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雾里看花两不同
国际共运史上,戈尔巴乔夫的名字已被钉在耻辱柱上,但在更为舒展的历史画卷里,对他的评价仍然杂陈纷繁。
30年前进入苏共政治局时,他才五十多岁,据说影响和左右其思想行为的,却是30年代的大清洗、大饥荒,他自己就是受害者的后代。据说,这是他力主推行“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动能和源头之一。
硕果仅存的社会主义阵营似乎也不再执著于曾经的教义,它们各自选择更适合自己生存发展以及维系统治地位的路径与路线,戈尔巴乔夫成了“终结”某种特定政治体制的代名词,在某些国度,谁被冠以“戈尔巴乔夫”,就预示着他政治上失势的开始。
只有在西方,他依然享有盛誉。因为他,西方阵营才能轻而易举推倒了柏林墙。
再过30年,还会是这样吗?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一位被罢黜的国家主席曾经这样说。
杨锦麟(凤凰卫视)
《戈尔巴乔夫 今天的中国让人印象深刻》
就俄国的历史进程而言,戈尔巴乔夫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就他个人而言,却无疑是一个失败者。从另一个角度看,斯拉夫这个民族,从列宁到普京,只有铁腕人物才能在首脑的位子上坐得长久,又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
——心宇怀渊(新浪网友)
关于戈尔巴乔夫的几个历史数据:就世界范围看,正面评价多于负面评价;从世界的关注度看,达到了俄罗斯或苏联历史上后无来者的地位;从历史进化角度看,历史的断裂性在其时期最明显;我作为一个局外人看,常识似乎告诉我,他在历史上被关注的深度和时间长度肯定会很长。
——网易广东省湛江市网友
国家是一个各种力量搅和在一起的复合体,温和改革进步也许是幸的,僵化保守和激烈变革都是不幸运的,演变到暴力革命可能是最不幸的。
——网易广东省佛山市网友
《PK》
我也是从2005年看过来的人,文中提到的这些人我都知道,06年以后,我就已经觉得,出人头地的只能是那几个,剩下的只能靠自己,那么多人继续参加每年的选秀,很多时候其实已经很无谓了!
——迪迪(新浪网友)
想唱就唱只是个幌子,娱乐圈优胜劣汰,就算一二流明星也不免会被冷藏,你一草根出身的,没点能耐怎么让公司和唱片方看到你的商业价值?
——ChristG(新浪网友)
Hip Hop在中国
段祺瑞府旧址的“愚公移山”酒吧,2010“钢铁话筒”嘻哈总决赛正在进行。
主持人、曾经的Hip Hop斗士王波激动地在台上说:“这已经是第十年了,一开始没人相信我们能一年一年地做下来,可我们就这么站在这里,NIKE公司今年第一次提供了赞助,包括第一名的3000块奖金及其设计师为这次比赛特制的夹克衫和鞋子,我问他们需要什么回报,他们说什么都不要。”
第一次在现场看饶舌Battle,充斥着极其自我的表达,形式上如政治家在竞选,可实质是罗马斗兽场里的血溅黄沙。战士的声音来自愤怒的街头,他们一层层地自我剖析,手捧对自由的渴望,决定输赢的是台下观众呐喊的分贝和一双双挥舞在空中的手。
决赛的两名MC是来自新疆的维族人马俊和高中刚毕业的北京人大卫。不知为什么,参加比赛的好几名北京选手都有种天生的优越感,但凡在之前遇到马俊,都用卖羊肉串、卖果糖,甚至脏口和下半身来挑衅,这显然无法走远,从最后的胜负就可以看出。
满头卷发,留着山羊胡的马俊虽然在技巧上远不如大卫,但他在台上的气场却可以压倒任何人。每当对方发起进攻,他就那么静静地站在那里,双手握话筒,自然交叉于身前,寸目不离地盯着对手。
面对众多歧视性的话语,他并没有拿民族说事,也不像北京的选手拿属地拉票,而是始终讲自己的看法,不带大量的脏字,聪明有力:“你说我什么可以,但别说我的家乡,新疆,那里的血液在我的心中流淌……我的信仰不会带你到天堂,因为你根本去不到那么神秘的地方……为什么你站在这里眼神不定,为什么所有人都说我坚挺,因为我说的每句话都来自我的神经,我说的话会永远保持这种态度,所以就算割了我的头,砍了我的喉,我也会永远亮出我的双手。”
本刊记者 王大骐
那个不喜欢媒体的艾滋病人
那天一早,我穿越了大半个北京城,去看X先生。那是个中老年男人,男同,北京艾滋病友圈子里颇有名气的一个携带者。
X是中国较早的一批艾滋病病人之一,90年代就检出了携带病毒。得知染病后,他先跟老婆离了婚,“不能耽误人家”,然后就开始到处旅游,“反正绝症了嘛。”一年半,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之后,他悲哀地发现:“钱花完了,人没死。”没办法,还得继续生活,还得抚养小孩。
他吃各种尚在试用期的药物,忍受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抗病毒药副作用,最后,居然就活到了现在,活了15年还多好几个月。
再后来,他搞了个志愿者组织,就在医院旁边。病人检出“阳性”后,马上交给他,他去开导,去教人怎么吃药,还能看新病人的检查单——比新医生还准,久病成医激发的天分,不容小觑。
见X的时候,他顶着刚长出发茬的秃头正帮一个新病人看病历,顺带开导,“你现在的CT4的值比正常人还正常,离死早着呢。”他还时不时半真半假地跟几个病友开玩笑,“我最讨厌你们这些死艾滋病人了。”他管那叫脱敏,“不就是艾滋病、HIV嘛?”
NGO是X的“咱家”。居民楼租的地方,一室一厅带露台,厅里放张大桌子,室里放3张上下床,让缺钱的病友们来京看病时有个地儿住;向阳的露台用来晾晒被褥、衣物——那里有很严格的卫生规范,迎门是醒目的入住规则,第一条说,随时洗手,不要用香皂,用洗手液。不过,这里就快经营不下去了:“咱家”没有了资金来源。
X不准备把他的现状利用媒体传播出去,搞得跟让大家献爱心似的,他只是想申请些关注艾滋人群的社会活动基金,后者要更专业些。
X拒绝了采访,絮叨了半天,他解释了不喜欢媒体报道的原因。
“某年,某电视台找我录节目,非要我说病况有多惨,受多大罪。我说我现在挺好呀,他们就掐了不播”,据说是因为,“这么说,以后大家谁还怕这个病?”他的光头,就是为了表示不接受媒体采访的决心而剃的。
外加一声长叹,“我们这个圈子里,出头露脸的难有好结果……”
国际共运史上,戈尔巴乔夫的名字已被钉在耻辱柱上,但在更为舒展的历史画卷里,对他的评价仍然杂陈纷繁。
30年前进入苏共政治局时,他才五十多岁,据说影响和左右其思想行为的,却是30年代的大清洗、大饥荒,他自己就是受害者的后代。据说,这是他力主推行“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动能和源头之一。
硕果仅存的社会主义阵营似乎也不再执著于曾经的教义,它们各自选择更适合自己生存发展以及维系统治地位的路径与路线,戈尔巴乔夫成了“终结”某种特定政治体制的代名词,在某些国度,谁被冠以“戈尔巴乔夫”,就预示着他政治上失势的开始。
只有在西方,他依然享有盛誉。因为他,西方阵营才能轻而易举推倒了柏林墙。
再过30年,还会是这样吗?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一位被罢黜的国家主席曾经这样说。
杨锦麟(凤凰卫视)
《戈尔巴乔夫 今天的中国让人印象深刻》
就俄国的历史进程而言,戈尔巴乔夫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就他个人而言,却无疑是一个失败者。从另一个角度看,斯拉夫这个民族,从列宁到普京,只有铁腕人物才能在首脑的位子上坐得长久,又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
——心宇怀渊(新浪网友)
关于戈尔巴乔夫的几个历史数据:就世界范围看,正面评价多于负面评价;从世界的关注度看,达到了俄罗斯或苏联历史上后无来者的地位;从历史进化角度看,历史的断裂性在其时期最明显;我作为一个局外人看,常识似乎告诉我,他在历史上被关注的深度和时间长度肯定会很长。
——网易广东省湛江市网友
国家是一个各种力量搅和在一起的复合体,温和改革进步也许是幸的,僵化保守和激烈变革都是不幸运的,演变到暴力革命可能是最不幸的。
——网易广东省佛山市网友
《PK》
我也是从2005年看过来的人,文中提到的这些人我都知道,06年以后,我就已经觉得,出人头地的只能是那几个,剩下的只能靠自己,那么多人继续参加每年的选秀,很多时候其实已经很无谓了!
——迪迪(新浪网友)
想唱就唱只是个幌子,娱乐圈优胜劣汰,就算一二流明星也不免会被冷藏,你一草根出身的,没点能耐怎么让公司和唱片方看到你的商业价值?
——ChristG(新浪网友)
Hip Hop在中国
段祺瑞府旧址的“愚公移山”酒吧,2010“钢铁话筒”嘻哈总决赛正在进行。
主持人、曾经的Hip Hop斗士王波激动地在台上说:“这已经是第十年了,一开始没人相信我们能一年一年地做下来,可我们就这么站在这里,NIKE公司今年第一次提供了赞助,包括第一名的3000块奖金及其设计师为这次比赛特制的夹克衫和鞋子,我问他们需要什么回报,他们说什么都不要。”
第一次在现场看饶舌Battle,充斥着极其自我的表达,形式上如政治家在竞选,可实质是罗马斗兽场里的血溅黄沙。战士的声音来自愤怒的街头,他们一层层地自我剖析,手捧对自由的渴望,决定输赢的是台下观众呐喊的分贝和一双双挥舞在空中的手。
决赛的两名MC是来自新疆的维族人马俊和高中刚毕业的北京人大卫。不知为什么,参加比赛的好几名北京选手都有种天生的优越感,但凡在之前遇到马俊,都用卖羊肉串、卖果糖,甚至脏口和下半身来挑衅,这显然无法走远,从最后的胜负就可以看出。
满头卷发,留着山羊胡的马俊虽然在技巧上远不如大卫,但他在台上的气场却可以压倒任何人。每当对方发起进攻,他就那么静静地站在那里,双手握话筒,自然交叉于身前,寸目不离地盯着对手。
面对众多歧视性的话语,他并没有拿民族说事,也不像北京的选手拿属地拉票,而是始终讲自己的看法,不带大量的脏字,聪明有力:“你说我什么可以,但别说我的家乡,新疆,那里的血液在我的心中流淌……我的信仰不会带你到天堂,因为你根本去不到那么神秘的地方……为什么你站在这里眼神不定,为什么所有人都说我坚挺,因为我说的每句话都来自我的神经,我说的话会永远保持这种态度,所以就算割了我的头,砍了我的喉,我也会永远亮出我的双手。”
本刊记者 王大骐
那个不喜欢媒体的艾滋病人
那天一早,我穿越了大半个北京城,去看X先生。那是个中老年男人,男同,北京艾滋病友圈子里颇有名气的一个携带者。
X是中国较早的一批艾滋病病人之一,90年代就检出了携带病毒。得知染病后,他先跟老婆离了婚,“不能耽误人家”,然后就开始到处旅游,“反正绝症了嘛。”一年半,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之后,他悲哀地发现:“钱花完了,人没死。”没办法,还得继续生活,还得抚养小孩。
他吃各种尚在试用期的药物,忍受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抗病毒药副作用,最后,居然就活到了现在,活了15年还多好几个月。
再后来,他搞了个志愿者组织,就在医院旁边。病人检出“阳性”后,马上交给他,他去开导,去教人怎么吃药,还能看新病人的检查单——比新医生还准,久病成医激发的天分,不容小觑。
见X的时候,他顶着刚长出发茬的秃头正帮一个新病人看病历,顺带开导,“你现在的CT4的值比正常人还正常,离死早着呢。”他还时不时半真半假地跟几个病友开玩笑,“我最讨厌你们这些死艾滋病人了。”他管那叫脱敏,“不就是艾滋病、HIV嘛?”
NGO是X的“咱家”。居民楼租的地方,一室一厅带露台,厅里放张大桌子,室里放3张上下床,让缺钱的病友们来京看病时有个地儿住;向阳的露台用来晾晒被褥、衣物——那里有很严格的卫生规范,迎门是醒目的入住规则,第一条说,随时洗手,不要用香皂,用洗手液。不过,这里就快经营不下去了:“咱家”没有了资金来源。
X不准备把他的现状利用媒体传播出去,搞得跟让大家献爱心似的,他只是想申请些关注艾滋人群的社会活动基金,后者要更专业些。
X拒绝了采访,絮叨了半天,他解释了不喜欢媒体报道的原因。
“某年,某电视台找我录节目,非要我说病况有多惨,受多大罪。我说我现在挺好呀,他们就掐了不播”,据说是因为,“这么说,以后大家谁还怕这个病?”他的光头,就是为了表示不接受媒体采访的决心而剃的。
外加一声长叹,“我们这个圈子里,出头露脸的难有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