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部部分地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与教学与发达地区存在明显的差距。作为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教师,应探讨新型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不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现状 教学模式单一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对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都意味着挑战。教师教什么,怎么教,这是值得信息技术教师深思的问题。教学模式的转变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
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灌输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三中心”传统教学模式,在目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仍有很大影响,大多数学生被动地接受,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没有更多的时间自己进行思考和实践,不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影响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和学习效果;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探究、主动创造的意识,与培养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教学目标还有相当差距。
信息技术课的最终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潜移默化地引导。新课标实施以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有了系统、全面的规划,给予了教师和学生一个很好的教学与学习、自我学习的平台。如何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运用好这个平台,实现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使之成为引导者的角色,教师与学校管理者就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从而改变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枯燥的状况。
课堂教学管理有待改进
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一定的硬件支持和新课标的教学目标要求,为搞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供了条件。可是深入教学实际考察,包括从自身教学实际和课程教学交流、走访情况看,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情况比较突出,课堂上教师讲、学生玩,没有学习兴趣;有些学生沉迷网络聊天或网络游戏;还有些学生不重视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看其他学科的书籍;等等。
出现这些不利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因素,关键点是出在教师的本身。因为很多信息技术教师不担任班主任,原本课程就多,与学生沟通的机会也太少,教师很难感染自己的学生;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存在一定缺失,对学生缺乏严格的要求,缺乏做学生深入细致思想工作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模式的改进与探索 问题引导,有效教学的“前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课堂教学导引,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使他们想学、乐学。
巧置任务,有效教学的“节拍”
根据信息技术课操作性较强的特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普遍应用。可以将教学内容分解出相应重点,在营造的情境中提出任务,带动学生开展学习、探索活动,通过完成任务从而掌握知识或形成技能。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按照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多层次任务,任务设定由简到难,逐层递进,通过分层的任务设置与同学间的合作互帮,让每一位学生努力思考,攻克难关。同时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启发工作,如在某个操作前或操作后提出问题进行指引,对出现的问题,应如何解决,适当点拨,步步深入,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协作学习,有效教学的“主旋律”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它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讨论,促进提高学习效率。
课外扩展,巩固提高
有效教学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之内,还应该在课堂外进行延伸。要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活动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找到方法,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
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促进西部地区与发达地区信息技术教学同步发展,为西部信息化建设培养人才。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现状 教学模式单一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对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都意味着挑战。教师教什么,怎么教,这是值得信息技术教师深思的问题。教学模式的转变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
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灌输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三中心”传统教学模式,在目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仍有很大影响,大多数学生被动地接受,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没有更多的时间自己进行思考和实践,不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影响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和学习效果;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探究、主动创造的意识,与培养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教学目标还有相当差距。
信息技术课的最终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潜移默化地引导。新课标实施以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有了系统、全面的规划,给予了教师和学生一个很好的教学与学习、自我学习的平台。如何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运用好这个平台,实现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使之成为引导者的角色,教师与学校管理者就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从而改变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枯燥的状况。
课堂教学管理有待改进
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一定的硬件支持和新课标的教学目标要求,为搞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供了条件。可是深入教学实际考察,包括从自身教学实际和课程教学交流、走访情况看,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情况比较突出,课堂上教师讲、学生玩,没有学习兴趣;有些学生沉迷网络聊天或网络游戏;还有些学生不重视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看其他学科的书籍;等等。
出现这些不利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因素,关键点是出在教师的本身。因为很多信息技术教师不担任班主任,原本课程就多,与学生沟通的机会也太少,教师很难感染自己的学生;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存在一定缺失,对学生缺乏严格的要求,缺乏做学生深入细致思想工作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模式的改进与探索 问题引导,有效教学的“前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课堂教学导引,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使他们想学、乐学。
巧置任务,有效教学的“节拍”
根据信息技术课操作性较强的特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普遍应用。可以将教学内容分解出相应重点,在营造的情境中提出任务,带动学生开展学习、探索活动,通过完成任务从而掌握知识或形成技能。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按照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多层次任务,任务设定由简到难,逐层递进,通过分层的任务设置与同学间的合作互帮,让每一位学生努力思考,攻克难关。同时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启发工作,如在某个操作前或操作后提出问题进行指引,对出现的问题,应如何解决,适当点拨,步步深入,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协作学习,有效教学的“主旋律”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它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讨论,促进提高学习效率。
课外扩展,巩固提高
有效教学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之内,还应该在课堂外进行延伸。要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活动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找到方法,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
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促进西部地区与发达地区信息技术教学同步发展,为西部信息化建设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