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su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数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的意义,能让学生借助数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选出最合适的解题方法。为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数感的这些价值,将以如何更好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为主要内容,进行相应的策略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感培养
  数感是一种自觉的、无意识的理解和内化数学知识的意识。其主要是指人对数的运算的一般了解,而这种了解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借助更为灵活的解题思维去分析和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让学生以数学的思维去思考,这对每个学生,甚至可以说对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数学家,但是我们却希望每个学生都能进行有效的数学思考。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一、联系生活经验,实现数感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换句话说就是数学是人们客观定量世界的关键所在。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就要努力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即在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上构建数学理论知识,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推动学生可以更好地向前发展。数感是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累积、形成的,对于这一能力的培养,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探究、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熟悉”的感觉中获取知识,增强数感能力。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事先让学生将家中的一些小装饰品等带到课堂上来,用以充当商品,而自己则为学生准备好可以充当人民币的样币学具,这样,数学课堂就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商店”。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售卖”,让学生轮流当顾客和销售员。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开始提出要求,即看谁能用十块钱买到最多最好的东西。在活动后,教师就要及时组织学生对各自“售卖”的成果进行评价,并在小组中讨论,说一说自己总共消费了多少钱,买了哪些东西,每样东西分别花了多少钱等。像这样,将生活同实际数学活动结合在一起,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民币的概念,掌握人民币的换算问题,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售卖”“交易”的熟悉感中,提升学习数学的热情,明白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而感知数感、形成数感。
  二、开展动手操作,促使数感具体化
  只思维而不操作的学习过程,不是完整的学习过程。皮亚杰曾经就针对这一教学现象这样说过:“儿童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上的……”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动手操作对于学生学习以及培养学生的数感都是十分重要的。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加强对动手操作的重视,努力将数学课堂转变为学生动手探索的乐园。例如在学习“认识100以内的整数”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好上课要用的数学棒,然后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从自己的数学棒中抽出41根,在学生抽取的过程中,教师要细致地观察,看学生是如何拿的。有的学生就很中规中矩,一根一根地数出41根后,将其堆成一堆。这时,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现象继续问道:“如果你想让别人在短时间内就看出你摆的是41根的话,你该如何去做?”这时,学生就陷入了思考和讨论,之后,有的学生就回答了:“我们先将10个看做一堆,分4堆,然后再摆出1根。”这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让大家按照这种想法进行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数感就得到了初步的强化。紧接着,教师再要求学生摆出35根数学棒,有的学生按照之前的那种方式去摆了,也有的直接从之前摆的41根中抽出6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把自己的数感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同時还能让学生在操作的兴奋中,在大脑中建构起良好的数感。
  三、组织合作交流,实现数感真实化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相互交流互动的过程,合作交流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积极地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有空间、有时间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进而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得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进而实现共同学习、相互启发。像这样,让学生用数进行合作交流,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提升数感的同时,加强自己对数的理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與作用。例如在学习“十位数减9”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出示一张情境图:树上有14个桃子,一只小猴吃掉了9个,树上还剩几个?学生在看到图片后很快就将答案回答了出来:“可以表示成算式14-9。”那么答案是多少呢?学生就回答不出来了。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这一问题。在一段时间的交流探究之后,有的学生说:“先将14分成10和4,然后再用10减9,得出1,最后再将4和1相加。”还有的回答道:“因为9加上5等于14,所以,14减9等于5。”像这样,在合作探究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得出属于自己的答案,而数感也在无形中逐渐形成和完善。
  总而言之,在现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有良好数感的人,当他需要数感的时候,数感自然而然地就会出现,当然,要实现以上这种境界,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数感的形成是潜移默化且漫长的。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切实做到不断探索、反思、总结,将培养数感作为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将培养落到实处,进而让数学得以真正跟着学生的感觉走。
  参考文献:
  [1]张晶.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求知导刊,2016.
  [2]沙海华.课堂内外学数感 启蒙开智促发展:浅谈小学数学学生数感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13.
  [3]林淑珠.“我的身高是138米……”引发的思考: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
  编辑 郭小琴
其他文献
阅读演讲稿,应该拒绝"单一"、拒绝"平面"、拒绝"花哨"。除了要关注这篇演讲稿中或结构严谨、或文辞优美、或气势恢弘的文学景致之外,更要关注学生的视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被进一步
近20年来,我国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佳已成为我国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我国大学生在多项身体指标上与外国大学生相比均处于落后状态。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2014年7月25日至28日,由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与江海学刊杂志社共同举办的“文化强国高层论坛”暨“学术期刊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大连举行。来自《哲学研究》《新华文摘》、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社会科学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教学与研究》《学术研究》《人文杂志》《社会科学战线》《社会科学辑刊》《学习与探索》《东岳论丛》《广东社会科学》
对知识有所思考才能去感悟知识的精髓,问题是思考的前提,只有面对问题时才能去思考。而只有去进行思考,思维逻辑才能越来越强,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更深刻,学习数学知识也是如此,
2016年3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布,提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其实质就是让学生获得科学的思维,成功的体验。初中是一个过渡时期。课程繁多、难度加
历史教师的学科能力包括创新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多种教育和引导"学"的能力,提高历史教师的学科能力有利于学科教学,适应教育现代化。
2002年11月23日至30日,在UNDP和经贸部交流中心的支持下,科技部组团就生物安全研究与法制化管理问题访问了澳大利亚.这次考察的重点是澳大利亚的基因技术发展现状和研究开发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对其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从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与现实生活脱节、教学方式不够生活化的问题,也就
新课标指出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应该进行深入的改革,从而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对高中生物进行生活化教学更能体现新课改的要求,从而在实际生物教学中,学生不再死板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省(市)的逐步展开,甘肃省各高中学校也于2010年秋季正式开始了新课程改革。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直接参与者、具体实施者,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任何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