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06~2007年度皖麦38-96播期、密度试验表明:皖麦38-96的适播期为10月中下旬,10月25日以前播种,基本苗以240万苗/hm2左右为宜,迟播可增加到300万苗/hm2。
关键词 皖麦38-96;播期;密度;2006~2007年度
为了探讨皖麦38-96新品系的适宜播期及与不同播期相适应的适宜密度,为该品系的推广提供依据,特设计本试验。
1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播期,4个密度,不完全设计,共10个处理,可节省土地,最大限度地提供有用信息。小区面积6.75m2(1.5m×4.5m),随机排列,3次重复(见表1)。
從产量结果看,处理8(A3B4)产量9 813kg/hm2,产量最高,但仅比处理7(A3B3)高4.5kg/hm2,而处理8的播量要比处理7多30kg/hm2。因此,本年度该试验的最佳组合为处理7,即10月23日播,基本苗300万苗/hm2。而第四期10月30日播的2个处理产量最低,产量分别为9 448.5kg/hm2和9 423kg/hm2,两者差异不大。从第四播期的产量水平来看,该品系较耐迟播。从各个播期内不同密度的产量来看,除第一播期2个密度间产量相差近180kg/hm2外,其他各播期密度间产量差异均很小(见表3)。由此可见,该品系个体调节能力很强,适期(12月9~23日)播种,基本苗为240万苗/hm2较适宜,迟播的300万苗/hm2密度较适宜。该品系在适期播种情况下,应注意控制播量和年后化控。
产量结果经方差分析,区组及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播期及密度间差异不显著。
4结论
(1)10月9日和16日播种的株高较高,倒伏较重,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产量略低于10月23日播种的处理。前3期的产量均高于10月30日播种的产量,但各播期、各处理的产量差异较小。从试验结果看,皖麦38-96的适播期为10月中下旬。
(2)在各播期内,不同的密度间产量差异很小,个体调节能力强,10月25日以前播种,基本苗以240万苗/hm2左右较适宜,迟播可增加到300万苗/hm2。
(3)该品系株高偏高,在适期播种情况下应注意年后化控。
关键词 皖麦38-96;播期;密度;2006~2007年度
为了探讨皖麦38-96新品系的适宜播期及与不同播期相适应的适宜密度,为该品系的推广提供依据,特设计本试验。
1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播期,4个密度,不完全设计,共10个处理,可节省土地,最大限度地提供有用信息。小区面积6.75m2(1.5m×4.5m),随机排列,3次重复(见表1)。
從产量结果看,处理8(A3B4)产量9 813kg/hm2,产量最高,但仅比处理7(A3B3)高4.5kg/hm2,而处理8的播量要比处理7多30kg/hm2。因此,本年度该试验的最佳组合为处理7,即10月23日播,基本苗300万苗/hm2。而第四期10月30日播的2个处理产量最低,产量分别为9 448.5kg/hm2和9 423kg/hm2,两者差异不大。从第四播期的产量水平来看,该品系较耐迟播。从各个播期内不同密度的产量来看,除第一播期2个密度间产量相差近180kg/hm2外,其他各播期密度间产量差异均很小(见表3)。由此可见,该品系个体调节能力很强,适期(12月9~23日)播种,基本苗为240万苗/hm2较适宜,迟播的300万苗/hm2密度较适宜。该品系在适期播种情况下,应注意控制播量和年后化控。
产量结果经方差分析,区组及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播期及密度间差异不显著。
4结论
(1)10月9日和16日播种的株高较高,倒伏较重,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产量略低于10月23日播种的处理。前3期的产量均高于10月30日播种的产量,但各播期、各处理的产量差异较小。从试验结果看,皖麦38-96的适播期为10月中下旬。
(2)在各播期内,不同的密度间产量差异很小,个体调节能力强,10月25日以前播种,基本苗以240万苗/hm2左右较适宜,迟播可增加到300万苗/hm2。
(3)该品系株高偏高,在适期播种情况下应注意年后化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