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母女来到心理咨询门诊,母亲说是为女儿来咨询的,女儿说是替母亲咨询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母亲说,女儿现在是大学二年级学生,她从小就聪明伶俐,嘴儿又甜。在幼儿园时,即使见到不认识的人,她也能根据对方年龄大小,正确叫对方阿姨叔叔或者爷爷奶奶;到了小学,她既文静又活泼,在班里第一批戴上了红领巾,还当了文娱委员;初中时,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前五名,根本不用家长操心。那个时候,不要说我们,就是老师、邻居、亲朋好友,谁不喜欢她,谁不说她好?!现在好像换了个人似地,跟父母、邻居的话越来越少,一天难得说上十句;可是和同学打电话时,嘻嘻哈哈,可以一口气讲上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更气人的是,和她没讲上几句话,就嫌我啰嗦,还说我是“老更”(更年期)。你说气人不气人?医生,我女儿是不是学习心理压力太重,有了心理障碍啊?
女儿说,母亲说的情况基本上没错,但是,她得了更年期综合征也绝对不会有错。老妈的疑心病很重,比如说,我和同学打电话时,她会偷听通话内容。还时常偷看同学发给我的手机短信,不厌其烦地问我与谁在网上聊天。如果有男同学打电话给我,她更是紧张得不得了,一定要将对方情况和我俩的关系问个清清楚楚,彻彻底底,就这还是不放心,好像人家是我的男朋友似的,搞得再也没有男同学敢打电话给我了。她还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告诫我“学生时期以学习为重,不能交男朋友而误了学业”,讲来讲去,就是这么几句话翻来覆去,好像我已经有了男朋友似的,其实我根本没有异性朋友。她整天疑神疑鬼,唠唠叨叨,听得我耳朵都生老茧了。医生你说,老妈有心理问题吗?
分析
多思多虑的更年期遭遇到了要求独立、叛逆的青春期,水火不容。
每个母亲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全面发展,这种动机并没有错。错的是,许多家长都希望和要求孩子按照家长的思路去做,孩子只能“按部就班”,沿着家长为他们铺好的“路”走。否则的话,家长就会担心,怕孩子会“摔跤”。他们对孩子“走自己的路”一百个不放心,因为在家长的眼中,孩子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小辈。尽管孩子将来已经成家甚至有了第三代,但家长还是不放心,还不能“松绑”。更年期的女性更容易具有焦虑的情绪,表现在语言上,就是成天唠唠叨叨,啰啰嗦嗦。
孩子在小的时候,对家长是言听计从的。可是进入青春期后,产生了第二个反抗期。他们认为家长的话并非“句句都是真理”,他们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对于家长的话,他们要进行思考:是不是对?对的成分有多少?相比之下,他们更容易接受同龄人的建议,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经历,共同的看法,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同时,又认为家长的看法已经“落伍”了,于是对家长的看法不屑一顾,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建议
母亲要好好想一想,为什么自己的良苦用心得不到女儿理解?即使是再好的建议,如果对方一而再再而三向你重复话语,你是否也会从心理上产生反感?女儿已经长大,要让她自己独立“行走”。即使有时候她“摔了一跤”,也不可怕,她会从中吸取教训。想想自己当初是怎么从青春期过来的?人生之路只能靠她自己去走,你不可能陪她一辈子。赶快放手,给女儿“松绑”吧!否则事与愿逆,弊多利少。
女儿要体会到母亲的用心良苦,尽管母亲言语唠叨,但是“姜还是老的辣”,长辈的经验比自己丰富,这是无法否定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古训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了解了更年期的特点,就不会对母亲有厌烦情绪了。以母之长,补己之短,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建议母女双方都要设身处地为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及时加强沟通,消除误解,努力使“水火不容”的更年期和青春期尽快成为“水乳交融期”。
母亲说,女儿现在是大学二年级学生,她从小就聪明伶俐,嘴儿又甜。在幼儿园时,即使见到不认识的人,她也能根据对方年龄大小,正确叫对方阿姨叔叔或者爷爷奶奶;到了小学,她既文静又活泼,在班里第一批戴上了红领巾,还当了文娱委员;初中时,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前五名,根本不用家长操心。那个时候,不要说我们,就是老师、邻居、亲朋好友,谁不喜欢她,谁不说她好?!现在好像换了个人似地,跟父母、邻居的话越来越少,一天难得说上十句;可是和同学打电话时,嘻嘻哈哈,可以一口气讲上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更气人的是,和她没讲上几句话,就嫌我啰嗦,还说我是“老更”(更年期)。你说气人不气人?医生,我女儿是不是学习心理压力太重,有了心理障碍啊?
女儿说,母亲说的情况基本上没错,但是,她得了更年期综合征也绝对不会有错。老妈的疑心病很重,比如说,我和同学打电话时,她会偷听通话内容。还时常偷看同学发给我的手机短信,不厌其烦地问我与谁在网上聊天。如果有男同学打电话给我,她更是紧张得不得了,一定要将对方情况和我俩的关系问个清清楚楚,彻彻底底,就这还是不放心,好像人家是我的男朋友似的,搞得再也没有男同学敢打电话给我了。她还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告诫我“学生时期以学习为重,不能交男朋友而误了学业”,讲来讲去,就是这么几句话翻来覆去,好像我已经有了男朋友似的,其实我根本没有异性朋友。她整天疑神疑鬼,唠唠叨叨,听得我耳朵都生老茧了。医生你说,老妈有心理问题吗?
分析
多思多虑的更年期遭遇到了要求独立、叛逆的青春期,水火不容。
每个母亲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全面发展,这种动机并没有错。错的是,许多家长都希望和要求孩子按照家长的思路去做,孩子只能“按部就班”,沿着家长为他们铺好的“路”走。否则的话,家长就会担心,怕孩子会“摔跤”。他们对孩子“走自己的路”一百个不放心,因为在家长的眼中,孩子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小辈。尽管孩子将来已经成家甚至有了第三代,但家长还是不放心,还不能“松绑”。更年期的女性更容易具有焦虑的情绪,表现在语言上,就是成天唠唠叨叨,啰啰嗦嗦。
孩子在小的时候,对家长是言听计从的。可是进入青春期后,产生了第二个反抗期。他们认为家长的话并非“句句都是真理”,他们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对于家长的话,他们要进行思考:是不是对?对的成分有多少?相比之下,他们更容易接受同龄人的建议,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经历,共同的看法,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同时,又认为家长的看法已经“落伍”了,于是对家长的看法不屑一顾,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建议
母亲要好好想一想,为什么自己的良苦用心得不到女儿理解?即使是再好的建议,如果对方一而再再而三向你重复话语,你是否也会从心理上产生反感?女儿已经长大,要让她自己独立“行走”。即使有时候她“摔了一跤”,也不可怕,她会从中吸取教训。想想自己当初是怎么从青春期过来的?人生之路只能靠她自己去走,你不可能陪她一辈子。赶快放手,给女儿“松绑”吧!否则事与愿逆,弊多利少。
女儿要体会到母亲的用心良苦,尽管母亲言语唠叨,但是“姜还是老的辣”,长辈的经验比自己丰富,这是无法否定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古训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了解了更年期的特点,就不会对母亲有厌烦情绪了。以母之长,补己之短,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建议母女双方都要设身处地为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及时加强沟通,消除误解,努力使“水火不容”的更年期和青春期尽快成为“水乳交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