施教者落实宣教工作,更有利于宣教知识的传达。在男男性行为者行为干预的健康教育中,通过成立同伴教育小组,实施组内培训,使施教者自身充分掌握相关艾滋病防治知识,发挥同伴教育的优势落实访谈、教育,提高男男性行为者相关艾滋病防范意识。本次研究显示,2018年落实同伴教育后男男性行为者最近1周肛交次数明显下降(P<0.05)。
综上所述,在男男人群行为干预中,通过同伴教育可帮助其从认知到行为发生转变,可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宋丽萍, 张振开, 张运莲, 等. 桂林市男男性行为者同伴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7, 21(11):1132-1135.
[2]司海龙, 别文倩, 张嘉萌,等. 大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的研究进展[J]. 循证护理, 2017, 3(5):464-468.
[3]谢莉 , 罗淑星 , 周海龙,等. 男男性行為者艾滋病患者相关羞辱和歧视影响因素研究[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8, 34(9):38-41.
[4]司海龙, 别文倩, 张嘉萌,等. 大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的研究进展[J]. 循证护理, 2017, 3(5):464-468.
[5]韦所苏, 韦挥德, 黄晓红,等. 广西男男性行为大学生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利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7, 38(3):410-412.
(湖北省天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北 天门 43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