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重点大学中农村生源减少的趋势,使得一种悲观的情绪正在蔓延。如果那些正在苦读的农村孩子从报纸和网络上得知“寒门难出贵子”的论断,可能会因此动摇他们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决心。
“唯名校论”和“唯分数论”一样有害。那种认为只有读名校才能改变农村学生命运的观点,可能会加重部分高职生沮丧和无望的情绪。
我们当然希望有更多勤奋坚韧、天资聪颖的农村孩子能够如愿以偿进入国内一流大学,但有一个现实没有引起媒体的注意,正如教育学者熊丙奇所提醒的那样:就是重点大学提高农村生比例,也无法总体改变农村生更多就读高职高专、三本、二本的情况。因此,他认为,如何提高这些学校的教育回报率,在眼下可能比关注重点大学的录取比例更显迫切。他说:如果高职高专的学生学业完成之后,学历不被歧视,找到工作的回报率高,大家会把眼光都对准名校吗?
不过,要让高职院校把民众聚焦在名校上的目光吸引到自己身上来,这可不是朝夕间就能发生的事情。
事实上,高职高专和二本、三本院校的毕业生大都会加入到外来务工人员的队伍当中,他们缺乏社会资源,地位不高,和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一起构成了共和国的基石。不管他们的生活是富足还是困顿,政府都有责任为他们提供向上的渠道,并使他们保持这种希望。希望往往会让人产生向上的动力。
今年,广东省决定从优秀工人、农民中选拔250名基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员,其中广州市提供33个席位。这种举措让我想起很多年前的“招工”。在我出生的村子还没有出现一个大学生的年代,“国营单位”从农村“招工”,是一些有理想有文化的村民改变自己身份的重要渠道。村里那几位以这种方式进入国营工厂的人士,在很长一段时间,增加了我们这些农村娃努力学习的动力。
在8月中下旬,有33名外来工和农民,将告别他们过去的生活,成为广州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队伍中的一部分。他们将为自己过去的同事、同行们服务,并带给他们改变生活现状的希望和勇气。
广东省的这项举措释放出积极的信号,会在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心中激起希望的火花,尽管总是只有少数人才有能力得到“洗脚上岸”的机会。
根据广州市委组织部公布的报名统计数据,为了那33个席位,该市共有8577名来自基层一线的外来务工人员和本地务工人员报名竞争,其中外来务工人员5426人。此次招考将学历要求放宽至高中,但在广州外来务工人员考生中,大学学历占了81%。这些人离开大学后,可能会面临多次改变现状的机会,但这一次与众不同,因为它由政府提供。
当然,绝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对此只能望洋兴叹,他们大都学历偏低,连高中都没读完,无力参与这种激烈的角逐。对这个更加庞大的群体,政府有责任通过提供技能等培训,帮助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近日,媒体还报道了浙江宁波市的江北区免费培训“新市民”的举措。政府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其实就是帮自己。
据报道,江北区教育部门从2008年开始实施的“10万新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在三年内惠及了10万多人,其免费培训的内容包括普及基础文化、电脑知识、岗位技能等,共推出财会中专、计算机中级工、建筑工程管理员、劳动保障、法制意识、交通法规等150个培训项目。
官方认为这种培训带来的是江北区社会风气的转变:没事打牌、闲逛的少了,街上无事生非打架、争吵的少了。而对那些接受培训的“新市民”来说,收益是实实在在的,就像原本只有初中文化的外来务工人员任意华那样,他通过这种免费技能和文化课“双证制”的培训,获得了成人职业高中文凭和高级营销员职业资格证书。他因此如愿以偿在一家国企找到了新工作,工资是一年前的两倍。
尽管,媒体披露的重点大学中农村生源减少的事实让人感到失望和难过,但依然有很多事例表明,教育仍是人们改变命运的最重要途径,其中就有职业教育的功劳。它确实能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唯名校论”和“唯分数论”一样有害。那种认为只有读名校才能改变农村学生命运的观点,可能会加重部分高职生沮丧和无望的情绪。
我们当然希望有更多勤奋坚韧、天资聪颖的农村孩子能够如愿以偿进入国内一流大学,但有一个现实没有引起媒体的注意,正如教育学者熊丙奇所提醒的那样:就是重点大学提高农村生比例,也无法总体改变农村生更多就读高职高专、三本、二本的情况。因此,他认为,如何提高这些学校的教育回报率,在眼下可能比关注重点大学的录取比例更显迫切。他说:如果高职高专的学生学业完成之后,学历不被歧视,找到工作的回报率高,大家会把眼光都对准名校吗?
不过,要让高职院校把民众聚焦在名校上的目光吸引到自己身上来,这可不是朝夕间就能发生的事情。
事实上,高职高专和二本、三本院校的毕业生大都会加入到外来务工人员的队伍当中,他们缺乏社会资源,地位不高,和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一起构成了共和国的基石。不管他们的生活是富足还是困顿,政府都有责任为他们提供向上的渠道,并使他们保持这种希望。希望往往会让人产生向上的动力。
今年,广东省决定从优秀工人、农民中选拔250名基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员,其中广州市提供33个席位。这种举措让我想起很多年前的“招工”。在我出生的村子还没有出现一个大学生的年代,“国营单位”从农村“招工”,是一些有理想有文化的村民改变自己身份的重要渠道。村里那几位以这种方式进入国营工厂的人士,在很长一段时间,增加了我们这些农村娃努力学习的动力。
在8月中下旬,有33名外来工和农民,将告别他们过去的生活,成为广州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队伍中的一部分。他们将为自己过去的同事、同行们服务,并带给他们改变生活现状的希望和勇气。
广东省的这项举措释放出积极的信号,会在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心中激起希望的火花,尽管总是只有少数人才有能力得到“洗脚上岸”的机会。
根据广州市委组织部公布的报名统计数据,为了那33个席位,该市共有8577名来自基层一线的外来务工人员和本地务工人员报名竞争,其中外来务工人员5426人。此次招考将学历要求放宽至高中,但在广州外来务工人员考生中,大学学历占了81%。这些人离开大学后,可能会面临多次改变现状的机会,但这一次与众不同,因为它由政府提供。
当然,绝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对此只能望洋兴叹,他们大都学历偏低,连高中都没读完,无力参与这种激烈的角逐。对这个更加庞大的群体,政府有责任通过提供技能等培训,帮助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近日,媒体还报道了浙江宁波市的江北区免费培训“新市民”的举措。政府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其实就是帮自己。
据报道,江北区教育部门从2008年开始实施的“10万新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在三年内惠及了10万多人,其免费培训的内容包括普及基础文化、电脑知识、岗位技能等,共推出财会中专、计算机中级工、建筑工程管理员、劳动保障、法制意识、交通法规等150个培训项目。
官方认为这种培训带来的是江北区社会风气的转变:没事打牌、闲逛的少了,街上无事生非打架、争吵的少了。而对那些接受培训的“新市民”来说,收益是实实在在的,就像原本只有初中文化的外来务工人员任意华那样,他通过这种免费技能和文化课“双证制”的培训,获得了成人职业高中文凭和高级营销员职业资格证书。他因此如愿以偿在一家国企找到了新工作,工资是一年前的两倍。
尽管,媒体披露的重点大学中农村生源减少的事实让人感到失望和难过,但依然有很多事例表明,教育仍是人们改变命运的最重要途径,其中就有职业教育的功劳。它确实能让你的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