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不断地摸索前进,和学生一样经历着探究之路。我们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一系列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新尝试在涌现,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只有在实践中才会遇到的问题,其中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预设与生成的处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自身的科学素养来解决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怎样才能让“预设”与“生成”实现“零距离”而融为一体呢?
一、要为“生成”而谋划“预设”
评价“预设”的效能高低,应当分析预设是否促进了课堂的有效生成。这就要求我们应当为“生成”去谋划好“预设”,使“预设”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成”的质量,使“预设”与“生成”相统一。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谋划“预设”。
(1)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教师要利用课堂上的直接提问、利用课间与学生聊天、问卷调查等及时掌握。
(2)认识学生的性格特征。例如班级里如果有几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生,我们在备课时要好好考虑一下如何应对。
2、变“线性教学设计”为“开放的设计思路”,促进动态生成。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要求物理课的预设更具开放性。教师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创设各种探究情境,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研究切入点。
二、要在“生成”中不断调整“预设”
根据课堂生成的反馈,及时调整预设,寻找预设促进生成的最佳结合点,课堂教学才能尽显它的靓丽风采。
1、学会捕捉“节点”,发现课堂教学资源。
我们关注动态生成,如果仅仅停留在激发即时生成的教学情境是远远不够的。例如《平面镜》的教学,教师在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自由提问,学生会冒出好多问题:平面镜成的像在哪里?物与像的大小怎样?……学生们把心中未知的谜团通通释放了出来。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通过比较、判断、鉴别,选择恰当的问题做“节点”,使之成为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的课堂教学资源,推进教学进程,让动态生成真正地为完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认识,挖掘学生的潜能服务。
2、学会巧妙“点化”,引导自主解决问题。
当学生提出某个问题的假设答案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由此产生新的问题——怎么做和怎么验证的问题。例如《平面镜》一课,学生提出成的像在镜后等假设后,教师应紧接着提醒学生如何来验证假设,使学生产生新的问题:用什么器材?用什么方法?怎么来证明自己的假设成立?如果假设被推翻怎么办?这些问题会促使学生向不同的方向考虑,从而设计出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在这种研讨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满足学生的表达愿望,对学生的一些突发奇想要表示认可,并给予鼓励。物理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点”在需要时、“点”在认知偏离目标处、“点”在情感冲实时、“点”在能力欠缺点、“化”在关键处,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体验过程中行进。
三、要在“生成”中及时准确“预设”
课堂教学的现场生成源于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它存在很大的变数、很多的不确定性,还得有因学情而即时做出预设的本事,让自己的节奏跟着学生走。
例如在《水的沸腾》教学中,同学们都在忙着观察水沸腾前后的现象,每隔一分钟记录水的温度。突然,有同学兴奋地喊:“老师,快来看,水沸腾后,温度还在升高,都快超过101℃了。”是不是温度计有问题?是不是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烧杯底部了?没有,操作没问题。换一支温度计试试,看到的现象和原来一样,并不是温度计的原因。我也愣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学生用手一指,说:“老师,我们挡水蒸汽的硬纸片覆盖在杯口上,而别的组离杯口还有一段距离。是不是因为这个……”当他们把盖在杯口的硬纸片向上移了一点后,过了一段时间,水仍然在沸腾,但温度下降后就保持不变了。我心中想,是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才会发现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咦,何不趁这个机会让全班同学都来体验一下呢?于是我把这个实验现象向全班同学说了一遍。有同学提出:为什么硬纸片盖着杯口时,水的沸点会升高呢?我顺势引导他们分析硬纸片盖住杯口和离杯口一段距离时,水面上方的气压变化有什么不同。同学们恍然大悟:用硬纸片盖住杯口时水蒸汽不能及时跑出来,水面气压增大,沸点就会升高。这时,又有学生举手说:“我们组测得水的沸点是98℃,而书本上明明写着是100℃啊!书本的沸点表我认为有错。”许多同学纷纷响应,他们也是这个结论。师:那你们能不能想想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生1:我知道,沸点与气压有关。生2怯怯地说:我想也有可能是我们用的水不是纯净水。司机冬天的时候在水箱中加酒精,使水的凝固点降低了,冬天水就不会结冻。说得真是太好了!我带头鼓起掌来,真料不到我的学生竟然能回答得这么好,能够将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并学有所用,考虑得很全面。
老师的这一及时预设是针对课堂生成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也就有了促进生成的极佳效果。由此看来,在生成过程中的及时预设可以最有效地达到预设与生成的零距离、全融合。
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开放,使课堂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展开,教师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艰难的抉择。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教学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
让教师的预设既能萌发于课堂生成之前,又能游走在课堂生成之中,让预设和生成和着生命的节拍精彩共舞。
一、要为“生成”而谋划“预设”
评价“预设”的效能高低,应当分析预设是否促进了课堂的有效生成。这就要求我们应当为“生成”去谋划好“预设”,使“预设”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成”的质量,使“预设”与“生成”相统一。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谋划“预设”。
(1)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教师要利用课堂上的直接提问、利用课间与学生聊天、问卷调查等及时掌握。
(2)认识学生的性格特征。例如班级里如果有几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生,我们在备课时要好好考虑一下如何应对。
2、变“线性教学设计”为“开放的设计思路”,促进动态生成。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要求物理课的预设更具开放性。教师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创设各种探究情境,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研究切入点。
二、要在“生成”中不断调整“预设”
根据课堂生成的反馈,及时调整预设,寻找预设促进生成的最佳结合点,课堂教学才能尽显它的靓丽风采。
1、学会捕捉“节点”,发现课堂教学资源。
我们关注动态生成,如果仅仅停留在激发即时生成的教学情境是远远不够的。例如《平面镜》的教学,教师在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自由提问,学生会冒出好多问题:平面镜成的像在哪里?物与像的大小怎样?……学生们把心中未知的谜团通通释放了出来。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通过比较、判断、鉴别,选择恰当的问题做“节点”,使之成为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的课堂教学资源,推进教学进程,让动态生成真正地为完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认识,挖掘学生的潜能服务。
2、学会巧妙“点化”,引导自主解决问题。
当学生提出某个问题的假设答案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由此产生新的问题——怎么做和怎么验证的问题。例如《平面镜》一课,学生提出成的像在镜后等假设后,教师应紧接着提醒学生如何来验证假设,使学生产生新的问题:用什么器材?用什么方法?怎么来证明自己的假设成立?如果假设被推翻怎么办?这些问题会促使学生向不同的方向考虑,从而设计出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在这种研讨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满足学生的表达愿望,对学生的一些突发奇想要表示认可,并给予鼓励。物理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点”在需要时、“点”在认知偏离目标处、“点”在情感冲实时、“点”在能力欠缺点、“化”在关键处,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体验过程中行进。
三、要在“生成”中及时准确“预设”
课堂教学的现场生成源于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它存在很大的变数、很多的不确定性,还得有因学情而即时做出预设的本事,让自己的节奏跟着学生走。
例如在《水的沸腾》教学中,同学们都在忙着观察水沸腾前后的现象,每隔一分钟记录水的温度。突然,有同学兴奋地喊:“老师,快来看,水沸腾后,温度还在升高,都快超过101℃了。”是不是温度计有问题?是不是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烧杯底部了?没有,操作没问题。换一支温度计试试,看到的现象和原来一样,并不是温度计的原因。我也愣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学生用手一指,说:“老师,我们挡水蒸汽的硬纸片覆盖在杯口上,而别的组离杯口还有一段距离。是不是因为这个……”当他们把盖在杯口的硬纸片向上移了一点后,过了一段时间,水仍然在沸腾,但温度下降后就保持不变了。我心中想,是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才会发现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咦,何不趁这个机会让全班同学都来体验一下呢?于是我把这个实验现象向全班同学说了一遍。有同学提出:为什么硬纸片盖着杯口时,水的沸点会升高呢?我顺势引导他们分析硬纸片盖住杯口和离杯口一段距离时,水面上方的气压变化有什么不同。同学们恍然大悟:用硬纸片盖住杯口时水蒸汽不能及时跑出来,水面气压增大,沸点就会升高。这时,又有学生举手说:“我们组测得水的沸点是98℃,而书本上明明写着是100℃啊!书本的沸点表我认为有错。”许多同学纷纷响应,他们也是这个结论。师:那你们能不能想想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生1:我知道,沸点与气压有关。生2怯怯地说:我想也有可能是我们用的水不是纯净水。司机冬天的时候在水箱中加酒精,使水的凝固点降低了,冬天水就不会结冻。说得真是太好了!我带头鼓起掌来,真料不到我的学生竟然能回答得这么好,能够将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并学有所用,考虑得很全面。
老师的这一及时预设是针对课堂生成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也就有了促进生成的极佳效果。由此看来,在生成过程中的及时预设可以最有效地达到预设与生成的零距离、全融合。
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开放,使课堂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展开,教师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艰难的抉择。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教学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
让教师的预设既能萌发于课堂生成之前,又能游走在课堂生成之中,让预设和生成和着生命的节拍精彩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