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遍古董骗局的马伯庸:收藏非著名小说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ijua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伯庸真的姓“马”,但“伯庸”只是笔名,他原名叫马力,出生于内蒙古,成长在桂林,上海上学,新西兰留学,又是典型北京人脑子的80后,从小到大转学13次,无论大学还是留学,念的都是市场专业,目前在一家外企市场部门“写PPT、写调研、写市场报告”,朝九晚五。
  几乎所有认识马伯庸的人,都爱称呼他为“亲王”。“马亲王”非常“鬼才”,只做好玩的事,只说有趣的话。他自嘲:“我就是个老实的胖子,朴实刚健,情绪多变,事少食烦,低调爱现。唯一可称道的,只是敢把自己古怪念头公之于世的勇气罢了。”他以“伪考据”和“戏仿体”闻名,是网络上人气最高的“冷笑话制造机”。读过他的文字,无论杂谈、小说还是微博,都很难不被他匪夷所思的想象力和好玩所折服。比如去年他的一篇《少年Ma的奇幻历史漂流之旅》博文,令人三观尽毁的博物馆游记,让一间名不见经传的民间博物馆一夜之间红遍全国。
  收藏
  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非著名小说
  马伯庸业余爱瞎逛各种博物馆,多年“混迹”古董市场,但他从不扎堆跟风逛展,“没有特定的地方,关注各种乱七八糟的展览信息,哪有好玩的就去哪儿。”于是诞生了小说《古董局中局》系列,书中涉及的众多古董造假、设局案例,无不让人瞠目结舌。
  写古董的家里就一定有很多古董吗?非也。“我对艺术品的兴趣,不在艺术品本身,而在它背后的故事。比如一件瓷器,谁造的,谁玩赏的,上面题款什么意思,和当时那个年代的大环境有什么相通之处,后来流传到谁手里了,缺的一角是怎么磕的,纹饰有什么寓意,等等。通过文物,我们可以穿越回那个时代,真切地感受到古人活动的气息。这是看资料所体会不到的。所以对我来说,买艺术品摆家里头和摆博物馆里头,是一回事,只要我能看到,就心满意足了,占有是不必要的。”马伯庸有自己的收藏原则,必须是冷门但又不贵的东西。
  比如放到旧书市场都没人捡的“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国内地出版的非著名小说”,这些在马伯庸眼里,反倒成了宝贝,“这个时代大家的创作手法还未脱离传统,但已经开始接触国外的新鲜事物和理念,两者之间的碰撞火花,在文学作品里体现得特别明显。而且那个时代的人写东西,带着一股稚嫩粗糙但却十分昂扬的精神,不乏被大众遗忘的佳作。我在翻阅这些书的时候,总是在想,如果那些作者们知道,他们当年写的东西会在几十年后得到一个素不相识者的微弱关注,会是怎样一番心情。”
  美食
  喜欢背后不靠谱的民间故事
  除了满世界逛展“砸馆子”、搜罗“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国内出版的非著名小说”,马伯庸最近又培育了一项新的奇葩爱好——搜集不靠谱民间美食故事。过桥米线、瓦罐煨汤、奥灶面……你在小饭馆吃饭时,看到墙上的各种美食故事,是不是都信以为真了?马伯庸才不信呢,他最近将网友们在小饭馆随手拍的各种不靠谱民间美食故事做了一个整理,时间跨度从上古直到民国,比如“吃货”乾隆皇帝是出镜最多的一位,下江南“代言”了各种小吃,而苏东坡更是穿越时间和空间,和波士顿龙虾扯上了关系,让人无法直视。马伯庸把这些不靠谱民间美食故事整理成了压缩包,陆续放到自己的微博上供网友下载“观赏”,“你会感慨我国古代饮食文化故事的博(槽)大(点)精(满)深(满)!”
  快问快答
  1.你偏爱哪一类的书,主要是哪些作家的书?
  历史类的与幻想类的。前者沉重,后者轻灵,恰好能够达成一个完美平衡。
  2.你买书的渠道是什么?经常逛书店还是网店?
  我有一个原则。如果是在书店闲逛,临走时一定会买一本,无论什么书。因为我对实体书店有感情,希望能尽自己的力量让它维持下去。如果是特定想买的书,那么我会让媳妇帮忙网购——因为我自己永远搞不懂网银的操作——这样方便、快捷。我没有特定喜欢的网站和书店,哪家打折低就去哪,比较没原则。
  3.你最近看过的一场演出是什么?
  美国音乐剧的中文版《Q大道》。
  4.有没有想推荐给大家的电影?以及最喜欢的电影明星?
  西蒙·佩吉的《Hot Fuzz》和憨豆先生的《Keeping mum》,典型的英式冷幽默,完美的剧本和表演,而且大腕云集。这两位主演都是我的心头所好。
  5.最近看过比较喜欢的美剧是什么?
  《纸牌屋》的第一季,范儿很足,太牛了。可惜第二季虽然主角的范儿还在,智力却下降了,结果成了装逼范儿。
  6.你最爱关注什么微信公众号?
  会定期发送一些奇趣知识的账号,比如一个叫利维坦的个人公众号,就很有意思。
  写字人
  马伯庸小档案
  作家,作品涵盖历史、悬疑、科幻等领域。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古董局中局》系列、《风起陇西》《三国机密》,中篇小说《末日焚书》《街亭杀人事件》,散文《风雨〈洛神赋〉》《破案:孔雀东南飞》《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等。曾获2005年国内科幻文学最高奖项“银河奖”、2010年人民文学奖散文奖,《寂静之城》获2012年朱自清散文奖,《古董局中局》入选第四届中国“图书势力榜”文学类年度十大好书。
其他文献
12月9日,A股从暴涨突然转为暴跌,上证指数[-0.49%]狂泻163个点、跌幅高达5.43%,创下5年来最大跌幅。跑步进场的P2P高杠杆资金几近爆仓。“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就快爆仓了!”深圳投资者吴卫(化名)满眼迷茫,投进股市的10万元瞬间蒸发,通过P2P配资放大5倍杠杆操作令他遭遇了股市滑铁卢。  最近草根一族通过民间融资,疯狂加杠杆抢入股市,据行业人士推测,单日进场达千亿量级,这其中相当部分是
回首春晚,近些年的报道早已成为一种既定模式,先是猜测谁将主导班底,再渲染谁进谁出,继而又无端揣测谁和谁的往日恩怨,等到节目终于有了雏形,谁赌气谁闹别扭了,又变成主打新闻,而除夕过去,指责和挑剔则肯定充斥着网络页面,非把导演和演员说个灰头土脸才肯罢休。  春晚持续了这么多年,的确不容易,而春晚压力越来越大,也成了挡都挡不住的趋势。为了将春晚办得尽量适合大多数观众的口味,好像什么招数都已使过,还开门办
余德耀作为收藏界巨头,在业界以胆子大,出手狠,专门收藏那些别人不敢收的作品而闻名。现实中的余德耀却温和亲切,在他位于上海静安区的办公室里,有一些印尼风格的家具、各种画册书籍和画作。他爱好红酒,对咖啡很有研究,还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采访开始前,他给记者倒上红酒,自己也拿一杯,请客人边品边聊。  余德耀最近很忙,一进门就见他在和建筑师开会,商讨美术馆的开馆细节——他的私人美术馆将于2105年1月7日正
摘 要:拼发球战术是1999年实行每球得分制新规则以后,伴随着得失分结构变化而产生的新的发球理念。它加强了发球攻击性,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过去发球、接发球相对平衡的局面,促进了发球技术的提高。许多教练针对拼发球理念制定了相关的拼发球战术。因此,利用好拼发球战术相当于进攻的开始,增加了对方接发球的难度,降低了对方接发球的成功率,有利于本队的防守反击,对夺取比赛胜利有明显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
课堂中的“慢”是指在教学关键时刻停顿或延缓授课进程,使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与学生心理节奏同步.新授课的概念教学、审题分析、练习“究”错等环节适当慢一些,有益于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学案情  这是一节市级公开课的导入实录,课题是新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实数》第一课时《算术平方根》.教者设计了如下一组练习题导入新课.
通过对2009~2013年高考广西理科综合中有机化学部分试题的归纳分析,发现试题中关于有机物命名的考查会比较稳定地出现,而考生的答题情况很不乐观,得分率低。例如2013年随机抽样30(5)小题的命名,正确率仅为15%,该小题的回答出现了17%的空白。由于有机物的种类繁多,同分异构现象又特别复杂,而课程教学中仅仅要求学生对烷烃的命名有所了解,但是试题考查中的内容又完全高于烷烃的命名范畴,因此该考点值
本文以多种教学辅助手段,视频、电脑动画、投影仪展示以及游戏方式等,揭示机械波的本质,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认识波的产生与传播。  波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运动形式,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主要体现在:  (1)教学内容上:首先表现在知识铺垫上,简谐振动就是单个质点运动形式中最为复杂的运动形式,它的受力大小和方向都在周期性变化;其次机械波又是基于简谐振动的质点群的“集体运动”,同时课本对机械波的描述过于的
摘要:本文以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为例,分析了高职学生在实习期间不同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方法及建议。  关键词:实习期间;心理问题;酒店管理    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两个教学环节是其在大学期间所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过程中,学生引发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实习的成效,甚至有可能影响学生一生的职业发展与人生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笔者三
摘 要:“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的音译,“general education”相对于“specical education”(专业教育)提出的。通字是通达、贯通、融会于一炉之意;识则指见识、器识。自19世纪至今,西方教育界对通识教育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研究,通识教育已成为近代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焦点问题之一。文章就其在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培养中的重要意义,进行尝试性的探索
她早年投身革命,是我党延安时期培养出来的为数不多的女文艺工作者;  她是我国第一代电影演员,几十年来以精湛的演技塑造了“江姐”等一大批栩栩如生的银幕人物形象,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她花甲之年受命创建“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为我国儿童电影事业的发展殚精竭虑,乃至断掉一节手指;  她就是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新中国首批二十二大影星之一——于蓝。     17岁奔赴延安,  满怀一腔热血踏上革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