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发展

来源 :科教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wnLoad0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传统的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也就是说,传统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学生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生命主体,从而遏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面对新课改,我们教师要改变原有目标,要转变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本文主要点击的一个话题。
  一、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这是新课该追求的理想教育,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把学生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看待,也就是做与成年人平等交往和交流的人。教师要把在学生发展中的一切看成是平等的,给学生提供平等的表现机会。也要承认学生在发展中存在的差异,允许学生有差异。评价学生时要看学生自身的努力,不断鼓励学生进步,让学生在关爱和激励中健康成长。
  只有尊重,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教育应该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享受童年的欢乐,健康地成长。
  二、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
  1、关注学生个性差异首先要善待学生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差异本身就是丰富的“资源优势”,关注学生不仅要关注他的“资源优势”,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他的“资源劣势”,因为体现在学生身上的“劣势”都是在学习做人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也是可以矫正的“劣势”。帮助学生需要真心,心诚则灵。教学中,教师要没有偏见,偏见常常容易遮蔽发现真、善、美的眼光;教师要有预见,善于发现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潜在可能性,发现能够帮助学生走向成功的最佳途径和最佳方法。
  2、关注学生个性差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明代教育家陈献章指出:“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翻长进”。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是创新的基础,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如:在地理教学中讲解能源问题时,让学生提出本地区的资源分布问题、资源开发问题、资源利用问题等,既可让学生了解本地资源的相关问题,还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这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3、关注学生个性差异要根据学生差异组织教学
  课程改革要求让不同的人在学习上要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学生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各方面的发展水平相差很大。对一个学生来说,满分是学习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可能及格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但他可能在其他方面具有天赋。例如:一个人不能成为学习文化知识的佼佼者,但他却可能成为艺术方面的佼佼者。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现实差异来采取不同的教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具体要求也不同。教学中可有针对性的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每个学生都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就会觉得学习是一种快乐,而不是一件烦恼的事情,这样的教学学生的个性就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了。
  三、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来促进个性发展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以自主性、探索性、合作性和情感为基本特征. 学习方式既包含具体的学习策略,方法等行为参与方式,又包含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学习体验、学习能力、个性等认知和情感因素. 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期由于自己的知识、能力、经验不同,受到教学环境和学生本身的因素影响的,学习方式也各不相同,千差万别。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新课改要求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种个性化的探究学习方式,是以学生的需求为前提,面向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与具体性,尊重他们的生活,带着平常心走向大众化。
   四、教学中创造个性发展的途径
   1、注重营造思维空间,让个性在思维中塑造
   一个成功的施教者,应该在课堂上营造个体思维的空间,注重知识内化的过程和思维开发的过程,而不是知识单一化传授的过程。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营造激活学生思维的空间,只注重课堂结构的完整性,更像是在演绎教案。当问题提出时,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或正在思考中,老师已迫不及待地说出了答案,或只关注个别尖子生。久而久之,形成了学生的惰性心理,不去积极地思考问题,而是等待答案的宣布,造成创造性思维的凝固,学生的潜能没有得到开发,个性没有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寻找触发点,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个性在思维中升华。
  2、注重发挥自身特长,让个性在“成功”中张显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特长,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加登纳认为:教育对孩子最大的帮助,是引导他们走入适应的领域,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达到最大的成就感。
  3、注重发展性评价,让个性在激励中升华
  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更多地使用赞美式的口头评价,如:你说得真棒;你的作业写得真美观,同学们都夸你;你的画画得真漂亮,将来你会成为画家……学生听到这样的评价和鼓励会激动不已,往往会自豪地告诉同学:老师夸我了!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他们会更加积极的发言,更加努力地做作业……体现了评价的激励功能。
  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这需要每个教师有教书之热情和育人之爱心,有耐心,有奉献精神,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不同的个性特征,这不但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起码要求,也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而充分发展。
其他文献
从2007年江苏省实行学业水平测试以来已进行了四年,四年历史学业测试试题的命制,使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方式、特点也日益成熟,特别是从08年开始到10年的测试试卷,从题目的设置,考察的方法和考察的能力几个方面基本趋于稳定。研究近几年的试卷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新教材的进一步完善和2011年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一、2008年-2010年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题的特点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口语能力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口语教学也日益受到关注。具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的需要。口语交际训练是中职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技巧,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和谐融入社会,口语训练必须要有计划、有内容、有措施,方法要灵活多样,要面向全体,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作文教学更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口语交际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