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理论基础虽然较为薄弱,但实践经验相对来说更加不足,理论教学仍旧占据高职教育的教学主体,然而实践性教学是高职“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之关键,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必须大力提高实践性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101-0166-01
1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教育发展之现状
1)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目前高职经济管理课程总体上较为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述,在培养目标的取向上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经济管理研究型人才,而并非经济管理实用型人才。授课教师通常只是把经济管理基本理论框架灌输给学生,实际上经济管理理论与具体适用之间还存在一个转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在转化方面做得不够。因此,诸多现有经济管理教材的建设没有明确的目标定位,未能实现服务于高级应用复合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这也是引发其他诸多问题的根源。
2)实践性教学主体地位不够突出。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主体地位并不突出,而且在高职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存在着效仿普通高校的做法,沿袭升格前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使用淘汰了的研究项目,不能紧跟社会发展,造成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落实不到位。
3)缺乏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缺少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能指导学生实训的双师素质教师;多数高职教师是从学校直接到学校,虽然专业知识比较丰富,但是大部分没有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特别是对经济管理类实习的技能及项目没有充分的研究,导致理论型教师多,“双师型”教师偏低。
4)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形同虚设。虽然目前大家一致认同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在校企合作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受政策法规的缺失、企业的社会责任缺乏、学校的社会认可度、校企利益的结合点及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等因素的影响,尤其一般院校对经济管理类实习实训的项目及意义没有很好的研究,使得学科本位的教学体系仍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2关于如何提高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建议
2.1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
1)改进服务,加强宣传,营造高职院校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2)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使高职教育由封顶式的专科教育向本科、研究生层次递进,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形成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学科教育并驾齐驱的局面。
3)强化宏观调控管理职能,扩大高职办学的自主权,政府应做好职业教育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加强宏观调控和社会服务功能,理顺内部职能,简政放权,克服管得过多、管得过死的弊端。
4)构建“大职业教育”体系,完善高职教育督导评估制度。
5)营造多元化的高职教育结构,增加对高职教育的办学投入。在具体的办学形式上,可以借鉴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大胆进行以下几种形式的尝试:①“国有公办”,将以往属于国家或地方政府的学校由政府办学、“政校不分”改为“国有公办”“、政校分开”,教育主管部门参与公办学校的理事会;②“国有民办”,将某些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承办的高等学校转让给由社会各界成员组成的独立法人承办经营;③“民有民办”,即由社会力量集资并主办的学校;④“合资合办”,允许和鼓励海外大学和有关机构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兴办股份制学校,合资、合办专业培训学校,鼓励国外一流培训机构与我国一流培训机构合办世界一流的专业和世界一流的高职院校。
2.2加大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深化高职教学改革
1)实践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知识理论来源于对实践的认识,人们通过知识表达了对实践的认知,并通过知识的传达与学习,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实践教学正是突出了对学生勇于实践、努力创新,以便从中更准确的掌握书本知识,提高自身真才实干的综合素质。这正是实践教学在教学改革与发展、突出办学特点与亮点方面的重要意义之所在,并且實践教学的内容要革新,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2)改革课程体系设置以突出显示实践教学之主体地位。实践是是创新的基础,教学改革要着重突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增加教学学时,每门专业课的实践教学学时占该门课程总学时50%~60%的比例,其他各种类型的实践教学方式的学时比例也应相应增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突出实践性教学的主体地位”。通过提高对实践性教学的认识,改变思想观念,改革课程设置,完善与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等措施解决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3)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对老师实践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可以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4)要尽快培养出高质量的高技能人才,关键是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管理学科特点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并使之有机地统一于教学的实践中。
在高职高专教育体系中,应建立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对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表现在:一是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二是有独立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思维能力;三是有娴熟的动手能力;四是有良好的从业品质。
5)对于尚在摸索中的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是需要一套完整的监控体系来监督其实施,以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实践教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一套复杂的系统工程,各机构各环节都将对本体系的实施付诸努力并作出合理调整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2.3最适宜的教育模式
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发挥校外实习基地作用,是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最适宜的教育模式。教育模式是随历史发展不断变化发展的,高职院校的实用性特殊性方面的特点,使得更应关注时代变化,顺应当前社会的实际要求,紧扣“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办学方针。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学校也可以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智力支持,帮助企业提高决策效果和运作效率,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现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组织与实施的具体内容总结为以下六个方面:
1)学校成立了专门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培训科,主要负责市场调查、签订协议、制定培训计划、学员学籍管理、编制台账等工作。
2)学校通过考查,与省内外多家企业合资成立学生实习基地并与其签订合作协议。
3)根据合作企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要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充分考虑学生和学员的水平,以培养学生和学员应用能力为主,专业理论课以实际实用为原则,开展课程体系建设。
4)师资队伍建设并把师资队伍特别是“双师型”队伍建设放在首位。
5)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标准。校企双方制定出教学质量评估和考核标准,学校制定详实的教学计划,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督查和评价。
6)学籍管理。对每一期、每一个专业、每一个学员都要建立详细的个人档案,并有专门老师负责对作详实的记录。
参考文献
[1]邹春.高职教育经管类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2]章建新.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学环节"外包"初探[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
关键词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101-0166-01
1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教育发展之现状
1)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目前高职经济管理课程总体上较为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述,在培养目标的取向上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经济管理研究型人才,而并非经济管理实用型人才。授课教师通常只是把经济管理基本理论框架灌输给学生,实际上经济管理理论与具体适用之间还存在一个转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在转化方面做得不够。因此,诸多现有经济管理教材的建设没有明确的目标定位,未能实现服务于高级应用复合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这也是引发其他诸多问题的根源。
2)实践性教学主体地位不够突出。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主体地位并不突出,而且在高职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存在着效仿普通高校的做法,沿袭升格前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使用淘汰了的研究项目,不能紧跟社会发展,造成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落实不到位。
3)缺乏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缺少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能指导学生实训的双师素质教师;多数高职教师是从学校直接到学校,虽然专业知识比较丰富,但是大部分没有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特别是对经济管理类实习的技能及项目没有充分的研究,导致理论型教师多,“双师型”教师偏低。
4)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形同虚设。虽然目前大家一致认同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在校企合作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受政策法规的缺失、企业的社会责任缺乏、学校的社会认可度、校企利益的结合点及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等因素的影响,尤其一般院校对经济管理类实习实训的项目及意义没有很好的研究,使得学科本位的教学体系仍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2关于如何提高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建议
2.1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
1)改进服务,加强宣传,营造高职院校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2)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使高职教育由封顶式的专科教育向本科、研究生层次递进,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形成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学科教育并驾齐驱的局面。
3)强化宏观调控管理职能,扩大高职办学的自主权,政府应做好职业教育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加强宏观调控和社会服务功能,理顺内部职能,简政放权,克服管得过多、管得过死的弊端。
4)构建“大职业教育”体系,完善高职教育督导评估制度。
5)营造多元化的高职教育结构,增加对高职教育的办学投入。在具体的办学形式上,可以借鉴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大胆进行以下几种形式的尝试:①“国有公办”,将以往属于国家或地方政府的学校由政府办学、“政校不分”改为“国有公办”“、政校分开”,教育主管部门参与公办学校的理事会;②“国有民办”,将某些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承办的高等学校转让给由社会各界成员组成的独立法人承办经营;③“民有民办”,即由社会力量集资并主办的学校;④“合资合办”,允许和鼓励海外大学和有关机构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兴办股份制学校,合资、合办专业培训学校,鼓励国外一流培训机构与我国一流培训机构合办世界一流的专业和世界一流的高职院校。
2.2加大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深化高职教学改革
1)实践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知识理论来源于对实践的认识,人们通过知识表达了对实践的认知,并通过知识的传达与学习,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实践教学正是突出了对学生勇于实践、努力创新,以便从中更准确的掌握书本知识,提高自身真才实干的综合素质。这正是实践教学在教学改革与发展、突出办学特点与亮点方面的重要意义之所在,并且實践教学的内容要革新,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2)改革课程体系设置以突出显示实践教学之主体地位。实践是是创新的基础,教学改革要着重突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增加教学学时,每门专业课的实践教学学时占该门课程总学时50%~60%的比例,其他各种类型的实践教学方式的学时比例也应相应增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突出实践性教学的主体地位”。通过提高对实践性教学的认识,改变思想观念,改革课程设置,完善与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等措施解决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3)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对老师实践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可以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4)要尽快培养出高质量的高技能人才,关键是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管理学科特点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并使之有机地统一于教学的实践中。
在高职高专教育体系中,应建立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对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表现在:一是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二是有独立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思维能力;三是有娴熟的动手能力;四是有良好的从业品质。
5)对于尚在摸索中的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是需要一套完整的监控体系来监督其实施,以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实践教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一套复杂的系统工程,各机构各环节都将对本体系的实施付诸努力并作出合理调整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2.3最适宜的教育模式
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发挥校外实习基地作用,是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最适宜的教育模式。教育模式是随历史发展不断变化发展的,高职院校的实用性特殊性方面的特点,使得更应关注时代变化,顺应当前社会的实际要求,紧扣“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办学方针。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学校也可以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智力支持,帮助企业提高决策效果和运作效率,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现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组织与实施的具体内容总结为以下六个方面:
1)学校成立了专门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培训科,主要负责市场调查、签订协议、制定培训计划、学员学籍管理、编制台账等工作。
2)学校通过考查,与省内外多家企业合资成立学生实习基地并与其签订合作协议。
3)根据合作企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要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充分考虑学生和学员的水平,以培养学生和学员应用能力为主,专业理论课以实际实用为原则,开展课程体系建设。
4)师资队伍建设并把师资队伍特别是“双师型”队伍建设放在首位。
5)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标准。校企双方制定出教学质量评估和考核标准,学校制定详实的教学计划,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督查和评价。
6)学籍管理。对每一期、每一个专业、每一个学员都要建立详细的个人档案,并有专门老师负责对作详实的记录。
参考文献
[1]邹春.高职教育经管类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2]章建新.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学环节"外包"初探[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