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与爱生的好榜样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on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尊师与爱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泽冱老师便是践行这种传统美德的榜样。
  一年多以前,已经七十高龄的李老师去泸州看望他的老师,已经九十高龄、在西南医大附属中医院住院的梁老师。途中因在街上过斑马线时被车撞倒,右小腿骨折,李老师也住进了西南医大附属医院,在病床上躺了两个多月。为了固定折断的小腿骨,手术时上了钢针与钢片。这一年多的时间,李老师的行动很不方便,小腿骨折三个多月后,才可以下地。最初还只能坐着轮椅,又或者拄着拐杖出门,这样一折腾,一年的时间就过去了。直到最近才可以甩掉拐杖,但只能缓慢行走。走路时,骨折的那条腿还不能活动自如,走起路来依旧很吃力,总是一瘸一拐地缓步前行。
  今天早上,李老师给我发来一则微信说:“我到泸州两天了,今天手术,要取出一年前贴在折断的右腿小骨上的钢片和钢钉。”随即我给李老师回信:“祝老师手术顺利,早回南溪!”给李老师回了微信后,我想:今天无论如何,我都应该下泸州去看看李老师。
  李老师因看望生病的梁老师而被车撞,右小腿骨折,现在因为要取出小腿骨折处的钢片与钢针而住院,我不去看看老师是说不过去的。记得四十多年前,我在高中一年级时,得了在当时属于大病的急性黄疸肝炎,在医院控制了炎症之后,还得回家继续治疗一个多月。那时候我们家很穷,回家后的治疗期间,医疗费基本上是李老师给我支付的。
  我们老家在留宾乡集体村,距离留宾有七八里地,那时李老师是留宾中学的老师。我读初中时,李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而我得急性黄疸肝炎时,已经在南溪六中(现在的南溪三中)上高中了。在初中阶段,李老师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并且不断鼓励我要好好学习,相信我可以学有所成。在李老师的鼓励下,我学习很用功,学习成绩也不错。我得了急性黄疸肝炎以后,除了得到李老师的极大帮助之外,当时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樊旦兮等也给了我经济上的帮助。
  我住了一个星期的医院,家里无钱,只能回家治疗了。说是回家治疗,回到家里,没钱也就没有用药了。李泽冱老师知道这个情况后,便给我送来了许多西药,还让自己的学生,我的小师妹,每隔一天给我送来一服中药,一直坚持了一个多月,直到我的身体完全康复。李泽冱老师的大恩大德,我是终身不忘的。
  李老师的恩德我记在心里,但我却没能给李老师做点什么。今天我必须去泸州看望李老师。早上七点二十五分,我上了南溪去泸州的七点三十分的车,这时我给李老师发了微信,说我已经上了南溪去泸州的车,要去医院看他。李老师给我回了一则微信:千万不要来!进不了门。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医院管得很严,病人家属都限制只一人陪伴并发牌,任何亲友进不了。
  看到李老师的微信,我沉默了,今天我去不了泸州了。我只好给李老师回信:本来该来看您,票都检了,来不了了。祝老师平安!我下了车,回到家里。静静地想:李老师,您那尊师与爱生的品质是很可贵的。因为新冠疫情还没解禁,我不能来医院看望您了,只能在家里默默地回忆您的好。作为出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的农村穷孩子,不像现在的孩子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那时的孩子大多是顺其自然地放养。特别是农村的穷孩子,能读书就读书,不能读书的就弃学回家放羊。没有李老师对我的器重与激励,我很有可能初中毕业就回乡务农去了。
  说实话,我能够当上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李泽冱老师的影响。首先是因为李老师对我的激励,让我发奋读书,在一九七八年恢复高考时,我有机会考到宜宾师范学校读书,才有资格当上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其次是在教学风格上,我也受到李老师很大的影响。
  李泽冱老师教学风格的最大特点是:在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时,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在课堂上,李老师总是不停地表扬学生。为了获得李老师更多的表扬,课前我总是认真地预习,老师要在课堂上讲的东西,我在课前已经基本理解了。那时候,李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不会首先让我回答,一般是在其他同学解答不了时,再让我回答。当然,我的回答往往是李老师所满意的答案。这样,李老师自然少不了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奖我几句。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李老师越表扬,我学习越努力,学习成绩自然也就过得去了。
  学生时代的往事,老师有时比学生记得还清楚。记得有一次我初中的数学老师来到我教书的学校,闲聊时他提及我读初中时的往事:有一次他讲证明题时,思路错了,讲不下去了,是我举手上讲台把那个题给解答了。当年的数学老师提起这件往事,我实在是有点儿羞愧。我很不好意思地对他说:我当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知哪来那样的自信敢走上讲台。这其实是得益于李老师的鼓励,是李老师让我养成了对每个学科在课前都认真预习的习惯,并勇于回答。
  也许正是因为我对李老师的崇拜,所以我特别喜欢语文课。在一九七八年高考时,我的语文成绩考得好一些,在宜宾师范学校就被编到“文科班”学习。按照常理,师范学校是培养小学教师的,但由于当时中学教师奇缺,因此“文科班”的学生毕业后都是到中学去当教师的。我们的学制本来是两年,却只上了一年半的课,就硬生生地把我们赶到中学去“实习”,一实习就是一个学期。这也算是特定时期的特定现象。
  熟悉我的人都说我的教学风格有李泽冱老师的影子,一些学生也那么认为。记得一九八三年秋,李老师考上了四川省教育学院,离职去学习。优秀教师的课,一般教师是很难接住的,我在这种情况下被赶鸭子上架接替了李老师。不知情的我,从天生中学调到了南溪六中(那一年我也参加了离职学习的考试,成绩上了泸州教师进修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但没有被录取,却被调到了南溪六中),接下了李老师所教的两个班的语文课。接李老师的课,我是诚惶诚恐的。没想到,上了一个多月的课,学生们的反应还好,都说我上课有一些李老师上课的味道。因此学校领导接下来就调整了我的课,让我上一个应届班、一个复习班的语文课,还让我做这个复习班的班主任。这样在期中换人上课的情况,一般是忌讳的。一年下来,这个复习班的中考成绩出奇的好。这个班六十多人,除了十名同学考上了中师中专外,还有三十多名同学考上了重点高中,十多名同学考上了一般高中,全班只有几人没有升学。(这几人主要是超年龄了,当时学生升学是有年龄限制的)就这样,南溪六中的复习班火了起来,那时全县很多学生慕名来读南溪六中的复习班,临近的江安县与富顺县也有很多学生慕名而来。
  如果没有李老师对我的教誨与影响,也许我这一生就是留宾乡集体村的一位纯朴的农民,继承我父亲那一套种庄稼的本事。如果说我在中学语文教学上还有那么一点点成绩的话,那也是李老师对我关爱与激励的结果。在这里,我发自内心地谢谢您,李老师!如果没有做您的学生,也许就没有我做中学教师这样的今天。
  李老师,您对您梁老师的尊重与对学生的关爱,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与继承。但愿李老师这次手术顺利,早日康复!
   (责任编辑 高升荣)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修瑞,满族,1986年生,供职于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系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二十七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毕业学员。著有长篇小说《迟到的戒指》《大步向前》,长篇纪实文学《密林中的脚印》。  远方的萝藦  我放在南窗台的一个花盆里不知怎地,长出了一棵萝藦。原本我并不知道萝藦这样一个名字,我只知道在农村老家,它有一个生动形象且烟火味十足的土名——哈喇瓢。  既然同居一室,出于基
期刊
下雪了,终于盼来今年第一场雪。这几年的雪天越来越少,越来越迟。都说“大雪”不过三五日,就是说“大雪”节气如果没有下雪,不过三五天自然会下雪,今年这第一场雪已经近“四九”末了。  儿时每当下雪,小伙伴们在雪地里蹦蹦跳跳,追逐着、嬉戏着,欢呼着“下雪了、下雪了,下得老妈妈害怕了。”雪地里一片欢乐。下雪天,带来许多的乐趣,让孩提的我们兴奋,于是年年冬天盼着下雪,越大越好。  及至年长,到了冬天依然盼雪,
期刊
如果不是血脉相连,我对人民西路十一号毫无印象。  人民西路十一号的全称是佛山市禅城区人民西路十一号,那儿有一个医院——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虽然我有时也会从它门口经过,但一直视若不见。直到后来发生了两件事情,才让我记住了它。  第一件事发生在一天下午,我正在上班,突然接到妻子打来的电话,说她午觉醒来,突然发觉胸口有一个肿块,一碰就痛。听到这话我心头一颤:肿块,而且痛。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肿瘤?以我
期刊
在岁月的过隙里,把所有凝眸的情愫化为一声声惆怅的叹息,随着雪花埋进心底。望着北方的冬雪,慢慢思虑起来,不知不觉竟沉醉在这茫茫冰雪之中。  华北的冬天总是令人向往的,她深情,她高傲,她放荡不羁。“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大雪后梅花高傲地绽放着,傲然挺立,不畏严寒,勇敢无畏;“大雪压青松,青松且挺直。”也有着青松的坚韧挺拔,有着与寒冬抗衡的力量。雪花,令文人骚客灵感涌现,浮想联翩。诗仙李白曾
期刊
我应该是深爱野菊花的。  我最初爱上的是花圃里的菊花,黄色和白色,匍匐在村小学那稍整齐的花圃里。那时花圃都是几个勤快的、有志向的老师在打理,我们是一群游在村小学里快乐的鱼。  那时的我们不敢造次,老师迈迈腿就能跑到家里,还有一个剃光头的老师,总爱翘起食指敲我的头,然后一堂课都不知在讲什么了。  我很希望能去打理花圃里的菊花,白的无瑕,黄的明亮,家常的花我大都遗忘了,我有点不讲良心。当时年龄太小,也
期刊
年轻的时候就想学跳舞,觉得舞蹈不只是时尚,还能把爱的感觉表达出来,只可惜忙于生活的奔波没有时间学。现在随着年龄渐长,身体的隐病出来了,在寻求康复的道路上,我发现跳舞既可缓解病痛,又可解忧,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热爱上了跳舞。  舞曲的节奏强烈又不失稳重,歌词的内容豪放又不失色彩。“告别北风,喜欢大叔”这是多么炽热的语言啊。让人感觉不到一丝压抑,让人把无奈一扫而净,挥发到尽兴中去,忘掉了时间。  我的节
期刊
故乡的冬雪,是冬日里不可或缺的景致。雪的不期而至,常给本来颜色单调的田野,披上素白的纱巾。瑞雪过后,阡陌荒垄顿时会增添些许的生机。  然而,今年冬天的雪,似乎是失约了。它显然忘却了冀东南的村村落落,忽略了人们翘等冬雪的热切。于是,鲜于光顾的冬雪,竟勾起了我儿时的记忆,让人不经意间想起渤海湾畔的冬雪来了。  那时的冬天较于现在,更干冷、更肃杀,贫困而单调的生活只是辛苦劳作的大人们的话题。对小孩子们而
期刊
南京溧水区的一帮草根作家,用诗歌讴歌生活与时代,取得不小的成绩,这是一组灵魂激荡的生命赞歌!——丁白  青梅  一种植物,缠绵多年  并非源于动听的名字  或是花事,甚至果实  而是在一个盛夏,月夜  我将一瓶青梅酒  误为寂寞的饮料  一饮而尽……  那一夜,我好鼾——  从此,没有了后悔  背水泥上山的女子  一座孤立的悬崖  没有路青睐悬崖上的村庄  一位精瘦的中年女子  被背上的水泥压成弧
期刊
我居住的镇东头,拆迁后的废墟已被清理干净,取而代之的,是一大片青青的麦苗。  喜鹊们在这麦田里欢快地歌唱,起起落落。渴了,它们就喝麦田边新挖的沟渠里清澈的淡水。累了,它们就栖到不远处的高压线的线塔上,那里建有它们的窝。有的喜鹊甚至还将窝搭建在附近常年不用的塔吊顶端。它们喜欢把窝选址在人类或其天敌不易攀爬到的地方,这是它们的高明之处,彰显了它们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它们坚守并繁衍着后代,一代又一代
期刊
我小时候,头脑灵活,反应敏捷。  大队部的办公室里,贴了一张中国地图和一张世界地图。放农忙假的时候,我割完猪草,就把草篮子放在一边,站在队部办公室的窗外,盯着地图看,常常一盯就是半天。中国地图盯多了,我就盯世界地图。  上了高中后,地理书上出现了魏格纳,出现了大陆漂移说。地理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手舞足蹈,我坐在下面也有一点小激动:嘿嘿,十年前我就知道了哈。  那时候,刚刚开始恢复高考。村子里的几个高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