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中的品读教学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mso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绚丽多姿的语言犹如语文课上一道亮麗的风景,让语文课堂熠熠生辉,而由这些语言文字构成的每一篇文章又都是作者情感活动的伴生者,是作者思想情感的主要载体。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把作者所体现的情感传达给每一位学生呢?我认为这首推品读。因为只有通过品读,我们才能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只有通过品读,我们才能更深刻的挖掘作品的内涵;也只有通过品读,我们才能感悟到语言文字的真正魅力。所以,语文课就应该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在充满诗意的情境中,在丰富多彩的语言想像中,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享受语言的无穷魅力,去感悟语文的真正价值。
  首先,从关键字词入手粗读品味。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文本内容的挖掘和对思想感情的理解上,强化了“人文的感悟”,却淡化了“语文本色的品味”。事实上,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都很有特色,值得每一位学生去仔细品读。因此,教学中教师就应努力捕捉课文中的一个又一个闪光点、抓住课文精妙之处,引领学生悉心品味,从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中去玩味语言,通过细嚼慢品,激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人文关怀,更能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
  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中高尔基的作品《童年》节选,就是值得学生品读的佳作。高尔基用他的一枝生花妙笔,细腻地刻划了外祖母这个人物形象。在教学中,我就让学生紧紧抓住外祖母的言行来品味其对生活的爱和她那乐观的精神、坚毅的性格。文中对外祖母的肖像刻画得极为精彩,“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任然显得年轻、明朗。”仔细品读,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具有开朗的性格,年轻明朗心态的外祖母。这样的品读,我们不仅体会到了作品语言的精妙、传神,还可以感受到作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名著的无穷魅力。
  其次,细读文本用心体会。我曾听说有一位专家老师提出了“素读”的方式。据了解,这是一种最单纯、最本色、最纯粹的阅读,能够使阅读者做到专心致志,屏气凝神,沉醉其中,使文字与阅读者进行最直接的对话,让文本的声、形、义和它的构造、色彩,次序鲜活地刺激着我们的头脑,从而最有效地培养我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那么,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哪些词语要引起重视呢?我觉得主要包括:感情色彩鲜明的,语意轻重分明的,使用范围大小明确的。这些词语一旦跃入眼帘,就要尝试着考虑能不能换成与它对应的近义词,比较表达效果的不同。
  比如,人教版七年级教材《散步》中最后一句“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在此,“世界”大词小用,但正是这一妙用表现了中年人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对他们来说,很多时候父母和孩子就是他们所有的一切。所以在品读文本时,千万不能忽略那些值得细细体味的词语,因为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语言的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更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内在魅力,真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热情。
  再次,重点品读推敲揣摩。读书是需要动脑思考的,只有用心阅读,才能真正走进文本的深处。《语文课程标准》中就强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应紧紧依靠语言文字的土壤,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这就要求学生在品读文章时,要能把握文章的重点语句,并对其进行反复阅读、理解、体味和推敲。比如,对文中的一些重要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的句子,有必要通过品读来仔细揣摩其内涵。这样就会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敏锐感悟能力。
  例如,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就以极其细腻的心理描写给我们刻画了一个生动形象的小弗郎士。文章开头的心理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调皮的小学生的形象。而之后作者对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发生变化以后的心理刻画更为成功,特别是“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心理独白独立成段,并且加上感叹号,突出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话在小弗郎士的内心情感上引起的强烈共鸣和反响。在悲剧命运的打击下,小弗郎士心灵深处深深的爱国情、亡国恨一齐被引发出来。这样,学生通过反复的品读与推敲就能与主人公的心灵更加贴切,在与文本作深入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同时,也明白了如何进行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
  最后,多角度品读加强领悟能力。在课堂上,我们总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体验作者的情感、领悟语言的内涵,然而,要想使学生真正把书读好,读出语言的滋味、读出语言的神韵,就要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逐渐深入地读书。通过多元探读,体验课文描写的意境,体味语言文字的节奏美、音韵美,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和语感经验,并启迪自己的思想,使之更深邃。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做到有理解地读,有体验地读,传情达意地读。学生的探究朗读能力自然也就大大提高了。
  总之,语文课就应该充分利用文质兼美的课本,引领学生抓住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品读语言文字,让学生从课文中的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的比较、揣摩、感悟、运用中得到人文的关怀,受到语言的熏陶,努力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只要我们确实将品读很好地落实到语文课堂上,真正做到在课堂上以“品读语言”为核心,我们的语文课就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沉浸在“语言文化”的无穷魅力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语文,喜欢去读、去品、去说,从而使我们的语文课真正显现出迷人的光彩,使我们的语言文字真正散发出内在的无穷魅力。
其他文献
在黔教基发〔2011〕85号《关于坚决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学校一定要深刻认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带来的严重危害性,以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不争论,不观望,不懈怠,克服一切困难和阻力,坚决按照文件要求抓好贯彻落实,规范中小学校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意見中的八个“严控”是
期刊
语文教材是富于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教学资源,它已基本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材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新课程标准提出整体把握的概念,使这一内涵赋予了重要性,意在指课程学习中学生对文章要有一个大体的、初步的理解和认识。教材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教师在在教学中,须要做到创造性使用教材,充分运用语文教材的资源优势来帮助学生提高整体把握能力。  一、整体把握能力的认识  整体
期刊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现在一些学生对政治课有一种逆反心理,缺乏热情。因此,要使现在的中学生能够对政治课感兴趣,对老师讲的理论能够“洗耳恭听”,教师就必须花大力气研究上好政治课的讲课技巧,尤其是语言艺术。因为语言艺术是传播思想、阐明道理、表达感情的工具,所有政治老师要用形象、生动、富有哲理、情趣的语言来“粘”住学生,激发他们对政治课丰富的想象力,使他们不仅受到政治理论的启迪,而且得到知识的滋养。下面就
期刊
一、引言  翻译可以看作是一项跨文化交际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存在语言符号的转换,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强调文化与翻译的关系,注意文化背景对于翻译教学的影响以及如何教给学生正确的翻译手段,使学生认识到运用正确翻译手段的必要性。译学界自古以来就存在归化与异化、直译与意译、神似与形似孰优孰劣之争。  二、什么是归化与异化  1813年,德国著名社学家、古典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
期刊
一、小组合作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一直以来,高中英语教学几乎是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没有时间主动思考知识,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降低,阻碍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合作为形式,为了同样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集体合作能力以及提高教学效果起
期刊
2012年是广西普通高中开始全面实行新课程改革,百色市高中历史科用的是人民版的教材(简称人教版),现行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插入了大量的“材料”。高中历史教材“材料”的增加丰富了历史教材的内容,补充教材的内容,添加了历史教材的难度和生动性,拓展学生知识面,又加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重视高中历史教材中“材料”的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研究和问卷调查,从学生不重视教材“材料”原
期刊
一、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一)教学预设  所谓“教学预设”,指的是教师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的预先设计。具体来说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对象等各方面的预设。  预设可以使教师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从而利于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  (二)教学生成  “生成”,是新课程理念倡导下出现的一个重要教学概念,它是相对于“预设”而言
期刊
“老师,学语文要数写作文最难了,对吗?”一个刚入学连汉语拼音都没学完的小女孩问我。我陷入了思考:“作文难”的概念为什么如此之深,几乎成了学生们的口头禅;连最天真、最纯朴的儿童都烂熟于心。孩子们刚迈入校园就对作文望而生畏,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能成功吗?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该怎样帮助孩子们习作呢?作为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老师,我们该怎样让孩子们喜欢写话,学会写话呢?在多轮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反思着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成败,与作文教学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农村中学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等诸方面原因,普遍存在作文教学水平比城市中学较低的现象。如何才能更好地改变这一现象以提高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水平呢?针对这一问题,本人根据农村中学的特点,并结合自己多年农村中学任教的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见解。  第一,指导学生体验生活,注重写作素材积累。  苏轼主张:“博观而约
期刊
手是我们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俗话说,手巧则心灵,对幼儿来说,动手是他们认识事物,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关系到幼儿方方面面的发展。科学研究证明:手的活动与精细的动作可以刺激大腦皮层的运动中枢,同时运动中枢又能调节手指的活动,神经中枢和手指反复地互相作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及其功能的完善。心理学家一致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这说明手的动作发展是多么重要。因此,注重幼儿动手能力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