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心病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除了与吸烟、肥胖、缺乏运动、过度饮酒等因素有关,还与心理健康有关,若长期处于一个不良的心理情绪当中,会影响生理功能失调,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绞痛和一些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给病人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心理因素与冠心病的关系
焦虑会让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使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这样就会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和严重者导致心源性猝死,经过临床研究报道,焦虑严重的病人出现严重心脏缺血或死亡的概率是没有焦虑的五倍;另外抑郁对冠心病影响也比较大,它会让正常人患冠心病的概率增加2~3倍,对于已经患有冠心病的病人,患抑郁这种心理疾病的概率也比普通人高3~4倍。经临床研究证实,若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已经发生心肌梗死,抑郁会成为半年内心血管病患死亡的独立危险原因,也就是说可能因为抑郁这一项原因,就很有可能加重疾病,缩短病人的生存期,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研究表明,在冠心病患者中焦虑的人数占多数,其次为抑郁、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等,分析原因可能是冠心病是一个长期慢性疾病,疾病发展到后期,因为冠心病死亡的概率较大,患者对疾病存在恐惧感、担心死亡会降临到自己身上,特别在发生心绞痛时,病人会有濒死感,长期治疗给患者带来严重经济负担,让心理长期处于压力之中,不仅不利于冠心病疾病控制,还会增加心理疾病的发生概率。
冠心病患者如何进行心理舒解?
(1)有部分病人由于对冠心病知识不够了解,喜欢胡乱猜疑疾病,对于这种类型的病人,可以主动参与一些医院开展的讲座,获得可靠的疾病信息,纠正自己一些错误的认知,减少胡思乱想带给自己的思想压力,病人在听取讲座后还能了解疾病管理方式,一举两得。
(2)对于脾气暴躁,容易生闷气的病人,要经常提醒自己,遇事要冷静,若心情难以平静下来,可以离开让自己生气的地方,换一个环境,若思绪还是无法冷静下来可以进行一些分散注意力的事情,还可在朋友家人的伴随下去远方旅游,这样可以让心情保持一个放松、愉快的状态,对解除压力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3)获得家庭的支持,家人是我们重要的精神支柱,若关系紧张会直接影响病人的心情,所以为病人营造一个愉悦的家庭氛围很重要,这样不仅可以让病人处于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下,当病人遇到一些负面情绪,通过家人的支持也能很快走出情绪,家人在病人疾病治疗和自我管理时还要多鼓励病人,让病人树立面对疾病的自信心。
(4)当愤怒、遇到波折时无法宣泄出来,容易出现郁闷、沉默、指责等负面情绪,对疾病控制也不利,不要让负面情绪和压力积压起来,在遇到自己无法消化的事情,要善于倾诉,学会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不妨尝试与朋友、家人倾诉,让他们一旁观者的角度舒解你的困惑,帮助你消化负面情绪。
(5)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和兴趣,选择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定时欣赏,在听音乐的同时选择一个最能感到舒适的的姿势,排除杂念,闭目放松呼吸和肌肉,如果自己不好实施,可以在网上找一些类似的放松课程进行训练,这样对缓解紧张、焦虑的心情也有一定效果。
(6)冠心病的病患可以在疾病稳定期,选择一些强度不大的有氧运动,比如在餐后休息1个小时,可以进行慢走,长期坚持以改善心肌代谢,延缓血管硬化,但是要注意慢走也是有讲究的,比如冠心病的病人大多患有高血压,在慢走时要练习脚掌先着地,这样可以减少行走时震动对大脑的影响,避免引起头晕;对于精神压力大夜间睡眠质量差的病患。也可以在睡前慢走半小时,慢走后休息15分钟再入睡,这样做可以让病人很快进入睡眠状态,对睡眠质量有很大改善。
(7)对于人际交往有困扰的病人,可以在交谈时利用幽默法缓解紧张、尴尬的心情,还能使沉重的心情变得豁然开朗;若病人事业、感情和生活出现不如意的地方,在遭受到别人不公正的评价时感到生气,不妨尝试自嘲,既能让别人认识到你是一个开朗的人,还能避免进入负面情绪的怪圈。
(8)可以看一些优美、愉快的影视剧,通过影像能唤起愉快的情绪,对释放紧张、排除忧郁有不错效果,在平时还可以看一些关于管理情绪的书籍,老年人可以在家属的帮助下网络搜索一些有声书吸收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实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这样对长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9)我們在生活中还会遇到一些会自动屏蔽不良情绪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一些不好的事情会自动选择忘记,虽然自动选择忘记比较不现实,不过对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还是可以尝试假装“糊涂”,这样时间久了,你会发现对一些事情看得不是这么重了,会给自己加上一层保护层,让自己遇到一些事情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
(10)另外在工作中,避免接受太多的工作任务,给自己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自己难以完成的任务可以学会拒绝,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若还是不允许你这么做,可以尝试寻求同事帮助。
通过以上方法,希望对解除冠心病心理压力起到一些作用,至少能启示病人积极的寻找一些符合自身情况的应对方法,并坚信只要自己能迈出第一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再配合治疗,相信改善疾病预后不会太难。
心理因素与冠心病的关系
焦虑会让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使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这样就会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和严重者导致心源性猝死,经过临床研究报道,焦虑严重的病人出现严重心脏缺血或死亡的概率是没有焦虑的五倍;另外抑郁对冠心病影响也比较大,它会让正常人患冠心病的概率增加2~3倍,对于已经患有冠心病的病人,患抑郁这种心理疾病的概率也比普通人高3~4倍。经临床研究证实,若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已经发生心肌梗死,抑郁会成为半年内心血管病患死亡的独立危险原因,也就是说可能因为抑郁这一项原因,就很有可能加重疾病,缩短病人的生存期,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研究表明,在冠心病患者中焦虑的人数占多数,其次为抑郁、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等,分析原因可能是冠心病是一个长期慢性疾病,疾病发展到后期,因为冠心病死亡的概率较大,患者对疾病存在恐惧感、担心死亡会降临到自己身上,特别在发生心绞痛时,病人会有濒死感,长期治疗给患者带来严重经济负担,让心理长期处于压力之中,不仅不利于冠心病疾病控制,还会增加心理疾病的发生概率。
冠心病患者如何进行心理舒解?
(1)有部分病人由于对冠心病知识不够了解,喜欢胡乱猜疑疾病,对于这种类型的病人,可以主动参与一些医院开展的讲座,获得可靠的疾病信息,纠正自己一些错误的认知,减少胡思乱想带给自己的思想压力,病人在听取讲座后还能了解疾病管理方式,一举两得。
(2)对于脾气暴躁,容易生闷气的病人,要经常提醒自己,遇事要冷静,若心情难以平静下来,可以离开让自己生气的地方,换一个环境,若思绪还是无法冷静下来可以进行一些分散注意力的事情,还可在朋友家人的伴随下去远方旅游,这样可以让心情保持一个放松、愉快的状态,对解除压力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3)获得家庭的支持,家人是我们重要的精神支柱,若关系紧张会直接影响病人的心情,所以为病人营造一个愉悦的家庭氛围很重要,这样不仅可以让病人处于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下,当病人遇到一些负面情绪,通过家人的支持也能很快走出情绪,家人在病人疾病治疗和自我管理时还要多鼓励病人,让病人树立面对疾病的自信心。
(4)当愤怒、遇到波折时无法宣泄出来,容易出现郁闷、沉默、指责等负面情绪,对疾病控制也不利,不要让负面情绪和压力积压起来,在遇到自己无法消化的事情,要善于倾诉,学会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不妨尝试与朋友、家人倾诉,让他们一旁观者的角度舒解你的困惑,帮助你消化负面情绪。
(5)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和兴趣,选择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定时欣赏,在听音乐的同时选择一个最能感到舒适的的姿势,排除杂念,闭目放松呼吸和肌肉,如果自己不好实施,可以在网上找一些类似的放松课程进行训练,这样对缓解紧张、焦虑的心情也有一定效果。
(6)冠心病的病患可以在疾病稳定期,选择一些强度不大的有氧运动,比如在餐后休息1个小时,可以进行慢走,长期坚持以改善心肌代谢,延缓血管硬化,但是要注意慢走也是有讲究的,比如冠心病的病人大多患有高血压,在慢走时要练习脚掌先着地,这样可以减少行走时震动对大脑的影响,避免引起头晕;对于精神压力大夜间睡眠质量差的病患。也可以在睡前慢走半小时,慢走后休息15分钟再入睡,这样做可以让病人很快进入睡眠状态,对睡眠质量有很大改善。
(7)对于人际交往有困扰的病人,可以在交谈时利用幽默法缓解紧张、尴尬的心情,还能使沉重的心情变得豁然开朗;若病人事业、感情和生活出现不如意的地方,在遭受到别人不公正的评价时感到生气,不妨尝试自嘲,既能让别人认识到你是一个开朗的人,还能避免进入负面情绪的怪圈。
(8)可以看一些优美、愉快的影视剧,通过影像能唤起愉快的情绪,对释放紧张、排除忧郁有不错效果,在平时还可以看一些关于管理情绪的书籍,老年人可以在家属的帮助下网络搜索一些有声书吸收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实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这样对长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9)我們在生活中还会遇到一些会自动屏蔽不良情绪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一些不好的事情会自动选择忘记,虽然自动选择忘记比较不现实,不过对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还是可以尝试假装“糊涂”,这样时间久了,你会发现对一些事情看得不是这么重了,会给自己加上一层保护层,让自己遇到一些事情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
(10)另外在工作中,避免接受太多的工作任务,给自己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自己难以完成的任务可以学会拒绝,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若还是不允许你这么做,可以尝试寻求同事帮助。
通过以上方法,希望对解除冠心病心理压力起到一些作用,至少能启示病人积极的寻找一些符合自身情况的应对方法,并坚信只要自己能迈出第一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再配合治疗,相信改善疾病预后不会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