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是通过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又富有刺激性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它是一种与文本、生活、校园、紧密相连的作文教学,它从头至尾都笼罩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描写真实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它的整个实施过程实际就是呼吁把学生做生活的主人,做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上课时干瞪眼,咬笔头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驴头不对马嘴。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怎样让学生跨过这道难迈的坎,让作文教学在悄无声息中进行呢?
1 作文与文本相结合悄无声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便能够让他们在写作中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在学了《荷花》一课后,我让学生把荷花的形态部分背诵下来,让后让他们模仿着也来写一种花。当时正值春季,孩子们便写起了桃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花蕊。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的马上要破裂似的……”学生有了文本中语言的积累,在写作时自然的也就能够学以致用。
我们不但要重视文本,我们更要善于挖掘文本。在教学《燕子专列》一课时,课文中仅仅写了小贝蒂盯着寒风,踏着雪路在树下找到了燕子。而她会遇到哪些困难、她怎样救护燕子、她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则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当时,我给学生创设下环境氛围,让其结合画面讲述小贝蒂的寻燕过程,学生没有了写作的苦恼,就像讲故事那样娓娓道来,好象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不知不觉间一篇优美的作文就这样生成。
2 作文与游戏、活动相结合 悄无声息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闻乐见的,游戏最能展现孩子们生命的活力。有游戏的时候,他们的眼睛都是亮的,由此可见游戏是激发学生学习习作的最佳形式。在游戏活动过程中,他们要亲自动手动脑,要思索感受;会碰到困难、挫折,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失败的体验。有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活内涵,学生就如同注入了生命活水,笔下自然而然就会倾泄出说不完的话语。
活动和游戏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学校举行的任何一项活动,学生必定会参加,让孩子们把活动的场面、内容以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一片新的文章自然而然的有产生了。学校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有计划开展校内活动是引导学生参与生活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增长见识,获得生活情趣,还可以丰富学生情感。我们都知道学生课余空间是非常有限的,比如课间的十分钟往往只能解个上厕所之急,加上学习的重担,读书的孩子往往失去应有的童真与活力,为改变这种不良状况,教师在校给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是非常有用的。有一段时间学校举行跳绳比赛,课余活动时间学生积极准备,我也一时兴起跳了几下,学生见教师也来参加都显得异常兴奋,团团围了过来为我加油,还个个争抢着要和我一比高低。由于教师的参与,学生感受特别深刻,这次活动课后很多学生把这件事写进了日记本,有些同学对人物描写还非常细致。教师把学生引进一个广阔的空间来进行作文教学,不必刻意只要乐趣,能做到无心插柳柳成荫,你就成功了。这样的作文课我们教师又何乐而不为?
3 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悄无声息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 生活是人生的大课堂,也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因此,教师首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以及周围美好的人和事。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 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在观察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其次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例如有位学生写《我学会煎香肠》一文中有这样的感受:“……听见油滋滋的响声,我赶紧把香肠小心翼翼的放进锅里,并学着妈妈的样子翻动香肠,看到香肠变黄飘出香气便一切OK了……”这段话把孩子炸香肠的过程写的淋漓尽致,真可谓生活体会有多深,写的就有多真,这就是实践出真知的结果。
总之,作文教学是通过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又富有刺激性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它是一种与文本、生活、校园、紧密相连的作文教学,它从头至尾都笼罩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描写真实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它的整个实施过程实际就是呼吁把学生做生活的主人,做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小学教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上课时干瞪眼,咬笔头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驴头不对马嘴。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怎样让学生跨过这道难迈的坎,让作文教学在悄无声息中进行呢?
1 作文与文本相结合悄无声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便能够让他们在写作中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在学了《荷花》一课后,我让学生把荷花的形态部分背诵下来,让后让他们模仿着也来写一种花。当时正值春季,孩子们便写起了桃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花蕊。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的马上要破裂似的……”学生有了文本中语言的积累,在写作时自然的也就能够学以致用。
我们不但要重视文本,我们更要善于挖掘文本。在教学《燕子专列》一课时,课文中仅仅写了小贝蒂盯着寒风,踏着雪路在树下找到了燕子。而她会遇到哪些困难、她怎样救护燕子、她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则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当时,我给学生创设下环境氛围,让其结合画面讲述小贝蒂的寻燕过程,学生没有了写作的苦恼,就像讲故事那样娓娓道来,好象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不知不觉间一篇优美的作文就这样生成。
2 作文与游戏、活动相结合 悄无声息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闻乐见的,游戏最能展现孩子们生命的活力。有游戏的时候,他们的眼睛都是亮的,由此可见游戏是激发学生学习习作的最佳形式。在游戏活动过程中,他们要亲自动手动脑,要思索感受;会碰到困难、挫折,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失败的体验。有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活内涵,学生就如同注入了生命活水,笔下自然而然就会倾泄出说不完的话语。
活动和游戏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学校举行的任何一项活动,学生必定会参加,让孩子们把活动的场面、内容以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一片新的文章自然而然的有产生了。学校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有计划开展校内活动是引导学生参与生活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增长见识,获得生活情趣,还可以丰富学生情感。我们都知道学生课余空间是非常有限的,比如课间的十分钟往往只能解个上厕所之急,加上学习的重担,读书的孩子往往失去应有的童真与活力,为改变这种不良状况,教师在校给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是非常有用的。有一段时间学校举行跳绳比赛,课余活动时间学生积极准备,我也一时兴起跳了几下,学生见教师也来参加都显得异常兴奋,团团围了过来为我加油,还个个争抢着要和我一比高低。由于教师的参与,学生感受特别深刻,这次活动课后很多学生把这件事写进了日记本,有些同学对人物描写还非常细致。教师把学生引进一个广阔的空间来进行作文教学,不必刻意只要乐趣,能做到无心插柳柳成荫,你就成功了。这样的作文课我们教师又何乐而不为?
3 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悄无声息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 生活是人生的大课堂,也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因此,教师首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以及周围美好的人和事。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 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在观察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其次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例如有位学生写《我学会煎香肠》一文中有这样的感受:“……听见油滋滋的响声,我赶紧把香肠小心翼翼的放进锅里,并学着妈妈的样子翻动香肠,看到香肠变黄飘出香气便一切OK了……”这段话把孩子炸香肠的过程写的淋漓尽致,真可谓生活体会有多深,写的就有多真,这就是实践出真知的结果。
总之,作文教学是通过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又富有刺激性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它是一种与文本、生活、校园、紧密相连的作文教学,它从头至尾都笼罩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描写真实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它的整个实施过程实际就是呼吁把学生做生活的主人,做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小学教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