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支离破碎的记忆,只留下他
因为头发花白,47岁的王东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一些,比他小一岁的瞿霞却发黑肤白,看起来只有三十多岁。“你多大了?”每当有人问瞿霞时,她都会不假思索地说:“三十出头!”
瞿霞说得没错,她的大部分记忆停留在了35岁那年的夏天。
2008年8月29日,正上班的瞿霞突发脑溢血,被紧急送往医院。接受开颅手术后,瞿霞一直昏迷不醒。那段日子,王东不停在她耳边祈祷:“只要你活着,即便成了植物人,我也会好好照顾你的!求求你活下来!”
一个多月后,瞿霞终于醒了。她缓缓睁开眼睛,眼神越过病床前的亲戚朋友,直到看见丈夫,她的眼泪簌簌而落。瞿霞的记忆变得支离破碎,父母、儿子以及相识多年的朋友,她都不认识了,只记得王东。
出院时,瞿霞不会走路,不会吃饭、穿衣,说话含混不清……35岁的她变成了智商和自理能力只有3岁的孩子。她虽认得王东,但两人一路走来的点滴也忘得一干二净。“你忘了没关系,我记得就好。”王东说。
王东和瞿霞是重庆市涪陵区人,1992年同时考上涪陵区电大的他们成为同班同学。瞿霞能歌善舞、性格开朗,是班里的文艺委员。王东性格内向,他对瞿霞一见钟情,但不好意思说。直到大学最后一学期,才鼓足勇气向瞿霞表白。她点头答应,笑着说:“怎么才表白?我可是一进校门就相中你喽!”
1994年两人大学毕业,单位相隔50公里。每到周末,王东坐近两个小时的车去看瞿霞,她在宿舍里给他做饭吃。1995年,王东和瞿霞结婚。第二年,儿子出生后,王东调到离妻子单位很近的涪陵区第19中学任教,一家三口终于团聚。
儿子学习好,礼貌懂事,自己和妻子都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且有口皆碑,这是王东和瞿霞想要的幸福,触手可及又满是烟火气息。但他们的幸福生活却在瞿霞突发重病后戛然而止,那年王东36岁,儿子12岁。瞿霞死里逃生捡回了一条命,但面对支离破碎的记忆,她又将如何面对接下来的生活?
最乖的学生,重回童年时光
从医院回家后,瞿霞在床上躺了两个多月。当时王东带毕业班,他的母亲来家里帮忙,给儿媳做饭、洗澡和翻身。在婆婆的精心照料下,瞿霞终于能下地走路,自己吃饭,说话也渐渐利落了。
瞿霞的生活,一切要重新开始,但王东并不着急。“原以为她会成植物人,但她居然醒过来了;原以为她再不能走路,但她现在能牵着我的手出门,说的话也越来越多了。”
基本生活能力渐渐恢复后,王东开始让瞿霞出门。他带着她,如何进电梯、按楼层,拐几个弯可以走上花园那条小径,过几栋楼能看见她以前最爱光顾的超市……手把手地带了她十几次后,王东问瞿霞能自己去超市吗?她点头,拿着钱包出了门。
原本来回20分钟的路程,转眼40分钟了,瞿霞还没回家。王东急忙去找,发现妻子在另一栋楼下走来走去,家门近在咫尺,但她找不到了。看到王东,瞿霞像个小孩,哇哇大哭着跑过来……
每次王东去学校上课,瞿霞都拽着他不让走;他下班回家,她会小鸟般欢呼着跑过来迎接。他问她:“今天过得怎么样啊?”她也问:“今天过得怎么样啊?”他说:“今天过得还不错!”她也说:“过得还不错。”她认真地重复着他的每一句话。
王东不在家时,瞿霞总是闷闷不乐,不好好吃饭,不爱说话,这让王东很揪心。2009年3月,王东向学校领导提出能否带妻子来学校,领导说,只要瞿霞不闹,王东带她上课都没关系。
王东既高兴又紧张。第一次带瞿霞去上课,他非常忐忑。“我担心学生把注意力都放在她身上,也害怕她在课堂上捣乱。”
王东郑重其事地向学生介绍了这个特殊的“新同学”后,瞿霞坐在了教室最后一排。她在课桌上摆出课本,正襟危坐听得特别认真。下课后,孩子们围到她身边叫她“师母”,瞿霞高兴得合不拢嘴,王东放心了。
王东上课,瞿霞是坐在讲台下听他讲课的乖学生;他在办公室备课、改作业,她就和他班上的学生去操场玩。对瞿霞而言,记忆的按钮不是彻底关闭,而是倒拨回去好多年,让她重回到了无邪的童年时光。
她是乖娃娃,我喜歡她
王东的学校每天都有一节体育课,开始上体育课时,王东都让妻子在一边待着。2011年的一天,正跑步的王东突然发现,妻子竟然跟在自己身旁,即便穿着厚底鞋也跑得很稳。他笑了,瞿霞也笑了。跑完步后还有健美操、踢毽子、跳绳等活动,只要王东参与,瞿霞都会跟着做。
每天早上7点半和丈夫去学校,晚上8点回到家,瞿霞的日程和王东保持高度一致,她乐在其中。她的身体状况大有好转,渐渐能回忆起儿子小时候的一些事,偶尔还能叫出王东班上某个学生的名字。
2014年8月,儿子考上山东大学,他离家前一晚,瞿霞提出要做菜,王东答应了。王东择菜、洗菜、切菜后,把油、盐、酱油瓶子一一摆在她面前。瞿霞只负责炒菜,但如果没人阻止,她会不停地往菜里放盐。“即便她做的菜咸死人,洗的衣服需要再洗一遍,但只要是她想尝试的,我都会让她去做。”王东说,那是妻子的快乐,也是她努力生活的证明。
瞿霞生病前,两人都很忙。她生病后,一切不得不慢下来。儿子说,自从妈妈生病,他们的生活状态从原来的风风火火一下切换成了慢镜头。“电影里的慢镜头不都是最珍贵的吗?它让人觉得时光永远不会流逝,爸爸,我希望您和妈妈永远不会老去!”儿子上大学后发来的这条短信,王东一直保存在手机里,舍不得删掉。
时光倏忽而过,曾被医生断言是植物人的瞿霞一天天地在康复。即便她看起来仍像个小孩儿,但王东知道:当自己牵着她的手过马路、上楼梯、走进课堂时,只要她在,生命就是无比踏实又丰盛的状态。
瞿霞喜欢唱歌,每次都忘词儿,王东就一遍遍提醒她。她喜欢上网斗地主,但他一离开,她就不知道怎么玩了,王东就再教一遍……只要瞿霞喜欢,王东愿意一遍遍地重复。
瞿霞也喜欢重复。儿子打电话来,王东对瞿霞说:“儿子说一切都好,让你放心。”瞿霞看着他,认真地重复:“儿子说一切都好,让你放心。”第一次看到此情此景的人,也许会觉得奇怪甚至好笑,但王东说,同样的话从妻子的嘴再次说出来,却有了特别的意义,会让他觉得劫后余生的日子真好。
“您和师母在一起的样子,是我青春时光里看到的最美风景!”“您对师母不离不弃,让我知道比起学习和成就,责任和担当才是一个人最引以为豪的资本!”这是学生在毕业留言册上给王东写下的话。
问王东喜欢现在的生活吗?他笑着看向妻子,说:“她特别听话,举手投足都可爱至极,乖娃娃的特征,瞿霞都有。我喜欢她,也喜欢现在的生活。”
电影《我脑中的橡皮擦》中有这样一句话:“要知道,纵然你会从我的记忆里消失,可在我心里,你永远无法被任何东西驱逐。”只要面对王东,喜欢或嫌弃,高兴或悲伤,瞿霞都会跟他一一展现。他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惦记与向往,所以王东总是说,要全力以赴,不辜负她对自己的专一与深情。
因为头发花白,47岁的王东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一些,比他小一岁的瞿霞却发黑肤白,看起来只有三十多岁。“你多大了?”每当有人问瞿霞时,她都会不假思索地说:“三十出头!”
瞿霞说得没错,她的大部分记忆停留在了35岁那年的夏天。
2008年8月29日,正上班的瞿霞突发脑溢血,被紧急送往医院。接受开颅手术后,瞿霞一直昏迷不醒。那段日子,王东不停在她耳边祈祷:“只要你活着,即便成了植物人,我也会好好照顾你的!求求你活下来!”
一个多月后,瞿霞终于醒了。她缓缓睁开眼睛,眼神越过病床前的亲戚朋友,直到看见丈夫,她的眼泪簌簌而落。瞿霞的记忆变得支离破碎,父母、儿子以及相识多年的朋友,她都不认识了,只记得王东。
出院时,瞿霞不会走路,不会吃饭、穿衣,说话含混不清……35岁的她变成了智商和自理能力只有3岁的孩子。她虽认得王东,但两人一路走来的点滴也忘得一干二净。“你忘了没关系,我记得就好。”王东说。
王东和瞿霞是重庆市涪陵区人,1992年同时考上涪陵区电大的他们成为同班同学。瞿霞能歌善舞、性格开朗,是班里的文艺委员。王东性格内向,他对瞿霞一见钟情,但不好意思说。直到大学最后一学期,才鼓足勇气向瞿霞表白。她点头答应,笑着说:“怎么才表白?我可是一进校门就相中你喽!”
1994年两人大学毕业,单位相隔50公里。每到周末,王东坐近两个小时的车去看瞿霞,她在宿舍里给他做饭吃。1995年,王东和瞿霞结婚。第二年,儿子出生后,王东调到离妻子单位很近的涪陵区第19中学任教,一家三口终于团聚。
儿子学习好,礼貌懂事,自己和妻子都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且有口皆碑,这是王东和瞿霞想要的幸福,触手可及又满是烟火气息。但他们的幸福生活却在瞿霞突发重病后戛然而止,那年王东36岁,儿子12岁。瞿霞死里逃生捡回了一条命,但面对支离破碎的记忆,她又将如何面对接下来的生活?
最乖的学生,重回童年时光
从医院回家后,瞿霞在床上躺了两个多月。当时王东带毕业班,他的母亲来家里帮忙,给儿媳做饭、洗澡和翻身。在婆婆的精心照料下,瞿霞终于能下地走路,自己吃饭,说话也渐渐利落了。
瞿霞的生活,一切要重新开始,但王东并不着急。“原以为她会成植物人,但她居然醒过来了;原以为她再不能走路,但她现在能牵着我的手出门,说的话也越来越多了。”
基本生活能力渐渐恢复后,王东开始让瞿霞出门。他带着她,如何进电梯、按楼层,拐几个弯可以走上花园那条小径,过几栋楼能看见她以前最爱光顾的超市……手把手地带了她十几次后,王东问瞿霞能自己去超市吗?她点头,拿着钱包出了门。
原本来回20分钟的路程,转眼40分钟了,瞿霞还没回家。王东急忙去找,发现妻子在另一栋楼下走来走去,家门近在咫尺,但她找不到了。看到王东,瞿霞像个小孩,哇哇大哭着跑过来……
每次王东去学校上课,瞿霞都拽着他不让走;他下班回家,她会小鸟般欢呼着跑过来迎接。他问她:“今天过得怎么样啊?”她也问:“今天过得怎么样啊?”他说:“今天过得还不错!”她也说:“过得还不错。”她认真地重复着他的每一句话。
王东不在家时,瞿霞总是闷闷不乐,不好好吃饭,不爱说话,这让王东很揪心。2009年3月,王东向学校领导提出能否带妻子来学校,领导说,只要瞿霞不闹,王东带她上课都没关系。
王东既高兴又紧张。第一次带瞿霞去上课,他非常忐忑。“我担心学生把注意力都放在她身上,也害怕她在课堂上捣乱。”
王东郑重其事地向学生介绍了这个特殊的“新同学”后,瞿霞坐在了教室最后一排。她在课桌上摆出课本,正襟危坐听得特别认真。下课后,孩子们围到她身边叫她“师母”,瞿霞高兴得合不拢嘴,王东放心了。
王东上课,瞿霞是坐在讲台下听他讲课的乖学生;他在办公室备课、改作业,她就和他班上的学生去操场玩。对瞿霞而言,记忆的按钮不是彻底关闭,而是倒拨回去好多年,让她重回到了无邪的童年时光。
她是乖娃娃,我喜歡她
王东的学校每天都有一节体育课,开始上体育课时,王东都让妻子在一边待着。2011年的一天,正跑步的王东突然发现,妻子竟然跟在自己身旁,即便穿着厚底鞋也跑得很稳。他笑了,瞿霞也笑了。跑完步后还有健美操、踢毽子、跳绳等活动,只要王东参与,瞿霞都会跟着做。
每天早上7点半和丈夫去学校,晚上8点回到家,瞿霞的日程和王东保持高度一致,她乐在其中。她的身体状况大有好转,渐渐能回忆起儿子小时候的一些事,偶尔还能叫出王东班上某个学生的名字。
2014年8月,儿子考上山东大学,他离家前一晚,瞿霞提出要做菜,王东答应了。王东择菜、洗菜、切菜后,把油、盐、酱油瓶子一一摆在她面前。瞿霞只负责炒菜,但如果没人阻止,她会不停地往菜里放盐。“即便她做的菜咸死人,洗的衣服需要再洗一遍,但只要是她想尝试的,我都会让她去做。”王东说,那是妻子的快乐,也是她努力生活的证明。
瞿霞生病前,两人都很忙。她生病后,一切不得不慢下来。儿子说,自从妈妈生病,他们的生活状态从原来的风风火火一下切换成了慢镜头。“电影里的慢镜头不都是最珍贵的吗?它让人觉得时光永远不会流逝,爸爸,我希望您和妈妈永远不会老去!”儿子上大学后发来的这条短信,王东一直保存在手机里,舍不得删掉。
时光倏忽而过,曾被医生断言是植物人的瞿霞一天天地在康复。即便她看起来仍像个小孩儿,但王东知道:当自己牵着她的手过马路、上楼梯、走进课堂时,只要她在,生命就是无比踏实又丰盛的状态。
瞿霞喜欢唱歌,每次都忘词儿,王东就一遍遍提醒她。她喜欢上网斗地主,但他一离开,她就不知道怎么玩了,王东就再教一遍……只要瞿霞喜欢,王东愿意一遍遍地重复。
瞿霞也喜欢重复。儿子打电话来,王东对瞿霞说:“儿子说一切都好,让你放心。”瞿霞看着他,认真地重复:“儿子说一切都好,让你放心。”第一次看到此情此景的人,也许会觉得奇怪甚至好笑,但王东说,同样的话从妻子的嘴再次说出来,却有了特别的意义,会让他觉得劫后余生的日子真好。
“您和师母在一起的样子,是我青春时光里看到的最美风景!”“您对师母不离不弃,让我知道比起学习和成就,责任和担当才是一个人最引以为豪的资本!”这是学生在毕业留言册上给王东写下的话。
问王东喜欢现在的生活吗?他笑着看向妻子,说:“她特别听话,举手投足都可爱至极,乖娃娃的特征,瞿霞都有。我喜欢她,也喜欢现在的生活。”
电影《我脑中的橡皮擦》中有这样一句话:“要知道,纵然你会从我的记忆里消失,可在我心里,你永远无法被任何东西驱逐。”只要面对王东,喜欢或嫌弃,高兴或悲伤,瞿霞都会跟他一一展现。他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惦记与向往,所以王东总是说,要全力以赴,不辜负她对自己的专一与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