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被称为“农二代”、“农三代”,这些名词的出现是贫困代际传承模式的反应,他们改变命运的渠道越来越窄。贫困代际继承的原因主要有教育的问题,就业机会的不平等,贫困文化的传统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扩大就业和提高农民工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妥善地、循序渐进地解决贫困代际传承的问题。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贫困代际传承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230-01
问题引出:“农民工”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身份,是农民问题未解决而衍生出来的副产品,延续的状态仍然是身份和歧视的人群等级标签。改革开放初期,固有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阶层难以适应蓬勃发展的经济,直接促成了我国新的社会阶层不断出现,如中介组织从业人员、经理阶层、个体户等,“我国改革开放后由先赋型社会变为后致型社会”①。这些新阶层的出现,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注入了极大的活力。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结构不断完善,改革进入深水区,由于户籍问题、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农民工出现了“农二代”、“农三代”的贫困代际传承问题。这一现象的背后,隐藏的是我国的社会结构日益固化,若不加以改善将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笔者认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贫困代际传承问题是破解社会结构固化的关键一环。
一、新生代农民工贫困代际传承的原因
1.教育是影响贫困代际传承的根本原因:其一新生代农民工子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突出,学前教育阶段尤为显著,很多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其二,城市公办教育资源不足,以深圳为例,目前,深圳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约38.2万人,其中有23.7万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如果所有的农民工随迁子女进入深圳公办学校,按照深圳中小学
生均教育经费测算,则需要增加教育经费35亿元,财政需要负担29亿元④.其三,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存在制度障碍,在高考分省命题、教材“一纲多本”的格局下,大多数农民工子女要么回户籍地参加高考,要么放弃高考机会。现有以户籍为本位的高等教育机会分配制度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口流动和城镇化发展,长此以往,将不利于阶层合理流动和社会稳定
2.就业机会不平等是导致贫困代际传承的直接原因:近十年来,中国收入差距扩大,基尼系数己经接近0.5,底层劳动者收入增长迟缓,这是贫困代际传承的直接原因。另外,体制障碍与壁垒问题突出,虽然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原有体制中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身份歧视并没有很大改变。在访谈中发现农民工就业问题等方面仍受歧视,极易形成贫困代际传承问题。
3.贫困文化是导致贫困代际传承的文化思想原因:因为生活长期处于底层,贫穷的人们逐渐形成了一套特定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即“贫穷亚文化”。农民工子女容易在核心家庭里这种“贫穷亚文化”的渗透下,形成贫穷的宿命观。假如这样,他们一般就会固守原有生活方式,容易被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所抛弃,难以融入重素质重知识的主流社会文化,会造成贫困的代际传承。
5.社会隔离与歧视严重是导致贫困代际传承的社会原因:一方面,农民工因为贫穷不愿意参加社区活动;另一方面,又容易受到城市居民的排斥。这两点导致了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认为自己不过是城市的过客,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难以融入城市可能会导致农民工工作地点不断变化,工作流动性大。这样对于其工作稳定性,工作收入的持续性,子女的受教育状况都有很大的影响。
二、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贫困代际传承问题的对策
一个良性社会的阶层分布应该是呈橄榄状态的结构,只有各个阶层的社会流动性强,才能稳定社会和促进社会正常运作。但随着与社会现实的差距扩大,农民工由社会中下层向上层流动的速度过慢或产生固化,造成社会结构调整过慢,难以共享改革的结果。在应对此问题的过程,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具体措施如下:
1.加大教育投入是解决农民工贫困代际传承问题的根本之道:一般而言,收入水平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第一点,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农民工子女在公办学校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逐步消除户籍制度对农村人口自由迁徙的束缚,建立起以城市常住人口为基准的城市规划制度。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财政预算体系,在财政拨款上予以倾斜(提高生均经费权重)。第二点,强化管理,规范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发展。大力推广上海经验,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加强对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管理和扶持力度,进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健康发展。规范管理、积极扶持主要接收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口子女的非公办学校。流入地政府建立审批和管理办法,加强指导和监督,使每一所学校都达到合格学校标准。
2.扩大就业和提高农民工收入是关键举措:具体思路上,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对原来的生产体系中释放出来的农民和工人加强技能培训;二是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三是加快完善统一开发竞争有序的现代劳动力市场体系;四是加强监督,保障弱势群体利益不受侵害,如工资低下并拖欠工资、不给工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等,这些都需要法律予以规范。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重要保证:社会保障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也是现代社会治理理念的基础性制度。一要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应保尽保。社会救助应以低保动态化管理为主,以低保对象医疗、住房、子女教育为辅。此外,政府需要积极协调社会各界力量,大力倡导社会群里参加社会工作。
4.新生代农民工要积极转变理念,不断提高素质:劳动力这种特殊的社会资本价值之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培训。所以,新生代农民工要积极转变思想与观念,加强学习,提高技能素质。
5.社会要积极关心农民工,为其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虽然政府正在不断推动各级主管取消用工单位对农民工的限制,减免管理农民工的各项费用,但人们在思想观念上的排斥和歧视也要改变。只有政策和观念同步改变,同步发力,农民工的权益才能得到保证和落实,否则再多的文件和政策都会变成一纸空文,不会发挥现实作用。
注释
① 杨继绳:《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江西高校出版社,2011
② 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三期
③ 刘精明、李路路:《阶层化:居住空间、生活方式、社会交往与阶层认同---我国城镇社会阶层化问题的实证研究》,《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二期
④ 不包括在“不合格”的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读书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如果将这类学生纳入公办教育并由流入地政府负担,短期内城市政府的教育支出压力会更大。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贫困代际传承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230-01
问题引出:“农民工”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身份,是农民问题未解决而衍生出来的副产品,延续的状态仍然是身份和歧视的人群等级标签。改革开放初期,固有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阶层难以适应蓬勃发展的经济,直接促成了我国新的社会阶层不断出现,如中介组织从业人员、经理阶层、个体户等,“我国改革开放后由先赋型社会变为后致型社会”①。这些新阶层的出现,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注入了极大的活力。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结构不断完善,改革进入深水区,由于户籍问题、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农民工出现了“农二代”、“农三代”的贫困代际传承问题。这一现象的背后,隐藏的是我国的社会结构日益固化,若不加以改善将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笔者认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贫困代际传承问题是破解社会结构固化的关键一环。
一、新生代农民工贫困代际传承的原因
1.教育是影响贫困代际传承的根本原因:其一新生代农民工子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突出,学前教育阶段尤为显著,很多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其二,城市公办教育资源不足,以深圳为例,目前,深圳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约38.2万人,其中有23.7万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如果所有的农民工随迁子女进入深圳公办学校,按照深圳中小学
生均教育经费测算,则需要增加教育经费35亿元,财政需要负担29亿元④.其三,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存在制度障碍,在高考分省命题、教材“一纲多本”的格局下,大多数农民工子女要么回户籍地参加高考,要么放弃高考机会。现有以户籍为本位的高等教育机会分配制度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口流动和城镇化发展,长此以往,将不利于阶层合理流动和社会稳定
2.就业机会不平等是导致贫困代际传承的直接原因:近十年来,中国收入差距扩大,基尼系数己经接近0.5,底层劳动者收入增长迟缓,这是贫困代际传承的直接原因。另外,体制障碍与壁垒问题突出,虽然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原有体制中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身份歧视并没有很大改变。在访谈中发现农民工就业问题等方面仍受歧视,极易形成贫困代际传承问题。
3.贫困文化是导致贫困代际传承的文化思想原因:因为生活长期处于底层,贫穷的人们逐渐形成了一套特定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即“贫穷亚文化”。农民工子女容易在核心家庭里这种“贫穷亚文化”的渗透下,形成贫穷的宿命观。假如这样,他们一般就会固守原有生活方式,容易被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所抛弃,难以融入重素质重知识的主流社会文化,会造成贫困的代际传承。
5.社会隔离与歧视严重是导致贫困代际传承的社会原因:一方面,农民工因为贫穷不愿意参加社区活动;另一方面,又容易受到城市居民的排斥。这两点导致了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认为自己不过是城市的过客,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难以融入城市可能会导致农民工工作地点不断变化,工作流动性大。这样对于其工作稳定性,工作收入的持续性,子女的受教育状况都有很大的影响。
二、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贫困代际传承问题的对策
一个良性社会的阶层分布应该是呈橄榄状态的结构,只有各个阶层的社会流动性强,才能稳定社会和促进社会正常运作。但随着与社会现实的差距扩大,农民工由社会中下层向上层流动的速度过慢或产生固化,造成社会结构调整过慢,难以共享改革的结果。在应对此问题的过程,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具体措施如下:
1.加大教育投入是解决农民工贫困代际传承问题的根本之道:一般而言,收入水平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第一点,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农民工子女在公办学校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逐步消除户籍制度对农村人口自由迁徙的束缚,建立起以城市常住人口为基准的城市规划制度。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财政预算体系,在财政拨款上予以倾斜(提高生均经费权重)。第二点,强化管理,规范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发展。大力推广上海经验,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加强对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管理和扶持力度,进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健康发展。规范管理、积极扶持主要接收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口子女的非公办学校。流入地政府建立审批和管理办法,加强指导和监督,使每一所学校都达到合格学校标准。
2.扩大就业和提高农民工收入是关键举措:具体思路上,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对原来的生产体系中释放出来的农民和工人加强技能培训;二是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三是加快完善统一开发竞争有序的现代劳动力市场体系;四是加强监督,保障弱势群体利益不受侵害,如工资低下并拖欠工资、不给工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等,这些都需要法律予以规范。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重要保证:社会保障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也是现代社会治理理念的基础性制度。一要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应保尽保。社会救助应以低保动态化管理为主,以低保对象医疗、住房、子女教育为辅。此外,政府需要积极协调社会各界力量,大力倡导社会群里参加社会工作。
4.新生代农民工要积极转变理念,不断提高素质:劳动力这种特殊的社会资本价值之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培训。所以,新生代农民工要积极转变思想与观念,加强学习,提高技能素质。
5.社会要积极关心农民工,为其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虽然政府正在不断推动各级主管取消用工单位对农民工的限制,减免管理农民工的各项费用,但人们在思想观念上的排斥和歧视也要改变。只有政策和观念同步改变,同步发力,农民工的权益才能得到保证和落实,否则再多的文件和政策都会变成一纸空文,不会发挥现实作用。
注释
① 杨继绳:《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江西高校出版社,2011
② 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三期
③ 刘精明、李路路:《阶层化:居住空间、生活方式、社会交往与阶层认同---我国城镇社会阶层化问题的实证研究》,《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二期
④ 不包括在“不合格”的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读书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如果将这类学生纳入公办教育并由流入地政府负担,短期内城市政府的教育支出压力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