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究“中国间谍在欧洲活跃”这样的不实之词何以有传播土壤,大部分原因在于欧洲作为现代国际体系的发源地,现代情报机构的诞生地,境内确实一直存有大量间谍。
而有趣的是,早在三个月前,除了英国、丹麦和马耳他之外的25个欧盟成员国刚刚签署了名为“永久结构性合作”的防务合作机制,其中一所由希腊牵头、设立在塞浦路斯的欧盟情报学校,备受瞩目。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主任戴轶尘认为,该间谍学校肩负的使命,表面上看无非是力图提升欧盟的独立防务能力,从而将欧洲的命运掌握在欧洲人自己手中。不过,站在各方国际势力角逐的视角上,原因可能还不止于此。
“抱团取暖”是迫于美国压力吗
关于欧盟为什么成立间谍学校,英国《卫报》认为,此举措发生在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分别呼吁建立欧洲军队之后的大背景下,说明随着特朗普政府对北约盟国不友好的加剧,欧盟各国在防务政策和态度上正在发生转变。
而在此之前,英国曾一度反对建立间谍学校的想法,认为此举会削弱由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组成的国际情报分享组织“五眼联盟”(Five Eyes)。不过,现在英国已经准备脱欧,其意见或可被忽略。更何况,据德国《明镜》周刊评论,希腊和塞浦路斯对俄罗斯比较友好,由其主导经营间谍学校,可能会扭转欧盟与俄罗斯情报机构的“敌对”传统。
不管出于哪种考虑,欧盟此举都统一指向,各成员国之间“抱团取暖”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事实上,在美国不断打破世界多边格局且强压北约盟国多交“保护费”的背景下,欧盟成员国的合作逐渐走向防务甚至是情报领域,并非一日而成,而是自1909年成立英国军情六处开始,随着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层层递进的。
世界最悠久情报机构英国军情六处,其成立初衷是为应对德国崛起的挑战。但两次世界大战后,冷战铁幕令欧洲成为美苏对峙的情报重灾区,基于防范遏制苏联的战略共识,西欧与美国的情报部门达成一致,英美两国秘密签订《英美通信协定》建立情报共享機制,并加入了美国领导的“五眼联盟”。
9·11事件后,西方国家情报工作重心转向反恐,但由于恐怖主义的跨国流动性、网络化招募和本土化策划等特征,以及2004年马德里遭遇恐袭的影响,各自为政的欧盟开始呼吁成立一个类似于美国中情局的机构来加强情报分享。戴轶尘告诉记者,由于当时情报信息最敏感也最核心,欧盟各国往往只在有利于国家利益时,才愿意有限交换或偶尔合作,制度化机构迟迟建立不起来。虽说2010年12月欧盟有了欧盟情报分析中心和欧盟军事参谋局,但一个分析共同情报专属于欧盟的情报机构,仍然空缺。
直到2013年斯诺登曝光美国 “棱镜计划”对其欧洲盟国实施监听,才真正促成了欧美两方的情报工作从合作走向分立。即便欧盟认为情报分享有利于阻止全球恐袭,但民众呼吁建立一个泛欧情报合作机构的意愿愈发强烈,至此,欧盟自主安全防务合作,提上了议事日程。直到受到英国脱欧和特朗普上台后批评北约的刺激,欧盟决定签署“永久结构性合作”,批准的16个欧盟防务项目除了情报学校,还涉及军事基础设施、海上军事行动、无人机、网络安全和空间防务合作等领域。
培养间谍是剑指中国吗
据英国《卫报》称,欧盟间谍学校,主要面向全欧盟招募学员,主要为成员国提供情报。虽然其培训体系尚未公开,但在已有材料中,完全可以从以往英美间谍学校细节里窥探一二。
最初,英国间谍机关的招收对象大部分是出身上等社会、有一定经济收入的年轻人,但2011年,英国政府放开了招募条件,声称任何人如果能解开网络上一条含有密码的信息,即可被聘用。聘用后的间谍们会被派往位于英格兰福特蒙克顿的间谍学校,接受培训课程,比如:如何快速将窃听器安装在会议室内不让人发觉;易容课中,如何在短时间内重塑一个不同身份、地位、气质的人;最后是毕业课,套出刚认识十分钟的陌生人姓名、家庭住址、生日、财产状况等。
而美国中央情报局下属的肯特情报分析学校,主要招收对象为拥有丰富情报工作经验的高学历间谍人员。培训课程从“欺骗他人的基本功”到“网络对抗”,无所不包。在某一期训练的最后一周,学校甚至安排了一场长达28小时不间断的模拟演习,假想敌是基地组织。
当然,谍报机构在招募时,总有一个固定考核标准——被招募对象是否贪财。有人统计过冷战期间发生在美国的139起间谍案,结果发现有55.4%的美国人是出于金钱充当间谍,美国前国防部长温伯格说:“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到,总有叛徒,总有间谍,也总是有人愿意叛国,每个人无一例外都有他的价格。”
不过,无论间谍学校用意何在,戴轶尘认为,此举动并非专门剑指中国。但也应看到,在西方舆论渲染美欧和中俄开展“新冷战”的阴云下,欧盟指控中国在欧从事间谍活动,仍值得警惕。“近年来,欧盟危机缠身,成员国离心率上升,欧盟在对外政策上将寻求‘有原则的务实主义’。”戴轶尘说这种对维护自身安全敏感的趋向,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中欧关系力量变化的分歧与竞争,比如:欧洲质疑中国“16 1”机制和“一带一路”倡议是分裂欧盟的工具;批评中欧经贸关系不对等开放,利用投资并购在先进技术上开展不公平竞争,试图影响涉华议题立场等。
当然,也不排除在美国压力下,部分欧盟国家对中国“欲加之罪”的指控,有借此向美国效忠、履行盟友“义务”的可能性。毕竟,欧盟的独立防务能力建设道阻且长,欧盟国家仍然离不开美国的安全保护。(作者为《新民周刊》记者)
(摘自《新民周刊》2019年第7期)
而有趣的是,早在三个月前,除了英国、丹麦和马耳他之外的25个欧盟成员国刚刚签署了名为“永久结构性合作”的防务合作机制,其中一所由希腊牵头、设立在塞浦路斯的欧盟情报学校,备受瞩目。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主任戴轶尘认为,该间谍学校肩负的使命,表面上看无非是力图提升欧盟的独立防务能力,从而将欧洲的命运掌握在欧洲人自己手中。不过,站在各方国际势力角逐的视角上,原因可能还不止于此。
“抱团取暖”是迫于美国压力吗
关于欧盟为什么成立间谍学校,英国《卫报》认为,此举措发生在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分别呼吁建立欧洲军队之后的大背景下,说明随着特朗普政府对北约盟国不友好的加剧,欧盟各国在防务政策和态度上正在发生转变。
而在此之前,英国曾一度反对建立间谍学校的想法,认为此举会削弱由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组成的国际情报分享组织“五眼联盟”(Five Eyes)。不过,现在英国已经准备脱欧,其意见或可被忽略。更何况,据德国《明镜》周刊评论,希腊和塞浦路斯对俄罗斯比较友好,由其主导经营间谍学校,可能会扭转欧盟与俄罗斯情报机构的“敌对”传统。
不管出于哪种考虑,欧盟此举都统一指向,各成员国之间“抱团取暖”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事实上,在美国不断打破世界多边格局且强压北约盟国多交“保护费”的背景下,欧盟成员国的合作逐渐走向防务甚至是情报领域,并非一日而成,而是自1909年成立英国军情六处开始,随着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层层递进的。
世界最悠久情报机构英国军情六处,其成立初衷是为应对德国崛起的挑战。但两次世界大战后,冷战铁幕令欧洲成为美苏对峙的情报重灾区,基于防范遏制苏联的战略共识,西欧与美国的情报部门达成一致,英美两国秘密签订《英美通信协定》建立情报共享機制,并加入了美国领导的“五眼联盟”。
9·11事件后,西方国家情报工作重心转向反恐,但由于恐怖主义的跨国流动性、网络化招募和本土化策划等特征,以及2004年马德里遭遇恐袭的影响,各自为政的欧盟开始呼吁成立一个类似于美国中情局的机构来加强情报分享。戴轶尘告诉记者,由于当时情报信息最敏感也最核心,欧盟各国往往只在有利于国家利益时,才愿意有限交换或偶尔合作,制度化机构迟迟建立不起来。虽说2010年12月欧盟有了欧盟情报分析中心和欧盟军事参谋局,但一个分析共同情报专属于欧盟的情报机构,仍然空缺。
直到2013年斯诺登曝光美国 “棱镜计划”对其欧洲盟国实施监听,才真正促成了欧美两方的情报工作从合作走向分立。即便欧盟认为情报分享有利于阻止全球恐袭,但民众呼吁建立一个泛欧情报合作机构的意愿愈发强烈,至此,欧盟自主安全防务合作,提上了议事日程。直到受到英国脱欧和特朗普上台后批评北约的刺激,欧盟决定签署“永久结构性合作”,批准的16个欧盟防务项目除了情报学校,还涉及军事基础设施、海上军事行动、无人机、网络安全和空间防务合作等领域。
培养间谍是剑指中国吗
据英国《卫报》称,欧盟间谍学校,主要面向全欧盟招募学员,主要为成员国提供情报。虽然其培训体系尚未公开,但在已有材料中,完全可以从以往英美间谍学校细节里窥探一二。
最初,英国间谍机关的招收对象大部分是出身上等社会、有一定经济收入的年轻人,但2011年,英国政府放开了招募条件,声称任何人如果能解开网络上一条含有密码的信息,即可被聘用。聘用后的间谍们会被派往位于英格兰福特蒙克顿的间谍学校,接受培训课程,比如:如何快速将窃听器安装在会议室内不让人发觉;易容课中,如何在短时间内重塑一个不同身份、地位、气质的人;最后是毕业课,套出刚认识十分钟的陌生人姓名、家庭住址、生日、财产状况等。
而美国中央情报局下属的肯特情报分析学校,主要招收对象为拥有丰富情报工作经验的高学历间谍人员。培训课程从“欺骗他人的基本功”到“网络对抗”,无所不包。在某一期训练的最后一周,学校甚至安排了一场长达28小时不间断的模拟演习,假想敌是基地组织。
当然,谍报机构在招募时,总有一个固定考核标准——被招募对象是否贪财。有人统计过冷战期间发生在美国的139起间谍案,结果发现有55.4%的美国人是出于金钱充当间谍,美国前国防部长温伯格说:“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到,总有叛徒,总有间谍,也总是有人愿意叛国,每个人无一例外都有他的价格。”
不过,无论间谍学校用意何在,戴轶尘认为,此举动并非专门剑指中国。但也应看到,在西方舆论渲染美欧和中俄开展“新冷战”的阴云下,欧盟指控中国在欧从事间谍活动,仍值得警惕。“近年来,欧盟危机缠身,成员国离心率上升,欧盟在对外政策上将寻求‘有原则的务实主义’。”戴轶尘说这种对维护自身安全敏感的趋向,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中欧关系力量变化的分歧与竞争,比如:欧洲质疑中国“16 1”机制和“一带一路”倡议是分裂欧盟的工具;批评中欧经贸关系不对等开放,利用投资并购在先进技术上开展不公平竞争,试图影响涉华议题立场等。
当然,也不排除在美国压力下,部分欧盟国家对中国“欲加之罪”的指控,有借此向美国效忠、履行盟友“义务”的可能性。毕竟,欧盟的独立防务能力建设道阻且长,欧盟国家仍然离不开美国的安全保护。(作者为《新民周刊》记者)
(摘自《新民周刊》2019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