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木刻版画甲马纸的灵验建构——以云南巍山为例

来源 :民族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huo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马纸是民间流传的一种木刻版画,用在民间信仰仪式中作为沟通人间与灵界的媒介。版画上所绘内容都是神灵、精怪的图像,被用在民间信仰仪式中,服务于人们祈福消灾的信仰需求。民众对甲马纸作为人、神中介的灵验建构逻辑有"画得像""洁""用得对"等几个主要因素,涉及甲马纸的构图与绘画技法、图像与人神关系的理解及对图像存在价值的认知,是解读民间宗教美术作品及理解地方化信仰状态的较好视角。
其他文献
华西地区自殷商以来与草原地带有马匹贸易往来,通过这些路线网络,西亚远域的形象传播到东亚。掌握驯马技术和马政的游战族群是连接东西方文化的纽带。在"青铜时代陷落"、族群流动大背景下,中国地区开始出现西亚带来的器物,并通过道听途说式的传播,中国艺术造型开始少量融合远域的形貌。但是,中国最早的翼兽造型还没有形成传统,后来战国新兴的翼兽造型与殷末周初的形象传承关系薄弱,更多可见新时代再发生的外来影响。
瑞金华屋村17棵松的故事,展示了当地民众和地方干部对红色故事不同的叙事逻辑。从"风水树"到"烈士树"的叙述,是当地民众将树木人格化,表达了他们对"烈士/祖先"的深厚感情;从"烈士树"到"信念树",是地方干部将树木崇高化,表达了革命精神万古长青的理想信念。不同的叙事路径既反映了普通民众和地方精英信仰体系的差异,也体现了民间话语和政治话语不同的叙事目的。当地民众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遵循的是"民俗传统+红色文化"的路径,将红色文化放置于传统文化的话语体系之中加以叙述;地方干部对于红色文化的
北海贝雕是广西北海艺人以北部湾的贝壳、海螺等为原材料,巧妙利用其天然色泽、纹理形状,经设计拣选、精雕细琢、镶嵌组装等工序加工创作成各种工艺品的一种传统工艺美术。其题材广泛、构思精巧、层次分明、形象立体,是贝壳的自然之美、雕刻的技法之美与国画意境之美的完美融合。北海贝雕以富丽典雅的风格、巧夺天工的工艺、栩栩如生的造型在中国贝雕艺术中独树一帜。
"老鼠嫁女"故事起源于印度,传播于东亚,但受到东亚时间文化框架和东亚古代普遍流行的阴阳观念影响,实际上已经变异发展出与原故事主题完全不同的新层面,这表现于民俗中广泛流行于正月的"老鼠嫁女"传说、故事以及民俗仪式中形成的一系列习俗。而不论在中国本土还是在东亚,认真审视这些经过变异的风俗,背后依旧可以寻找得到东亚内在的原逻辑和引导这些风俗初始发生变化的文化启动点。
戏曲是过去各类木雕中常见的题材,因为戏曲是旧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众对之极为熟悉,是茶余饭后永不厌倦的话题,可以从谈论中得到许多人生的哲理。《寒江关》是取材于《征西全传》中的剧目,《征西全传》的全称为《异说后唐三集薛丁山征西樊梨花全传》,原名为《说唐三传》,是清代乾隆年间"中都遗叟"杂采历代民间传说、角本子编纂成的历史小说。
哈尼族口头传统中的"哈巴"是一个总括性的本土文类概念,学者们也常用神话、史诗等学术文类概念对其进行描述。在哈尼族语言实践中,"哈巴"的口头表演有其自身的话语分类逻辑,并形成了一套本土的文类概念体系。但是,通过对"哈巴"的文本型态、实践形式进行深描,就能看到其中许多基本的、核心的语言运用法则与学术文类的基本分类法则是相通的。比如创世内容的"哈巴"和"神话"之间,就有内在的分类原则关联。因此,民间文学本土文类研究不能止步于内部描述,而应该开展本土文类与学术文类之间的对话研究。
《日中词汇的比较词汇论的研究——以基干词汇为对象的尝试》(以下简称《日》)一书于2004年6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王春博士运用“比较词汇论”的方法,对日语和中文词汇成功地进行比较研究的成果,全书目的明确,分析缜密全面。“比较词汇论”旨在通过与其他语言的比较对照,揭示各个语言间的异同,进而探索其形成原因。它成功地把握了词汇的“意义”,与传统的词汇研究不同,还涉及到文化论领域。
地方性知识不仅可以理解为非遗的本质和特性,而且也是一种认识、理解和保护非遗的视角和方法。从地方性知识的视角来看,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街道的"扒龙舟"活动,不仅与勒流这一"地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息息相关,也与黄连、龙眼等具体"地点"的特定时刻相关;勒流"扒龙舟"的仪式与习俗,实际上是在"地方"形成的、体现为象征符号的意义模式,体现了人们的地方知识;勒流各种形式的龙舟比赛,本质上是多样化的地方之间的交流,不仅表达了地方不同利益主体的地方认同,也表达了一种地方社会的权力关系。地方所采取的种
就人类早期的音乐实践来看,琴弦较为直观呈现了人类的音高实践以及对和谐的认知。从古代对琴弦振动特性的观察,到现代音乐声学对琴弦振动特性的阐释,琴弦承载了人类听觉历史中对音高关系的探索和理论总结、对声学特征的观察和发现、对琴弦音声审美倾向的表达与追求。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明清古籍版刻插图的‘园林图像’设计研究与图册汇编"于2019年10月立项。项目负责人:邰杰;项目批准号:19BG108。一、研究视角本课题选取"插图"这一类"镜像"明清真实园林景观的"图像"作为研究切入口,即在于它见证了消逝的园林历史,能够达到"以图佐史"的目的。因此,本课题的"图像学"视角即如此,其高度重视古籍版刻插图中的"园林图像遗存"——以"文史互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