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dddes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也有助于自身的行为规范和发展。本文以赤峰学院的蒙古族大学生为例,剖析了蒙古族大学生存在的七个方面的心理问题,其中详细区分了蒙古族大学生各自突出的心理问题,并分析了各自问题产生原因及相应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人际交往;蒙古族大学生;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6-0123-04
   一、文献研究
   高校大学生活是大学生个体心理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面临着高校大学生活的适应、学习、人际关系、情绪情感困扰、职业选择等一系列转折期,这是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这些发展性的心理问题既直接影响他们在高校大学生活期间的身心发展,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成年期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学术界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我国蒙古族集中地区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研究较少,仅有的部分文献主要研究了造成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因素。截止目前,还没有关于蒙古族地区的高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现状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此部分的研究仍属空白领域,故而本文针蒙古族地区的高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现状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
   人际交往能力,就是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高校大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就是高校大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很难想象一旦离开了社会,一旦离开了与其他人的交往,一个人,尤其是离开家庭在高校的大学生在高校的生活将会怎样?
   通过对现有相关文献的整理,发现对于少数民族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具体心理问题的研究少之甚少,尤其是对蒙古族地区的高校大学生,研究领域基本空白。部分已经进行研究的方向,也只是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做了部分的研究分析。大部分研究文献,也未提到少数民族高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主要特征,以及人际交往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对比研究。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高校大学生目前大都存在一定的人际交往障碍,这不仅影响到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会影响着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乃至未来的人生发展。钟武耀在《夯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中提到:“中共中央国务院要求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高校里,学生主要以蒙古族与汉族为主,因此蒙古族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和谐对学生自身的发展及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具体数据剖析蒙古族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尝试研究相应的教育对策,使蒙古族大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状况,在融入社会后,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强大的压力时,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社会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即通过对图书馆资料,网络信息资源的搜索占有和分析,理清关于人际交往心理,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为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奠定理论的基础。
   (二)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即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所研究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统计,总结突出问题及问题形成原因。
   四、蒙古族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本次调查,随机抽取赤峰学院本科生150人,共发放问卷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27份。其中男生76人,占被试总人数的59.84%;女生51名,占被试总数的40.15%;蒙古族64人,占被试总人数的50.39%;汉族61人,占被试总人数的48.03%;其他民族2人,占被试总人数的1.57%;来自城镇的学生为55人,占被试总人数的43.3%;农村或牧区的学生72人,占被试总人数的56.69%。
   五、蒙古族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突出的心理问题
   (一)相同的突出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
   通过对收集到的有效的调查问卷进行一定的统计分析,蒙古族大学生中,有一部分同学对自身的评价过低,存在自卑心理。其中蒙古族大学生41人,占总人数的52.5%,汉族大学生35人,占总人数的57.35%。自卑,是由于缺乏自信心而产生的,是一种胆怯、悲观的情绪体验。具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大都表现为畏缩、胆怯、羞愧等,并且缺乏交往的主动性。
   2.孤独心理
   通过对收集到的有效的调查问卷进行一定的统计分析,有很大一部分蒙古族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孤独心理。其中蒙古族大学生35人,占总人数的53%,汉族大学生40人,占总人数的57.37%。这部分大学生喜欢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愿意接触陌生的环境和事物,更不喜欢把自己的内心与他人分享。
   (二)不同的突出心理问题
   1.蒙古族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突出心理问题
   自负心理。当问卷中问及“当你与朋友发生争执时,是否会主动地沟通解决”时,56.25%的蒙生及34%的汉生选择“否”,这就说明超过半数的蒙古族大学生不愿意及时了解对方心理,不愿及时沟通。而自负心理就是在交往中过于盲目自大,过高地评价了自己的自身能力,失去了对自己的自知之明。容易造成目中无人,轻视对方等行为。这种心理障碍往往很少估计他人感受,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
   2.其他民族尤其是汉族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不同突出心理問题
   猜疑心理。当问卷中问及“你是否经常怀疑别人与你交往是带有目的性的,觉得他不怀好意”时,67.21%的非蒙古族大学生及28%的蒙古族大学生选择“是”,这就说明超过多半数的汉族大学生存在一定的猜疑心理。猜疑心理主要体现在,被调查的大学生总觉得什么事情都是与自己有关的,从而对他人的言行举止容易出现主观臆断,总是以“假设”的内容思考问题。    六、造成蒙古族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自我认知
   对自己的错误认知,是造成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原因最主要的内部因素。蒙古族大学生从不同地区来同一所学校上学,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变化使得接触到的人及事物也发生了变化,原来在生源地所谓的“尖子生”,一起汇集到了各路精英汇集的新环境,表现的却是相对平平,这就出现了,很大的一部分学生不能接受这个不能作为让人骄傲的学生的现实,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自负、自卑等心理问题。
   (二)个性因素
   性格外向的蒙古族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一般都较为良好,交际范围广,但是也有缺乏知心朋友等的困扰,从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而性格内向的蒙古族高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通常较为一般,甚至偏低。不擅长与人交往,从而产生孤独、猜疑等心理问题。
   (三)语言障碍
   与其他民族学生相比,蒙古族大学生对学习汉语较晚,掌握程度也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由于语言的差异,在交往过程中产生障碍。由于不同语言语境、语意的问题,某些同学应表达不当或误解语意等问题,使蒙古族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发生冲突,产生猜疑、报复等心理问题。或有一部分蒙古族大学生因为自己不能说出流利的语言,表达自我见解产生自卑、孤独、嫉妒心理等。
   (四)家庭经济
   家庭的经济情况,是影响蒙古族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因家庭经济情况的不同,对孩子所投入的生活成本不同,投入的教育成本也不同,这种高低差异,为蒙古高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一定的问题。
   (五)民族文化及民族生活习俗
   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一些高校的蒙古族大学生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本民族的语言、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而产生民族自豪感。蒙古族人民在漫长的生产与劳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而成了具有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与传统的习俗,蒙古族高校大学生与其他民族的高校大学生的具有不同的居住环境,生活习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这一点在蒙古族学生与其他民族学生接触交往的过程中也不容忽视,彼此尊重当他们的这些心理受到外部冲击时,就会产生猜疑、报复等心理。但也有部分同学因长期在牧区生活,习惯于传统的迁徙式的游牧生活,接触的人少,因此形成封闭式的心理定式,交往的主动性不够,从而产生孤独、自卑等心理。
   七、蒙古族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解决对策
   (一)学会正确认识自我
   针对目前高校蒙古族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自卑问题,目前按高校蒙古族大学生应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正确认识自我。良好的自我认知,是目前高校大学生走向自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要接受每一名高校大学生,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能被复制,也不能被替代。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我们只有准确的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坦诚的接受并认可自己的缺点,才能和谐相处。
   (二)充分利用语言这一重要媒介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的重要媒介,针对目前高校蒙古族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交往困难,其首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语言。首先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汉族大学生依旧是高校学生的主体,基本上语言知识汉语,而不会蒙语,难以蒙语交流的形式从而形成真正的人际交往。而蒙古族高校大学生在上大学前由于学习过汉语,具备一定的汉语基础,但是汉语水平较好的蒙古族大学生还是少数,所以少数蒙古族的高校大学生人叫交往关系还是不错的。而且在蒙古族集中的高校中,蒙古族的高校大学生与汉族高校大学生通常就读于同一所高校,同一个二级学院,同一个班级和同一个宿舍,与汉族高校大学生在一起共同学习和生活。在这种环境下,使得蒙古族的高校大学生与其他大学生在一起,从而有了更多的人际接触。因此,蒙古族高校大学生,在已经掌握好本民族语言的情况下,增强汉语水平,扩大交往对象和范围,积极地参加各项高校的校园活动,使自己融入高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氛围中。
   (三)尊重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针对目前高校蒙古族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猜忌及自负心理,高校蒙古族大学生要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不断的学会并加强尊重、包容、理解他人。目前高校的学生中,拥有、并存着不同的国家的、不同的民族的语言、风俗和文化,这些不同的国家的、不同的民族的语言、风俗和文化都应当得到大家的理解和尊重,只有有了一定的理解,才是有了人际交往的基础。学校应该鼓励不同的国家的、不同的民族的同学之间增加相互的了解和交流。
   在实际的高校大学生活和学习中,会不断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只要本着“尊重和平等”“团结和互利”“真诚和守信”“相容和谅解”的原则,依据“相互平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原则,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包容的对待他人,从而形成良性互動的人际关系,养成健康心态,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合格的人才。
   (四)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知识及技巧
   针对目前高校蒙古族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孤独心理问题,蒙古族大学生要学习并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只是及技巧。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人际交往的课程。赤峰学院是一所以蒙汉学生为主的高等民族院校,掌握与不同民族学生交往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技巧,引导蒙古族大学生让每个民族的学生都能和谐相处。
   (五)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和心理咨询工作
   针对高校蒙古族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我国高校可以开展相对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当前,我国各高校都建立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室,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但目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一直处于被动状态,被动的等待学生主动登门咨询的状态,在这方面,我国的各大高校可以开展有针对性地、主动地为相应的需要咨询的大学生开展心理加纳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可以开展心理辅导与疏导工作。其次,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各自高校的“五级预警”心理咨询体系,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二级学院-班级-宿舍”五级预警体系,通过“预计预警体系”联动,从而引导大学生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形成高校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完整教育机制。   参考文献:
  〔1〕黄政昌等.你快乐吗?大学生的心理辅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5.
  〔2〕陈义静.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透视[J].教育与职业,2012,(09).
  〔3〕刘小伟.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6.
  〔4〕黃竹.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关系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民族教育研究.2005,(05).
  〔5〕程孟瑾.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与心理适应性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8,(05).
  〔6〕陶涛,孙启莲.人际交往障碍成为大学生最为常见的心理问题[N].中国青年报,2008,(06).
  〔7〕钟武耀.穷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2):29-33.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收稿日期:2019-03-30
  基金项目:赤峰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赤峰学院蒙古族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与对策研究”(JYXMY201809)
  Abstract: Strengthening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topic in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ealth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contribute to the formation of correct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also contribute to their own behavioral norms and development. Taking Mongolian college students from Chife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Mongolian's university students in seven aspects, which distinguishes the prominent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Mongolian's university students in detail, and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ir respective problems and the corresponding educational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Mongolian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
其他文献
摘 要:尤金·奥尼尔1888年10月诞生于美国,他一生不仅赢得四次普利茨奖,而且在193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奥尼尔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接受史,影响深远。本文从文本细读的角度对奥尼尔剧作特点进行解析,以期观照我国现阶段的剧本创作。   关键词:真实性;丰富性;深刻性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9-0071-04   1888年10月16
期刊
摘 要:藏羌剪纸的传承、发展和创新面临着非常巨大的挑戰,高校承担着维护地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历史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高校如何做好立足地方、文化传承和服务社会工作,为藏羌民族地区振兴贡献力量。笔者结合多年从事藏羌剪纸教学经验,对藏羌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创新进行分析,为开展藏羌剪纸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工作提供一种参考,也为做好其他民族文化艺术的挖掘和传承工作提供一种借
期刊
摘 要:本研究基于陕西统计年鉴2018的数据,结合陕西省的发展特点和实际状况建立了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对陕西省十市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农业现代化水平;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6-0043-05   一、研究背景   农业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
期刊
摘 要:围绕中心任务推进党的建设,才能使党的建设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相互促进,确保党始终成为各项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新时代民族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和民族地区培养各类优秀人才,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基层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在工作对象、工作方法、工作目标上相互贯通不可分割。民族院校在实际工作中将基层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效结合、相互促进,有助于实现党的教育方针与
期刊
摘 要:研究教材中的性别形象对于促进社会进步、性别公平会产生重要作用。本文以《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为例,从后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大学英语教材中女性形象,认识和了解当代西方社会女性新变化:她们既具有传统品质又现代时尚、既文雅温柔又自信果断、既细腻感性又冷静理性。同时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也能为中国女性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后现代女性主义;英语教材
期刊
摘 要:健康中国战略对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转型发展是当前地方医学本科院校面临的战略选择,是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和医疗体制改革必然要求。地方医学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过程存在各种问题和阻力,有宏观层面的原因,也有微观层面问题等,针对转型发展中存在问题,本文提出解决问题措施,促进学校自身发展和提升为地方社会服务能力。   关键词:健康中国;地方医学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
期刊
摘 要:普惠金融发展背景下金融人才呈现出多层次需求,具备良好金融素养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存在广泛需要,地方本科高校宜迎合这一需求着力打造。普惠适用型金融人才是具备良好金融素养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明了金融形势变化、理解金融政策影响、了解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发展现状、能够为企业和居民家庭相关金融需求做出判断并帮助实施。“专业认知实践+课程理论实践+综合应用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普惠适用型金融人才培
期刊
摘 要:随着邮轮旅游业蓬勃发展,国际邮轮乘务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备受关注。近年来,中国作为邮轮乘务人才供给的大国,中国邮轮乘务员工作满意度的问题也受到旅游业界及学术界的关注。本文通过明尼苏达满意度短式量表,对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海洋帝王号中国邮轮乘务员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基于对61份有效问卷的分析,总结出制约海洋帝王号中国邮轮乘务员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即日常工作较为繁忙、职位晋升较为不易、员工相处
期刊
摘 要:置石作为古典园林中最富特点的元素,置石布置的应用手法是关键。本文通过古典园林置石理论中的特置、对置、群置、散置四大布置方式分析了目前广为应用的布置形式,以福州市南公园为具体案例,剖析了置石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形式,得出置石景观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依托性很高,选石应把握比例尺度;选石的种类可因园景的不同而改变;布石时需将道路节点、水体入水排水口进行有机结合,减少人工化的痕迹。其研究结果对城市公园的
期刊
摘 要:《中国文化概论》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对学生专业素质、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现今传统文化越加受到重视的情况下,改进《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教学模式也是势在必行的。在教学改革中,应重新审视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结合网络教学平台,延展课堂教学内容,以人文精神开展课程教学,合理建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始终重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学生提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