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给TWLZ无铬金属鞣革染色工艺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以黄牛酸皮为原料,用TWLZ或铬鞣剂鞣制后再切割研磨制得TWLZ鞣和铬鞣胶原纤维,研究它们对直接黄132染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染料初始浓度分别为360 mg/L和500 mg/L时,TWLZ鞣和铬鞣胶原纤维的最佳吸附条件均为吸附时间8 h,pH为3,温度为40℃,胶原纤维用量为0.3 g,染料的吸附率分别可达98.7%和99.3%.两种胶原纤维对直接黄132的吸附均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式.吸附机理均为染料阴离子(磺酸基)与胶
【机 构】
:
陕西科技大学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轻化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国轻工业皮革清洁生产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2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给TWLZ无铬金属鞣革染色工艺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以黄牛酸皮为原料,用TWLZ或铬鞣剂鞣制后再切割研磨制得TWLZ鞣和铬鞣胶原纤维,研究它们对直接黄132染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染料初始浓度分别为360 mg/L和500 mg/L时,TWLZ鞣和铬鞣胶原纤维的最佳吸附条件均为吸附时间8 h,pH为3,温度为40℃,胶原纤维用量为0.3 g,染料的吸附率分别可达98.7%和99.3%.两种胶原纤维对直接黄132的吸附均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式.吸附机理均为染料阴离子(磺酸基)与胶原纤维表面的质子化氨基形成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同时伴随静电作用.吸附前后两种胶原纤维的等电点测试结果表明两种胶原纤维的等电点分别由6.8~7.0和7.0~7.2均降至4.3~4.6.此结果表明,在实际生产中可参考铬鞣革的染色工艺对TWLZ鞣革的染色工艺进行设计.
其他文献
2022年1月8日在青海门源县发生MS6.9地震,基于震中300 km范围内地电场近5年观测资料,综合分析选取9个观测站,根据大地电场岩体裂隙水(电荷)渗流(移动)模型计算其优势方位角,并尝试以地电场为响应量,通过库仑应力触发模型的加卸载响应比(LURR)计算方法,计算地电场LURR值.结果显示:(1)两种不同方法计算的地电场异常站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致性,其中古丰、黄羊川、寺滩和兰州站地电场优势方位角、LURR在震前皆出现异常变化,而山丹等其他站方位角、LURR均看不出明显的异常变化.(2)兰州和寺滩站两
为了研究地震时地面运动加速度作用下高层房屋建筑深基坑支护承压结构的局部抗震性能,针对高层房屋建筑深基坑支护承压结构进行局部抗震性试验分析.采用有限元软件对某高层房屋建筑深基坑工程进行分析,构建高层房屋建筑深基坑支护承压结构有限元计算模型.利用地震模拟振动台,分别输入0.4g、0.5g、0.6g的地震时地面运动加速度,测试不同深基坑施工阶段和插入比地下连续墙深基坑支护承压结构的抗震性能,并研究不同地震烈度对深基坑支护承压结构位移的影响.通过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获取高层房屋建筑深基坑支护承压结构位移以及加速度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处应力集中、侧向刚度小,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导致结构整体失稳倒塌,而且梁端、柱端出现的塑性铰破坏严重,难以修复.提出一种全新的结构形式和一种新型人工铰:此种自适应结构能让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改变自身刚度、增大自振周期,减弱作用于结构的地震作用;新型人工铰具有良好的恢复力性能,能解决传统塑性铰破坏后难以修复的问题,通过设置人工铰将梁端铰从梁根处转移,能解决节点处应力集中的问题.通过ABAQUS软件改变人工铰的位置,建立3个自适应结构有限元模型与现浇框架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自适应
以活化半焦活性炭和硫酸钛为主要原料制备载钛半焦活性炭(TiAC),探究载钛半焦对水中四环素的吸附性能.表征结果表明TiO2成功负载到活化半焦表面.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用不同比例硫酸钛负载活化半焦时,钛投加量为2%(硫酸钛与活化半焦质量比)时,对四环素的吸附效果最好,最大吸附量为426.25 mg·g-1,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随着pH升高,2%TiAC对四环素的吸附量先增加后降低;随着溶液中Na+、K+、Ca2+浓度的增加,2%TiAC对四环素的吸附量变化不大;随着腐殖酸浓度增
由铁电纳米颗粒和介电质基体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很多功能特性,这些特性可广泛用于新型电子和能量收集装置.然而,铁电颗粒的形状、尺寸和在介电质基体中的取向对这些功能的影响还没有被研究清楚.利用一种中尺度建模方法,模拟了具有极性、弹性和热自由度的铁电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质,以及这些性质对尺寸、形状和取向的依赖性.基于时间依赖的朗道金兹堡理论,应用多物理场耦合的有限元方法模拟了嵌入介电质中的孤立PbTiO3或BaTiO3纳米颗粒中的极化行为.从模拟结果可知,铁电纳米颗粒的尺寸和材料以及周围电介质的材料都会对平衡极化场产
包含速度大脉冲的地震动与普通地震动有显著的不同,此类地震动对建筑结构有着特殊的破坏作用.有效预测速度大脉冲是否发生和分析影响速度大脉冲发生的因素,对于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减轻地震灾害有重要的作用.首先从美国NGA数据库中选取315条强震动记录,经过预处理后得到研究所需的289条记录,基于处理后的强震动记录并结合相对频度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因素对速度大脉冲的影响.然后,利用L1正则化逻辑回归方法建立速度大脉冲预测模型,模型最优评价指标的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下方面积为0.76;并对模型进行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发现其
选取甘—青地区地球物理台网钻孔应变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数据计算其面应变相关系数、主应变、主方位角并进行投影,以面应变相关系数和数据精度进行质量控制,以主应变、主方位角及其地图投影分析甘—青区域钻孔应变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特征.分析发现2021年主应变、主方位角及其地图投影变化能清晰地映证该区域构造运动,2022年1月8日门源6.9级地震时钻孔应变主方位角、最大主应变投影同震变化与此次地震地表同震位移场、应变场变化一致.上述发现为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变化,对该地区地震危险性跟踪及短临跟踪提供参考.
2022年1月8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发生MS6.9地震,震中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祁连—海原断裂带的冷龙岭断裂和托勒山断裂构造转换区域(37.77°N,101.26°E).震后野外现场考察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形成的同震地表破裂带总长度约为26 km,整体走向NWW向,破裂性质以左旋走滑局部逆冲为主.断层错动造成的破坏形式以雁列式组合的张裂隙、张剪裂隙、挤压鼓包、断层陡坎等为主.其中,道河至硫磺沟段地表破裂最为强烈,规模大且连续性好,造成的震害最为显著,地表破裂规模向东、西两端逐渐衰减.破裂带穿过区
地震烈度快速评估产品是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应急工作“黑箱期”内研判灾情的重要依据.文章基于青海门源6.9级地震震后2 h内的余震序列,采用最短断层距地震动衰减模型快速评估地震烈度.研究结果显示:利用震后30分钟内的余震序列得到的烈度分布可以初步判定重灾区及灾区范围,但灾区范围略小于实际调查结果;利用1.5 h内的余震序列得到的烈度分布与现场调查结果比较吻合,2h内余震序列计算结果未发生明显改变.利用精定位的余震序列得到的地震烈度比常规余震序列得到的结果更精确,但需要选择合适的精定位方法.在此次地震中,使用余震
门源发生MS 6.9地震后,余震目录中含有大量的单台事件,为了解决单台事件的定位不准确性,利用尾波干涉(CWI)的震源定位方法将门源台记录到震后8小时内的101次单台事件进行重定位,该方法主要通过计算事件对尾波部分的间距不确定性矩阵,从而估计聚类中具有相似震源机制的地震事件对之间的间距,通过优化这些事件对的间距来解决聚类中一组事件的相对位置.最后,对定位结果进行评估,得到相对可靠的定位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