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毓强
记者、作家、摄影家、旅行家。硕士学位。热衷于研究文史哲经,关注人类学。信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关注中外文化的交流,提出“有文化,无国界”的思想。访问过欧美亚20余国。发表文字数百万。在多个国家举办个人摄影展。
起因
今年3月9日,山东省政协主席孙淑义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共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建议》的提案,他在发言中披露,在山东济宁市投资建立“中华文化标志城”的规划设想已经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准。不过,令孙淑义始料未及的是,全国的舆论竟一片哗然。有“两会”代表指出,这是“利用会场为地方争取资金”。3月11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的安家瑶写出了《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必须再搞科学论证》的提案,指出“中华文明是多元一体、多民族一体的”,“孔孟文化很重要,但也不能代表中华文化的全部”,“强烈呼吁国务院发改委组织专家再做科学论证”。提案马上得到115位全国政协委员的响应和签名。不过,全国人大代表、济宁市市长张振川强硬表态:允许有争论,但“标志城”肯定要建。因为标志城有69位院士的签名支持,还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云云。
为什么济宁要建“标志城”?
作为地级市,济宁市境内包括了曲阜、邹城两座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历史文化名城,这就是济宁市动因的基础。此外,还要规划建设主建区,总面积为300平方公里,投资金额“号称”300亿元人民币之多。
几大问题
一、是否要建“中华文化标志城”。济宁及山东方面强调了“儒学”,反对者认为,即使“儒学”非常重要,但仍不足以反映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和多民族一体。这其实是对中华文化(文明)总体认知上的争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至今并没有一个定论。所以现在肯定也是争论不清的。
二、是否要花300亿元。人们之所以如此关注这个“标志城”的建设,与天文数字的巨额投资有关。有权威消息说,受聘“标志城”的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透露,300亿元是2004年的预算,现在300亿肯定是不够的。
三、关于69位院士的签名。济宁方面坚称,这一工程有69名院士签名支持。这是指2001年11月,69位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合发出的《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倡议书》。但时至今日,一些院士表示因为时间太久,对此事印象模糊。还有一些院士表示“根本不知道”或“没有参加过”。看来确有此事,但要打点折扣的。
四、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这在中国可是大事,不得含糊。2004年1月,12位省部级领导及专家,向中央呈递了《关于在山东省济宁市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以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力的建议报告》。3月,胡锦涛总书记批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有关工程建设,要着眼长远,统筹规划,量力而行,精心实施。请批示有关部门协助山东搞好科学论证。”温家宝总理批示要求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建设部协助山东省搞好科学论证。
微妙的“是”“非”
其实,“中华文化标志城”不是一夜之间从天上掉下来的。1998年,当时济宁市政府一名官员建议建设一个文化开发区。2000年9月,他到北京“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提出济宁建设“龙文化园”的设想,并递交了申请书。2001年11月,“中华文化标志城”的设想,通过69名院士联名发起倡议书而转化成正式行动。2007年11月9日,山东省领导在省委会议上说:“要搞好中华文化标志城的规划建设,使规划建设的过程成为全民讨论、形成共识的过程,成为扩大齐鲁优秀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过程,成为进一步确立山东文化建设领先地位的过程。”
从济宁及山东方面来说,他们建设“标志城”有根有据,有胆识有实力。在过去的10年中,他们一直在推进,而且很顺利。今年3月他们在全国“两会”上安排新闻发布会,本来是为了“提升”的,岂料掀起轩然大波。
不过这也难怪反对者。因为按照中国的国情,地方党政领导想要建什么,是很方便的。济宁也好,山东也好,你财大气粗,你就搞呗。但是,你通过省政协主席孙淑义向全国宣布:将它变为“国家重大文化发展战略”、“使‘中华文化标志城’具有法定性、唯一性和权威性”、“建议以国家名义设立‘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基金’,把标志城国家纪念功能建筑和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资金纳入国家预算”、“建议抓紧建立国家层面的指导协调机制,中央、国务院明确分管领导同志,并成立‘国家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指导协调小组’,像国家举办北京奥运会那样”。那你必然要引起全国上上下下的关注了,或者说也只好接受大家的责难了。
我知道,建设“标志城”一事,在全国范围内,反对者肯定占多数。但是,在济宁也好,在山东也好,肯定听不到反对声的。所以,尽管全国有人反对,“标志城”肯定会照搞不误的。所以这件事,在地方层面上是“是”,在全国层面上是“非”。除非中央领导干预……
记者、作家、摄影家、旅行家。硕士学位。热衷于研究文史哲经,关注人类学。信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关注中外文化的交流,提出“有文化,无国界”的思想。访问过欧美亚20余国。发表文字数百万。在多个国家举办个人摄影展。
起因
今年3月9日,山东省政协主席孙淑义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共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建议》的提案,他在发言中披露,在山东济宁市投资建立“中华文化标志城”的规划设想已经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准。不过,令孙淑义始料未及的是,全国的舆论竟一片哗然。有“两会”代表指出,这是“利用会场为地方争取资金”。3月11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的安家瑶写出了《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必须再搞科学论证》的提案,指出“中华文明是多元一体、多民族一体的”,“孔孟文化很重要,但也不能代表中华文化的全部”,“强烈呼吁国务院发改委组织专家再做科学论证”。提案马上得到115位全国政协委员的响应和签名。不过,全国人大代表、济宁市市长张振川强硬表态:允许有争论,但“标志城”肯定要建。因为标志城有69位院士的签名支持,还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云云。
为什么济宁要建“标志城”?
作为地级市,济宁市境内包括了曲阜、邹城两座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历史文化名城,这就是济宁市动因的基础。此外,还要规划建设主建区,总面积为300平方公里,投资金额“号称”300亿元人民币之多。
几大问题
一、是否要建“中华文化标志城”。济宁及山东方面强调了“儒学”,反对者认为,即使“儒学”非常重要,但仍不足以反映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和多民族一体。这其实是对中华文化(文明)总体认知上的争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至今并没有一个定论。所以现在肯定也是争论不清的。
二、是否要花300亿元。人们之所以如此关注这个“标志城”的建设,与天文数字的巨额投资有关。有权威消息说,受聘“标志城”的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透露,300亿元是2004年的预算,现在300亿肯定是不够的。
三、关于69位院士的签名。济宁方面坚称,这一工程有69名院士签名支持。这是指2001年11月,69位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合发出的《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倡议书》。但时至今日,一些院士表示因为时间太久,对此事印象模糊。还有一些院士表示“根本不知道”或“没有参加过”。看来确有此事,但要打点折扣的。
四、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这在中国可是大事,不得含糊。2004年1月,12位省部级领导及专家,向中央呈递了《关于在山东省济宁市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以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力的建议报告》。3月,胡锦涛总书记批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有关工程建设,要着眼长远,统筹规划,量力而行,精心实施。请批示有关部门协助山东搞好科学论证。”温家宝总理批示要求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建设部协助山东省搞好科学论证。
微妙的“是”“非”
其实,“中华文化标志城”不是一夜之间从天上掉下来的。1998年,当时济宁市政府一名官员建议建设一个文化开发区。2000年9月,他到北京“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提出济宁建设“龙文化园”的设想,并递交了申请书。2001年11月,“中华文化标志城”的设想,通过69名院士联名发起倡议书而转化成正式行动。2007年11月9日,山东省领导在省委会议上说:“要搞好中华文化标志城的规划建设,使规划建设的过程成为全民讨论、形成共识的过程,成为扩大齐鲁优秀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过程,成为进一步确立山东文化建设领先地位的过程。”
从济宁及山东方面来说,他们建设“标志城”有根有据,有胆识有实力。在过去的10年中,他们一直在推进,而且很顺利。今年3月他们在全国“两会”上安排新闻发布会,本来是为了“提升”的,岂料掀起轩然大波。
不过这也难怪反对者。因为按照中国的国情,地方党政领导想要建什么,是很方便的。济宁也好,山东也好,你财大气粗,你就搞呗。但是,你通过省政协主席孙淑义向全国宣布:将它变为“国家重大文化发展战略”、“使‘中华文化标志城’具有法定性、唯一性和权威性”、“建议以国家名义设立‘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基金’,把标志城国家纪念功能建筑和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资金纳入国家预算”、“建议抓紧建立国家层面的指导协调机制,中央、国务院明确分管领导同志,并成立‘国家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指导协调小组’,像国家举办北京奥运会那样”。那你必然要引起全国上上下下的关注了,或者说也只好接受大家的责难了。
我知道,建设“标志城”一事,在全国范围内,反对者肯定占多数。但是,在济宁也好,在山东也好,肯定听不到反对声的。所以,尽管全国有人反对,“标志城”肯定会照搞不误的。所以这件事,在地方层面上是“是”,在全国层面上是“非”。除非中央领导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