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借鉴NYP的精髓——“教学工厂”这一先进教学模式,结合我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力求探索高职院校“教学工厂”实施途径的普适性与成效性,以期解决产学结合的问题,达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职业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教学工厂 理念 项目导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004-01
“教学工厂”是NYP在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经济发展、劳动力结构、企业岗位需求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摸索、实践所创造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将专业课程教学与企业项目开发、生产现场与岗位实践、教学与科研有机融为一体,真正体现了“以学院教学为主体,企业需求为目标,项目开发为主线”的职教特点。 “教学工厂”的项目教学过程是紧紧围绕教学,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开展企业项目和研发项目。通过让学生参与企业委托的工业项目或科研项目,使学生在课堂就能体验到未来的工作氛围,在学校按照企业运行的特点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一、“教学工厂”的精髓
“教学工厂”采取无边界组织结构形式,按“无界化”理念管理,充分发挥校内外资源,培养团队精神,强调协作,鼓励奉献,支持创新。这种教学模式融合了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先进的教学设备、灵活的课程设计、超前的教学理念,为职业教育的成功创造了条件。教材、师资和工业项目是支撑“教学工厂”的三大关键要素。
(一)“教学工厂”的灵魂是专业课程体系
对于NYP来说,任何一个新专业的设置与新课程的开发,都必须立足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市场调研与多方论证:一方面要满足新加坡经济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发展需求,依据经济发展及未来的规划开发专业、设置课程;另一方面要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通过市场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然后成立有企业人员参与的课程开发小组,实施课程的开发。新专业、新课程开发工作完成后,提请企业资深人士参与到专业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校董事会论证、批准,这些措施都是为了确保新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能够满足企业岗位需求,以保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与前瞻性。一个新专业的设置至少需要1—2年的论证期,以保证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能够适应市场的需要。新课程实施后还要进行效果跟踪,定期调研分析,并根据技术发展情况及时对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进行修改。
(二)“教学工厂”的核心环节是企业项目开发
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学生合作开发项目,使教学与项目有机结合,学校围绕项目开展教学,学生通过项目进行课程实践。NYP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是参与企业项目开发,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这样浅层次的校企合作上。项目开发这一形式,对于教师而言,提供了与企业沟通的机会,教师能及时了解企业发展的前沿技术,使教师的专业能力、科研能力得以提高,也为专业的开发、课程的建设以及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提供资料;对于学生而言,提供了参与企业项目开发的机会,体验了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使得学生在校学习之时就能够切身体会到企业工作的流程和工作的要求,既提高了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也得到了真实工作环境的锻炼,培养了其实践能力、工作意识与创新精神。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犹如处在一个大企业的各个部门,既接受完整有效的理论知识的教育,又接受来自于“教学工厂”行之有效的实践技能培训。在课程安排上,第一学年为专业基础课+学期项目,第二学年为专业课+学期项目,第三学年为专向培训+毕业项目及企业实习或海外实习,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实践的要求,第三学年分为两组交叉进行。
(三)“教学工厂”的基石是一支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学工厂”的运作是依靠强大教师队伍作基石,没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无法建立起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更无法真正参与到企业项目的开发、实施中去。NYP的教师除了有国家规定的学历外,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有多年的企业工作经历。学院的教师基本上都毕业于世界名校,同时大部分来自于企业一线,他们不仅带来了深厚的专业背景,也带来了企业的各种资源,如个人的工作经验、企业各类关系的处理经验,特别是带来了企业一线的开发项目、企业的人力资源。也正是这支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队伍,才确保了“教学工厂”项目的实施。
二、关于借鉴“教学工厂”理念改进我院汽服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应根据企业所需顺势而变,只有变得快、变得对,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就业问题。因此,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实践教学应是彰显“做中学,做中教”的“三级”平台技能实训模式。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顶岗实习,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构建初、中、高“三级”平台,形成课内模拟训练,课外实践演练的多层次、立体式实践教学模式。
同时,教学工厂的建设不仅仅是“硬件”,“软件”同等重要,要具备训练项目开发功能,能够构建模块式训练体系。如南洋理工学院,各个专业都不断开发、引进企业培训项目,通过引进国外实训项目,进行国际职业资格认证,与国际接轨。将开发出的训练项目进行人才培养工艺的标准化设计,形成训练方案和“学习包”。
与企业所需相适的课程体系,是保证高职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将课程的内容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应用和核心能力训练4个大的模块,完成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每个模块可针对学生的专业方向、个性差异设置不同的训练项目。基本技能训练强调规范,注重实践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工作方法的训练。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项目以成果体现(如一个设计、一件作品、一个产品、一篇论文等),核心能力训练突出自我发展、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培养。项目导向教学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强调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彻底打破按照知识本身相关性组织教学的传统模式,按照工作任务相关性来组织教学内容,合理设计训练项目。例如汽服专业项目实训应以本专业核心课程汽车营销为突破口,打破理论与实务界限,针对汽车销售顾问这一工作岗位的特性,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准则,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核心技能”、“专业拓展技能”4个模块,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汽车服务行业认知、职业形象与礼仪、汽车销售、商务谈判与沟通技巧、汽车商务合同与法规、客户关系管理与维护、汽车售后服务概述、汽车4S店运营与管理等8个项目任务。每个项目任务模块都是一项情境化、行动化的学习任务,突出任务驱动,教、学、做结合。通过创设工作环境——扮演角色——执行任务——指导学习——评价成果五个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在与工作任务的联系过程中去学习知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璟:《高职院校“教学工厂”模式的思考》,《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7期
[2]刘启东:《从新加坡“教学工厂”看我国高职教学模式的调整》,《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3期
[3]韩军林:《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及其启示》,《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2期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教学工厂 理念 项目导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004-01
“教学工厂”是NYP在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经济发展、劳动力结构、企业岗位需求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摸索、实践所创造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将专业课程教学与企业项目开发、生产现场与岗位实践、教学与科研有机融为一体,真正体现了“以学院教学为主体,企业需求为目标,项目开发为主线”的职教特点。 “教学工厂”的项目教学过程是紧紧围绕教学,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开展企业项目和研发项目。通过让学生参与企业委托的工业项目或科研项目,使学生在课堂就能体验到未来的工作氛围,在学校按照企业运行的特点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一、“教学工厂”的精髓
“教学工厂”采取无边界组织结构形式,按“无界化”理念管理,充分发挥校内外资源,培养团队精神,强调协作,鼓励奉献,支持创新。这种教学模式融合了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先进的教学设备、灵活的课程设计、超前的教学理念,为职业教育的成功创造了条件。教材、师资和工业项目是支撑“教学工厂”的三大关键要素。
(一)“教学工厂”的灵魂是专业课程体系
对于NYP来说,任何一个新专业的设置与新课程的开发,都必须立足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市场调研与多方论证:一方面要满足新加坡经济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发展需求,依据经济发展及未来的规划开发专业、设置课程;另一方面要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通过市场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然后成立有企业人员参与的课程开发小组,实施课程的开发。新专业、新课程开发工作完成后,提请企业资深人士参与到专业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校董事会论证、批准,这些措施都是为了确保新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能够满足企业岗位需求,以保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与前瞻性。一个新专业的设置至少需要1—2年的论证期,以保证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能够适应市场的需要。新课程实施后还要进行效果跟踪,定期调研分析,并根据技术发展情况及时对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进行修改。
(二)“教学工厂”的核心环节是企业项目开发
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学生合作开发项目,使教学与项目有机结合,学校围绕项目开展教学,学生通过项目进行课程实践。NYP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是参与企业项目开发,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这样浅层次的校企合作上。项目开发这一形式,对于教师而言,提供了与企业沟通的机会,教师能及时了解企业发展的前沿技术,使教师的专业能力、科研能力得以提高,也为专业的开发、课程的建设以及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提供资料;对于学生而言,提供了参与企业项目开发的机会,体验了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使得学生在校学习之时就能够切身体会到企业工作的流程和工作的要求,既提高了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也得到了真实工作环境的锻炼,培养了其实践能力、工作意识与创新精神。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犹如处在一个大企业的各个部门,既接受完整有效的理论知识的教育,又接受来自于“教学工厂”行之有效的实践技能培训。在课程安排上,第一学年为专业基础课+学期项目,第二学年为专业课+学期项目,第三学年为专向培训+毕业项目及企业实习或海外实习,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实践的要求,第三学年分为两组交叉进行。
(三)“教学工厂”的基石是一支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学工厂”的运作是依靠强大教师队伍作基石,没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无法建立起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更无法真正参与到企业项目的开发、实施中去。NYP的教师除了有国家规定的学历外,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有多年的企业工作经历。学院的教师基本上都毕业于世界名校,同时大部分来自于企业一线,他们不仅带来了深厚的专业背景,也带来了企业的各种资源,如个人的工作经验、企业各类关系的处理经验,特别是带来了企业一线的开发项目、企业的人力资源。也正是这支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队伍,才确保了“教学工厂”项目的实施。
二、关于借鉴“教学工厂”理念改进我院汽服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应根据企业所需顺势而变,只有变得快、变得对,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就业问题。因此,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实践教学应是彰显“做中学,做中教”的“三级”平台技能实训模式。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顶岗实习,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构建初、中、高“三级”平台,形成课内模拟训练,课外实践演练的多层次、立体式实践教学模式。
同时,教学工厂的建设不仅仅是“硬件”,“软件”同等重要,要具备训练项目开发功能,能够构建模块式训练体系。如南洋理工学院,各个专业都不断开发、引进企业培训项目,通过引进国外实训项目,进行国际职业资格认证,与国际接轨。将开发出的训练项目进行人才培养工艺的标准化设计,形成训练方案和“学习包”。
与企业所需相适的课程体系,是保证高职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将课程的内容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应用和核心能力训练4个大的模块,完成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每个模块可针对学生的专业方向、个性差异设置不同的训练项目。基本技能训练强调规范,注重实践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工作方法的训练。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项目以成果体现(如一个设计、一件作品、一个产品、一篇论文等),核心能力训练突出自我发展、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培养。项目导向教学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强调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彻底打破按照知识本身相关性组织教学的传统模式,按照工作任务相关性来组织教学内容,合理设计训练项目。例如汽服专业项目实训应以本专业核心课程汽车营销为突破口,打破理论与实务界限,针对汽车销售顾问这一工作岗位的特性,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准则,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核心技能”、“专业拓展技能”4个模块,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汽车服务行业认知、职业形象与礼仪、汽车销售、商务谈判与沟通技巧、汽车商务合同与法规、客户关系管理与维护、汽车售后服务概述、汽车4S店运营与管理等8个项目任务。每个项目任务模块都是一项情境化、行动化的学习任务,突出任务驱动,教、学、做结合。通过创设工作环境——扮演角色——执行任务——指导学习——评价成果五个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在与工作任务的联系过程中去学习知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璟:《高职院校“教学工厂”模式的思考》,《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7期
[2]刘启东:《从新加坡“教学工厂”看我国高职教学模式的调整》,《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3期
[3]韩军林:《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及其启示》,《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2期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