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和胃降逆合剂联合艾灸治疗化疗后呃逆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本院自制和胃降逆合剂联合艾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山莨菪碱片和多潘立酮片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40.00%。结论:和胃降逆合剂联合艾灸治疗化疗后呃逆疗效确切。
关键词 和胃降逆合剂 艾灸 化疗后呃逆 中医药
化疗是癌症治疗的三大手段之一,它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细胞也有杀伤作用,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表现在多系统,但临床常见则表现在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呃逆、纳差等,西医主要应用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对恶心、呕吐症状疗效显著,但对于呃逆,效果欠佳,中医药在治疗呃逆,尤其是顽固性呃逆,有其独到之处,用自制和胃降逆合剂联合艾灸治疗化疗后呃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50例,均经细胞学或病理组织学确诊为癌症,均接受正规系统化疗,化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呃逆症状,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男:女1.5:1,平均年龄52岁,平均病程3~15天。对照组20例,男13例,女7例,男:女1.8:1,平均年龄50岁,平均病程2~16天。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本院自制和胃降逆合剂(药物组成:陈皮15g,半夏12g,枳壳15g,大腹皮30g,炒内金20g,炒卜子12g,云苓20g,黄连6g,吴茱萸3g,砂仁6g,柴胡12g,苏梗15g,竹茹15g,焦三仙各12g,生姜6g,甘草6g)200ml三餐前30分钟口服,联合穴位(中脘、内关、足三里、神阙穴。)艾灸,2次/日,每次30分钟。对照组给予山莨菪碱片10mg口服,3次/日,多潘立酮片10mg口服,3次/日。
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呃逆消失,不再发作。②好转:呃逆明显减少;③无效:治疗前后呃逆无变化。
结 果
治疗组治愈23例,好转7例,无效0例,对照组治愈4例,好转4例,无效12例。治疗组治愈率(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20.00%);好转率治疗组(23.33%)略高于对照组(20.00%),无效率治疗组(0.00%)低于对照组(60.00%),治疗组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100%)明显优于对照组治(愈率+好转率=40.00%),见表1。
例1:患者,男,56岁。化疗后出现呃逆不止,呃逆声低而频,纳差,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辩证为胃气上逆,治疗给予本院自制和胃降逆合剂200ml三餐前30分钟口服,同时配合穴位(中脘、内关、足三里、神阙穴。)艾灸,2次/日,每次30分钟。治疗1天后呃逆明显好转,治疗2天缓解,巩固3天呃逆未再发作,且纳食正常。
讨 论
呃逆即打嗝,指气从胃中上逆,喉间频频作声,声音急而短促。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由横膈膜痉挛收缩引起的。并不清楚横膈肌为什么会失控地自行收缩。虽然大部分呃逆现象都是短暂性的,但也有些人持续地呃逆。呃逆的原因有多种,一般病情不重,可自行消退。但也有些病例可持续较长时间,成为顽固性呃逆。这类呃逆目前西医临床上无法准确判断具体病因,亦无好的治疗方法,因此临床上建议采用中医治疗方法。
化疗后呃逆,西医认为是膈肌痉挛所致,考虑为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引起膈神经和迷走神经受到刺激所致,西药治疗疗效欠佳。化疗后呃逆中医俗称“打嗝”,古称为“哕”,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病证[1]。其发病原因如《景岳全书·呃逆》所说:“然致呃之由,总由气逆。气逆于下,则直冲于上,无气则无呃,无阳亦无呃,此病呃之源,所以必由气也……然病在气分,本非一端,而呃之大要,亦惟三者而已,则一曰寒呃,二曰热呃,三曰虚脱之呃”。故中医认为,呃逆病因不外乎寒、热、虚三者,化疗后所致呃逆。笔者认为多由化疗药物损伤中焦脾胃致脾之升清和胃之降浊功能失调,为虚者也;化疗药物亦可伤及脾胃之阴阳致寒热错杂,为寒、为热者也。由此可见呃逆为寒、热、虚三者掺杂为病,故临床在治疗化疗后呃逆单靠一般常法,往往疗效欠佳,呃逆的治疗《景岳全书·呃逆》:“寒呃可温可散,寒去则气自舒;热呃可降可清,火静而气自平也;惟虚脱之呃,则诚危殆之证,其或免者亦万幸矣”。结合古法治呃之要义,运用自制和胃降逆合剂联合穴位艾灸治疗化疗后呃逆,正是基于古人对呃逆病因的认识,给予和胃降逆,健脾益气,寒热并用,灸药合用,疗效可靠。方中云苓、陈皮、甘草、焦三仙、炒内金益气健脾和胃,竹茹、黄连、半夏、吴茱萸寒温并用,辛开苦降,平调寒热,调理阴阳,枳壳、大腹皮、炒卜子、砂仁、柴胡、苏梗、生姜功专降逆止呃,同时艾灸中脘、内关、足三里、神阙穴可和胃降逆止呃,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艾灸上述穴位可以缓解膈肌痉挛,调节迷走神经兴奋性。故灸药合用,标本兼治,疗效可靠。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供中医类专业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84.
关键词 和胃降逆合剂 艾灸 化疗后呃逆 中医药
化疗是癌症治疗的三大手段之一,它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细胞也有杀伤作用,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表现在多系统,但临床常见则表现在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呃逆、纳差等,西医主要应用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对恶心、呕吐症状疗效显著,但对于呃逆,效果欠佳,中医药在治疗呃逆,尤其是顽固性呃逆,有其独到之处,用自制和胃降逆合剂联合艾灸治疗化疗后呃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50例,均经细胞学或病理组织学确诊为癌症,均接受正规系统化疗,化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呃逆症状,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男:女1.5:1,平均年龄52岁,平均病程3~15天。对照组20例,男13例,女7例,男:女1.8:1,平均年龄50岁,平均病程2~16天。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本院自制和胃降逆合剂(药物组成:陈皮15g,半夏12g,枳壳15g,大腹皮30g,炒内金20g,炒卜子12g,云苓20g,黄连6g,吴茱萸3g,砂仁6g,柴胡12g,苏梗15g,竹茹15g,焦三仙各12g,生姜6g,甘草6g)200ml三餐前30分钟口服,联合穴位(中脘、内关、足三里、神阙穴。)艾灸,2次/日,每次30分钟。对照组给予山莨菪碱片10mg口服,3次/日,多潘立酮片10mg口服,3次/日。
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呃逆消失,不再发作。②好转:呃逆明显减少;③无效:治疗前后呃逆无变化。
结 果
治疗组治愈23例,好转7例,无效0例,对照组治愈4例,好转4例,无效12例。治疗组治愈率(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20.00%);好转率治疗组(23.33%)略高于对照组(20.00%),无效率治疗组(0.00%)低于对照组(60.00%),治疗组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100%)明显优于对照组治(愈率+好转率=40.00%),见表1。
例1:患者,男,56岁。化疗后出现呃逆不止,呃逆声低而频,纳差,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辩证为胃气上逆,治疗给予本院自制和胃降逆合剂200ml三餐前30分钟口服,同时配合穴位(中脘、内关、足三里、神阙穴。)艾灸,2次/日,每次30分钟。治疗1天后呃逆明显好转,治疗2天缓解,巩固3天呃逆未再发作,且纳食正常。
讨 论
呃逆即打嗝,指气从胃中上逆,喉间频频作声,声音急而短促。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由横膈膜痉挛收缩引起的。并不清楚横膈肌为什么会失控地自行收缩。虽然大部分呃逆现象都是短暂性的,但也有些人持续地呃逆。呃逆的原因有多种,一般病情不重,可自行消退。但也有些病例可持续较长时间,成为顽固性呃逆。这类呃逆目前西医临床上无法准确判断具体病因,亦无好的治疗方法,因此临床上建议采用中医治疗方法。
化疗后呃逆,西医认为是膈肌痉挛所致,考虑为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引起膈神经和迷走神经受到刺激所致,西药治疗疗效欠佳。化疗后呃逆中医俗称“打嗝”,古称为“哕”,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病证[1]。其发病原因如《景岳全书·呃逆》所说:“然致呃之由,总由气逆。气逆于下,则直冲于上,无气则无呃,无阳亦无呃,此病呃之源,所以必由气也……然病在气分,本非一端,而呃之大要,亦惟三者而已,则一曰寒呃,二曰热呃,三曰虚脱之呃”。故中医认为,呃逆病因不外乎寒、热、虚三者,化疗后所致呃逆。笔者认为多由化疗药物损伤中焦脾胃致脾之升清和胃之降浊功能失调,为虚者也;化疗药物亦可伤及脾胃之阴阳致寒热错杂,为寒、为热者也。由此可见呃逆为寒、热、虚三者掺杂为病,故临床在治疗化疗后呃逆单靠一般常法,往往疗效欠佳,呃逆的治疗《景岳全书·呃逆》:“寒呃可温可散,寒去则气自舒;热呃可降可清,火静而气自平也;惟虚脱之呃,则诚危殆之证,其或免者亦万幸矣”。结合古法治呃之要义,运用自制和胃降逆合剂联合穴位艾灸治疗化疗后呃逆,正是基于古人对呃逆病因的认识,给予和胃降逆,健脾益气,寒热并用,灸药合用,疗效可靠。方中云苓、陈皮、甘草、焦三仙、炒内金益气健脾和胃,竹茹、黄连、半夏、吴茱萸寒温并用,辛开苦降,平调寒热,调理阴阳,枳壳、大腹皮、炒卜子、砂仁、柴胡、苏梗、生姜功专降逆止呃,同时艾灸中脘、内关、足三里、神阙穴可和胃降逆止呃,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艾灸上述穴位可以缓解膈肌痉挛,调节迷走神经兴奋性。故灸药合用,标本兼治,疗效可靠。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供中医类专业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