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花瓷的前世今生

来源 :景德镇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ua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花瓷属于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青花瓷属于釉下彩瓷,又有名字叫“白地青花瓷”。青花瓷被人们称为人间瑰宝,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青花瓷历史悠久,它的盛行,改变了长期以青瓷为主的局面。瓷器成为中国骄傲的历史,享誉世界,正是从青花瓷的出现开始的。青花瓷是以含氧化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的特点。
  青花瓷早在唐宋时期就开始萌芽了,经过唐朝的初创期之后的宋朝青花瓷却是逐渐衰败,由于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没有流行起来,到目前,我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一是1957年发掘于浙江省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残片,另一处是1970年在浙江省绍兴市环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残片。这十余片宋青花瓷片,都是碗的残片。胎质有的较粗,有的较细。纹饰有菊花纹、圆圈纹、弦纹、线纹等。青花发色前一处的较浓、发黑,后一处的较淡。发色较黑者,应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缘故。浙江省本身就有着丰富的钴土矿,这些青花瓷应该就是使用了本地的钴料。可是在当时,汝窑还是盛极一时的,因为战乱的关系与釉料配方烧制过程中的窑变等因素,全世界现代传世的汝窑珍品只有70余件,堪称国之重玉,纯正上品的汝窑,只有一种颜色,就是“天青色”。完全没有任何花俏的纹饰,而且造型简单素雅,犹如现今极简主义大师的作品,虽有一种朴素的内涵与经久耐看的质感,但总觉得不足以形容诡谲多变,爱恨兼有的爱情,“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此语据传语出宋徽宗,因当时的汝窑专供宋皇帝使用,而窑官将汝窑瓷烧完成后,请示宋徽宗为其色定名时,徽宗御批“天青色”。
  青花瓷真正的辉煌时期是在元代的景德镇,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O2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最具代表性的是景德镇的湖田窑。元青花生产的器型主要有日用器、供器、镇墓器等类,尤以竹节高足杯、带座器、镇墓器最具时代特色。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而且主题纹饰的题材多种多样,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其中又分为许多小题材,十分丰富。明清时期的青花可以说是一个时期的跨越,在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其制作精美令人折服。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青花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其中很大的原因是釉上粉彩的出现和繁荣。嘉庆前期的器物基本与乾隆相同,但工艺粗糙,造型厚重笨拙,釉稀薄而发灰、泛青。道光、咸丰、同治时期的器物大体相近,青花发色飘浮,胎质粗松,釉稀薄,胎釉结合不紧密,纹饰以吉祥图案为主。光绪时青花瓷一度中兴,仿康熙器水平较高,但胎体较轻,白釉较薄而发涩,修胎也不够精细。其他器物则无论胎釉和造型均与同治相近,青花加料彩器多见。款识除年款外,还有“长春宫制”“坤宁宫制”“储秀宫制”等,伪托款多见“康熙年制”“若深珍藏”等。元朝时,中西文化融合,传统审美观开始被打破,推崇蓝、白色。白色、蓝色都是自然色,永远不会过时,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追求,人类和自然的融合。
  宣统时期就开始出现化学青料,那么,什么是化学青料呢?在清朝末年,欧洲人发明的经过工业提纯的化学氧化钴制品从日本传入中国,就是通常说的“化学颜料”。这种青料与天然青料从理论上讲是没有区别的,只是化学颜料经过了化学提纯,剔除了一些干扰发色的金属元素。在高温烧成的过程中不会留下任何化学颜料的痕迹。只是呈色因为氧化钴纯度较高形成一种新的接近海碧蓝的色调,鲜艳、活泼、偏翠色。因为是产自外国,因此对于这类不同于过去所有青料的色调俗称“洋蓝”。这种青料有两大优点:一是瓷器呈色统一、稳定、适合工业化生产。二是颜料颗粒细小方便绘画,减少用量,特别是在制作转移印花纸时优点更为突出。
  青花瓷就像一首诗,掸净了心灵的尘垢,眼前展现了一幅如烟雨江南般的泼墨山水画,沉积在心底的惆怅,亦如淡淡的云,被风消散,思绪飘摇间,那些相聚与别离的场景,在“青花瓷”淡彩薄妆的晕影里时隐时现。相传元代时,镇上有个刻花的青年工匠,名叫赵小宝。小宝有个未婚妻名叫廖青花。一天,青花问小宝:“这瓷坯上的花儿,如果能用笔画上去,不更好吗?”小宝皱了皱眉头,说:“我早就想过,可是找了许多年,找不到一种适合画瓷的颜料啊。”青花听后,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找到这种颜料,于是央求专门找矿的舅舅带她进山找矿。第二天,天刚拂晓,青花和舅舅便进山去找矿了。时间一晃过去了三个月,小宝见青花和舅舅还未归来,放心不下,便冒着刺骨的寒风,踏着厚厚的白雪,直奔青石山找青花与舅舅。小宝走了三天三夜,终于来到了山前,发现前面山谷有一缕青烟,顿时心头一热,匆忙朝冒烟的方向奔去。找到的却是身体己经冻僵死去的青花,在她身旁的雪地上,还堆着一堆堆己选好的石料。掩埋了青花,小宝含着泪水回到镇上。从此,潜心研制画料。他将青花采挖的石料研成粉末,配成颜料,用笔蘸饱,画到瓷坯上,经高温焙烧后,白中泛青的瓷器上出现了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青花瓷便从此诞生。青花瓷的出现,突破了我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的框框,把瓷器装饰推进到釉下彩绘的新时代,形成了鲜明的景德镇瓷器风格。据说后人为了纪念廖青花,遂把画在瓷器上的这种蓝花称之为“青花”,把描绘这种蓝花的彩料称之为“青花料(廖)”这两种叫法,一直沿至今天。
  说到收藏青花瓷,又分为高古瓷和近代瓷,以元朝、宋朝为界。高古瓷价格较高,因为国家不允许高古瓷公开买卖,因此价格很贵,但民间仍有高古瓷在私下买卖。近代瓷有些是流传有序的,公开买卖价格很高。就青花瓷而言,元代的最好,价值最高,明代永宣年间的永宣瓷是青花瓷的一个高峰,其次是成化青花,清朝的青花瓷以康熙年间的最好。近20来年青花瓷市场价值至少涨了10倍。艺术品价值永远只有涨没有跌,艺术品是最后的硬通货。以前的艺术品不会再生产,存世量越来越少,而有钱人越来越多,购买和需求永远不对等。仿古瓷也有收藏价值,但不如原时期的价值高,比如仿元朝的瓷器,元瓷卖100万元,仿的只值20万元。现在一些大师的仿古作品,留了名的也值得收藏,毕竟有工艺在。仿古瓷不是单纯的依样画葫芦,作品能表现出时代标志。仿古不是为了追求经济价值,而是崇尚前朝,效仿风貌,并非生搬硬套。
  时至今日,青花瓷的发展走到了今天,现代的青花瓷在工艺上并不输给古代的青花,制作亦是十分精美,收藏价值也是十分高的。当代的景德镇青花艺术继承了各代青花的优点,以历朝佳品为营养,推陈出新,在现代陶瓷艺术的领军人物带领下,同样绽放出夺目的光彩。可是说实话,现代瓷的确是十分精美,却是缺乏一定的历史底蕴,就像人没有了灵魂一样,空壳一个。就算是青花瓷制作的工艺再完美,做出的再漂亮,当欣赏的人知道是二十一世纪做出来的,也就索然寡味了。但是也许千百年后,我们的艺术,我们的现代瓷也是包含着我们现在的文化韵味,也拥有强大底蕴的吧。
  青花瓷是古陶之清纯,是明净之素雅,是青蓝之美观,是美丽之诱人,是瓷器之极致。它的前世今生仅仅用言语是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要我们细细去挖掘,去品味。
其他文献
上海光源储存环运行在恒流注入(top-up)模式下每10min注入一次,注入引起的β振荡为测量工作点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数字束流位置处理器采集储存环注入时的逐圈数据,对数据进行
碳烟的消光表征方法有很多种,但对于评价不稳定分布的碳烟体系,需要花费较大的代价。基于RDG-FA理论提出了一种相对简便易行的适用于不稳定分布碳烟的消光表征方法,即以碳烟
详细介绍了ITER驱动的次临界包层结构设计,沿环向360°整个次临界包层被分成36瓣,单瓣包层以等离子工作腔为分界面被分为内、外两部分,分别由第一壁结构、支承结构、燃料
提出一种用于分析硅纳米梁动态特性的改良型半连续体模型,对比传统的连续体理论,这种新模型使用了Keating势,并考虑了纳米梁在宽厚两个维度的分立特性。依据Sun-Zhang模型思
<正>珐琅彩瓷始于康熙后期,即康熙三十五年,它是由景泰蓝——即铜胎珐琅器转化而来,故珐琅彩瓷又名瓷胎画珐琅,彩料是从西洋引进的珐琅料。此种粉料含有大量硼和砷,画在瓷胎
2013年就要过去了,仿佛听到了新年的脚步。我们将和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为了共同的事业共享和携手并进。时光见证了我们有缘的40年风雨,阳光始终伴随着我们,温暖在心,有时候真的让我
期刊
行政伦理在现代公共管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由于经济、政治、法律等各种体制还不是很完善,导致了一系列行政伦理问题的出现。本文从我国
为实现混响室中威布尔分布杂波的有效模拟,营造逼真的雷达电磁环境,基于广义平稳非相关散射电磁环境下混响室信道衰落特性,通过控制幅度调制信号对衰落系数进行补偿,提出一种
釉的产生使陶瓷赋予了更多的表现形式,有了釉人们才可以随心所欲地利用釉来装饰各种各样的陶瓷产品。釉的萌芽最早是在彩陶时期,最早的釉是白釉。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工业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