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2012年我国10省市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模式与药物副反应的性别差异。
方法延续本课题组2002年和2006年的调查方法,于2012年7—8月连续收集10省市的45家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的门诊和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自制修订的调查问卷进行人口学信息及处方方式的现况调查,并对男女患者之间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对处方模式和药物副反应的影响。
结果最终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4 239例,其中男2 260例、女1 97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女性患者比较,男性患者年龄较小(t=5.398)、起病较早(t=5.662)、参加工作的比例较高(χ2=31.597);存在更显著的阴性症状(χ2=10.814)和攻击行为(χ2=5.816);使用氯氮平比率较高[23.9% (472/1 979)与28.5% (645/2 260),χ2=11.955],使用抗精神病药的剂量较高(476 mg与514 mg ,F=14.003 ),而合并抗抑郁药[7.9%(156/1 979)与6.0%(136/2 260),χ2=5.722]和苯二氮
类药[23.9%(472/1 979)与20.0%(451/2 260),χ2=9.396]的比率较少;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的频率较高[1.3% (25/1 979)与2.1%(47/2 260),χ2=4.212],而体重增加[11.0%(218/1 979)与7.7% (173/2 260),χ2=14.233]和催乳素水平升高[3.2%(63/1 979)与1.7%(39/2 260),χ2=9.548]的发生率较低(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更多使用氯氮平(OR=1.268,P=0.001),更少使用苯二氮
类药(OR=0.841,P=0.025)和抗抑郁药(OR=0.78 ,P=0.045),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OR=1.879,P=0.014),较少出现体重增加(OR=0.669,P=0.001)和催乳素水平升高(OR=0.527 ,P=0.003)均与男性独立相关。
性别是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药物处方模式和药物副反应的独立贡献因素之一;在临床研究和实践中应该对性别差异进行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