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比较市场估值的一个常识性错误是,以为2007年的牛市是不可逾越的,是估值的最高点。大部分人对于估值的理解、特别是市盈率的理解,依旧停留在静态的PE高低。而现实是大量企业通过外延式拓展,利用资本溢价并购实现外延式拓展下的业绩扩张,虽然不排除其中滥竽充数利用市场情绪的行径,但很多企业确实通过这个方式得以拓展了经营实力。
特别是2007年行情的终结,并不是因为估值到了市场无法承受的高度,而是整个外围环境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从资金分流上、投资情绪上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虽然2007年之后资本市场低迷了5年,但是同样宏观背景下的房地产却在之后的数年内依然实现了高速的增长。这其实都和中国的政策、投资渠道和标的物的认知有深刻关系。
目前整个股市火爆,特别是新兴产业中诸如互联网企业所具备的高覆盖性质和高聚集性带来的某一个领域的爆发式增长,从2013年的手游,到文化传媒娱乐到最近的互联网金融甚至未来的互联网+形态,从我们身边所能经历的包括如滴滴打车等新的互联网产业形态,无不颠覆着过往的生活方式,得以估值溢价的基础是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
从目前所经历的转型,包括本周公布的各项宏观数据来看,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已经不再被推崇,2015年4月工业增加值仅为5.9%,弱于预期。1~4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为12%,低增长,而且不排除未来继续下降。房地产销售同比降幅收窄,但考虑到刚需和改善型需求双放缓,房地产的鼎盛时期已经过去,对整个社会资金的吸金效应大幅降低。
以往过度刺激造成的过剩产能,特别是房地产和基建产业造成的大量过剩产能依旧处于去产能、去库存的阶段,这一波一带一路、海外工程再次爆炒相关概念股,从整个产业结构和实际业务消化来看,它们的预期依旧不乐观。
制造业终端需求不足,未来以去库存、去产能和去杠杆为主;商业银行风险偏好回落,对私营部门信用惜贷抽贷,融资成本高企。不难理解,通过互联网,金融信息化改造降低银行经营成本和加强互联网金融的拓展,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是时代趋势下的迫切要求,也是李克强总理近期力推银行降费的原因。而资本市场对于金融软件信息服务、互联网金融标的热炒,在这个背景下还会延续。
预计未来政府会加大稳增长的力度。在财政和土地出让收入双放缓,PPP短期难堪大任的压力下,货币会宽松积极配合公共部门需求的再扩张,降准、降息还会出现。
一方面是整个货币宽松带来的巨量流动性,一方面是实体经济还处于转型的过渡期,传统产业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和捉襟见肘。
市场上资金的投资渠道如果从之前2008年大熊之后还有房地产来分流和吸纳,在目前这个背景下,在降准降息趋势下,涌出的资金对于实体投资会谨慎。大量资金又不满足于低利率的银行理财,而房地产投资预期不高,资金只能通过股市来消化,大家要关注一个数据:上周(5.04~5.08)投资者银证转账净流入8576亿元,期末资金余额为26378亿元,资金余额日平均值为21237亿元,前一周日均值为21741亿元,创出历史新高。估计这种赚钱效应将继续传导,一周流往股市的净流入资金估计都要破万亿。
而这千亿、万亿的资金不管往哪里扎堆,都会掀起巨大的波澜,进来的资金肯定不是放在存管账户里吃利息的。
总而言之,整个行情目前既矛盾又充满了机会,矛盾点在于大家对估值的分歧,在实体经济相对滞后的背景下,只会随着大涨而愈来愈大,而海量资金入市对于高预期标的的溢价效应、降息降准下资金流动性的宽松,以及其他投资环境不佳造成的喜好偏离,又在不断推高行情,而新兴产业特别是增长预期明确的行业和公司又在通过资本运作,如并购重组等做强自己的领域。
虽然大家都觉得有泡沫了,但在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选择前,政府又对股市保持暧昧和爱护的态度下,还是那句话,且行且珍惜吧。
特别是2007年行情的终结,并不是因为估值到了市场无法承受的高度,而是整个外围环境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从资金分流上、投资情绪上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虽然2007年之后资本市场低迷了5年,但是同样宏观背景下的房地产却在之后的数年内依然实现了高速的增长。这其实都和中国的政策、投资渠道和标的物的认知有深刻关系。
目前整个股市火爆,特别是新兴产业中诸如互联网企业所具备的高覆盖性质和高聚集性带来的某一个领域的爆发式增长,从2013年的手游,到文化传媒娱乐到最近的互联网金融甚至未来的互联网+形态,从我们身边所能经历的包括如滴滴打车等新的互联网产业形态,无不颠覆着过往的生活方式,得以估值溢价的基础是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
从目前所经历的转型,包括本周公布的各项宏观数据来看,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已经不再被推崇,2015年4月工业增加值仅为5.9%,弱于预期。1~4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为12%,低增长,而且不排除未来继续下降。房地产销售同比降幅收窄,但考虑到刚需和改善型需求双放缓,房地产的鼎盛时期已经过去,对整个社会资金的吸金效应大幅降低。
以往过度刺激造成的过剩产能,特别是房地产和基建产业造成的大量过剩产能依旧处于去产能、去库存的阶段,这一波一带一路、海外工程再次爆炒相关概念股,从整个产业结构和实际业务消化来看,它们的预期依旧不乐观。
制造业终端需求不足,未来以去库存、去产能和去杠杆为主;商业银行风险偏好回落,对私营部门信用惜贷抽贷,融资成本高企。不难理解,通过互联网,金融信息化改造降低银行经营成本和加强互联网金融的拓展,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是时代趋势下的迫切要求,也是李克强总理近期力推银行降费的原因。而资本市场对于金融软件信息服务、互联网金融标的热炒,在这个背景下还会延续。
预计未来政府会加大稳增长的力度。在财政和土地出让收入双放缓,PPP短期难堪大任的压力下,货币会宽松积极配合公共部门需求的再扩张,降准、降息还会出现。
一方面是整个货币宽松带来的巨量流动性,一方面是实体经济还处于转型的过渡期,传统产业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和捉襟见肘。
市场上资金的投资渠道如果从之前2008年大熊之后还有房地产来分流和吸纳,在目前这个背景下,在降准降息趋势下,涌出的资金对于实体投资会谨慎。大量资金又不满足于低利率的银行理财,而房地产投资预期不高,资金只能通过股市来消化,大家要关注一个数据:上周(5.04~5.08)投资者银证转账净流入8576亿元,期末资金余额为26378亿元,资金余额日平均值为21237亿元,前一周日均值为21741亿元,创出历史新高。估计这种赚钱效应将继续传导,一周流往股市的净流入资金估计都要破万亿。
而这千亿、万亿的资金不管往哪里扎堆,都会掀起巨大的波澜,进来的资金肯定不是放在存管账户里吃利息的。
总而言之,整个行情目前既矛盾又充满了机会,矛盾点在于大家对估值的分歧,在实体经济相对滞后的背景下,只会随着大涨而愈来愈大,而海量资金入市对于高预期标的的溢价效应、降息降准下资金流动性的宽松,以及其他投资环境不佳造成的喜好偏离,又在不断推高行情,而新兴产业特别是增长预期明确的行业和公司又在通过资本运作,如并购重组等做强自己的领域。
虽然大家都觉得有泡沫了,但在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选择前,政府又对股市保持暧昧和爱护的态度下,还是那句话,且行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