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手弹着钢琴,右手医治病痛——这种组合,听起来的确很酷。“这其实说明我的生活特别简单啊,就是医学和音乐。”石坚一开口,就来了个冷幽默。不过,在斩获几项国际大奖后,一时间,众人的目光全聚集过来,打破了他一贯的淡定,“不想让大家带着既定的印象看我,哦,那个弹钢琴的!我是个医学生,在专业上我也能做得很棒!”
偶像档案 石坚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曾获中国国家奖学金、瑞士Merck Serono中国精英奖学金等;以非专业选手的身份参加多项国际钢琴演奏赛事,获奖无数;在2012年美国UnTwelve第三届微分音作曲大赛中,以第二名的成绩成为该项赛事自举办以来首位获奖的中国人,同时刷新了亚洲选手在该赛事中的最好成绩。
和钢琴一见钟情
石坚3岁就开始学琴了,他的启蒙老师就是自己的作曲家父亲。“你们是不是想到中国现代家庭中,被强加父母意志的悲惨少年?”他笑着说,“真不是啊,狼爸虎妈这种遭遇离我很远,我爸虽然严格,但他很尊重我的意见。”虽然和钢琴“一见钟情”,但这架庞然大物,却是父母东拼西凑的钱买来的,石坚说:“想到这个,遇到困难我就不忍心放弃。”
艺术需要天赋,但却必须勤学,石坚当然不例外。“2007年,我开始和日本东京艺术大学Isseki Oono先生学习西方现代派音乐。”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不过我不会讲日语,他中文也不好,我们一直都是用音乐交流。”那个时候他切实地意识到了,为什么音乐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
2008年,石坚面临高考。当时他已经小有名气,因为演奏水准突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各个高校都向他抛来橄榄枝,特别是清华,给了他“最优惠的签约”——这意味着,他可以挑选清华内任何一个自己想去的专业。“诱惑真的很大,可我的梦想是学医,所以我来了湘雅医学院。”
这确实让人有点惊讶。“家里有很多医书,我爸也曾经想要学医,但是因为时代原因没能实现。”石坚说,“既然我可以自主选择了,那就要听从内心的声音。”可他没忘记自己和钢琴的约定,尽管啃着比砖头还厚的专业书,在实验室和各种试剂打交道,他每周都会去学校分配给他的琴房,“关上门,练整整一个下午”。
很快,石坚的实力得到了印证——第五届新加坡中新国际音乐比赛中,他获得了钢琴独奏类大奖,是亚洲首次获此殊荣的医学生。“我本以为自己会输的!所以特别激动,奖都拿到手了,还是不敢相信是真的。给爸妈和日本老师打电话,声音也是抖的。”
一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我不是学霸,”石坚说,“但是像个陀螺。”谁都能看得到他的勤奋——待得最多的是医院、图书馆、教室、实验室,做得最多的事情是上课、看病人、查房、做实验。“每个医学生都要经历这些,所以没什么可抱怨的;每个医生都是这样过来的,没有捷径可走。”
的确,拎着白大褂、背着双肩包的他看起来就是个普通的医学生,但却默默地走出了很远: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论文,翻译过医学著作,参与设计的科研项目获得过重点立项……看起来,石坚似乎不仅是个音乐神童,还是个学术怪人,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但事实却是,我们在校园里一圈逛下来,和他打招呼的同学不计其数,“好朋友很多,我和他们都有着音乐、读书或电影上的共同爱好,或是学术、工作中的交集。”
这个西安小伙虽然务实,却也有挥之不去的浪漫情怀。于是,大二时,石坚举办了大陆首场医学生的钢琴独奏音乐会。他下了狠功夫,“每天练琴要八个多小时,学业这边也不能落下,最后还患上了肺炎。”回想起来,石坚笑笑,“其实那都是理所应当要做的。”他理所应当地挺过来了,收获自然也就异常丰厚——不仅校长为他题词,来听音乐会的人几乎都成了他的粉丝,更是因为他才爱上了古典音乐。
医生、乐手,很难想象,生活在双重身份中的石坚还有精力维系其他。可偏偏,他自学了德语和打击乐,羽毛球也打得一级棒,“脑子灵光的时候,我就看专业书,做科研;不灵光的时候,我就弹琴看电影小说,给自己的CPU放个假。”
鱼和熊掌兼得的未来
“最拿手的曲子啊?”没想到,文艺的石坚居然难住了,最后列出了一长串特别专业的名单,主要是格里格、拉威尔、梅森贝茨的作品。正因为这份专业度,他被陕西省音乐家协会破格吸纳为会员,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会员之一,还带起了学生,“有获得亚洲音乐艺术比赛金奖的,有通过上海音乐学院十级优秀的,”他高兴地说,“孩子们都很棒。”
现在,石坚驾驭生活比驾驭琴键还要娴熟,也有着一颗难得的谦卑之心。“学校推选我参加今年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我知道了这个消息,第二天一早赶紧坐上班车去找老师,看能不能把这个机会让给别人,”他的眼神特别真诚,“我知道有比我大的博士生都申请好几届了,很不容易,人不能太自私了。”
“一个人聪明、勤奋,也有韧性,就能把任何东西学好,并学到一定的境界。”面对目前的成就,石坚很冷静,他深深地懂得荣誉能造就人,也可以毁掉人的道理,“学医学其实比学琴还要苦,必须得沉下心来。它没办法很早就做出成绩,年少成名。至少也要潜下来做二十年,才有可能成功。”
提到未来,他想了想,“医学上的目标非常明确,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骨科医生。但说实话,音乐方面我暂时没有长远的打算,它是我的爱好,我从来没给它一个特别具体的规划。”说起这些的时候,他正在学校分配给自己的琴房练琴。初夏的长沙,天气闷热难当,他弹了一曲舒曼的《梦幻曲》,把所有的焦躁和纷扰都融化在了琴声里。
对话『钢琴王子』
CUTE:钢琴弹得这么好,为什么你的理想是当医生而不是做钢琴家呢?
石坚:我的医学理想应该是来自我心中的悲悯感吧。我热爱音乐,可音乐并不能真实地去深入被病痛所困的芸芸众生,去为他们解除痛苦。家里人都希望我能搞音乐,不想让我这么累,毕竟父母在这个领域已经为我建立了很好的支持和背景。但我还是选择学医,到目前也没有后悔啊。音乐是我的梦,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可医学才是我的事业,是我穷尽此生去探求的神圣学科。
CUTE:你最喜欢的钢琴家是?
石坚:这个,能称为偶像的钢琴家都已经不在世了。如果说起国内青年钢琴家,我最欣赏的就是张昊辰。他的人生轨迹很特殊,从小成绩特别优秀,是围棋、奥数冠军,在国外的文化课一律都是A,英语也讲得很棒。我觉得这样一个人的音乐才是有底气的。音乐其实是一种修养,一种全面的素质。
CUTE:你这么精通古典音乐,那也会像普通大学生那样听流行乐吗?
石坚:当然会啊。其实我觉得,只要一首作品表达了人类共通的情感,能够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而我们都能听得明白,那么它就是好的,是一个美的作品,没有必要给它挂上是雅是俗的帽子。巴赫的《圣咏》是美的,《水浒》的《好汉歌》也是美的,音乐是不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
偶像档案 石坚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曾获中国国家奖学金、瑞士Merck Serono中国精英奖学金等;以非专业选手的身份参加多项国际钢琴演奏赛事,获奖无数;在2012年美国UnTwelve第三届微分音作曲大赛中,以第二名的成绩成为该项赛事自举办以来首位获奖的中国人,同时刷新了亚洲选手在该赛事中的最好成绩。
和钢琴一见钟情
石坚3岁就开始学琴了,他的启蒙老师就是自己的作曲家父亲。“你们是不是想到中国现代家庭中,被强加父母意志的悲惨少年?”他笑着说,“真不是啊,狼爸虎妈这种遭遇离我很远,我爸虽然严格,但他很尊重我的意见。”虽然和钢琴“一见钟情”,但这架庞然大物,却是父母东拼西凑的钱买来的,石坚说:“想到这个,遇到困难我就不忍心放弃。”
艺术需要天赋,但却必须勤学,石坚当然不例外。“2007年,我开始和日本东京艺术大学Isseki Oono先生学习西方现代派音乐。”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不过我不会讲日语,他中文也不好,我们一直都是用音乐交流。”那个时候他切实地意识到了,为什么音乐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
2008年,石坚面临高考。当时他已经小有名气,因为演奏水准突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各个高校都向他抛来橄榄枝,特别是清华,给了他“最优惠的签约”——这意味着,他可以挑选清华内任何一个自己想去的专业。“诱惑真的很大,可我的梦想是学医,所以我来了湘雅医学院。”
这确实让人有点惊讶。“家里有很多医书,我爸也曾经想要学医,但是因为时代原因没能实现。”石坚说,“既然我可以自主选择了,那就要听从内心的声音。”可他没忘记自己和钢琴的约定,尽管啃着比砖头还厚的专业书,在实验室和各种试剂打交道,他每周都会去学校分配给他的琴房,“关上门,练整整一个下午”。
很快,石坚的实力得到了印证——第五届新加坡中新国际音乐比赛中,他获得了钢琴独奏类大奖,是亚洲首次获此殊荣的医学生。“我本以为自己会输的!所以特别激动,奖都拿到手了,还是不敢相信是真的。给爸妈和日本老师打电话,声音也是抖的。”
一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我不是学霸,”石坚说,“但是像个陀螺。”谁都能看得到他的勤奋——待得最多的是医院、图书馆、教室、实验室,做得最多的事情是上课、看病人、查房、做实验。“每个医学生都要经历这些,所以没什么可抱怨的;每个医生都是这样过来的,没有捷径可走。”
的确,拎着白大褂、背着双肩包的他看起来就是个普通的医学生,但却默默地走出了很远: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论文,翻译过医学著作,参与设计的科研项目获得过重点立项……看起来,石坚似乎不仅是个音乐神童,还是个学术怪人,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但事实却是,我们在校园里一圈逛下来,和他打招呼的同学不计其数,“好朋友很多,我和他们都有着音乐、读书或电影上的共同爱好,或是学术、工作中的交集。”
这个西安小伙虽然务实,却也有挥之不去的浪漫情怀。于是,大二时,石坚举办了大陆首场医学生的钢琴独奏音乐会。他下了狠功夫,“每天练琴要八个多小时,学业这边也不能落下,最后还患上了肺炎。”回想起来,石坚笑笑,“其实那都是理所应当要做的。”他理所应当地挺过来了,收获自然也就异常丰厚——不仅校长为他题词,来听音乐会的人几乎都成了他的粉丝,更是因为他才爱上了古典音乐。
医生、乐手,很难想象,生活在双重身份中的石坚还有精力维系其他。可偏偏,他自学了德语和打击乐,羽毛球也打得一级棒,“脑子灵光的时候,我就看专业书,做科研;不灵光的时候,我就弹琴看电影小说,给自己的CPU放个假。”
鱼和熊掌兼得的未来
“最拿手的曲子啊?”没想到,文艺的石坚居然难住了,最后列出了一长串特别专业的名单,主要是格里格、拉威尔、梅森贝茨的作品。正因为这份专业度,他被陕西省音乐家协会破格吸纳为会员,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会员之一,还带起了学生,“有获得亚洲音乐艺术比赛金奖的,有通过上海音乐学院十级优秀的,”他高兴地说,“孩子们都很棒。”
现在,石坚驾驭生活比驾驭琴键还要娴熟,也有着一颗难得的谦卑之心。“学校推选我参加今年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我知道了这个消息,第二天一早赶紧坐上班车去找老师,看能不能把这个机会让给别人,”他的眼神特别真诚,“我知道有比我大的博士生都申请好几届了,很不容易,人不能太自私了。”
“一个人聪明、勤奋,也有韧性,就能把任何东西学好,并学到一定的境界。”面对目前的成就,石坚很冷静,他深深地懂得荣誉能造就人,也可以毁掉人的道理,“学医学其实比学琴还要苦,必须得沉下心来。它没办法很早就做出成绩,年少成名。至少也要潜下来做二十年,才有可能成功。”
提到未来,他想了想,“医学上的目标非常明确,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骨科医生。但说实话,音乐方面我暂时没有长远的打算,它是我的爱好,我从来没给它一个特别具体的规划。”说起这些的时候,他正在学校分配给自己的琴房练琴。初夏的长沙,天气闷热难当,他弹了一曲舒曼的《梦幻曲》,把所有的焦躁和纷扰都融化在了琴声里。
对话『钢琴王子』
CUTE:钢琴弹得这么好,为什么你的理想是当医生而不是做钢琴家呢?
石坚:我的医学理想应该是来自我心中的悲悯感吧。我热爱音乐,可音乐并不能真实地去深入被病痛所困的芸芸众生,去为他们解除痛苦。家里人都希望我能搞音乐,不想让我这么累,毕竟父母在这个领域已经为我建立了很好的支持和背景。但我还是选择学医,到目前也没有后悔啊。音乐是我的梦,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可医学才是我的事业,是我穷尽此生去探求的神圣学科。
CUTE:你最喜欢的钢琴家是?
石坚:这个,能称为偶像的钢琴家都已经不在世了。如果说起国内青年钢琴家,我最欣赏的就是张昊辰。他的人生轨迹很特殊,从小成绩特别优秀,是围棋、奥数冠军,在国外的文化课一律都是A,英语也讲得很棒。我觉得这样一个人的音乐才是有底气的。音乐其实是一种修养,一种全面的素质。
CUTE:你这么精通古典音乐,那也会像普通大学生那样听流行乐吗?
石坚:当然会啊。其实我觉得,只要一首作品表达了人类共通的情感,能够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而我们都能听得明白,那么它就是好的,是一个美的作品,没有必要给它挂上是雅是俗的帽子。巴赫的《圣咏》是美的,《水浒》的《好汉歌》也是美的,音乐是不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