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一渠道来完成。倘要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那么,教师怎样才能组织好课堂教学呢?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粗浅见解。
关键词:备课 教材 课堂环节 效率 学生兴趣
一、我认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怎样才算备好课呢?
其一,是取决于老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一般说,学历高、经验丰富的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强;反之,就弱。但是,也不尽然。尽管有的教师学历不高,参加工作的时间也不长,可是事业心强,肯于全身心钻研教材,广泛认真地阅读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对教材的掌握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再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也能具备驾驭教材的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后者体会颇深,这就是所说的“笨鸟先飞”吧。
其二,是备方法。教育对象的千差万别决定了教师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教师一要大胆取舍,笔者认为应以想象为桥梁,沟通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如教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笔者主要以第四段为例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的问题如下: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况作比较,而那是一种什么情况呢?于是学生展开联想,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雪后之景”、尽管多数学生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像,似乎能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欣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满地都是,落了厚厚的一层,就像早上醒来才发现昨夜里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忍不住踏上几脚,所以,此文中才会有作者踩踏的动作,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而后捧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用手攥一攥,却发现极其绵软温柔。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种悲凉感便在作者心中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像,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但同时方法要行之有效。每一位有进取心的教师都要摸索出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来。笔者二十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课前三分钟读,课中动手查工具,抬头听课。课后勤动笔落实是不错的方法。
其三,是备学生。根据学生素质、年龄、自制能力、接受能力、家庭和社会环境等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施教。
另外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认真写好教案。因为通过写教案,可以拉近教学内容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明晰教学步骤和思路,增删教学内容,使之能够更加突出重点,深入浅出地化解难点,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争取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娴熟地驾驭教材,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认真写好教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备条件。
二、认真组织好每一节课的教学
如果把备好课叫做“十月怀胎”话,那么,组织好课堂教学就可以称作“一朝分娩”了。这“一朝分娩”的工作做不好,就要前功尽弃,想提高课堂效率就是一句空话。有经验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做主体,自己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目的明确地进行学习,师生相互间默契配合,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课堂教学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情感因素很重要。因为只有学生喜欢这个老师,才能愿意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所以,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取得良好课堂效果的又一重要前提。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考虑学生的愿望、要求、自尊,那么,你就会失去在学生心目中应有的地位。老师只有先付出对学生的“爱”,学生才能回报老师“敬”。尤其是對课堂上出现的违反纪律的学生,老师要冷静处理,避免造成对抗局面,以免影响师生感情,冲击教学任务的完成。
另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要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魏书生老师说:“注意力是学生心灵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不进来的。有的老师一上课只管自己讲,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表现。而有的老师一上课,先用眼神扫视一下学生,等到绝大多数学生注意力集中了,有了求知欲望了,才开始讲课。为了保障学生注意力的长久,我要求学生按照魏书生老师“消灭三闲”的教导进行学习。课堂上消灭闲话、闲事、闲思,培养学生守神勤思的习惯,课堂记笔记的习惯,主动回答老师问题的习惯,抗干扰的习惯。我认为,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注意力集中的保证,是学生恒心和毅力素质的养成教育。
最后,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营造一种竞赛的氛围。这样学生极易产生间接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输出的知识信息,通过学生的主观内化,并伴之于一定的语文实践活动,经过反复历练,养成一定的语文能力。
总之,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四十五分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互相促进,良性互动的浓厚的学习氛围,才能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从而真正提高教学成绩。
参考文献:
[1]《班主任工作漫谈》作者:魏书生
[2]《语文教学参考》第三册
[3]《陶行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
[4]《任小艾工作报告》
[5]《什么是教育》 作者:雅斯贝尔斯邹进译
关键词:备课 教材 课堂环节 效率 学生兴趣
一、我认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怎样才算备好课呢?
其一,是取决于老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一般说,学历高、经验丰富的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强;反之,就弱。但是,也不尽然。尽管有的教师学历不高,参加工作的时间也不长,可是事业心强,肯于全身心钻研教材,广泛认真地阅读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对教材的掌握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再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也能具备驾驭教材的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后者体会颇深,这就是所说的“笨鸟先飞”吧。
其二,是备方法。教育对象的千差万别决定了教师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教师一要大胆取舍,笔者认为应以想象为桥梁,沟通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如教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笔者主要以第四段为例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的问题如下: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况作比较,而那是一种什么情况呢?于是学生展开联想,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雪后之景”、尽管多数学生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像,似乎能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欣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满地都是,落了厚厚的一层,就像早上醒来才发现昨夜里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忍不住踏上几脚,所以,此文中才会有作者踩踏的动作,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而后捧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用手攥一攥,却发现极其绵软温柔。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种悲凉感便在作者心中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像,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但同时方法要行之有效。每一位有进取心的教师都要摸索出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来。笔者二十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课前三分钟读,课中动手查工具,抬头听课。课后勤动笔落实是不错的方法。
其三,是备学生。根据学生素质、年龄、自制能力、接受能力、家庭和社会环境等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施教。
另外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认真写好教案。因为通过写教案,可以拉近教学内容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明晰教学步骤和思路,增删教学内容,使之能够更加突出重点,深入浅出地化解难点,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争取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娴熟地驾驭教材,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认真写好教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备条件。
二、认真组织好每一节课的教学
如果把备好课叫做“十月怀胎”话,那么,组织好课堂教学就可以称作“一朝分娩”了。这“一朝分娩”的工作做不好,就要前功尽弃,想提高课堂效率就是一句空话。有经验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做主体,自己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目的明确地进行学习,师生相互间默契配合,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课堂教学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情感因素很重要。因为只有学生喜欢这个老师,才能愿意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所以,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取得良好课堂效果的又一重要前提。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考虑学生的愿望、要求、自尊,那么,你就会失去在学生心目中应有的地位。老师只有先付出对学生的“爱”,学生才能回报老师“敬”。尤其是對课堂上出现的违反纪律的学生,老师要冷静处理,避免造成对抗局面,以免影响师生感情,冲击教学任务的完成。
另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要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魏书生老师说:“注意力是学生心灵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不进来的。有的老师一上课只管自己讲,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表现。而有的老师一上课,先用眼神扫视一下学生,等到绝大多数学生注意力集中了,有了求知欲望了,才开始讲课。为了保障学生注意力的长久,我要求学生按照魏书生老师“消灭三闲”的教导进行学习。课堂上消灭闲话、闲事、闲思,培养学生守神勤思的习惯,课堂记笔记的习惯,主动回答老师问题的习惯,抗干扰的习惯。我认为,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注意力集中的保证,是学生恒心和毅力素质的养成教育。
最后,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营造一种竞赛的氛围。这样学生极易产生间接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输出的知识信息,通过学生的主观内化,并伴之于一定的语文实践活动,经过反复历练,养成一定的语文能力。
总之,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四十五分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互相促进,良性互动的浓厚的学习氛围,才能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从而真正提高教学成绩。
参考文献:
[1]《班主任工作漫谈》作者:魏书生
[2]《语文教学参考》第三册
[3]《陶行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
[4]《任小艾工作报告》
[5]《什么是教育》 作者:雅斯贝尔斯邹进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