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介绍了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建设“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包括专业支撑技术及内涵的确定、岗位群分析、教学计划开发、实训中心建设四个方面。文章还简单介绍了该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过程以及“教学工厂”的实训中心建设理念。
[关键词]光机电一体化 职业分析 岗位群 教学工厂 岗位能力
[作者简介]赵堂春(1973- ),男,山东威海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机电技术系主任,高级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液压与气压传动及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黄敦华(1978- ),男,安徽安庆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机电技术系副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移动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课程体系建设;杜钧(1965- ),女,山西太原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机电技术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及液压技术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北京 10017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1)12-0108-02
光机电一体化产业以其特有的技术带动性、融合性和广泛适用性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并将成为新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经过不断的调整、发展和壮大,其在首都经济中的地位尤显突出。传统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已经不能完全适应首都的产业结构调整、个人发展的需要。只有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构建“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才能进一步满足首都经济建设支柱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起与首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教学体系。
一、“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产生的背景
光机电一体化产业的重要性十分明显,发展前景诱人,不少地区纷纷将其列为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北京市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自2001年7月成立以来,一直作为北京市政府重点支持的项目进行建设。
从机械行业发展来看,印刷机械、数控机床、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等重头产品前景仍看好。除了这些传统工业领域,该行业将进一步向光机电一体化发展,向光加工、环保这样的新兴领域拓展。光机电技术作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光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设置是北京市产业结构发展的必然趋势,光机电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
二、光机电技术职业岗位群分析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被调研单位的产品无一不是光、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对人才的需求是综合素质较高,掌握光、机、电结合应用的技能型人才。通过对问卷以及座谈记录的整理,得出历届毕业生的岗位群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通过图1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从事光机电产品检测与控制、光机电产品生产和组装、流水线操作、光机电设备维修四个岗位的毕业生占了69%。由于光机电产品销售也有比较大的市场需求,且考虑到销售和加工岗位的特点和学生就业面的问题,所以将光机电产品销售和光机电产品生产、组装两者作为一个岗位群来分析。
通过对毕业生岗位群的分析,在行业专家帮助下,对上述四个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专业能力进行了分析,并将各岗位能力分解为9个一级指标,45个二级指标(略),为后面的专门化方向的开设、课程的开发、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计划的开发与创新
在上述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对四个热门岗位分四个专门化方向来培养,并且根据45个二级指标构建四个专门化的核心课程,最终形成体现工学结合、体现职业分析特征的专业教学计划(具体的专业教学计划略)。在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以职业分析为依据,确定合理的专门化方向
在进行广泛市场调研基础上,认真进行职业相关岗位群任务分析,并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专门化方向。在每个专门化课程开发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光机电专业支撑技术和内涵,构建专门化的核心课程。例如“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根据调研情况,对应上述四个热门岗位开设了光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光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维护、光机电产品检测与控制、光机电产品制造与销售四个专门化方向。确定了专门化方向以后,根据岗位能力指标可以确定各专门化方向的核心课程。如光机电产品检测与控制专门化方向构建“光电应用技术”“光机电控制技术应用”“光机电产品装调实训”“传感检测”等核心课程,充分体现光电技术的应用。
(二)以先进理念为基础,构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
由于职业教育自身特有的职业性、实践性等内在规定性,其课程开发模式也必然建立在整体的、过程导向的职业分析基础之上。我院借鉴国内外课程开发模式,将职业分析、岗位分析、职业资格分析、个人发展目标和教学分析结合在一起,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项目课程开发模式强调课程和教学必须与具体的职业活动过程相联系,并且能反映完成工作任务而进行的完整的程序。例如在职业能力课程“机械产品制造装配与检测”课程中,学生亲手制造与装配车床模型、铣床模型、冲压机床模型三个教学载体,将典型轴类零件、盘盖类零件、叉架类零件、箱体类零件加工等项目通过上述教学载体有机联系在一起,为学生提供将来从事机械制造活动必须经历的典型情境:对项目进行讨论、查找资料,并写出各自的加工思路与方法,从零件分析、工艺编制、夹具设计、机床选择、刀具选择等方面入手完成项目制作。这样通过几个项目就将机械制造工艺学、夹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刀具四门课程有机地融为一体,并能充分体现项目化、过程化。
(三)以职业特征为标准,制定行业性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每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要以就业为导向,实现与企业“零距离”,各课程标准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在专业课程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需要同时对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进行分析和调研,然后借鉴各类职业资格取证的教学大纲要点,开发出符合企业需求、适合学校教学要求的课程标准。在各种职业资格取证大纲中,有的大纲不仅能满足企业工作的岗位需求,同时也能满足学校的教学需要,这时我们可以在职业资格取证大纲的基础上考虑对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修订,然后作为相应课程标准,例如低压电工取证、数控工艺员取证等;而有的大纲则不能完全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例如AutoCAD工程师的取证大纲只是注重学习者对软件功能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而弱化了用人单位应用最广泛的“绘图”技能,因此我们需要结合AutoCAD工程师取证大纲和工作岗位实际需要,制定出合理的课程教学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在制订教学计划过程中,可以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多开设职业资格取证课程,保证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能取得两种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这样不仅能扩大学生的就业面,还能推进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四、建设实训中心,营造“教学工厂”环境
实训设施是实施专业教学的重要基础,也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是以就业为导向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化、规范化、模拟实际岗位群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在建设光机电技术实训基地过程中,应该注意两方面的问题。首先,实训中心能充分保证光机电技术各专门化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其次是营造“教学工厂”的环境,学生能够在各种按照工厂实际工作环境建造的专业实训教室中学习,犹如处在一个大企业的各个部门,既接受实用有效的理论知识教育,又接受来自于“教学工厂”的实际技能训练。例如,我校PLC实验室借鉴项目教学法设计制作负载,充分保证专门化的核心课程的教学;PLC实训室则借鉴新加坡建设实训室的经验,能提供一种“教学工厂”和“综合科技”的教学环境,包括了传感器技术、气动技术、自动化机构、电气安装技术等。按照这种方式教学,通过反复强化,使学生全面掌握光机电一体化的综合应用技术,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实训中心建设不仅拉动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还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
正是有了光机电实训中心的保障,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计划中,每个专门化实训课都占相当大的比例。以我院2009级“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自动化设备生产线运行与维护专门化方向课程为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比例高达3∶1,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实现以就业为导向,向与企业需求“零距离”靠近。各类课程比例如图2所示:
以上介绍了基于职业分析为特征的“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这是建设该专业必不可少的部分。但建设好“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还需要有一个与专业教学计划相对应、以先进教育理论为指导创建的实训中心的配合;需要有一支具备高素质的高质量师资队伍的支撑;需要有一支优秀的行业专家团队的指导;需要引进企业的文化、管理、项目、技术,要进行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把“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办出特色,以适应北京发展光机电一体化支柱产业的需要,为首都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戴勇.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开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张建国.我国职教课程开发模式的演变及启示[J].职教论坛,2007(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光机电一体化 职业分析 岗位群 教学工厂 岗位能力
[作者简介]赵堂春(1973- ),男,山东威海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机电技术系主任,高级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液压与气压传动及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黄敦华(1978- ),男,安徽安庆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机电技术系副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移动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课程体系建设;杜钧(1965- ),女,山西太原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机电技术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及液压技术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北京 10017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1)12-0108-02
光机电一体化产业以其特有的技术带动性、融合性和广泛适用性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并将成为新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经过不断的调整、发展和壮大,其在首都经济中的地位尤显突出。传统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已经不能完全适应首都的产业结构调整、个人发展的需要。只有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构建“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才能进一步满足首都经济建设支柱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起与首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教学体系。
一、“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产生的背景
光机电一体化产业的重要性十分明显,发展前景诱人,不少地区纷纷将其列为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北京市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自2001年7月成立以来,一直作为北京市政府重点支持的项目进行建设。
从机械行业发展来看,印刷机械、数控机床、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等重头产品前景仍看好。除了这些传统工业领域,该行业将进一步向光机电一体化发展,向光加工、环保这样的新兴领域拓展。光机电技术作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光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设置是北京市产业结构发展的必然趋势,光机电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
二、光机电技术职业岗位群分析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被调研单位的产品无一不是光、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对人才的需求是综合素质较高,掌握光、机、电结合应用的技能型人才。通过对问卷以及座谈记录的整理,得出历届毕业生的岗位群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通过图1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从事光机电产品检测与控制、光机电产品生产和组装、流水线操作、光机电设备维修四个岗位的毕业生占了69%。由于光机电产品销售也有比较大的市场需求,且考虑到销售和加工岗位的特点和学生就业面的问题,所以将光机电产品销售和光机电产品生产、组装两者作为一个岗位群来分析。
通过对毕业生岗位群的分析,在行业专家帮助下,对上述四个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专业能力进行了分析,并将各岗位能力分解为9个一级指标,45个二级指标(略),为后面的专门化方向的开设、课程的开发、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计划的开发与创新
在上述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对四个热门岗位分四个专门化方向来培养,并且根据45个二级指标构建四个专门化的核心课程,最终形成体现工学结合、体现职业分析特征的专业教学计划(具体的专业教学计划略)。在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以职业分析为依据,确定合理的专门化方向
在进行广泛市场调研基础上,认真进行职业相关岗位群任务分析,并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专门化方向。在每个专门化课程开发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光机电专业支撑技术和内涵,构建专门化的核心课程。例如“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根据调研情况,对应上述四个热门岗位开设了光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光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维护、光机电产品检测与控制、光机电产品制造与销售四个专门化方向。确定了专门化方向以后,根据岗位能力指标可以确定各专门化方向的核心课程。如光机电产品检测与控制专门化方向构建“光电应用技术”“光机电控制技术应用”“光机电产品装调实训”“传感检测”等核心课程,充分体现光电技术的应用。
(二)以先进理念为基础,构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
由于职业教育自身特有的职业性、实践性等内在规定性,其课程开发模式也必然建立在整体的、过程导向的职业分析基础之上。我院借鉴国内外课程开发模式,将职业分析、岗位分析、职业资格分析、个人发展目标和教学分析结合在一起,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项目课程开发模式强调课程和教学必须与具体的职业活动过程相联系,并且能反映完成工作任务而进行的完整的程序。例如在职业能力课程“机械产品制造装配与检测”课程中,学生亲手制造与装配车床模型、铣床模型、冲压机床模型三个教学载体,将典型轴类零件、盘盖类零件、叉架类零件、箱体类零件加工等项目通过上述教学载体有机联系在一起,为学生提供将来从事机械制造活动必须经历的典型情境:对项目进行讨论、查找资料,并写出各自的加工思路与方法,从零件分析、工艺编制、夹具设计、机床选择、刀具选择等方面入手完成项目制作。这样通过几个项目就将机械制造工艺学、夹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刀具四门课程有机地融为一体,并能充分体现项目化、过程化。
(三)以职业特征为标准,制定行业性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每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要以就业为导向,实现与企业“零距离”,各课程标准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在专业课程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需要同时对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进行分析和调研,然后借鉴各类职业资格取证的教学大纲要点,开发出符合企业需求、适合学校教学要求的课程标准。在各种职业资格取证大纲中,有的大纲不仅能满足企业工作的岗位需求,同时也能满足学校的教学需要,这时我们可以在职业资格取证大纲的基础上考虑对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修订,然后作为相应课程标准,例如低压电工取证、数控工艺员取证等;而有的大纲则不能完全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例如AutoCAD工程师的取证大纲只是注重学习者对软件功能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而弱化了用人单位应用最广泛的“绘图”技能,因此我们需要结合AutoCAD工程师取证大纲和工作岗位实际需要,制定出合理的课程教学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在制订教学计划过程中,可以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多开设职业资格取证课程,保证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能取得两种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这样不仅能扩大学生的就业面,还能推进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四、建设实训中心,营造“教学工厂”环境
实训设施是实施专业教学的重要基础,也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是以就业为导向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化、规范化、模拟实际岗位群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在建设光机电技术实训基地过程中,应该注意两方面的问题。首先,实训中心能充分保证光机电技术各专门化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其次是营造“教学工厂”的环境,学生能够在各种按照工厂实际工作环境建造的专业实训教室中学习,犹如处在一个大企业的各个部门,既接受实用有效的理论知识教育,又接受来自于“教学工厂”的实际技能训练。例如,我校PLC实验室借鉴项目教学法设计制作负载,充分保证专门化的核心课程的教学;PLC实训室则借鉴新加坡建设实训室的经验,能提供一种“教学工厂”和“综合科技”的教学环境,包括了传感器技术、气动技术、自动化机构、电气安装技术等。按照这种方式教学,通过反复强化,使学生全面掌握光机电一体化的综合应用技术,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实训中心建设不仅拉动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还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
正是有了光机电实训中心的保障,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计划中,每个专门化实训课都占相当大的比例。以我院2009级“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自动化设备生产线运行与维护专门化方向课程为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比例高达3∶1,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实现以就业为导向,向与企业需求“零距离”靠近。各类课程比例如图2所示:
以上介绍了基于职业分析为特征的“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这是建设该专业必不可少的部分。但建设好“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还需要有一个与专业教学计划相对应、以先进教育理论为指导创建的实训中心的配合;需要有一支具备高素质的高质量师资队伍的支撑;需要有一支优秀的行业专家团队的指导;需要引进企业的文化、管理、项目、技术,要进行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把“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办出特色,以适应北京发展光机电一体化支柱产业的需要,为首都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戴勇.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开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张建国.我国职教课程开发模式的演变及启示[J].职教论坛,2007(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