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期和Ⅳ期压疮患者创面愈合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其抑制剂蛋白表达及两者比值变化

来源 :中华烧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nyy_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Ⅲ、Ⅳ期压疮患者创面愈合过程创面渗出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蛋白表达水平及MMP-9/TIMP-1比值变化情况。

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Ⅲ期压疮患者30例[创面30个,男16例、女14例,年龄(65±10)岁]、Ⅳ期压疮患者34例[创面50个,男17例、女17例,年龄(65±9)岁],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根据创面治疗原则以及创面不同时期的特点和需求,为患者制订个性化干预措施,选择合适敷料。接诊时及治疗7、14、21、28 d,使用压疮愈合量表评估压疮创面愈合情况;然后采集各时间点创面渗出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创面渗出液中MMP-9、TIMP-1蛋白表达,计算MMP-9/TIMP-1比值。对数据行单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线性趋势检验。

结果

(1)接诊时及治疗7、14、21、28 d,Ⅲ、Ⅳ期各期内压疮患者创面愈合情况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5.382、153.234,P<0.01),且均呈逐渐下降趋势(F=170.466、284.585,P<0.01)。(2)接诊时及治疗7、14、21、28 d,Ⅲ、Ⅳ期压疮患者创面渗出液中MMP-9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71±104)、(138±88)、(110±70)、(85±55)、(62±41)ng/L和(193±107)、(173±104)、(139±83)、(114±70)、(89±56)ng/L,各期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8.007、111.680,P<0.01),且均呈逐渐下降趋势(F=62.901、134.628,P<0.01)。接诊时及治疗7、14、21、28 d,Ⅲ、Ⅳ期压疮患者创面渗出液中TIMP-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6.2±3.9)、(5.6±3.4)、(5.1±3.1)、(4.4±2.5)、(3.8±2.3)ng/L和(4.8±2.5)、(4.7±2.6)、(4.4±2.6)、(4.6±2.7)、(4.1±2.4)ng/L,各期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479、7.778,P<0.01),Ⅲ期内呈逐渐下降趋势(F=62.901,P<0.01),Ⅳ期内呈下降趋势(F=134.628,P<0.01)。接诊时,Ⅲ期压疮患者创面渗出液中MMP-9、TIMP-1蛋白表达水平均与Ⅳ期压疮患者相近(t=-1.03、1.47,P>0.05)。(3)接诊时及治疗7、14、21、28 d,Ⅲ、Ⅳ期压疮患者创面渗出液中的MMP-9/TIMP-1比值分别为30±13、25±9、22±9、20±8、17±6和43±19、37±13、32±10、26±9、22±9,各期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7.173、97.191,P<0.01),且均呈逐渐下降趋势(F=54.183、130.088,P<0.01)。接诊时,Ⅳ期压疮患者创面渗出液中MMP-9/TIMP-1比值显著高于Ⅲ期压疮患者(t=-3.42,P<0.01)。

结论

Ⅲ、Ⅳ期压疮患者创面愈合过程中,创面渗出液中MMP-9、TIMP-1蛋白表达水平及MMP-9/TIMP-1比值均呈下降趋势,可根据MMP-9蛋白表达水平及MMP-9/TIMP-1比值预测创面愈合的阶段。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广州市MSM"互联网+HIV自检服务平台"——"岭南准"(岭南准)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为完善岭南准的服务措施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5年4-6月广州市互联网型MSM检测服务倾向调查、2014年9月至2018年12月岭南准用户数据库。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岭南准应用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对象769名,年龄16~77(28.6±6.8)岁;未婚者占88.3
目的分析≥50岁人群中每日静坐时间与衰弱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WHO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中国项目第一轮基线调查,采用两水平(个体层面和社区层面)logistic回归模型按城乡进行分层分析每日静坐时间与衰弱的关系,并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分析两者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共纳入13 175名≥50岁中老年人进行分析。城市(OR=1.22,95%CI:1.17~1.27)及农村(OR=1.11,95
流行病学是研究同质群体中"异乎寻常"的现象及其发生原因的一门科学。本文以因果思维结合其图形工具——有向无环图,围绕效应估计的若干问题——效应与关联的关系、变量及其测量版间的时序关系、动态人群自然图景、易感人群的形成、研究人群的选择、协变量和病例类型对效应估计的影响等方面,考察这种思维如何帮助我们重新认识流行病学理论、方法及应用。应加强对因果思维的认识。
期刊
2010年1月—2017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4例电烧伤致拇指坏死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1~58岁,其中右手拇指Ⅱ度损伤1例、右手拇指Ⅲ度损伤2例、左手拇指Ⅲ度损伤1例。于伤后7 d内,全身麻醉下常规清创,拇指Ⅲ度缺损选用对侧第2足趾复合组织瓣移植再造,拇指Ⅱ度缺损选用同侧拇趾末节复合组织瓣移植再造。将足背动脉与桡动脉吻合,大隐静脉或足背静脉与头静脉吻合。供瓣区均移植自体大腿中厚皮。术后2周组织
目的初步观察微动力负压应用于小面积深Ⅱ度烧伤患儿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8年8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外科收治6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小面积深Ⅱ度烧伤患儿,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负压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3.9±1.6)岁,烧伤总面积为(5.5±2.2)%体表总面积(TBSA)]和常规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3.8±1.7)岁,烧伤总面
目的观察病灶广泛切除—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含氧液冲洗—组织移植序贯治疗臀部多次术后仍反复发作化脓性汗腺炎(HS)慢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7年3月,笔者单位烧伤科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Hurley Ⅲ级且经2~5次手术仍反复发作的臀部HS男性患者15例(年龄26~53岁),对其进行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先行病灶广泛切除,术后给予持续VSD联合间断含氧液冲洗,负压为-16.7
期刊
目的探讨增强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扩张皮瓣整复小儿烧伤后瘢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5月—2019年3月,笔者单位收治热力损伤后瘢痕增生患儿19例,其中男10例、女9例,年龄4岁5个月~15岁11个月,瘢痕面积为5 cm×4 cm~23 cm×9 cm。于患儿瘢痕周围正常皮肤区域置入1个或多个合适容量和形状的皮肤软组织扩张器,3~6个月后在Ⅱ期手术前行增强CT及三维重建,获得供区拟切取扩张皮瓣区
目的探讨柏拉图分析法结合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模式在初级职称护士科研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笔者科室26名初级职称护士纳入本自身前后对照研究,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行常规科研管理。2014年1月对该26名护士采用《妨碍初级职称护士论文撰写因素》调查表调查论文撰写妨碍因素,依照柏拉图分析法"二八原则"进行分类,妨碍初级职称护士论文撰写主要影响因素为"没有想法"、"有想法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