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戏曲化妆起源、化妆类型了解戏曲化妆艺术,同时从区分人物角色、体现人物精神两方面探讨戏曲化妆在戏曲表演中的价值。
关键词:戏曲化妆 戏曲表演 价值
一、引言
戏曲艺术在我国已经存在了上千年,而戏曲化妆技术也在戏曲的发展和传承中逐渐演变成为一种艺术形式。众所周知,戏曲化妆在戏曲表演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观众透过戏曲演员面部妆容就能够基本判断演员的角色以及其基本立场,演员妆容与演员服装、演员形象已经融为一体。传统的戏曲艺术中,戏曲化妆主要由剧团里专门的科班师傅负责,化妆过程都遵守严格的科班戒律,不允许师傅随意改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戏曲化妆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时戏曲化妆在文化的碰撞和变迁中也产生了新的变化。
二、戏曲表演中化妆技术
(一)戏曲化妆起源
戏曲化妆主要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中国古代进行祭祀活动时,需要对祭祀人员进行装扮。为了突出祭祀人员的面部表情,通常会在祭祀人员的面部进行涂抹,这是戏曲化妆最初的原型。后来,祭祀活动时涂抹在脸上的妆容逐渐由面具替代,而这种方式在今天的祭祀活动中也较为常见。应用到戏剧表演中,佩戴面具无法丰富表达人物的表情,因此戏曲表演中又采取了化妆的形式进行装饰。
色彩丰富、造型明艳是戏曲中妆容的一大特点,在戏曲化妆中通常会出现红、黄、绿、蓝、紫、金、褐等各种颜色,这主要是因为戏曲化妆起源于祭祀妆容。在祭祀活动中,人们通常会采用夸张的服饰和妆容以表现与日常生活完全相悖的形象,以达到和神灵交流的目的。这种方式也逐渐应用到戏曲表演中,戏曲演员在表演之前,化妆师往往会给演员画上夸张的妆容,以便帮助戏曲演员忘掉本来的自己,尽快融入到戏曲人物中。
(二)戏曲化妆类型
戏曲化妆从表现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美化化妆、性格化妆、情绪化妆、象形化妆。从涂面技巧角度来看,可以划分为整脸、水白脸、三块窝瓦脸、十字门脸、元宝脸以及碎花脸等十多种谱式。虽然戏曲脸谱仅有十多种谱式,但是随着色彩、线条以及戏曲人物的变化,戏曲妆容异常丰富,能够演变成几百个脸谱。通常谱式都是固定不变的,而这些谱式都是历代戏曲演员经过长期实践创造并积累而来的。戏曲舞台上,人们往往不用观看剧情,仅仅通过戏曲演员的妆容就能够基本判断角色的属性。这些谱式都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重要的遗产。
三、化妆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和价值
(一)区分人物角色
戏曲化妆非常丰富,同时也具有自己的特点。通常净、丑的脸谱是图案化的性格化妆,生、旦则更加注重在描眉、画眼、抹粉、涂朱方面的装饰趣味。而角色之间通过化妆也呈现一定差别。例如,文小生的眉心通常画一弧形红晕,而武小生则是从眉心到脑门之间画一红色“枪尖”,仅需要一点装饰的不同就能进行角色区分。同时戏曲妆容还能够直接判断人物身份和所处领域。以“神”“佛”为例,戏曲表演中有专门的“神佛脸”,即在原有的三块瓦脸谱的额头区域绘制太极八卦。而关公的红脸表现其骁勇善战、侠肝义胆,黑脸的曹操则表现曹操奸诈、多疑、心狠手辣。
戏曲妆容造型鲜明,通过化妆技巧能够恰如其分地表现人物性格。虽然近距离感受戏曲妆容会给人一种夸张的效果,但是通过舞台灯光,会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仿佛戏曲人物活灵活现,人类自然妆容不可企及。戏曲人物的装饰性与生活妆容反差巨大,能够更加鲜明、强烈地表现出戏曲的艺术效果。
(二)体现人物精神
戏曲化妆不仅能够区分人物角色,同时还能够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体现人物精神。戏曲的出现一方面是为了娱乐大众,但是更重要的是教育大众。从古至今,戏曲表演一直担任着塑造人物高尚情操的角色,并且以戏曲表演的方式鼓励大众。作为一种娱乐方式,戏曲更需要通过美的视觉感受以吸引观众的目光,才能够起到教育的目的,因此戏曲化妆一方面吸引大众,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优秀的民族品质。
戏曲化妆鲜明地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于道德的判断标准,戏曲化妆的颜色都有其自身的象征意义。红色代表忠义,白色代表阴险狡诈,直接从视觉上表现人物性格和道德判断标准。戏曲化妆也受到了我国传统艺术的影响,将写意的手法运用到戏曲化妆中,通过这些扭曲、夸张的形象,使人物性格和人物精神深入人心。
四、结语
戏曲化妆是戏曲表演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了表现人物性格、传达人物精神的责任,同时戏曲化妆作为戏曲表演中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丰富了戏曲表演的形式和内容。虽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固定的模式限制了戏曲化妆的发展,但是戏曲化妆依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表演价值。希望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戏曲化妆能够更加多元化、丰富化,帮助演员更好地塑造人物角色、更好地丰富戏剧剧情,增加戏剧表演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参考文献:
[1]武威.谈戏曲化妆艺术美[J].戏剧之家,2016(06).
[2]武先锋.戏曲化妆要为准确塑造人物服务[J].戏友,2016(02).
[3]毛方.戏曲化妆刍议[J].艺海,2014(06).
(作者简介:吴海文,女,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舞台技师,研究方向:化妆)
关键词:戏曲化妆 戏曲表演 价值
一、引言
戏曲艺术在我国已经存在了上千年,而戏曲化妆技术也在戏曲的发展和传承中逐渐演变成为一种艺术形式。众所周知,戏曲化妆在戏曲表演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观众透过戏曲演员面部妆容就能够基本判断演员的角色以及其基本立场,演员妆容与演员服装、演员形象已经融为一体。传统的戏曲艺术中,戏曲化妆主要由剧团里专门的科班师傅负责,化妆过程都遵守严格的科班戒律,不允许师傅随意改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戏曲化妆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时戏曲化妆在文化的碰撞和变迁中也产生了新的变化。
二、戏曲表演中化妆技术
(一)戏曲化妆起源
戏曲化妆主要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中国古代进行祭祀活动时,需要对祭祀人员进行装扮。为了突出祭祀人员的面部表情,通常会在祭祀人员的面部进行涂抹,这是戏曲化妆最初的原型。后来,祭祀活动时涂抹在脸上的妆容逐渐由面具替代,而这种方式在今天的祭祀活动中也较为常见。应用到戏剧表演中,佩戴面具无法丰富表达人物的表情,因此戏曲表演中又采取了化妆的形式进行装饰。
色彩丰富、造型明艳是戏曲中妆容的一大特点,在戏曲化妆中通常会出现红、黄、绿、蓝、紫、金、褐等各种颜色,这主要是因为戏曲化妆起源于祭祀妆容。在祭祀活动中,人们通常会采用夸张的服饰和妆容以表现与日常生活完全相悖的形象,以达到和神灵交流的目的。这种方式也逐渐应用到戏曲表演中,戏曲演员在表演之前,化妆师往往会给演员画上夸张的妆容,以便帮助戏曲演员忘掉本来的自己,尽快融入到戏曲人物中。
(二)戏曲化妆类型
戏曲化妆从表现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美化化妆、性格化妆、情绪化妆、象形化妆。从涂面技巧角度来看,可以划分为整脸、水白脸、三块窝瓦脸、十字门脸、元宝脸以及碎花脸等十多种谱式。虽然戏曲脸谱仅有十多种谱式,但是随着色彩、线条以及戏曲人物的变化,戏曲妆容异常丰富,能够演变成几百个脸谱。通常谱式都是固定不变的,而这些谱式都是历代戏曲演员经过长期实践创造并积累而来的。戏曲舞台上,人们往往不用观看剧情,仅仅通过戏曲演员的妆容就能够基本判断角色的属性。这些谱式都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重要的遗产。
三、化妆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和价值
(一)区分人物角色
戏曲化妆非常丰富,同时也具有自己的特点。通常净、丑的脸谱是图案化的性格化妆,生、旦则更加注重在描眉、画眼、抹粉、涂朱方面的装饰趣味。而角色之间通过化妆也呈现一定差别。例如,文小生的眉心通常画一弧形红晕,而武小生则是从眉心到脑门之间画一红色“枪尖”,仅需要一点装饰的不同就能进行角色区分。同时戏曲妆容还能够直接判断人物身份和所处领域。以“神”“佛”为例,戏曲表演中有专门的“神佛脸”,即在原有的三块瓦脸谱的额头区域绘制太极八卦。而关公的红脸表现其骁勇善战、侠肝义胆,黑脸的曹操则表现曹操奸诈、多疑、心狠手辣。
戏曲妆容造型鲜明,通过化妆技巧能够恰如其分地表现人物性格。虽然近距离感受戏曲妆容会给人一种夸张的效果,但是通过舞台灯光,会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仿佛戏曲人物活灵活现,人类自然妆容不可企及。戏曲人物的装饰性与生活妆容反差巨大,能够更加鲜明、强烈地表现出戏曲的艺术效果。
(二)体现人物精神
戏曲化妆不仅能够区分人物角色,同时还能够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体现人物精神。戏曲的出现一方面是为了娱乐大众,但是更重要的是教育大众。从古至今,戏曲表演一直担任着塑造人物高尚情操的角色,并且以戏曲表演的方式鼓励大众。作为一种娱乐方式,戏曲更需要通过美的视觉感受以吸引观众的目光,才能够起到教育的目的,因此戏曲化妆一方面吸引大众,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优秀的民族品质。
戏曲化妆鲜明地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于道德的判断标准,戏曲化妆的颜色都有其自身的象征意义。红色代表忠义,白色代表阴险狡诈,直接从视觉上表现人物性格和道德判断标准。戏曲化妆也受到了我国传统艺术的影响,将写意的手法运用到戏曲化妆中,通过这些扭曲、夸张的形象,使人物性格和人物精神深入人心。
四、结语
戏曲化妆是戏曲表演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了表现人物性格、传达人物精神的责任,同时戏曲化妆作为戏曲表演中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丰富了戏曲表演的形式和内容。虽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固定的模式限制了戏曲化妆的发展,但是戏曲化妆依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表演价值。希望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戏曲化妆能够更加多元化、丰富化,帮助演员更好地塑造人物角色、更好地丰富戏剧剧情,增加戏剧表演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参考文献:
[1]武威.谈戏曲化妆艺术美[J].戏剧之家,2016(06).
[2]武先锋.戏曲化妆要为准确塑造人物服务[J].戏友,2016(02).
[3]毛方.戏曲化妆刍议[J].艺海,2014(06).
(作者简介:吴海文,女,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舞台技师,研究方向:化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