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分析高校新生管理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探索了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的基本途径以及如何拓展新生管理的内涵建设,旨在为高校新生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高校;内涵建设;新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020-02
一、引言
大一是新生适应和转变的关键时期,“90后”新生的个人本位倾向明显,对新事物的思维价值及行为方式的多样化、差异化及独立化均各不相同,在对具体事件的判断和平时行为中,常以个人得失为准则而显示出明显的自利化倾向。由于每个新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因此教育者应找到与其个性相适应的管理方法,引起“共鸣”,进而不断引导学生。
新生管理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管理者要通过及时的思想教育和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强内涵建设,多途径、多举措的拓展高校新生管理工作,帮助新生尽早适应现代大学的学习生活,尽快自主融入到大学文化中。
二、加强新生管理内涵建设
1.切实推行诚信教育。诚信是当代高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新生教育管理中应首先推行诚信教育,使新生在学习、考试、做事、做人以及人际交往中处处以诚信为本。根据“90后”新生的差异特点和共性规律,制定有关诚信的规章制度,建立各自的诚信档案。在守诚信环境营造的基础上创建良好的班级诚信文化和风气,对学风建设常抓不懈,从而来培养新生的诚信品格。在德育教育上,使新生充分认识诚信品质之可贵。并充分利用班级的“主题班会”和“双学活动”平台切实开展诚信实践活动教育,倡导“自律”精神和自身素质修养。
2.引导新生合理制定学业规划。合理而科学的学业规划是新生思想稳定进而积极进取的动力和源泉。引导新生对学业进行科学规划,使其在知识、能力、素质、精神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今后职业规划奠定基础。大学四年,个人的知识、能力、素质所达到的高度,从根本上决定着职业起点的高低,并与将来取得的成就密切相关。
认同所学专业。入学之初,引导新生查看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以及相关课程,清楚自己所学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明确该专业就是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适合自己的专业。同时引导新生明确大学的学习与生活只是阶段性的,应把时间和主要精力放在最基础性的知识学习、能力训练与培养、人文科学素养和实践技能掌握等方面,使今后职业发展具备潜力和伸缩性,为终生学习、终生享用奠定基础。
学业规划内容要具体明确。学业规划涉及到对自身条件、专业内容和环境的分析以及自治力的培养,在制定时切忌空洞浮躁、应付了事,其内容应具体明确、易操作实施。学业规划可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规划并非严格机械的课程学习表,而是大学期间所要完成事情的大体思路,使大学的学习生活变得有目的性和方向性,丰富而有意义。微观规划其实是具体学习过程的日常安排,即明确每天要做的事并努力去实践,使大学日常生活、学习变得充实而有内涵。微观规划能避免新生大学期间浑浑噩噩过日子,无助且无奈,弱化被环境诱惑的风险。
3.打造一支精干务实的班干部队伍。一支精干务实的班级学生干部队伍是开展班级日常工作的前提。一个优秀的班级一定要有一个积极进取、团结紧张并呈多元辐射的班风,并能形成自身独特的班级文化。同学之间“比、学、赶、帮、超”,相互学习而进步,兴趣多元而活跃,大家乐于“自治”,班集体精诚团结、务实能干而有着广泛的亲和力、号召力,能代表管理者对班级学生进行有效管理。
在新生班级中,学生干部作为班级核心,工作是否得力高效、能否以身作则,对于优良学风、班风的形成举足轻重。因此应公开选拔和任用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办事公道、作风正派、热情有为、能担当示范的学生担任班干部,让他们成为班级管理员的得力助手。另外,班集体内要吸纳一定的先进分子,通过对典型的挖掘、树立和宣传,形成奖励先进、激励后进的风尚,在班集体营造争当先进、努力创优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的意识品格。另外,对班上的特殊群体要进行相应的资助与关怀,使之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将资助工作与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相结合,切实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解决生活学习等实际问题。
4.激励学生成长成才与发展提升。进入大学后,新生面临和接触到多元化的和较宽松的大学校园文化,并且与社会接触、磨炼的机会骤然增多,学习生活的独立性、主动性增强,他们极为关注自我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作为班级管理者,应切实引导和帮助新生做好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规划,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自觉参与有关自身成长与发展教育的导向。大力推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积极人生态度教育和生活学习细节教育,这将会推动班级建设的内涵充实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使学生健康成长、终生受益。同时,鼓励新生积极参加班委会、学生会、各类校园社团协会等组织,主动投身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不断锻炼和提升新生的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
5.开展多元化教育活动。新生管理的内涵建设一定要创建适合其所在集体特色的班级文化,并体现于一系列的多元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活动对新生因势利导,及时端正思想认识,培养战胜挫折、重拾信心的决心,为学习生活及其发展指明方向。(1)思想教育活动。“90后”新生群体的主体意识强烈,思想活跃、可塑性较强,同时又极注重个人的自我感受,渴望独立思考与探索,希望在平等交流中追求真理。因此,对新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应从进校之初,抓住契机,围绕成长成才中心,从社会大背景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从服务国家和社会与自身发展相结合的角度,将“管理学生、约束学生”转变为“服务学生、引导学生”。在思想教育中,以认知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以塑造学生的高尚情操和价值观为旋律,以促进学生主体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为动力,注重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等能力。并充分利用当今信息化平台,利用网络传媒将媒介素养教育引入新生的思想教育中。重视隐性思想教育的功效。隐性思想教育不注重“灌输”而强调“渗透”,强调借助于特定的载体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在无意识中去影响教育客体。它通过创设一定的社会环境、活动情境和文化氛围,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得到心灵感化、情操陶冶和哲理启迪,进而达到教育目的,其效果会更加巩固弥久。(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应作为新生管理的一个突出问题来重视,体现“以人为本”。由于学习生活环境和教育方式的突变,新生处于将成熟而又未成熟的心理发展阶段,存在许多心理矛盾,出现很多较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要及时开展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基层、了解新生的心理矛盾与产生原因,适时给予指导,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致力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自我能力的锻炼,并建立个人心理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疏导、跟踪教育。还可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同时利用社团组织这个丰富的载体,鼓励新生参加社团协会活动,培养兴趣、陶冶情操、锻炼能力,引导他们自我消除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成长。(3)专业学习经验交流活动。由于从中学的封闭式、被控式学习到大学的开放式、多元化、自主性学习的突变,许多新生还不能立即适应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和独立研究。班集体可以经常性地举办学习经验交流活动,请学得较好的学生或高年级的优秀生畅谈大学的学习特点和方法,探讨专业学习经验。鼓励新生多参加各类专题讲座,甚至高年级的课程经验交流会。另外,引导新生利用图书馆资源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参考书和有关资料。采取多元化形式、多渠道地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激励新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4)班级兴趣活动。对新生的管理不仅体现在专业课程学习上,更根植在班级所开展的一系列兴趣活动上,这也是班集体活力和凝聚力的象征,是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班级生活并持之以恒的有效途径,更是构建班级文化的体现。大学生朝气蓬勃、青春激扬,大学校园、班集体和各类社团协会正是他们展示兴趣才华、彰显个性爱好的舞台。新生的才华不一、兴趣各异,通过广泛开展各类班级兴趣活动,让每一位学生至少培养一种兴趣和爱好,这将为大学生活添彩,为今后择业增色。
三、结束语
加强高校新生的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者实施教书育人的良心工程,管理者要及时帮助新生调整心态、树立信心,引导其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肖冬梅,肖万飞.对新时期高校班集体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1,(7).
[2]杨素华,闫向东,王惠.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11,(9).
[3]王浩.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隐性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6,(01).
[4]李红恩,勒玉乐.教师的教育情感:内涵、构成与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1,(10).
关键词:高校;内涵建设;新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020-02
一、引言
大一是新生适应和转变的关键时期,“90后”新生的个人本位倾向明显,对新事物的思维价值及行为方式的多样化、差异化及独立化均各不相同,在对具体事件的判断和平时行为中,常以个人得失为准则而显示出明显的自利化倾向。由于每个新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因此教育者应找到与其个性相适应的管理方法,引起“共鸣”,进而不断引导学生。
新生管理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管理者要通过及时的思想教育和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强内涵建设,多途径、多举措的拓展高校新生管理工作,帮助新生尽早适应现代大学的学习生活,尽快自主融入到大学文化中。
二、加强新生管理内涵建设
1.切实推行诚信教育。诚信是当代高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新生教育管理中应首先推行诚信教育,使新生在学习、考试、做事、做人以及人际交往中处处以诚信为本。根据“90后”新生的差异特点和共性规律,制定有关诚信的规章制度,建立各自的诚信档案。在守诚信环境营造的基础上创建良好的班级诚信文化和风气,对学风建设常抓不懈,从而来培养新生的诚信品格。在德育教育上,使新生充分认识诚信品质之可贵。并充分利用班级的“主题班会”和“双学活动”平台切实开展诚信实践活动教育,倡导“自律”精神和自身素质修养。
2.引导新生合理制定学业规划。合理而科学的学业规划是新生思想稳定进而积极进取的动力和源泉。引导新生对学业进行科学规划,使其在知识、能力、素质、精神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今后职业规划奠定基础。大学四年,个人的知识、能力、素质所达到的高度,从根本上决定着职业起点的高低,并与将来取得的成就密切相关。
认同所学专业。入学之初,引导新生查看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以及相关课程,清楚自己所学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明确该专业就是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适合自己的专业。同时引导新生明确大学的学习与生活只是阶段性的,应把时间和主要精力放在最基础性的知识学习、能力训练与培养、人文科学素养和实践技能掌握等方面,使今后职业发展具备潜力和伸缩性,为终生学习、终生享用奠定基础。
学业规划内容要具体明确。学业规划涉及到对自身条件、专业内容和环境的分析以及自治力的培养,在制定时切忌空洞浮躁、应付了事,其内容应具体明确、易操作实施。学业规划可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规划并非严格机械的课程学习表,而是大学期间所要完成事情的大体思路,使大学的学习生活变得有目的性和方向性,丰富而有意义。微观规划其实是具体学习过程的日常安排,即明确每天要做的事并努力去实践,使大学日常生活、学习变得充实而有内涵。微观规划能避免新生大学期间浑浑噩噩过日子,无助且无奈,弱化被环境诱惑的风险。
3.打造一支精干务实的班干部队伍。一支精干务实的班级学生干部队伍是开展班级日常工作的前提。一个优秀的班级一定要有一个积极进取、团结紧张并呈多元辐射的班风,并能形成自身独特的班级文化。同学之间“比、学、赶、帮、超”,相互学习而进步,兴趣多元而活跃,大家乐于“自治”,班集体精诚团结、务实能干而有着广泛的亲和力、号召力,能代表管理者对班级学生进行有效管理。
在新生班级中,学生干部作为班级核心,工作是否得力高效、能否以身作则,对于优良学风、班风的形成举足轻重。因此应公开选拔和任用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办事公道、作风正派、热情有为、能担当示范的学生担任班干部,让他们成为班级管理员的得力助手。另外,班集体内要吸纳一定的先进分子,通过对典型的挖掘、树立和宣传,形成奖励先进、激励后进的风尚,在班集体营造争当先进、努力创优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的意识品格。另外,对班上的特殊群体要进行相应的资助与关怀,使之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将资助工作与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相结合,切实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解决生活学习等实际问题。
4.激励学生成长成才与发展提升。进入大学后,新生面临和接触到多元化的和较宽松的大学校园文化,并且与社会接触、磨炼的机会骤然增多,学习生活的独立性、主动性增强,他们极为关注自我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作为班级管理者,应切实引导和帮助新生做好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规划,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自觉参与有关自身成长与发展教育的导向。大力推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积极人生态度教育和生活学习细节教育,这将会推动班级建设的内涵充实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使学生健康成长、终生受益。同时,鼓励新生积极参加班委会、学生会、各类校园社团协会等组织,主动投身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不断锻炼和提升新生的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
5.开展多元化教育活动。新生管理的内涵建设一定要创建适合其所在集体特色的班级文化,并体现于一系列的多元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活动对新生因势利导,及时端正思想认识,培养战胜挫折、重拾信心的决心,为学习生活及其发展指明方向。(1)思想教育活动。“90后”新生群体的主体意识强烈,思想活跃、可塑性较强,同时又极注重个人的自我感受,渴望独立思考与探索,希望在平等交流中追求真理。因此,对新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应从进校之初,抓住契机,围绕成长成才中心,从社会大背景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从服务国家和社会与自身发展相结合的角度,将“管理学生、约束学生”转变为“服务学生、引导学生”。在思想教育中,以认知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以塑造学生的高尚情操和价值观为旋律,以促进学生主体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为动力,注重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等能力。并充分利用当今信息化平台,利用网络传媒将媒介素养教育引入新生的思想教育中。重视隐性思想教育的功效。隐性思想教育不注重“灌输”而强调“渗透”,强调借助于特定的载体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在无意识中去影响教育客体。它通过创设一定的社会环境、活动情境和文化氛围,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得到心灵感化、情操陶冶和哲理启迪,进而达到教育目的,其效果会更加巩固弥久。(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应作为新生管理的一个突出问题来重视,体现“以人为本”。由于学习生活环境和教育方式的突变,新生处于将成熟而又未成熟的心理发展阶段,存在许多心理矛盾,出现很多较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要及时开展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基层、了解新生的心理矛盾与产生原因,适时给予指导,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致力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自我能力的锻炼,并建立个人心理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疏导、跟踪教育。还可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同时利用社团组织这个丰富的载体,鼓励新生参加社团协会活动,培养兴趣、陶冶情操、锻炼能力,引导他们自我消除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成长。(3)专业学习经验交流活动。由于从中学的封闭式、被控式学习到大学的开放式、多元化、自主性学习的突变,许多新生还不能立即适应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和独立研究。班集体可以经常性地举办学习经验交流活动,请学得较好的学生或高年级的优秀生畅谈大学的学习特点和方法,探讨专业学习经验。鼓励新生多参加各类专题讲座,甚至高年级的课程经验交流会。另外,引导新生利用图书馆资源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参考书和有关资料。采取多元化形式、多渠道地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激励新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4)班级兴趣活动。对新生的管理不仅体现在专业课程学习上,更根植在班级所开展的一系列兴趣活动上,这也是班集体活力和凝聚力的象征,是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班级生活并持之以恒的有效途径,更是构建班级文化的体现。大学生朝气蓬勃、青春激扬,大学校园、班集体和各类社团协会正是他们展示兴趣才华、彰显个性爱好的舞台。新生的才华不一、兴趣各异,通过广泛开展各类班级兴趣活动,让每一位学生至少培养一种兴趣和爱好,这将为大学生活添彩,为今后择业增色。
三、结束语
加强高校新生的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者实施教书育人的良心工程,管理者要及时帮助新生调整心态、树立信心,引导其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肖冬梅,肖万飞.对新时期高校班集体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1,(7).
[2]杨素华,闫向东,王惠.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11,(9).
[3]王浩.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隐性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6,(01).
[4]李红恩,勒玉乐.教师的教育情感:内涵、构成与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