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施工中,常因设计及施工不当,造成钢筋配筋错误,如不及时纠正,势必造成质量隐患,甚至发生工程质量事故,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力筋;保护层;锚固长度;搭接;强度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nd deal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Xu Hua,Wang Xin,Xu Rong-hua
(Guizho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Buildi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Guiyang Guizhou 550000)
【Abstract】Situ reinforced concrete floor construction, often due to imprope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errors caused by steel reinforcement, if not corrected, will inevitably result in quality problems, quality of the project or even an accident, must be highly valued.
【Key words】Reinforced concrete;Structure;Muscle force;Protective layer;Anchorage length;Lap;Strength
目前,我国经济建设已步入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也得以快速发展。随着建筑结构抗震设防措施的不断完善和提高,以预制空心板为主的装配式楼面结构形式将成为历史;具有整体性好、刚度大、承载力高等优点的现浇整体式楼面结构而被广泛使用。
钢筋混凝土现浇整体式楼盖分为肋形楼盖、井字楼盖和无梁楼盖。施工中经常遇到楼面负筋交叉、碰撞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受力筋位置错误,保护层厚度不够,直接影响构件的承载力,从而引起建筑质量事故。
1. 梁、板常见错误配筋(受力筋位置问题)
1.1 肋形楼盖:
规范及建筑有关书籍明确指出,主次梁交叉处,板的负筋在上、次梁负筋居中、主梁负筋在下,并据此计算梁的有效高度。有时,由于施工原因,很可能造成三种负筋位置的错误,尤其是有时把主次梁截面尺寸设计成相等的情况下,更容易造成错误,虽然二者截面相同,但从受力角度看,主次关系仍然存在,一旦将主梁负筋置于次梁负筋之上,或者将主梁正弯矩置于次梁正弯矩钢筋之上,就会造成配筋错误,引发质量事故。设计时,梁中正负弯矩钢筋分别布置成两排的情况很多,施工中经常发现人为地将上排正弯矩钢筋放置过高或者下排负弯矩钢筋放置过低的现象,结果是使梁的有效高度大为减少,从而降低了梁的承载力。笔者曾见过把第二排的负筋放置在梁的中部的工程,幸亏及时发现并纠正,才避免了质量事故的发生。有时,为使板的负筋保护层不至于过大(后果是有效高度减少),可在主梁上加26或28的垫筋,这种方法效果较好。可见受力筋位置问题尤为重要,虽然筋的根数没少,但位置错了将会使构件的承载力大打折扣。
1.2 井式楼盖:
井式楼盖适用于方形或接近方形的中小礼堂、餐厅、门厅,可少设或者取消内柱,增大净高,同时获得较美观的天花板,缺点是用钢量较大。对于次梁与次梁交接处如何处理,一般书上均未作交待。我们认为一般情况下上下均取短跨梁钢筋在下,长跨梁钢筋在上。同时为了使次梁箍筋肢高一致,次梁的上下纵筋d1、d2应一致或相差不大。
1.3 弯起钢筋的位置:
梁中弯起钢筋的间距及弯起钢筋到支座边缘的距离不宜超过规范规定的最大间距Smax,否则梁的斜裂缝有可能交不到弯起钢筋,那么弯起钢筋就形同虚设。施工时,弯筋与弯筋的距离基本都能保证,关键是弯筋与支座边缘的距离是否能满足要求。笔者曾见过一底框六层混合结构施工,首层7跨连续梁,梁截面为b×h=500MM×1000MM,上托5层490MM厚外墙,钢筋已绑扎完毕,隐验时发现,弯起钢筋到支座边缘的距离与设计严重不符。原设计距离为50MM,而实际高达400MM。即使按规范最大距离Smax考虑也不宜超过300MM,此连续梁的剪力又特别大,若不处理则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所以责令施工人员重新安装。
2. 钢筋的制作安装
2.1 钢筋接头位置及数量。
钢筋接头位置应设在受力较小处,不宜设在弯矩最大处,钢筋绑扎搭接长度末端及焊接接头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在同一根钢筋上接头数量要少。受力钢筋接头位置应错开,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的1.3倍区段范围内,或当采用焊接接头时在焊接接头的35d且不小于500MM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筋截面面积占受力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比应符合下列规定:绑扎骨架,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受拉区不超过25%;对柱类构件不宜超过50%;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时,受拉区不超过50%。受弯构件不允许在跨中三分之一跨度内有接头,框架柱和剪力墙的纵筋搭接位置应按规范要求错开。以上这些规定在施工中常因忽视而引起质量事故。
2.2 受拉钢筋的锚固。
(1)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a及纵向钢筋在支座处的锚固长度las在施工中的保证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一旦小于此长度就会带来安全隐患。笔者所在地区的一教学楼,假期维修、粉刷墙面,两名工人对墙面凿毛,施工到大梁端部,没凿几下,即造成大梁端部破坏,大梁落下,外墙向外倾覆,两名工人一死一伤。事后查明施工时受力筋在墙支座的锚固长度严重不足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按照GB50010-2002规定,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应按下式计算: la=αdfy/ft
其中:α——钢筋外形系数
fy——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d——钢筋的公称直径
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
ll=ξla
其中ξ——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
(2)以上根据规范的形式规定的公式,是具有约束效应的最小值,是设计、施工双方都必须严格遵守的。设计及施工时,此数据只能大,不能小,否则就会造成安全质量事故,给人民的生命及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对于悬臂构件,设计人员及施工人员对受拉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长度及位置都十分重视。宁多勿少,以保证构件的可靠性。
2.3 施工及操作不当造成板的负筋位置降低:
由于浇筑混凝土时施工人员的践踏、机具材料工具的行走、堆放等,负弯矩钢筋很难保证位置的准确,严重时负筋可能完全被踩(压)下,此时相当于没有负筋,一旦拆模,板立即破坏,造成质量事故,更可怕的是负筋没有完全踩下,也就是说还具有一定的强度,拆模后也不立即破坏,一旦上人,承载力就不够了,随即破坏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另外,施工人员常担心拆模后梁(板)底部露筋,施工时随意用石子等物垫置正筋,导致保护层加大,截面高度减小,构件提前开裂破坏。而实际工程中板厚都不是很大,钢筋直径又小,所以很容易引起以上质量问题。
3. 混凝土构件加固方法
3.1 加大断面补强法。
混凝土构件因孔洞、蜂窝或强度达不到设计登级需要加固时,可采用扩大断面、增加配筋的方法。扩大断面可用单面(上面或上面),双面、三面甚至四面包套的方法。所需增加的断面一般应通过计算确定,在保证新旧混凝土有良好粘结的情况下可按统一构件(或迭合构件)计算。增加部分断面的厚度较小,故常用,豆石混凝土或喷射混凝土等,当厚度小于20MM时还可用砂浆。增加的钢筋应与原构件钢筋能组成骨架,应与原钢筋的某些点焊接连好。这种加固方法的优点是技术要求不太高,易于掌握;缺点是施工繁杂,工序多,现场施工时间长。这种加固方法的技术关键是:新旧混凝土必须粘结可靠,新浇筑混凝土必须密实。
3.2 外贴钢板补强法。
外贴钢板加固方法是指在混凝土构件表面贴上钢板,与混凝土构件共同作用,一起承受外界作用,从而提高构件的抗力。至于外贴的方法,主要有焊接、锚接和粘接。焊接和锚接是很早就采用的,粘接则是随着高强粘接剂的出现而逐步得到推广的。
3.3 粘结钢板法。
采用高强粘结剂,将钢板粘于钢筋混凝土构件需要补强部分的表面,以达到增加构件承载力的目的。如对跨中抗弯能力不够的梁,可将钢板粘于梁跨中间的下边缘;对于支座处抵抗负弯矩不足的梁,则可在梁的支座截面处上边缘贴钢板,或者在上边打出一定长度的槽形孔,在其中粘结扁钢;对抗剪能力不够的梁,则可在梁的梁侧粘贴钢板。
3.4 锚结钢板法。
由于冲击钻及膨胀螺栓的应用,可以将钢板甚至其他钢件(如槽钢、角钢等)锚结于混凝土构件上,以达到加固补强的目的。
3.5 焊接钢筋或钢板法。
焊接钢板法是将钢板或钢筋、型钢焊接于原构件的主筋上,它适用于整体构件加固。焊接钢板的主要程序是:
(1)将混凝土保护层凿开,使主筋外露。
(2)用直径大于20MM的短筋把新增加的钢筋、钢板与原构件主筋焊接在一起(可用断续焊接)。
(3)用混凝土或砂浆将钢筋封闭。
3.6 预应力加固法。
预应力加固是采用预加应力的钢拉杆或撑杆对结构进行加固。钢拉杆的形式主要有水平拉杆,下撑式拉杆和组合式拉杆三种。这种方法几乎可不缩小使用空间,不仅可提高构件的承载力,而且可减小梁、板挠度,缩小原梁的裂缝宽度甚至使之闭合。预应力能消除或减小后加杆件的应力滞后现象,使后加杆件的材料强度得到充分利用。这种方法广泛地应用于加固受弯构件,也可用于加固柱子。但这种方法不宜用于处在高温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
3.7 其他加固方法。
加固方法种类很多,除上述介绍的常用加固方法外,还有一些加固方法可根据不同现场情况选用,如:
(1)增设支点法,以减少梁的跨度。
(2)另加平行受力构件,如外包钢桁架、钢套柱等。
(3)增加受力构件,如增加剪力墙、吊杆等。
(4)增加圈梁、拉杆,增加支撑加强房屋的整体刚度等。
4. 综述
现浇结构施工中,钢筋工程属隐蔽工程,即下道工序完工后,无法检验其质量,因此,施工前定要做好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工作,有问题提前处理。并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进行施工,确保各种受力钢筋的数量、间距、空间位置等的准确,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同时,浇注前必须做好钢筋隐蔽验收签认工作,满足要求后方可浇注;施工中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严防踩、压等),保证钢筋在混凝土浇注中正确入位。综上所述,钢筋的配置在现浇结构施工中十分重要,细微误差都会造成严重的工程质量、安全事故,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文章编号]1006-7619(2013)10-22-902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力筋;保护层;锚固长度;搭接;强度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nd deal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Xu Hua,Wang Xin,Xu Rong-hua
(Guizho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Buildi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Guiyang Guizhou 550000)
【Abstract】Situ reinforced concrete floor construction, often due to imprope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errors caused by steel reinforcement, if not corrected, will inevitably result in quality problems, quality of the project or even an accident, must be highly valued.
【Key words】Reinforced concrete;Structure;Muscle force;Protective layer;Anchorage length;Lap;Strength
目前,我国经济建设已步入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也得以快速发展。随着建筑结构抗震设防措施的不断完善和提高,以预制空心板为主的装配式楼面结构形式将成为历史;具有整体性好、刚度大、承载力高等优点的现浇整体式楼面结构而被广泛使用。
钢筋混凝土现浇整体式楼盖分为肋形楼盖、井字楼盖和无梁楼盖。施工中经常遇到楼面负筋交叉、碰撞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受力筋位置错误,保护层厚度不够,直接影响构件的承载力,从而引起建筑质量事故。
1. 梁、板常见错误配筋(受力筋位置问题)
1.1 肋形楼盖:
规范及建筑有关书籍明确指出,主次梁交叉处,板的负筋在上、次梁负筋居中、主梁负筋在下,并据此计算梁的有效高度。有时,由于施工原因,很可能造成三种负筋位置的错误,尤其是有时把主次梁截面尺寸设计成相等的情况下,更容易造成错误,虽然二者截面相同,但从受力角度看,主次关系仍然存在,一旦将主梁负筋置于次梁负筋之上,或者将主梁正弯矩置于次梁正弯矩钢筋之上,就会造成配筋错误,引发质量事故。设计时,梁中正负弯矩钢筋分别布置成两排的情况很多,施工中经常发现人为地将上排正弯矩钢筋放置过高或者下排负弯矩钢筋放置过低的现象,结果是使梁的有效高度大为减少,从而降低了梁的承载力。笔者曾见过把第二排的负筋放置在梁的中部的工程,幸亏及时发现并纠正,才避免了质量事故的发生。有时,为使板的负筋保护层不至于过大(后果是有效高度减少),可在主梁上加26或28的垫筋,这种方法效果较好。可见受力筋位置问题尤为重要,虽然筋的根数没少,但位置错了将会使构件的承载力大打折扣。
1.2 井式楼盖:
井式楼盖适用于方形或接近方形的中小礼堂、餐厅、门厅,可少设或者取消内柱,增大净高,同时获得较美观的天花板,缺点是用钢量较大。对于次梁与次梁交接处如何处理,一般书上均未作交待。我们认为一般情况下上下均取短跨梁钢筋在下,长跨梁钢筋在上。同时为了使次梁箍筋肢高一致,次梁的上下纵筋d1、d2应一致或相差不大。
1.3 弯起钢筋的位置:
梁中弯起钢筋的间距及弯起钢筋到支座边缘的距离不宜超过规范规定的最大间距Smax,否则梁的斜裂缝有可能交不到弯起钢筋,那么弯起钢筋就形同虚设。施工时,弯筋与弯筋的距离基本都能保证,关键是弯筋与支座边缘的距离是否能满足要求。笔者曾见过一底框六层混合结构施工,首层7跨连续梁,梁截面为b×h=500MM×1000MM,上托5层490MM厚外墙,钢筋已绑扎完毕,隐验时发现,弯起钢筋到支座边缘的距离与设计严重不符。原设计距离为50MM,而实际高达400MM。即使按规范最大距离Smax考虑也不宜超过300MM,此连续梁的剪力又特别大,若不处理则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所以责令施工人员重新安装。
2. 钢筋的制作安装
2.1 钢筋接头位置及数量。
钢筋接头位置应设在受力较小处,不宜设在弯矩最大处,钢筋绑扎搭接长度末端及焊接接头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在同一根钢筋上接头数量要少。受力钢筋接头位置应错开,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的1.3倍区段范围内,或当采用焊接接头时在焊接接头的35d且不小于500MM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筋截面面积占受力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比应符合下列规定:绑扎骨架,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受拉区不超过25%;对柱类构件不宜超过50%;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时,受拉区不超过50%。受弯构件不允许在跨中三分之一跨度内有接头,框架柱和剪力墙的纵筋搭接位置应按规范要求错开。以上这些规定在施工中常因忽视而引起质量事故。
2.2 受拉钢筋的锚固。
(1)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a及纵向钢筋在支座处的锚固长度las在施工中的保证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一旦小于此长度就会带来安全隐患。笔者所在地区的一教学楼,假期维修、粉刷墙面,两名工人对墙面凿毛,施工到大梁端部,没凿几下,即造成大梁端部破坏,大梁落下,外墙向外倾覆,两名工人一死一伤。事后查明施工时受力筋在墙支座的锚固长度严重不足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按照GB50010-2002规定,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应按下式计算: la=αdfy/ft
其中:α——钢筋外形系数
fy——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d——钢筋的公称直径
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
ll=ξla
其中ξ——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
(2)以上根据规范的形式规定的公式,是具有约束效应的最小值,是设计、施工双方都必须严格遵守的。设计及施工时,此数据只能大,不能小,否则就会造成安全质量事故,给人民的生命及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对于悬臂构件,设计人员及施工人员对受拉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长度及位置都十分重视。宁多勿少,以保证构件的可靠性。
2.3 施工及操作不当造成板的负筋位置降低:
由于浇筑混凝土时施工人员的践踏、机具材料工具的行走、堆放等,负弯矩钢筋很难保证位置的准确,严重时负筋可能完全被踩(压)下,此时相当于没有负筋,一旦拆模,板立即破坏,造成质量事故,更可怕的是负筋没有完全踩下,也就是说还具有一定的强度,拆模后也不立即破坏,一旦上人,承载力就不够了,随即破坏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另外,施工人员常担心拆模后梁(板)底部露筋,施工时随意用石子等物垫置正筋,导致保护层加大,截面高度减小,构件提前开裂破坏。而实际工程中板厚都不是很大,钢筋直径又小,所以很容易引起以上质量问题。
3. 混凝土构件加固方法
3.1 加大断面补强法。
混凝土构件因孔洞、蜂窝或强度达不到设计登级需要加固时,可采用扩大断面、增加配筋的方法。扩大断面可用单面(上面或上面),双面、三面甚至四面包套的方法。所需增加的断面一般应通过计算确定,在保证新旧混凝土有良好粘结的情况下可按统一构件(或迭合构件)计算。增加部分断面的厚度较小,故常用,豆石混凝土或喷射混凝土等,当厚度小于20MM时还可用砂浆。增加的钢筋应与原构件钢筋能组成骨架,应与原钢筋的某些点焊接连好。这种加固方法的优点是技术要求不太高,易于掌握;缺点是施工繁杂,工序多,现场施工时间长。这种加固方法的技术关键是:新旧混凝土必须粘结可靠,新浇筑混凝土必须密实。
3.2 外贴钢板补强法。
外贴钢板加固方法是指在混凝土构件表面贴上钢板,与混凝土构件共同作用,一起承受外界作用,从而提高构件的抗力。至于外贴的方法,主要有焊接、锚接和粘接。焊接和锚接是很早就采用的,粘接则是随着高强粘接剂的出现而逐步得到推广的。
3.3 粘结钢板法。
采用高强粘结剂,将钢板粘于钢筋混凝土构件需要补强部分的表面,以达到增加构件承载力的目的。如对跨中抗弯能力不够的梁,可将钢板粘于梁跨中间的下边缘;对于支座处抵抗负弯矩不足的梁,则可在梁的支座截面处上边缘贴钢板,或者在上边打出一定长度的槽形孔,在其中粘结扁钢;对抗剪能力不够的梁,则可在梁的梁侧粘贴钢板。
3.4 锚结钢板法。
由于冲击钻及膨胀螺栓的应用,可以将钢板甚至其他钢件(如槽钢、角钢等)锚结于混凝土构件上,以达到加固补强的目的。
3.5 焊接钢筋或钢板法。
焊接钢板法是将钢板或钢筋、型钢焊接于原构件的主筋上,它适用于整体构件加固。焊接钢板的主要程序是:
(1)将混凝土保护层凿开,使主筋外露。
(2)用直径大于20MM的短筋把新增加的钢筋、钢板与原构件主筋焊接在一起(可用断续焊接)。
(3)用混凝土或砂浆将钢筋封闭。
3.6 预应力加固法。
预应力加固是采用预加应力的钢拉杆或撑杆对结构进行加固。钢拉杆的形式主要有水平拉杆,下撑式拉杆和组合式拉杆三种。这种方法几乎可不缩小使用空间,不仅可提高构件的承载力,而且可减小梁、板挠度,缩小原梁的裂缝宽度甚至使之闭合。预应力能消除或减小后加杆件的应力滞后现象,使后加杆件的材料强度得到充分利用。这种方法广泛地应用于加固受弯构件,也可用于加固柱子。但这种方法不宜用于处在高温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
3.7 其他加固方法。
加固方法种类很多,除上述介绍的常用加固方法外,还有一些加固方法可根据不同现场情况选用,如:
(1)增设支点法,以减少梁的跨度。
(2)另加平行受力构件,如外包钢桁架、钢套柱等。
(3)增加受力构件,如增加剪力墙、吊杆等。
(4)增加圈梁、拉杆,增加支撑加强房屋的整体刚度等。
4. 综述
现浇结构施工中,钢筋工程属隐蔽工程,即下道工序完工后,无法检验其质量,因此,施工前定要做好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工作,有问题提前处理。并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进行施工,确保各种受力钢筋的数量、间距、空间位置等的准确,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同时,浇注前必须做好钢筋隐蔽验收签认工作,满足要求后方可浇注;施工中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严防踩、压等),保证钢筋在混凝土浇注中正确入位。综上所述,钢筋的配置在现浇结构施工中十分重要,细微误差都会造成严重的工程质量、安全事故,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文章编号]1006-7619(2013)10-2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