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的意义不只是帮助学生掌握语文技能,提升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同样重要的是语文中包含着的“立人”的思想,是传统文化的教育。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文化在我们的教学中受到了忽视,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纳入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并且将之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我们要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拥有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文化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扬中华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应该承担的责任,特别是对于处在基础教育开端的小学语文来说,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历史十分悠久,传统文化非常的丰富,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逐步地将这些文化渗透给学生,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培养良好的情操。从目前的实际探究情况来看,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为了帮助传统文化有效地进入语文课堂,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从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进行合理地教学设计。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实际的教学经验,对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一番探讨,以供参考。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渗透现状
1.学生缺乏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在“快餐”、“洋文化”的时代,我们要想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就要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但现如今我国对学生传统文化兴趣的激发却是非常困难的。一方面,现在的小学生因为过早的接受电子和高科技产品,变得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却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比如说:孔子、老子、孟子这些人物,一概不知,这种现象导致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更加难实施。另一方面,有的学校太过于重视英语教学,忽略了我国传统语言的学习。这种种因素,就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所以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创新教学形式,注重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兴趣。
2.小学语文忽略了传统文化理解
在当今教学中,很多老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他们把传统文化的学习转变成了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老师只是追求了背诵的效果,却忽略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所以就要求我们作为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的,不能只是为了背诵而背诵,更要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注重里面传统文化的精神。
二、兴趣民俗故事中渗透传统文化
1.从兴学生兴趣着手,渗透传统文化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动机。小学生的好奇心十分旺盛,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知欲望,在课堂上也很可能会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产生。因此,要想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更好地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就必须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教学,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以兴趣为起点,主动地去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并了解其中渗透的文化精神。
例如,笔者利用课下时间学习了一些“皮影”的简单操作,并且将“皮影”带进了课堂,为学生现场进行了“皮影”的操作。这样的教学形式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于是,笔者就趁着这个氛围,为學生讲述了“皮影”的由来和发展历史和意义,让学生通过这种传统物件的了解,更深入地了解祖国的文化,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这样,将学生不了解的事物展示在学生面前,就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我们在再以兴趣为起始点,向学生进行讲解,就能更好的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2.结合我国传统习俗,认识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带着鲜明的民族色彩,随着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外来的文化,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却认识不足,这种现象,十分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因此,在传播传统文化精神时,教师必须重视与习俗的结合,让学生正视并重视起自己民族的文化。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通过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意义与形式,来提升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例如,在课上笔者会根据时间,为学生讲解端午节、中秋节还有春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及发展,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在这些节日中人们都会做些什么;并且针对班上的一些少数民族的学生,笔者会让他们准备资料讲解一些关于自己民族的特色及爱好,以此为切入点,向学生讲解中国各个少数民族的习俗。这样,通过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习俗,就能让学生更加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历史,进而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
3.解读传统故事魅力,增强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虽然汇聚了深厚的文化知识,但是对传统文化的介绍有限,需要我们继续开拓新的领域,帮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此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关于传统文化的课外书,这样既能够增长学生的所闻所识,也能让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学气质。如,在市场中有很多关于古代名人的书籍,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了解名人故事,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为自己生的写作积累素材,还能够学习他人写作手法,进而完善自己的写作技巧。阅读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支持,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传统文化的传承,开展一些语文活动,如,组织学生练习钢笔字、毛笔字,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等。同时也可以带领学生一同去搜集当地的传统文化,将本土文化带入语文课堂中,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也能够加强学生对家乡的认识与热爱。活动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如,教师可以调节班级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进行剪纸、布艺、刺绣等传统文化的尝试,也可以在课下的时间学习各种传统工艺,以此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能力。这样,当学生积累一定传统文化的经验之后,自身的写作能力也就会有所提升。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1.语文寓言故事出发,探究传统文化
我们教材中的文章选取都是经过编者细心筛选,具有典范性的,不仅用词优美,而且饱含的原作者浓厚的情感和文化内涵,文章的风格也多种多样,可以作为教师帮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教材,正确地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进行吸纳。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中,尤其是一些寓言故事,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作为我们的重点传授途径,许多寓言故事中包含着深厚的文化精神和道德力量,可以使学生获得充分的养分和感悟,帮助学生充分地感受传统文化的力量。 例如,在教学《精卫填海》这一课时,笔者就利用多媒体设备将“精卫填海”的故事用学生喜欢的动画的形式展现了出来,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感受故事中精卫矢志不渝、坚强的精神。
2.通过赏析语文古诗,体会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承載了深刻的哲理与内涵,也蕴含了一些传统文化。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以来,中国的诗歌创作就兴盛不衰,并且不断演变,从楚辞、乐府诗到唐诗宋词,古诗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表现的内容也更加丰富。通过赏析古诗,我们可以管窥古代人的生活状况、古代人的文化习惯、古代人的思想等。
例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时,首先笔者给学生介绍这首诗的作者以及写作背景,这首诗歌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重阳节登高之时所作,王维正值17岁,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而他的家乡远在华山东面的蒲州,重阳登高之时,触景生情,十分思念故乡,于是就创作了这首诗歌。诗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通过笔者的讲解,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好奇不已,于是接下来,笔者就给学生介绍了重阳节的习俗,并且让学生进行讨论。如此,笔者就借助古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并且还使学生对古诗有了深刻的了解。再如,在教学《登飞来峰》这首古诗时,笔者就利用信息设备为学生展示飞来峰上古塔之上的磅礴景象,调动课堂上的氛围,接下来,再细致地为学生对这首诗进行讲解,使学生正确地了解并感悟诗人的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如此,通过情景片段的展示,就提升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并促进了学生的爱国意识。
3.举办课外文化活动,丰富知识储备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不应该只是在学校和课堂上,还可以在课余时间举行课外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传统文化,并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渐渐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提升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例如,在教学《赵州桥》这一课时,笔者就利用多媒体上展示了这历经了一千多年的赵州桥图片和视频,向同学讲解赵州桥的由来和设计,让学生体会古人在建筑方面的聪明才智。讲解完这篇文章后,学生对中华古建筑很感兴趣,所以笔者便在课余时间,举办了一场主体为“中国历史遗迹”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时展示自己搜集的中国历史遗迹的图片、信息和相关诗词,并朗诵关于历史遗迹的古代诗词。如此,通过举办这种课外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深刻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和增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也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实地考察不现实,我写的是收集资料,加强历史遗迹的了解)
总而言之,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语文知识中的传统文化渗透,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在教学的实际现状,灵活的转变我们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以此来培养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人,进而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志宏.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24):134-135.
[2]柯玲琴.如何将传统文化的精华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6):117.
[3]姚本忠.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OL].学周刊,2019(16):82[2019-07-18].https://doi.org/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6.071.
[4]高一刚,石以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J].华夏教师,2019(13):34-35.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文化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扬中华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应该承担的责任,特别是对于处在基础教育开端的小学语文来说,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历史十分悠久,传统文化非常的丰富,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逐步地将这些文化渗透给学生,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培养良好的情操。从目前的实际探究情况来看,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为了帮助传统文化有效地进入语文课堂,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从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进行合理地教学设计。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实际的教学经验,对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一番探讨,以供参考。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渗透现状
1.学生缺乏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在“快餐”、“洋文化”的时代,我们要想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就要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但现如今我国对学生传统文化兴趣的激发却是非常困难的。一方面,现在的小学生因为过早的接受电子和高科技产品,变得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却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比如说:孔子、老子、孟子这些人物,一概不知,这种现象导致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更加难实施。另一方面,有的学校太过于重视英语教学,忽略了我国传统语言的学习。这种种因素,就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所以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创新教学形式,注重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兴趣。
2.小学语文忽略了传统文化理解
在当今教学中,很多老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他们把传统文化的学习转变成了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老师只是追求了背诵的效果,却忽略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所以就要求我们作为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的,不能只是为了背诵而背诵,更要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注重里面传统文化的精神。
二、兴趣民俗故事中渗透传统文化
1.从兴学生兴趣着手,渗透传统文化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动机。小学生的好奇心十分旺盛,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知欲望,在课堂上也很可能会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产生。因此,要想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更好地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就必须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教学,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以兴趣为起点,主动地去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并了解其中渗透的文化精神。
例如,笔者利用课下时间学习了一些“皮影”的简单操作,并且将“皮影”带进了课堂,为学生现场进行了“皮影”的操作。这样的教学形式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于是,笔者就趁着这个氛围,为學生讲述了“皮影”的由来和发展历史和意义,让学生通过这种传统物件的了解,更深入地了解祖国的文化,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这样,将学生不了解的事物展示在学生面前,就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我们在再以兴趣为起始点,向学生进行讲解,就能更好的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2.结合我国传统习俗,认识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带着鲜明的民族色彩,随着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外来的文化,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却认识不足,这种现象,十分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因此,在传播传统文化精神时,教师必须重视与习俗的结合,让学生正视并重视起自己民族的文化。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通过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意义与形式,来提升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例如,在课上笔者会根据时间,为学生讲解端午节、中秋节还有春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及发展,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在这些节日中人们都会做些什么;并且针对班上的一些少数民族的学生,笔者会让他们准备资料讲解一些关于自己民族的特色及爱好,以此为切入点,向学生讲解中国各个少数民族的习俗。这样,通过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习俗,就能让学生更加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历史,进而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
3.解读传统故事魅力,增强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虽然汇聚了深厚的文化知识,但是对传统文化的介绍有限,需要我们继续开拓新的领域,帮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此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关于传统文化的课外书,这样既能够增长学生的所闻所识,也能让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学气质。如,在市场中有很多关于古代名人的书籍,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了解名人故事,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为自己生的写作积累素材,还能够学习他人写作手法,进而完善自己的写作技巧。阅读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支持,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传统文化的传承,开展一些语文活动,如,组织学生练习钢笔字、毛笔字,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等。同时也可以带领学生一同去搜集当地的传统文化,将本土文化带入语文课堂中,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也能够加强学生对家乡的认识与热爱。活动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如,教师可以调节班级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进行剪纸、布艺、刺绣等传统文化的尝试,也可以在课下的时间学习各种传统工艺,以此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能力。这样,当学生积累一定传统文化的经验之后,自身的写作能力也就会有所提升。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1.语文寓言故事出发,探究传统文化
我们教材中的文章选取都是经过编者细心筛选,具有典范性的,不仅用词优美,而且饱含的原作者浓厚的情感和文化内涵,文章的风格也多种多样,可以作为教师帮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教材,正确地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进行吸纳。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中,尤其是一些寓言故事,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作为我们的重点传授途径,许多寓言故事中包含着深厚的文化精神和道德力量,可以使学生获得充分的养分和感悟,帮助学生充分地感受传统文化的力量。 例如,在教学《精卫填海》这一课时,笔者就利用多媒体设备将“精卫填海”的故事用学生喜欢的动画的形式展现了出来,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感受故事中精卫矢志不渝、坚强的精神。
2.通过赏析语文古诗,体会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承載了深刻的哲理与内涵,也蕴含了一些传统文化。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以来,中国的诗歌创作就兴盛不衰,并且不断演变,从楚辞、乐府诗到唐诗宋词,古诗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表现的内容也更加丰富。通过赏析古诗,我们可以管窥古代人的生活状况、古代人的文化习惯、古代人的思想等。
例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时,首先笔者给学生介绍这首诗的作者以及写作背景,这首诗歌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重阳节登高之时所作,王维正值17岁,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而他的家乡远在华山东面的蒲州,重阳登高之时,触景生情,十分思念故乡,于是就创作了这首诗歌。诗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通过笔者的讲解,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好奇不已,于是接下来,笔者就给学生介绍了重阳节的习俗,并且让学生进行讨论。如此,笔者就借助古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并且还使学生对古诗有了深刻的了解。再如,在教学《登飞来峰》这首古诗时,笔者就利用信息设备为学生展示飞来峰上古塔之上的磅礴景象,调动课堂上的氛围,接下来,再细致地为学生对这首诗进行讲解,使学生正确地了解并感悟诗人的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如此,通过情景片段的展示,就提升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并促进了学生的爱国意识。
3.举办课外文化活动,丰富知识储备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不应该只是在学校和课堂上,还可以在课余时间举行课外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传统文化,并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渐渐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提升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例如,在教学《赵州桥》这一课时,笔者就利用多媒体上展示了这历经了一千多年的赵州桥图片和视频,向同学讲解赵州桥的由来和设计,让学生体会古人在建筑方面的聪明才智。讲解完这篇文章后,学生对中华古建筑很感兴趣,所以笔者便在课余时间,举办了一场主体为“中国历史遗迹”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时展示自己搜集的中国历史遗迹的图片、信息和相关诗词,并朗诵关于历史遗迹的古代诗词。如此,通过举办这种课外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深刻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和增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也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实地考察不现实,我写的是收集资料,加强历史遗迹的了解)
总而言之,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语文知识中的传统文化渗透,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在教学的实际现状,灵活的转变我们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以此来培养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人,进而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志宏.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24):134-135.
[2]柯玲琴.如何将传统文化的精华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6):117.
[3]姚本忠.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OL].学周刊,2019(16):82[2019-07-18].https://doi.org/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6.071.
[4]高一刚,石以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J].华夏教师,2019(1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