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形势下对中学惩罚教育的理性认识与思考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chenjian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明确对“惩罚教育界定”的基础上,阐明了惩罚教育的正向功能和必要性,并尝试和广大同仁一起讨论新课程下科学的惩罚教育手段。
  关键词:惩罚教育;惩罚教育手段
  近年来,中学一线教师越来越感受到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自己已处于“弱势群体”的 尴尬地位:教师一方面要履行自己的教育职责,对学生进行言行举止的规范;一方面要面对的是,教育要“以人为本,敬畏生命,善待学生”,并反对教育中的一切惩罚性教育,似乎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的社会舆论。“惩罚”二字正成为教育中不可触及的“高压线”,以至于教师在工作中左右为难,如履薄冰。一味的使用赏识教育而不倡导执行惩罚教育的教育模式在那些“问题孩子”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这些孩子让家长和教师都头痛不已,他们没有积极的人生目标,学习、责任意识淡薄,任其发展下去,这些孩子以后势必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惩罚教育重新进行理性的认识和思考,让惩罚教育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一、对惩罚教育的界定
  什么是惩罚教育?惩罚教育的实质是对违纪学生心理或生理实施不愉快的刺激,从而遏止其不良行为的再次出现,是一种强制性的纠正规范行为。布鲁纳称之为负强化。教育心理学认为惩罚与“奖励”相对,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二、惩罚教育的正向功能
  惩罚教育,是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其正向功能不容忽视:
  1.养成功能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养成无疑是内因和外因的合力作用,而处于成长时期的学生还懵懵懂懂,少不更事,自觉、自省、自制意识都还不成熟,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不能过分依赖其内因自发起主导作用,这就突出了外因(即教育教学法规)的强制规范功能不可或缺,以达到以外因促内因的目的。
  2.矫正功能
  当学生行为明显超越出学校教育章程时,适时适量的惩罚教育可以发挥出它的矫治作用,使学生懂得“善行”与“恶行”的界限,明确是非观念以及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唤醒固有的道德责任感。这对屡教不改或积习难改的学生格外重要,因为多次苦口婆心的说教可能是白费工夫,但一次严厉却适当的惩罚可能会让他刻骨铭心,“知耻而后勇”。
  3.威慑功能
  教育心理学表明,学生的认识、态度、观念无外乎来源于直接体验和间接经验,后者往往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方式及行为结果间接获得。惩罚教育让犯错者有切肤之痛,也让其他人知道在学校里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从而内化于自己的潜意识中,不致再犯类似错误。这样的惩罚教育维护了制度的威严,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集体目标的实现。
  4.普法功能
  学生在校的严重过错表现极有可能是走向社会后进行犯罪的一次“前奏”或“预演”,采用惩罚教育及时对其错误行为“刹车”或“叫停”,铲除其错误思想及行为再生的根源,并适当引进法律知识配合教育,既防微杜渐又无形中起到普法教育。
  三、惩罚教育的必要性
  1.从教育的作用方面谈惩罚
  惩罚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地帮助受教育者克服自身缺陷与不足,促使其磨砺意志、健康成长的过程,承认惩罚是使学生铭记过失、纠正错误的必要手段,那么,惩罚教育就理当成为完整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合理的教育方式,是在惩罚与奖励之间寻得某种平衡。惩罚是学校教育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专章论述了纪律问题并指出:“犯了过错的人应接受惩罚,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不是因为他们犯了过错,而是要使他们日后不再犯错”。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格尊严感,能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所以说。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对学生施以适当的惩罚手段是有教育意义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惩罚在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关键是在于如何使用惩罚。
  2.从法律层面谈惩罚
  教师的惩戒权是合法的,具有法律依据。我国法律明文规定严禁体罚,但并没有否定教师拥有惩戒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28条规定: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和处分的权利。”第43条规定: “受教育者应当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规定,教师履行的义务之一就是“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这些条文中隐含着教师拥有惩戒权之意。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学校的校纪、班规。校纪班规作为校方和班主任管理学生的主要工具,是保障学生受教育权更好实现的必要手段。而这些规定基本都是在法律的许可下建立起来的,因此教师的惩戒权具有法律依据,而且教育学生的义务也成为教师的惩戒权的现实根据。
  当然,我们教师要知道:惩罚,做为教育的一种方式,应是教师审慎的最后的选择。现在有部分教师面对发生错误的学生,动不动就进行惩罚,这既有背于教育的初衷,也是不可取的。惩罚在行为主义理论中虽然是降低行为发生概率较好的一种方法,但鉴于在实际运用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所以在教育管理中,要真正减少不良行为,惩罚,应是教师审慎的最后的选择。
  四、探索当前形势下合法有效的惩罚教育手段
  新课程下的惩罚教育完全不应该是硬如铁、冷如冰的,应该创新出科学的教育手段,何谓科学的惩罚教育?笔者以为,在惩罚教育中注入人性关怀,让学生顺畅地接受并对教师心怀感激的惩罚教育才是最成功的。
  1.尊重式惩罚教育
  惩罚与尊重并不相悖,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确定整个惩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他。”如何做到惩罚与尊重并重?一是任何形式的惩罚教育都不得损害学生的人格尊严,用语上不冷言讥讽,态度上不怒形于色,措施上不风刀霜剑。二是尊重学生心理个性和自身意愿,让学生选择自愿受惩罚的方式方法,或深刻反思、或挽回损失、或消除影响等,形式不拘一格,达到教育目的就行。   实例:现在大多数学校不允许学生携带手机,我县某校采取当场没收并摔碎的方式,承诺将来赔偿,一连摔了6个,这样的做法就很简单粗暴;而我校的一个老师的做法就很好,他说手机是必要的通讯工具,但如果谁的手机上课时响了,影响大家学习了,就要接受惩罚,学生们都很拥护。一个学生上课时不小心手机响了,老师把手机没收,卡还给学生,然后让他挑选一种“惩罚方式”,学生说要在3个月内提高成绩。后来这个学生的成绩真的提高了,老师也把手机还给了他。这种惩罚就是我们倡导的积极的,负责的尊重式惩罚。
  2.愉快式惩罚教育
  即在保证不削弱惩罚效果的前提下和确保疏通了抗拒心理的条件下,让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接受惩罚。如发挥其特长,为班级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代理班干,履行班级管理职责;在讲台上说出对所违反的校规的正确理解;罚唱一首歌、背诵一篇课文,讲一个笑话以示自己不缺乏上进心等。
  譬如学生迟到,笔者这样处理:让迟到的学生站在讲台上大声说:“对不起了,今天我迟到,打扰大家学习了,为了表示我的歉意,我给大家唱一首歌。”当笔者把这一制度在班上宣布后,连续两周没有一人迟到。有一天两位女生迟到了,笔者让她们唱歌,而她们却对笔者说:“只要不唱歌,罚我们搞一个月的卫生都行。” 笔者惊讶的发现,学生把面子看的比什么都重。为了不破坏这一制度,笔者允许她们不唱歌,但要表演一个节目,两人协商后,决定一人吹口琴,另一人讲述自己的一段经历,说明自己不缺乏上进心。每次迟到的学生表演节目时,全班同学都特别兴奋,给大家确实带来了快乐,同时也发现了学生的一些特长,有的歌唱的好,有的街舞跳的好…
  3.针对性惩罚教育
  科学的惩罚总是针对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错误性质、程度以及违反者的个性特征,因人因事机智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惩罚措施,达到惩罚一次,杜绝一类错误行为,惩罚一人,教育一大片,形成一个良好班风的积极效果。笔者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并留有很深的印象,愿意把它推荐给大家,希望能对我们正确使用针对性“惩罚”手段有一些参考的价值:有一个13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玻璃价值12.5美元。孩子的父亲说,既然是你踢碎的你就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挣回了12.5美元还给父亲。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的总统,他就是里根。他说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那就是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4.民主式惩罚教育
  班主任老师作出处罚决定,学生难免心存疙瘩,但如果能将学生出现的错误视情况交由班级公开公正讨论,并形成一个具有广泛共识的处罚意见,让犯错误的学生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意见是民主的、正义的、“众怒难犯”的,拒绝改错就会被孤立,从而摆脱侥幸心理,甘愿改正。
  譬如针对班上少数学生只要有时间就到网吧,严重影响自身健康和学习的现象,笔者曾利用班会课组织了“我看上网”的主题班会,让经常上网的学生在班上叙说了他们上网干什么,上网的感受和认识,并让所有学生共同对上网的利弊进行了辩论,最终在班级里达成了上网是弊明显大于利的共识,经一番讨论,爱上网的同学也愿意接受同学们的监督,保证不再上网吧,以避免自己的健康和学习出现下滑,同时通过这一班会也让更多的同学知道了不能沉迷于上网。
  5.追踪反馈式惩罚教育
  惩罚教育目的是为保护和规范学生思想、行为的良性发展,不能简单地一罚了事,有必要进行惩罚后的追踪教育与信息反馈,这既彰显了教师对学生一如既往的关爱,又便于教师适时调整惩罚的力度和方向,提高惩罚教育的效率,消除惩罚教育的后遗症。
  许多惩罚教育的失败,往往并不在教育者缺乏严厉,而在于施教者往往一罚了之,未能及时巩固教育的效果。当前,由于学生所处社会环境的复杂和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平衡等诸多特点,学生的思想教育往往要经历一个曲折的反复过程,忽视这一点,易导致粗暴训斥甚至体罚。为此,在实施惩罚后要及时补课,对症下药,准备好下列补救策略:
  补情感:教师的批评是否过于严厉、苛责,惩罚中是否投入情感,这些都要及时地总结反思,并开诚布公和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感到老师一直在关注着、牵挂着自己。
  谈认识:惩罚前一定要让学生知道错在何处、为何犯错、为何受惩罚。惩罚是为了加强学生知错、改错的责任感,若惩罚前学生认识不够,那惩罚后,要动用一切积极因素,让学生把缺点、错误认识透。惩罚中的说理,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它对惩罚的时间、强度、态度、方式等因素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限制作用和调节作用。教师在实施惩罚前,应进行充分的说理准备,要在对案例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严密逻辑性的论点和论据,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说理质量。实践证明,惩罚前,向受惩罚的学生深入细致地讲清问题的因由、行为的性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促使被惩罚的学生进行自觉地反省,并能有效地抑制被惩罚学生在发生不良行为之后,仍然潜存的错误动机与攻击心理,这对于提高惩罚的效应是极为有益的。
  总之,教育惩罚是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科学理论来指导的惩罚,是以爱孩子为前提的惩罚。教育惩罚的结果是迷途知返的羔羊无尽的感激;是回头浪子含泪的微笑;是雨过天晴的七色彩虹;是在受罚之后,孩子真诚、轻轻对您说:“我错了”。 教育惩罚,就是要调动孩子的内在因素,让孩子真正从心里去认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自己改造自己,并能从教训中认识社会的基本法则。教育惩罚是教学实践中重要的教育手段,合理、科学的运用好这一教育手段既可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又避免了其对学生个性和适应性发展的负面影响。使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有进一步的提高,从“惩罚”中获益,相信师生间的关系定会因此更加和睦融洽,学生也会更加“亲其师,信其道”,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承绪、赵祥麟编译《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2] 詹伟明.美丽的惩罚[J].意林(少年版),2010年01期 .
  [3] 傅维利.论教育中的惩罚[J] .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4] 金捷. 理性看待学校教育中的惩罚[J]. 2010年05期.
  [5] 宋晔.教育惩罚的伦理审视[J] .中国教育期刊,2009年07期.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其他文献
摘 要:本研究以中部地区一所农村小学为调查对象,采用观察法及访谈法对该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情况实施调查,发现该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硬件设施配备不健全;教职工缺乏基本的教育技术操作能力;缺乏信息化的教学资源等问题。为此,从教育的实施者即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两个主体出发,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对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
期刊
摘 要:当前,高素质创新人才对我国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新的思想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当代的精神。所以,培育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当前我国学校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而中学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时期。中学培养学生需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多实践,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本文关于中学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做了一些分析并且提出了以些建议。  关键词:素质教育
期刊
摘 要:赏识教育是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点,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教育方法。赏识教育已是现代教育中一种最具有活力的教育方法之一,正确认识赏识教育在家庭教育里的作用,并积极运用到幼儿成长中去,能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被认可的快乐。赏识教育成为现代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方法。  关键词:赏识教育;鼓励;家庭教育  “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为给人表扬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它使作用对象的生
期刊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和主渠道。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重要作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结合新形势和课程建设的新要求对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环节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极大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努力探索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
期刊
摘 要:成人高校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做好成人高校德育教育的关健在于掌握成人高校学生的特点。从学生文化素养和心理素养的实际出发,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位一体的德育教学链;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创新德育手段;立足现实职业情况,借助成人教育机构,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健词:成人高校;学生特点;德育教育;研究  一、成人高校学生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微博、微信为主要代表的公民媒体应运而生。而在公民媒体上主要活跃群体是当代大学生。就现今情况来看,自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减轻大学生的压力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它同时也极易造成过度依赖手机,过分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各个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正确、积极地引导。本文将对当代大学生在自媒体的影响下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并
期刊
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许多老师费尽心机让学生在课堂中记得快,记得牢。新教材在编排上也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把那些无规律可寻的方块字、或编成儿歌、或编成谜语、或编成故事……可是老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感叹万千:今天他学的单个字记住了,明天学习了和这个字形相近的字,他会比较,也用心记了,可是过了一天又一天,这几个在生活中不常用,他又遇到这个字的时候,会张冠李戴,让老师哭笑不得。  可能许多
期刊
摘 要:创新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十分重要。因此,创新意识的培养,必须从娃娃抓起。以科学教育材料开发为主题,以园本教材为主开展教育活动,对促进幼儿情绪、情感、态度、习惯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当好园丁,栽培好、呵护好、引导好孩子的首创精神,精心培育这些科学创新的萌芽,让他将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关键词:幼儿;主题教育;创新意识培养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科学
期刊
摘 要:现代足球运动源于英国,已有百年历史,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倍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足球不仅是一个快节奏、强对抗的竞技项目,而且是一个与运动员之间默契程度息息相关的项目。随着足球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快节奏的攻防转换,增加了运动员在场上的跑动强度,对运动员高强度的身体素质要求也逐渐增多。因此,良好的身体素质便是比赛取胜的基本前提,在日常训练中,身体素质练习必不可少。笔者通过查阅、收集、整理
期刊
摘 要:高中英语教学中导学案的使用能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来探讨怎样有效编写导学案。  关键词:导学案 ;有效;课堂效率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学生应在义务教育阶段所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资源策略,学会独立地获取信息和资料,并能加以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从而扩展知识,开阔视野,充实生活,更自觉地规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