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金昌小戏是金昌地域文化和民间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当地劳动人民的精神食粮和重要的情感依托。当前小戏面临着多方面的冲击,通过调查,挖掘小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有助于增加民间文化的多样性,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关键词:金昌小戏;文化内涵;非物質文化遗产
一、金昌小戏概述
(一)生态环境
金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段,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山地、绿洲,荒漠交错。东经101°04′35″—102°43′40″,北纬37°47′10″—39°00′30″,降水少,光照强,自然条件较为严酷。当地丰富的文化遗迹同独特的地理构造孕育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美不胜收。历史传承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文精神荟萃。
(二)剧种渊源
金昌小戏属于秧歌戏系统,又称“阳歌”,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歌舞形式。它可追溯到南北朝“歌舞戏”,特别在社火文化和宋元戏曲文化影响下,民间歌舞融入了“戏”的表演特点,形成独立完整的民间歌舞戏表演系统。它以眉户剧为主,同时也包括河西曲子等剧种。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曲调带有陕、甘、宁、青等地的民歌特点,粗犷豪迈,又吸收了金昌民间文化的营养,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
(三)演出形式和主要曲目
金昌小戏多曲牌连缀体,在农闲时节展演,伴奏乐器有二胡、三弦、碰铃、锣、鼓等,演出形式有舞台演出和地摊坐唱两种,内容丰富多样。有神话传说《赐福》、《八仙庆寿》;有生活故事《小姑贤》、《下四川》;有赞扬英雄好汉《秦琼卖马》、《古城会》;有讴歌男女爱情《张生会莺莺》、《兰桥相会》;有历史典故《孔子拜师》、《俞伯牙抚琴》。
二、小戏艺术特征
(一)题材的质朴性
金昌小戏是当地民间智慧和艺术才能的展现,也是人民的生活境遇和喜怒哀乐最纯真的反应。劳动生活是乡间广大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金昌小戏首先把劳动搬上舞台,丰富多彩的劳动生活在小戏中贯穿各个方面,成为不可分离的有机部分,常常成为情节构成的基本素材。
(二)情节的巧妙性
夫妻之间的小矛盾,邻里之间的对话,演义小说中的片段,英雄人物的著名事件,就能够成一部戏的主要情节。它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为依据构成循序发展的故事,展示人物性格和表现主题。它完全采取单纯简明的方法,在生活的横断面里以小见大,人物出场几句念白,故事即开始,高潮处寄予一定的说理,一般都展示“大团圆结局”。
(三)人物的典型性
小戏人物以两小或三小为基本原则,即小丑、小旦或再加小生。有善良的单身汉,贫穷的书生,懦弱的丈夫,懒惰的妻子。人物各具特点,如《小姑贤》中“恶婆婆”形象,明辨事理的“小姑”、《三堂会审》中“痴情女”苏三、都是日常生活的映射,金昌小戏中不仅传唱了很多英雄好汉的事迹,它还赞扬了很多女英雄,或豪气干练,或武艺高强,或蕙质兰心。
(四)语言的地方性
金昌小戏基本上是当地人创作演唱流传下来的,多用方言俗语,口语化色彩浓厚。一方面便于理解,另一方面体现真实性。
1、永昌方言中描述物体多用叠字,或在单字后加“儿”或“子”,表达喜爱,同时能加强音乐感。如:打开盖儿、锅铲铲、簪簪子、钵盂子。小戏中多用当地方言词汇,入胡拉嗒、干啥咖、两下里、难过、垢甲、愣头傻瓜、挖奔子、妯娌、娘儿们、灰面臊子、苣苣菜、韭叶儿柳叶儿面、针线笸(po)篮儿等等。
倒装语序或词类活用表达感情激动,如:吃喝、你道下谎了、你把祸闯下了。
2、小戏唱词是韵文,表现在句式工整,韵律和谐,采用复沓和数词加强音乐美,它还改编了诗词使事件更生动有趣。
三、社会功能和文化内涵
(一)社会功能
金昌小戏在农村是一种劳动之余的艺术活动,他的扮演者也大多是农村劳动者、民间艺人和小戏班。小戏因此承载了传承生活经验、文化知识、伦理道德和祭神娱神、祈福驱凶等重要的社会功能。
1、它是宣泄积郁的文艺工具。每当农闲时,大家聚在一起,演出一场小戏,静待夕阳斜去并肩归家。在漫长的历史中,小戏对于下层民众而言,是愉悦身心、超越生活艰辛和获得精神解脱的重要文化工具,这一文化使命的承载使小戏具有了自娱的特质。
2、它是祈福驱凶的重要载体。古代先民通过一年一度的祭祀先祖、神仙来祈求丰收、祈求降福。腊月是金昌小戏展演最盛的时间,小戏展演伴随着春节习俗进行。它和民俗活动相辅相成,灯会,庙会,秧歌融为一体,共同为河西文化注入源泉动力,寄寓了人们纳福禳灾、招祥祛凶宗教式的心理情结。
(二)文化功能
在社会精神文化匮乏的贫瘠土地上,小戏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娱乐工具,歌与舞相结合的形式使人得到愉悦和放松,它的时空随意性和场地不限性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青睐,金昌小戏是宣扬宗教思想的工具,小戏中充分体现了佛、儒、道三家的思想内涵。
1、佛教是金昌民间的主流文化,每年有卧佛会,庙会、观音会等活动,金昌小戏中体现了佛家文化中的因果轮回和忠君思想,如《冯公寄子》中冯公不谈酒色,积下阴功,后让金童玉女转世做他的儿女。宣扬人们多做善事来生投得好胎,既是对现世行为的约束,又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
2、武当山是道教圣地,自古以来有教化民风的作用。小戏中孕育了道教中因果报应和长生不老思想。如:《闹书馆》中狐仙幻化人形,道士讲经等等,还有山神庙,土地庙等意象。神仙信仰除了可以消除人生苦短,强调现世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这是当时人所推崇的。
3、儒家文化是民间文化的集大成者,它的伦理观和道德观渗透在几千年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价值观。金昌小戏中反映了儒家文化中的忠孝思想,“仁”的思想。如《古城会》中三兄弟的慷慨义气,同仇敌忾。小戏中表现了儒家思想中“君君、臣臣、夫夫、子子”的文化内涵,建构了当地人民追求真善美的的价值体系。
四、传承发展现状
小戏的传承过程贯穿在民众生活中,主要的传承方式是家族、村落、自乐班。目前金昌小戏呈现出逐渐衰微的态势,主要表现在小戏后继无人;原生态发展环境遭到破坏,内容更新缓慢与时代脱节;在时代的冲击下受众市场狭小等等。金昌小戏著名的演唱艺人基本居住在金昌市永昌县的各个村落,焦家庄,水源镇,朱王堡等都有个别擅长的人,没有特定的传承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且因年龄较高的原因,演唱活动逐渐减少,草台班形式逐渐消失。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首先,政府要建立金昌小戏生态保护区,对焦家庄,城关镇实行重点保护,将对小戏的传承保护与乡村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有机统一。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就是守住生命之本。
其次,要健全保护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小戏展演的场所和时间,建立和扩大搜集研究队伍,投入有效力量。民众和民俗学者的积极参与,在保护传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全社会认可关心帮助,才能提高文化自觉。
最后,在守护生命之根的同时,要吐故纳新,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入时代精神。表演加入秧歌队,舞乐队,开展大型庆典活动,使内容更为丰富和贴近现实。这样,人们不仅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可以从新的层面增强集体归属感,从而实现传统的自然蜕变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张紫晨.中国民间小戏[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
[2]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
[3]王君明,赵兴虎.金昌小戏[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6年。
[4]鲁迅.论旧形式的采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第19页.
关键词:金昌小戏;文化内涵;非物質文化遗产
一、金昌小戏概述
(一)生态环境
金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段,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山地、绿洲,荒漠交错。东经101°04′35″—102°43′40″,北纬37°47′10″—39°00′30″,降水少,光照强,自然条件较为严酷。当地丰富的文化遗迹同独特的地理构造孕育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美不胜收。历史传承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文精神荟萃。
(二)剧种渊源
金昌小戏属于秧歌戏系统,又称“阳歌”,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歌舞形式。它可追溯到南北朝“歌舞戏”,特别在社火文化和宋元戏曲文化影响下,民间歌舞融入了“戏”的表演特点,形成独立完整的民间歌舞戏表演系统。它以眉户剧为主,同时也包括河西曲子等剧种。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曲调带有陕、甘、宁、青等地的民歌特点,粗犷豪迈,又吸收了金昌民间文化的营养,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
(三)演出形式和主要曲目
金昌小戏多曲牌连缀体,在农闲时节展演,伴奏乐器有二胡、三弦、碰铃、锣、鼓等,演出形式有舞台演出和地摊坐唱两种,内容丰富多样。有神话传说《赐福》、《八仙庆寿》;有生活故事《小姑贤》、《下四川》;有赞扬英雄好汉《秦琼卖马》、《古城会》;有讴歌男女爱情《张生会莺莺》、《兰桥相会》;有历史典故《孔子拜师》、《俞伯牙抚琴》。
二、小戏艺术特征
(一)题材的质朴性
金昌小戏是当地民间智慧和艺术才能的展现,也是人民的生活境遇和喜怒哀乐最纯真的反应。劳动生活是乡间广大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金昌小戏首先把劳动搬上舞台,丰富多彩的劳动生活在小戏中贯穿各个方面,成为不可分离的有机部分,常常成为情节构成的基本素材。
(二)情节的巧妙性
夫妻之间的小矛盾,邻里之间的对话,演义小说中的片段,英雄人物的著名事件,就能够成一部戏的主要情节。它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为依据构成循序发展的故事,展示人物性格和表现主题。它完全采取单纯简明的方法,在生活的横断面里以小见大,人物出场几句念白,故事即开始,高潮处寄予一定的说理,一般都展示“大团圆结局”。
(三)人物的典型性
小戏人物以两小或三小为基本原则,即小丑、小旦或再加小生。有善良的单身汉,贫穷的书生,懦弱的丈夫,懒惰的妻子。人物各具特点,如《小姑贤》中“恶婆婆”形象,明辨事理的“小姑”、《三堂会审》中“痴情女”苏三、都是日常生活的映射,金昌小戏中不仅传唱了很多英雄好汉的事迹,它还赞扬了很多女英雄,或豪气干练,或武艺高强,或蕙质兰心。
(四)语言的地方性
金昌小戏基本上是当地人创作演唱流传下来的,多用方言俗语,口语化色彩浓厚。一方面便于理解,另一方面体现真实性。
1、永昌方言中描述物体多用叠字,或在单字后加“儿”或“子”,表达喜爱,同时能加强音乐感。如:打开盖儿、锅铲铲、簪簪子、钵盂子。小戏中多用当地方言词汇,入胡拉嗒、干啥咖、两下里、难过、垢甲、愣头傻瓜、挖奔子、妯娌、娘儿们、灰面臊子、苣苣菜、韭叶儿柳叶儿面、针线笸(po)篮儿等等。
倒装语序或词类活用表达感情激动,如:吃喝、你道下谎了、你把祸闯下了。
2、小戏唱词是韵文,表现在句式工整,韵律和谐,采用复沓和数词加强音乐美,它还改编了诗词使事件更生动有趣。
三、社会功能和文化内涵
(一)社会功能
金昌小戏在农村是一种劳动之余的艺术活动,他的扮演者也大多是农村劳动者、民间艺人和小戏班。小戏因此承载了传承生活经验、文化知识、伦理道德和祭神娱神、祈福驱凶等重要的社会功能。
1、它是宣泄积郁的文艺工具。每当农闲时,大家聚在一起,演出一场小戏,静待夕阳斜去并肩归家。在漫长的历史中,小戏对于下层民众而言,是愉悦身心、超越生活艰辛和获得精神解脱的重要文化工具,这一文化使命的承载使小戏具有了自娱的特质。
2、它是祈福驱凶的重要载体。古代先民通过一年一度的祭祀先祖、神仙来祈求丰收、祈求降福。腊月是金昌小戏展演最盛的时间,小戏展演伴随着春节习俗进行。它和民俗活动相辅相成,灯会,庙会,秧歌融为一体,共同为河西文化注入源泉动力,寄寓了人们纳福禳灾、招祥祛凶宗教式的心理情结。
(二)文化功能
在社会精神文化匮乏的贫瘠土地上,小戏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娱乐工具,歌与舞相结合的形式使人得到愉悦和放松,它的时空随意性和场地不限性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青睐,金昌小戏是宣扬宗教思想的工具,小戏中充分体现了佛、儒、道三家的思想内涵。
1、佛教是金昌民间的主流文化,每年有卧佛会,庙会、观音会等活动,金昌小戏中体现了佛家文化中的因果轮回和忠君思想,如《冯公寄子》中冯公不谈酒色,积下阴功,后让金童玉女转世做他的儿女。宣扬人们多做善事来生投得好胎,既是对现世行为的约束,又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
2、武当山是道教圣地,自古以来有教化民风的作用。小戏中孕育了道教中因果报应和长生不老思想。如:《闹书馆》中狐仙幻化人形,道士讲经等等,还有山神庙,土地庙等意象。神仙信仰除了可以消除人生苦短,强调现世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这是当时人所推崇的。
3、儒家文化是民间文化的集大成者,它的伦理观和道德观渗透在几千年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价值观。金昌小戏中反映了儒家文化中的忠孝思想,“仁”的思想。如《古城会》中三兄弟的慷慨义气,同仇敌忾。小戏中表现了儒家思想中“君君、臣臣、夫夫、子子”的文化内涵,建构了当地人民追求真善美的的价值体系。
四、传承发展现状
小戏的传承过程贯穿在民众生活中,主要的传承方式是家族、村落、自乐班。目前金昌小戏呈现出逐渐衰微的态势,主要表现在小戏后继无人;原生态发展环境遭到破坏,内容更新缓慢与时代脱节;在时代的冲击下受众市场狭小等等。金昌小戏著名的演唱艺人基本居住在金昌市永昌县的各个村落,焦家庄,水源镇,朱王堡等都有个别擅长的人,没有特定的传承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且因年龄较高的原因,演唱活动逐渐减少,草台班形式逐渐消失。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首先,政府要建立金昌小戏生态保护区,对焦家庄,城关镇实行重点保护,将对小戏的传承保护与乡村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有机统一。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就是守住生命之本。
其次,要健全保护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小戏展演的场所和时间,建立和扩大搜集研究队伍,投入有效力量。民众和民俗学者的积极参与,在保护传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全社会认可关心帮助,才能提高文化自觉。
最后,在守护生命之根的同时,要吐故纳新,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入时代精神。表演加入秧歌队,舞乐队,开展大型庆典活动,使内容更为丰富和贴近现实。这样,人们不仅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可以从新的层面增强集体归属感,从而实现传统的自然蜕变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张紫晨.中国民间小戏[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
[2]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
[3]王君明,赵兴虎.金昌小戏[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6年。
[4]鲁迅.论旧形式的采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第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