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真爽朗的笑脸,却蓄起胡须,24岁的马晓康有着敏感和粗犷并存的外表和内心。留学澳洲七年,丰富的经历成就了他近几年爆发式的创作成绩,小说、诗歌,兼涉报告文学,这个文学大男孩正在为一代人增添一份独特的文学表达。
墨尔本与《还魂记》
马晓康,山东东平人,少年天真和中年持重的“混合体”。
2007年,15岁,马晓康远赴澳洲求学。2015年初,离国七年有余,重站故土天桥,“不知家园何在?茫然四顾中,感慨系之,呼唤魂兮归来。”
归国后,他根据自己留学澳洲七年、历经人生变故的真实经历,写就长诗《还魂记》,重述漂泊者内心的彷徨。序篇开头,他说:“美丽又凄惨的故事 不过是一场梦。”2008年,汶川地震、奥运会、父亲破产入狱,他一个人流浪在“没有下过雪的墨尔本”,逃课打工。
“爸妈今天我出车祸了 手机也坏了 没人能帮我/我该感谢主吗 感谢那车子没有再次从我身上碾过/脖子好疼 没有了知觉 不管我怎么努力都抬不起头”
“那天我没有钱买伞 打工不敢迟到/手忙脚乱挡冰雹的我像个才登场的小丑 没有掌声/只听见黄皮肤的路人们在哈哈大笑”
“爸妈对不起朋友带我去偷东西/可我实在下不去手 他们都在笑我……/对不起以后我就是妓院里的接线生了 这里有好多——/和我经历相似的女孩子 这个世界真的那么繁荣吗”
“我是破产者的儿子 囚犯的儿子 更是父亲的儿子……/背负着一切莫须有的骂名 却无力澄清/请原谅我这颓废的七年 站在人群中——/以一个“留学生”的身份出现——我实在抬不起头”
历经人生的轮回,尾声中,“小我”完成了向“大我”的涅槃,“我埋没在地下的大志还没挖出来 怎么可能去死/还有那么多恶人没死/还有那么多恶人等着我去原谅 去爱”。
这首诗引起轰动,被看做是中国孩子流浪异域的血泪写照。作家王启章说:“在众多诗歌中,诗人马晓康的《还魂记》竟如此夺目。都说好诗如酒,若为酒,《还魂记》显然是血酒,实不敢也不忍下咽。……每一个汉字背后,都站着一个浑身是伤却没有哭泣的孩子。”
回顾澳洲留学经历,马晓康说:“那是一种真实存在,每个人身上都有过影子,却羞于启齿。我想把这种感受写出来,我相信,每个人身上都有过那么一些。我也希望像卢梭那样,死后站在上帝面前,告诉他,这就是我一生中做过的和想过的!”
除了长诗,他完成了《墨尔本上空的云》系列小说,有一部正在等待出版中,“删减的东西太多了,令我很难受,仿佛你好不容易生了个孩子,还不得不截掉他一条腿一样,还要开开心心地去截,不得抱怨。”澳洲七年,恰是他青春期所能承受的最大极限,终归会在整个文学以及人生道路上留下深刻的痕迹。
只要不是出卖人性的写作,都是值得尊重的
除了长篇小说,第三部诗集正在等待出版中;还有一部翻译了一半的英语诗集,他想沉淀一下后再继续;正在构思一首长诗……
马晓康的创作,丰富多彩,一如他年龄不大却色彩斑斓的人生。
“在作品中,你最想表达什么?”
面对这个问题,马晓康说:“如果只是说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思考,似乎太单调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我们都听过一个故事,天堂和地狱里的人吃饭,他们的胳膊都不能打弯,天堂的人互相喂,而地狱里的人只想喂自己却喂不到。可是却没有人思考,那些在地狱里的人,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引导他们互相喂饭?还是有人蒙蔽了地狱里的人,让他们只能用一种思考方式?”
“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写作,经历了很多东西之后,依然是想要保持最纯的那一面,比如心机一类的东西,我想完全放到零,我相信这一点我做到了大部分。”马晓康说,“至少,我见到的人里,还没有比我做的更好的。但我似乎做的过火了,需要做一些改变,在保持原则的条件下适应这个社会。”
他的创作履历并不长。小时候写过很多魔幻小说,初中时还在网络上连载过一个游戏小说,叫《乱舞三国之公侯将相本无种》,得到了不少好评,但后来因为出国了,事情一点点多了起来,“‘太监’了。”——终至于懒惰。
至于诗歌,那是他最看重的一部分,“前提是有面包的情况下”。所有作品在超过两三个月以后,几乎都不满意。实在要说一首的话,马晓康选《迷宫》,里面有这么两句:“人群中 我是个尿湿裤子的孩子/夹紧了腿 生怕谁的尖叫把我撕碎”——“这是我从小到大在人群里的写照,虽然并没有真的尿湿裤子的孩子,但这种惊慌和孤独一直伴随着我,哪怕开心大笑的时候也是,这是说不清的,与生俱来的感觉。”
对于自己的同代人,马晓康评价道:“我们这一代独生子比较多,自私是最大的一个特性。这种自私不是指利益层面上的,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心理自私。很大程度上,这种自私蒙蔽了本该有的宽恕和善良。”
“温饱问题解决后,究竟是去拼命写作还是进一步提高生活,那都是自己的选择问题,只要不是在出卖人性的基础上,都是值得尊重的。不过要记住,人性底线与法律底线不同。我也很喜欢有才华的人,但有时才华是把双刃剑,有人因为才华而限制了自己的心智,这是很头疼的事。”一代人中,各种个性的都有,但真正要展露头角,还需要时间,“我相信那些沉默安静的人能走得更远。”
悲情的力量,是马晓康作品的特色,在《山行记》中,他说:“山借我一双眼睛,我便学会了俯视,当我想起该仰望些什么时,却已失明。”艺术层面的精神气质油然而生。而归纳自己的特性,他说自己也不知道,“啰嗦、敏感算不算特性?除了写东西外,我不知道还能做什么事会受到表扬。”
墨尔本与《还魂记》
马晓康,山东东平人,少年天真和中年持重的“混合体”。
2007年,15岁,马晓康远赴澳洲求学。2015年初,离国七年有余,重站故土天桥,“不知家园何在?茫然四顾中,感慨系之,呼唤魂兮归来。”
归国后,他根据自己留学澳洲七年、历经人生变故的真实经历,写就长诗《还魂记》,重述漂泊者内心的彷徨。序篇开头,他说:“美丽又凄惨的故事 不过是一场梦。”2008年,汶川地震、奥运会、父亲破产入狱,他一个人流浪在“没有下过雪的墨尔本”,逃课打工。
“爸妈今天我出车祸了 手机也坏了 没人能帮我/我该感谢主吗 感谢那车子没有再次从我身上碾过/脖子好疼 没有了知觉 不管我怎么努力都抬不起头”
“那天我没有钱买伞 打工不敢迟到/手忙脚乱挡冰雹的我像个才登场的小丑 没有掌声/只听见黄皮肤的路人们在哈哈大笑”
“爸妈对不起朋友带我去偷东西/可我实在下不去手 他们都在笑我……/对不起以后我就是妓院里的接线生了 这里有好多——/和我经历相似的女孩子 这个世界真的那么繁荣吗”
“我是破产者的儿子 囚犯的儿子 更是父亲的儿子……/背负着一切莫须有的骂名 却无力澄清/请原谅我这颓废的七年 站在人群中——/以一个“留学生”的身份出现——我实在抬不起头”
历经人生的轮回,尾声中,“小我”完成了向“大我”的涅槃,“我埋没在地下的大志还没挖出来 怎么可能去死/还有那么多恶人没死/还有那么多恶人等着我去原谅 去爱”。
这首诗引起轰动,被看做是中国孩子流浪异域的血泪写照。作家王启章说:“在众多诗歌中,诗人马晓康的《还魂记》竟如此夺目。都说好诗如酒,若为酒,《还魂记》显然是血酒,实不敢也不忍下咽。……每一个汉字背后,都站着一个浑身是伤却没有哭泣的孩子。”
回顾澳洲留学经历,马晓康说:“那是一种真实存在,每个人身上都有过影子,却羞于启齿。我想把这种感受写出来,我相信,每个人身上都有过那么一些。我也希望像卢梭那样,死后站在上帝面前,告诉他,这就是我一生中做过的和想过的!”
除了长诗,他完成了《墨尔本上空的云》系列小说,有一部正在等待出版中,“删减的东西太多了,令我很难受,仿佛你好不容易生了个孩子,还不得不截掉他一条腿一样,还要开开心心地去截,不得抱怨。”澳洲七年,恰是他青春期所能承受的最大极限,终归会在整个文学以及人生道路上留下深刻的痕迹。
只要不是出卖人性的写作,都是值得尊重的
除了长篇小说,第三部诗集正在等待出版中;还有一部翻译了一半的英语诗集,他想沉淀一下后再继续;正在构思一首长诗……
马晓康的创作,丰富多彩,一如他年龄不大却色彩斑斓的人生。
“在作品中,你最想表达什么?”
面对这个问题,马晓康说:“如果只是说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思考,似乎太单调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我们都听过一个故事,天堂和地狱里的人吃饭,他们的胳膊都不能打弯,天堂的人互相喂,而地狱里的人只想喂自己却喂不到。可是却没有人思考,那些在地狱里的人,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引导他们互相喂饭?还是有人蒙蔽了地狱里的人,让他们只能用一种思考方式?”
“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写作,经历了很多东西之后,依然是想要保持最纯的那一面,比如心机一类的东西,我想完全放到零,我相信这一点我做到了大部分。”马晓康说,“至少,我见到的人里,还没有比我做的更好的。但我似乎做的过火了,需要做一些改变,在保持原则的条件下适应这个社会。”
他的创作履历并不长。小时候写过很多魔幻小说,初中时还在网络上连载过一个游戏小说,叫《乱舞三国之公侯将相本无种》,得到了不少好评,但后来因为出国了,事情一点点多了起来,“‘太监’了。”——终至于懒惰。
至于诗歌,那是他最看重的一部分,“前提是有面包的情况下”。所有作品在超过两三个月以后,几乎都不满意。实在要说一首的话,马晓康选《迷宫》,里面有这么两句:“人群中 我是个尿湿裤子的孩子/夹紧了腿 生怕谁的尖叫把我撕碎”——“这是我从小到大在人群里的写照,虽然并没有真的尿湿裤子的孩子,但这种惊慌和孤独一直伴随着我,哪怕开心大笑的时候也是,这是说不清的,与生俱来的感觉。”
对于自己的同代人,马晓康评价道:“我们这一代独生子比较多,自私是最大的一个特性。这种自私不是指利益层面上的,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心理自私。很大程度上,这种自私蒙蔽了本该有的宽恕和善良。”
“温饱问题解决后,究竟是去拼命写作还是进一步提高生活,那都是自己的选择问题,只要不是在出卖人性的基础上,都是值得尊重的。不过要记住,人性底线与法律底线不同。我也很喜欢有才华的人,但有时才华是把双刃剑,有人因为才华而限制了自己的心智,这是很头疼的事。”一代人中,各种个性的都有,但真正要展露头角,还需要时间,“我相信那些沉默安静的人能走得更远。”
悲情的力量,是马晓康作品的特色,在《山行记》中,他说:“山借我一双眼睛,我便学会了俯视,当我想起该仰望些什么时,却已失明。”艺术层面的精神气质油然而生。而归纳自己的特性,他说自己也不知道,“啰嗦、敏感算不算特性?除了写东西外,我不知道还能做什么事会受到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